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揭秘的元英宗惨死之谜:是因改革不彻底所致?

揭秘的元英宗惨死之谜:是因改革不彻底所致?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2662 更新时间:2023/12/18 17:25:04

元英宗硕德八刺是元朝第九代皇帝,蒙古语中称他为格坚皇帝。

图片来源于网络

元英宗硕德八刺出生在怀庆,也就是现在的河南沁阳,从小接受的教育就是汉学儒家文化,公元1316年被册立为皇太子,四年后继承皇位。元英宗硕德八刺即位后,他的母亲也就是当时的太后和右丞相勾结,他们将反对自己的大臣一一铲除,一时间权倾朝野,对皇帝构成了极大的威胁。元英宗为了巩固自己的皇位,下令立太祖功臣为左丞相,用来平衡铁木迭儿一党的势力。

公元1322年,铁木达尔等权臣相继离世,元英宗重新设置右丞相,同时励精图治,准备改革。随后出台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首先是用汉人为官,当时被加以重用的有宋本、结等人。其次是颁布《振举台纲制》,要求广推贤士,任用贤能、罢免冗官,精简机构,节约开支,并且轻徭薄赋。另外还颁布了《大元通制》,实行汉法。以上这些改革措施一经推出,就遭到了大量蒙古贵族的反对,随后曾经权倾朝野的铁木迭儿余党开始密谋发动政变,史称南坡之变。在这次政变中,元英宗硕德八刺和支持他改革的大臣全部被杀。元英宗死后,也孙铁木儿登基称帝,史称泰定帝。1324年3月11日,元泰定帝为元英宗硕德八刺定谥号为睿圣文孝皇帝,庙号为英宗。之后又为其定蒙古称号格坚皇帝。

元英宗怎么死的

对于元英宗怎么死的这一问题,史料记载他是被大臣发动政变杀死的。元英宗硕德八刺继位后,立志要有一番大的作为,为此他对朝政制度方面大加改革。这一系列的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蒙古贵族的权益,所以引起了他们的不满。在元英宗正式继位之前,重新担任右丞相的铁木迭儿就已经在朝堂上只手遮天,铲除自己的反对派。另外仁宗母后也因为元英宗的改革而对英宗多有不满,最后联合铁木迭儿一起想要发动政变,废除元英宗,但是此番政变并没有成功。仁宗母后和铁木迭儿密谋泄露,元英宗先下手为强,将其党羽统统铲除,之后仁宗母后和铁木迭儿相继离世,此番政变也就宣告结束。那么,元英宗怎么死的呢

图片来源于网络

没有了阻碍的元英宗在改革方面更是大胆,从而导致不仅是蒙古贵族,还有朝堂官员的利益都被损害,为此铁木迭儿的余党开始谋划新的政变。公元1323年,元英宗从蒙古贵族势力的盘踞点上都出发,准备回到大都,这一路途对于发动政变的铁木达尔余党来说,不失为一个好的下手机会,于是他们便在元英宗返回途中发动政变,将元英宗硕德八刺杀死在南坡,该事件被称为南破政变。

在南坡政变中被杀害的元英宗,只有二十一岁。元英宗死后,晋王被拥戴继位,即泰定帝。元英宗怎么死的这一问题的答案显而易见,他因为改革触犯了蒙古贵族的利益后,蒙古贵族相互勾结,发动政变将其杀害。

元英宗是好皇帝吗

对于元英宗是好皇帝吗这一问题,历史给出的答案是肯定的。他是一位励精图治的好皇帝,公元1316年孛儿只斤·硕德八刺被立为皇太子,1320年三月即位为皇帝,当时的硕德八刺只有十七岁,但是在朝政方面已经显现出来非凡的能力。

图片来源于网络

元英宗是好皇帝吗?硕德八刺因为从小就接受汉家儒学的教育熏陶,所以在登基后便“以儒治国”,并在正式亲政后开始进行大范围的改革,实施包括裁减冗官、设立监督机构、对官员的不法行为进行监督等新政策,同时他还颁布了新法律,推动“助役法”来减轻人民的负担,这就相当于中原朝廷的轻徭薄赋政策。除了以上这些政策之外,他还在公元1323年颁布了《大元通制》,由此可以看出元英宗是一位勤政爱民的好皇帝。

元英宗的新政,使得元朝政治大有起色,但正是因为新政,使得硕德八刺受到了包括蒙古贵族在内的守旧派的反对,新政在一定程度上触犯了守旧派的利益,遭到了他们的强烈反对,甚至为了阻止新政的实施,守旧派开始密谋发动政变。南坡政变的发生,使得硕德八刺被杀,当时他只有二十一岁。元英宗是一位敢于和蒙古守旧势力作斗争,为人民谋福利的好皇帝,但是因为年轻气盛,不懂得变通,只会一味的用强硬手段进行改革,从而引来了杀身之祸,早早的结束了自己的一生。以上便是对元英宗是好皇帝吗这一问题的解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解密三国:诸葛亮因何从一介布衣走向人生巅峰?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诸葛亮的家世背景,诸葛亮真实的身份可怕,诸葛亮千古一人而已

