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朱元璋谈农民造反 老天爷讨厌都没有好下场

朱元璋谈农民造反 老天爷讨厌都没有好下场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454 更新时间:2024/1/15 12:15:57

编写《大诰》时,朱元璋发明了“殿兴有福”理论。他天才地将起义者分为“首乱”者和“殿兴”者两部分。首乱者,就是带头造反的那一批人,而殿兴者,就是他这样半路参加起义的人。《御制大诰三编?造言好乱第十三》中,朱元璋说:“元政不纲,天将更其运祚,而愚民好作乱者兴焉。”就是说,因为天下无道,所以愚民作乱。朱元璋认为,带头做乱者都是忘恩负义、胆大妄为之徒,注定没有好下场。因为这些人引起了战乱,造成了流血,老天爷讨厌这样的人。

朱元璋本人就是大元王朝的推翻者。他食元朝之毛,践元朝之土,世受元朝雨露之恩,却起兵打倒了大元,这怎么解释?

虽然谁握住了刀把子谁就有了话语权,但要把这个道理讲圆满,也实在太考验人的智商了。

网络配图

朱元璋开始是这样解释的:他当初参加起义,只是为了吃饭活命,并不是为了推翻元朝。他不断强调自己加入起义军实在是迫不得已,是人生的一大污点。他说自己加入起义军是“昔者朕被妖人(红巾军)逼起山野。”(《与元臣秃鲁书》)他又说:“朕本淮右布衣,暴兵(红巾军)忽至,误入其中。”(《洪武实录》卷37)在《皇陵碑》中又说:“元纲不振乎彼世祖之法,豪杰(起义领袖)何有乎仁良(也没什么好东西)。”他宁肯污辱自己,也不能给臣民作坏的榜样。

后来他又进一步解释:“盗贼奸起,群雄角逐,窃据州郡。朕不得已起兵,……当是时,天下已非元氏有矣。……朕取天下于群雄之手,不在元氏之手。”

也就是说,元朝的灭亡跟他没什么关系。他参加起义,不是为了推翻旧王朝,也不是为了当皇帝,而是因为实在不忍心看人民遭受痛苦,要救万民于水火。天下取自群雄,而非元朝之手。

这两种解释似乎还不圆满。编写《大诰》时,朱元璋又发明了“殿兴有福”理论。他天才地将起义者分为“首乱”者和“殿兴”者两部分。首乱者,就是带头造反的那一批人,而殿兴者,就是他这样半路参加起义的人。《御制大诰三编?造言好乱第十三》中,朱元璋说:“元政不纲,天将更其运祚,而愚民好作乱者兴焉。”就是说,因为天下无道,所以愚民作乱。朱元璋认为,带头做乱者都是忘恩负义、胆大妄为之徒,注定没有好下场。因为这些人引起了战乱,造成了流血,老天爷讨厌这样的人。

网络配图

这就是所谓的“殃归首乱。”

朱元璋还举大量例子论证他的观点:历代大型农民起义中,最早揭竿而起的那批人,确实多数都做了后人的铺路石:“秦之陈胜吴广,汉之黄巾,隋之杨玄感,僧向海明,唐之王仙芝,宋之王则等辈,皆系造言倡乱首者,比天福民,斯等之辈,若烟消火灭矣。何故?盖天之道好还,凡为首倡乱者,致干戈横作,物命损伤者既多,比其成事也,天不与首乱者,殃归首乱,福在殿兴。”至于那些后来才参加起义的人,就没什么责任了。因为动乱的大火已经烧起来了,他们再加把火,是为了使火灾早点结束,早点还大家以太平。所以“福在殿兴”。

这一说法充满矛盾。既然天下无道,“天将更其运祚”,被推翻是必然的,总得有第一个起来反对它的。站在“首乱”者的尸体上取得成功后,却又这样大言不惭地辱骂他们,实在是匪夷所思。绞尽脑汁,朱元璋的理论其实是要落脚于天下无道,为了生存,反抗也是可以理解的,但万万不要第一个揭竿而起。

说他狡猾也可以,说他愚蠢也可以,说他阴险也可以,说他坦率也可以,反正理论构建至此,朱元璋图穷匕见:不论怎么说,你们可千万不要造我大明的反。

为了说服愚民,他费尽口舌,推导出了宁可饿死,也强于造反之说。他说,元朝承平时,富无旁忧,贫有贫乐。纵迢天灾,“饥谨并臻,间有缺食而死者,终非兵刃之死。设使被兵所逼,仓惶投崖,趋火赴渊而殁,观其窘于衣食而死者,岂不优游自尽者乎?”也就是说饿死强于战死。所以宁可饿死,也不能反抗他的统治。他又从多方面论证这个主张,说造反其实没什么好处:从乱者并非俱能为人上人,除了那些“乱雄”和文武官吏外,“其泛常,非军即民,须听命而役之。呜呼,当此之际,其为军也,其为民也,何异于居承平时,名色亦然,差役愈甚。”

他在《大诰三编?造言好乱》一节中说:

网络配图

且昔朕亲见豪民若干,中民若干,窘民若干,当是时,恬于从乱。一从兵后,弃撇田园宅舍,失玩桑枣榆槐,挈家就军,老幼尽行,随军营于野外……与官军拒,朝出则父子兄弟同行,暮归则四丧其三二者有之……饮食不节,老幼悲啼,思归故里,不可得而归。不半年,不周岁,男子俱亡者有之,幼儿父母亦丧者有之,如此身家灭者甚多矣。

