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在书法与民族思想方面,褚遂良有哪些成就与作为?

在书法与民族思想方面,褚遂良有哪些成就与作为?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478 更新时间:2024/1/25 22:54:25

褚遂良(596年~658年/659年),字登善,杭州钱唐(今浙江省杭州市)人。唐朝宰相、政治家、书法家,弘文馆学士褚亮之子。褚遂良工于书法,初学虞世南,后取法王羲之,与欧阳询、虞世南、薛稷并称“初唐四大家”,传世墨迹有《孟法师碑》《雁塔圣教序》等。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出身河南褚氏,博学多才,精通文史。隋末时期,追随西秦霸王薛举,担任通事舍人。归顺唐朝后,得到唐太宗重用,历任谏议大夫、黄门侍郎,累迁中书令,执掌朝政大权。贞观二十三年(649年),与司空长孙无忌同受遗诏辅政。唐高宗继位后,升任右仆射,册封河南郡公,历任同州刺史、吏部尚书,累迁右仆射,参知政事。反对册立武则天为后,贬为潭州(今长沙)都督。武后掌权后,迁桂州(今桂林)都督,再贬爱州(今越南清化)刺史,卒于任上。神龙革命后追赠右仆射,谥号“文忠”。天宝六载(747年),配享唐高宗庙庭,累赠太尉。

主要成就

书法艺术

褚遂良的楷书代表作品主要有《伊阙佛龛碑》、《孟法师碑》、《房玄龄碑》、《雁塔圣教序》。褚遂良研习多种字体并综合运用,史称他的书法初学欧阳询、史陵,然后学习舅父虞世南,终法为“二王”(王羲之和王献之)且融会贯通汉隶,自创一体,所以被称为“初唐四大楷书家”之一,“欧、虞、褚、薛”,人称“褚体”。

褚遂良的楷书作品出现前后两种不同的风格,前期的《伊阙佛龛碑》和《孟法师碑》书体大致相同,均用方笔,起笔露锋,钩等笔画的收笔直出未回锋,字画提按不明显,保持了欧、虞的书体特色。在风格上,吸取了虞世南楷书的宽绰典雅的结体特点和欧阳询楷书锋利刚劲的运笔特点。同时,将他们瘦长的字形进行了压缩。褚遂良前期的作品不仅残留北碑的影响,而且在运笔和结体上,大量掺入了隶书的体势,但也并非照搬硬套,而是选择性的吸收创新、化为己用。

《房玄龄碑》和《雁塔圣教序》是其晚期的作品,两者一个峻整严饬,一个空灵飞动,在用笔上由以骨取胜的平直的二分笔转向以筋取胜的一、二分笔兼用,笔画起伏多姿,跌宕有致,曲笔兼用,表现出强烈的节奏感。褚书的新规范一出,天下竞相学仿,成为一时风尚。直到武周极盛时期,虽然褚遂良人已过世,官爵也被剥夺,但其在书法上的名望不减,并以其率直骾亮的人品和遒媚飘逸的书品被后人传颂,褚遂良的唐之“广大教化主”的地位也被越来越多人肯定。

初唐书法家中,以欧阳询、褚遂良二人最具有创新精神,褚遂良最能与时俱进,欧、虞两人书法,保留隋朝书风较多,褚遂良书法则能汲取众家之长,不被前辈们多抑制,他的字给人感觉骨肉分量达到均衡,且刚柔并济,清朗秀劲,英俊潇洒,力和美、骨与韵趋于一体,“真正开‘唐楷’门户,堪称隋唐楷书过度的桥梁”,最终推动了唐代尚法书风的形成。对唐代乃至后世书法的延续和创新提供了借鉴。

民族思想

褚遂良的民族关系思想不仅内容非常丰富,而且理论体系也比较完整。从整体来看,主要由“先华夏而后夷狄”、“畏威慕德”和“以信义而抚戎夷”等三大部分所构成。

“先华夏而后夷狄”是褚遂良民族关系思想的核心。褚遂良认为,唐朝所直接管辖的汉族地区和被称为“遐荒”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既然在地域上是有层次的,那么对其重视的程度也应当有层次。他为此很形象地打了一个比喻,把唐朝应该直接管辖的地区比作“一身”,在“一身”之中,东都洛阳和西京长安等于自己的“腹心”,各个州县如同四肢, 而 “四夷”则是身外之物, 或者说是他人手足, 与汉族地区没有多少直接联系。

在传统的民族关系思维中,“威”一般指国威、兵威,具有以武力使对方感到恐惧的意思。在褚遂良的思维中,就是通过诛的手段,使少数民族惧怕唐朝。在传统思想文化中,“德”有时指道德,有时指恩德,而在褚遂良的思维中,主要是指德化。在褚遂良的民族关系思想中,对少数民族实行德化主要是通过册立可汗的方式使少数民族对唐中央感恩戴德,从而永远依附唐王朝。

在中国古代,安抚边疆少数民族的方式有多种多样,在褚遂良看来“以信义而抚戎夷”是最好的方式之一。应当说,褚遂良的这一思想可谓抓住了正确处理民族关系的实质。在褚遂良看来,“信”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第一,“信为国本”。第二,对少数民族守信能够充分显示中原王朝的形象。第三,守信是避免民族战争的有效途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褚遂良:唐初四大书法家之一,在唐代政坛上起着举足轻重作用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书法家褚遂良的故事,褚遂良书法的不足,褚遂良博涉文史