也就是说,从概率论上分析,参加起义和叛乱,获得功名富贵的可能性是极低的。相反,给人家当炮灰的可能性却几乎是百分之百。通过这种“宁为太平犬,不为乱世人”的理论,朱元璋郑重警告百姓:宁可饿死,也不要起来造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贵为皇帝对感情忠贞不二 到死只爱她一人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关于爱情故事,我们已经听说过很多,自古以来,中国就有许多凄美的爱情故事,爱情让人心酸也让人幸福,这不仅仅是平民百姓爱情感受与体会,在皇宫中,虽贵为皇帝,也会为情所困,从而坠入爱情的苦海。网络配图顺治皇帝就是这样一个为爱痴狂的性情中人。在他短暂的一生中,经历过无数女人,但唯一一个能让他为之驻足留恋的就

  • 药王邳彤不仅医术精通还帮刘秀打下江山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药王邳彤是东汉时期信都郡信都县人,字伟君。出生官宦之家,其父亲曾经是辽西郡的太守,邳彤自己在王莽当权的时期担任过和成卒正(和成太守)。邳彤本人精通医术,且经常在民间行医,邳彤病逝后,在和别安国一带邳彤被称为“药王”,宋朝宋徽宗为其建立了药王庙。图片来源于网络药王邳彤后来追随光武帝刘秀,帮助刘秀打天下

  • 乾隆不为人知真面目 大兴文字狱培养了史上第一贪官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乾隆一心捍卫国家,他对当时已经叩响中国大门的西方殖民主义者怀有很大的警惕心。当时清朝开四口与外通商,但许多外国商人与中国奸商勾结干一些违法牟利的事,乾隆便封了厦门、泉州、宁波三个通口,只留下广州给外商交易。他还命臣下制定了《防范外夷规条》,禁止外商在广州过冬;外商必须接受中国行商管束稽查;禁止外商雇

  • 宋朝揭秘:宋高宗赵构受到什么刺激丧失生育能力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靖康之变后,宋朝经历了大的动荡,北宋皇室的人几乎全被被俘去了北方,而宋高宗建立了南宋。可能就是这种原因,高宗胆子变得很小,经不起吓,一直想要安定的生活,不想起大冲突。但是还是在一次战乱中,他阳痿了。从此丧失了生育能力,而自己的唯一的儿子又早亡,就不得不传位给他侄子,也就是宋孝宗。从明君变成昏君早年的

  • 智勇双全的李景隆被称为大明战神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被称为大明战神的李景隆,是因为他很有军事才能,很会打仗因而得此誉称吗?图片来源于网络李景隆,明朝开国将领李文忠之子,但丝毫没有继承其父的骁勇善战、智勇双全,而是自负妄为,胆小怕事,毫无领兵之才,由于逢战必败因此被讽刺笑称“大明战神”,网友纷纷惊呼高端黑。李景隆承袭了其父的爵位,却丝毫没有继承其父李文

  • 同治皇帝死亡真相,被慈禧逼急去找妓女染病?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说起皇帝嫖娼,大家可能都不信,皇帝后宫有那么多美女,还需要去外面找女人?那你就错了!在历史上,偏偏就有一位皇帝因为嫖娼而导致下部溃烂而死。嫖娼不说,还因为性病而死亡,可以说在历史上是独一无二的。网络配图慈禧的儿子载淳,也就是同治皇帝在挑老婆时,有人给他介绍了两个对象,都是侍郎的女儿,只不过凤秀的女儿

  • 起义军领袖孙可望是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在明朝末期,在统治者残暴不仁的政治举措下,各种矛盾日益如初,在加上天灾的影响,人民的生活苦不堪言。在这种情况下,各地人民纷纷举起反抗的大旗,向腐朽没落的明王朝宣战,一时之间,各地先后爆发了农民起义,最终推翻了明朝的统治。这段长达二十年的由农民占据主导的事件被称为明末农民起义。图片来源于网络在这场起义

  • 来歙没被封为云台二十八将是因为和皇室是亲戚吗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来歙字君叔,是东汉的有名将领也是为战略家,祖籍南阳新野(今天在河南的新野)。来歙的六世祖父来汉是汉武帝时期船楼将军杨仆的副将,为人英勇,曾打败过南越和朝鲜。来歙的父亲是汉哀帝时期的谏大夫,娶的是皇室光武帝的祖姑母刘氏,所以算起来,来歙还是带有皇室血统的人呢。图片来源于网络王莽篡位的时候,因为来歙字君

  • 权妃为什么能得到朱棣的盛宠?这与朱棣的生母有关吗?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权妃的文章,欢迎阅读哦~说起朱棣的故事,大多数的开场白,都从他夺了朱允炆的皇位开始,因而给世人的印象是:朱棣真冷血。其实,不看朱棣后来的疆域扩张或海外影响力的延伸,单看他的感情生活其实和普通男子并没有什么区别。只不过,生于皇家的这种特殊环境让朱棣的行事多了几分决

  • 清朝皇帝和大臣脖子上都有一串“佛珠” 这个东西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清朝妃子脖子上的白色带子作用,清朝官员挂的珠子,乾隆在位时的宰相有几位

    还不了解:清代佛珠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清代皇帝和大臣脖子上挂着的佛珠 是什么来头?经常观看清代题材影视剧的朋友,一定会发现一个现象:不管是皇帝还是大臣,脖子上面总会挂着一串“佛珠”,垂于胸前。甚至就连后宫的嫔妃,偶尔也会挂出来露露脸。这串“佛珠”,是什么来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