    褚遂良(596年~658年/659年),字登善,杭州钱唐(今浙江省杭州市)人。唐朝宰相、政治家、书法家,弘文馆学士褚亮之子。褚遂良工于书法,初学虞世南,后取法王羲之,与欧阳询、虞世南、薛稷并称“初唐四大家”,传世墨迹有《孟法师碑》《雁塔圣教序》等。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

  • 历史上刘伯温最后的结局到底是如何造成的?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李善长和刘伯温结局,刘伯温之墓现在何处,刘伯温的结局如何

    中国民间广泛流传着“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的说法。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民间对明朝的开国元勋刘伯温有着极高的赞誉和好评。只可惜,这位大神级别的英雄在大明朝开国后并没有得到重用,反而被迫告老还乡,最终受诬陷致死,终年65岁,让人唏嘘不已。这倒底是为何呢?不妨一探

  • 明英宗被俘虏后,在瓦剌有着怎样的经历?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明英宗被瓦剌俘虏,土木堡之变明英宗结局,明朝皇帝被瓦剌俘虏

    朱祁镇,即明英宗,明朝第六任和第八任皇帝,前后在位共22年。他是明宣宗朱瞻基长子,明代宗朱祁钰异母兄,生母是孝恭孙皇后。朱祁镇9岁即位,但宠信太监王振,导致宦官专权,发生土木堡之变,兵败被俘,后在1457年复位。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明军在土木堡全军尽没时,

  • 历史上张居正的一生是什么样的?有何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张居正是个怎样的人,明朝宰相张居正,历史小说张居正

    在中国历史上,能称之为“千古名相”的不多,而明朝张居正就是其中之一。还不知道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在中学课本上有一个著名的文章《伤仲永》,讲的是一个原本是天才的少年,却因为才华出众,而被自己的父亲当作了赚钱的工具,并错过了最佳的学习时间,因此最终“泯然众人矣”

  • 三国时期司马徽是什么人?他有何本事?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司马徽的学生,三国演义司马徽的扮演者,水镜先生说的四个人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在三国时期,人才辈出,不仅有张飞、关羽、张辽、太史慈、吕布、赵云这样的武将,更有诸葛亮、周瑜、郭嘉这样的谋臣,为三国这个时代增添了许多的光彩。而谋士集团作为各个军阀的智囊,对于一个集团的兴衰起着非常重要的作

  • 虞世南:唐初四大书法家之一,直言敢谏,深得李世民敬重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谁直言敢谏,虞世南初唐四大家,董其昌的人品

    虞世南(558年~638年7月11日),字伯施,越州余姚县(今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市观海卫镇鸣鹤场)人,是南陈至隋唐时期书法家、文学家、诗人、政治家,陈朝太子中庶子虞荔之子、隋朝内史侍郎虞世基之弟,“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虞世南善书法,与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合称“初唐四大家”。所编的《北堂书钞》,为唐

  • 历史上宋渥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宋朝皇帝和姓柴的是啥关系,宋太祖和柴家关系,历史上萧綦是谁

    宋偓本名宋延渥,出身于将门。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宋延渥是含着金钥匙来到世间的幸运儿。其父宋廷浩贵为后唐庄宗女婿,曾历任后晋三州刺史,在平叛战役中“力战死之。”后晋皇帝石敬瑭曾是后唐庄宗的老部下、宋廷浩的老同事,对老宋的寡妻义宁公主和孤儿宋延渥照顾有加,召见时总是“诏令勿拜。”小宋

  • 张飞抢走夏侯渊的侄女 夏侯渊一家为何没有报复张飞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张飞为什么娶了夏侯渊的女儿,夏侯惇为什么不给夏侯渊报仇,张飞妻子夏侯涓

    夏侯氏被张飞抢走以后,过得怎样?夏侯渊为什么没找张飞报仇?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夏侯渊对这个侄女到底有多好,以至于说夏侯渊战死后,求自己的丈夫张飞厚葬夏侯渊。据《魏略》记载:时兖、豫大乱,渊以饥乏,弃其幼子,而活亡弟孤女。在面对兖州和豫州遭遇的大

  • 与父亲欧阳询相比,欧阳通的书法有何特色?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欧阳询书法作品图片,欧阳询有几个儿子,柳公权和欧阳询的有什么区别

    欧阳通(625年—691年),字通师,潭州临湘县(今湖南长沙市)人。唐代宰相、书法家,太子率更令欧阳询之子。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门荫入仕,起家秘书郎,迁中书舍人。历任怀州刺史、卫尉卿、殿中监、兵部尚书、太常卿、刑部侍郎、金紫光禄大夫、同平章事,册封渤海县子

  • 欧阳通:书法家欧阳询第四子,他在书法方面有哪些成就?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欧阳询书法特点和风格,欧阳询著名书法作品,欧阳通的书法特点

    欧阳通(625年—691年),字通师,潭州临湘县(今湖南长沙市)人。唐代宰相、书法家,太子率更令欧阳询之子。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门荫入仕,起家秘书郎,迁中书舍人。历任怀州刺史、卫尉卿、殿中监、兵部尚书、太常卿、刑部侍郎、金紫光禄大夫、同平章事,册封渤海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