    诸葛亮在27岁前还是一名布衣百姓,在汉末这个特别讲出身、重门阀的时代,他的家庭算不上名门望族。诸葛亮的父亲诸葛珪生前的最高职务是泰山郡丞,大约相当于一个的副市长,而且去世得很早,对诸葛亮后来的事业几乎没有什么帮助。大约十六、七岁时诸葛亮与两个姐姐和一个弟弟来到了人生地不熟的襄阳,过起了客居他乡的生活

  • 汉武帝六个儿子的不同命运 为何偏偏幼子即位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儿子长得像妈妈的命运,汉武帝儿子反叛为什么没有成功,没有儿子命

    作为汉朝最著名的皇帝之一,汉武帝一共六个儿子,最终却是最小的儿子刘弗陵继承了皇位,那么在他的五个哥哥身上又发生了那些故事,导致不得皇位继承呢?1、刘据。作为汉武帝的嫡长子,刘据他年幼时候聪明伶俐,被汉武帝所喜爱,被立为太子,一度很有希望继承其父皇位。但是刘据在长大成人后,却在朝野中得罪了江充等人,这

  • 孙权之子孙亮暗养了三千勇士为何没能扳倒权臣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孙权为何叫孙十万,孙权之子,山东孙亮

    十六岁的少年傀儡如何夺回大权,康熙皇帝无疑是个成功典范。《清史稿》记载,“康熙八年(1669年),……上久悉鰲拜专横乱政,特虑其多力难制,乃选侍卫、拜唐阿年少有力者为扑击之戏。……鰲拜入见,即令侍卫等掊而絷之”。暗养勇士,智擒鳌拜,是康熙皇帝的成名之作。时间上溯到太平三年(258年),东吴皇帝孙亮也

  • 皇太极长子豪格为何杀死妻子莽古济氏?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莽古尔泰为什么杀生母,皇太极为何传位顺治,皇太极为什么不立豪格为太子

    亲友有难,中国人尊春的规则,都是伸出援手。亲友犯罪,则是能避免麻烦就必满麻烦,做不到落井下石,就做到独善其身。然而,在清朝初期的皇室内部,皇太极的皇长子豪格的老婆的母亲,犯罪了!豪格竟然杀死了妻子!更令人惊讶的是:皇太极竟然对豪格的做法很满意!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崇德元年豪格被降亲王爵号,主要源于他与

  • 康熙其实是孝庄侍女苏麻喇姑一手培养出来的?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康熙知道苏麻喇姑死讯,苏麻喇姑和孝庄是一天死的吗,康熙的妃子都要讨好苏麻喇姑

    苏麻喇姑是康熙祖母的侍女,按年纪来说的话苏麻喇姑是康熙的祖辈,因为孝庄皇后生前就视苏麻喇姑为姐妹。苏麻喇姑跟着孝庄作为陪嫁侍女到了皇太极那边,1636年,皇太极称帝,孝庄在皇太极封的五宫后妃中排名第五,第一是她的姑姑,第二是她的姐姐,所以孝庄并不是非常受皇太极宠爱。图片来源于网络苏麻喇姑因为生活在草

  • 大秦帝国赵姬之乱:一个从烟花巷到黄金宫的女人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十三宫女刺嘉靖,宫女25岁出宫为什么没人愿意娶,历史上吕不韦和赵姬什么关系

    公元前238年,秦王嬴政在雍城蕲年宫中举行弱冠之礼,长信侯嫪毐突然持嬴政与太后赵姬的玉玺围攻宫殿,发动政变。嫪毐为何许人?他为何企图造反?他又是如何盗得帝后的玉玺?这一切都源于一个女人,一位将身影隐藏在历史谜云中的太后——赵姬。前尘往事吕不韦自从有了帝王史,就有了宫闱史。从严格意义上说,赵姬是中国第

  • 刘恭怎么死的?刘邦孙子刘恭为何年仅7岁被废杀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刘邦孙子叫什么名字,刘胜是刘邦的几代孙子,刘邦死在什么地方

    权力,对于有野心的女人来说,同样有着难以割舍的吸引力。女人的权欲之心一旦被激活起来,连自己的儿子、哪怕孙子都不肯放过,都能下得去毒手,吕后便是女权主义崇尚者中极其典型的一个。吕后铲除功臣有一套,残害情敌有一套,压制儿子有一套,废杀孙子也不在话下。史料记载,吕后是中国历史上废黜皇帝的始作俑者,那位被废

  • 康熙爷到底想传位给谁?为何四阿哥最终胜出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如果康熙传位给八阿哥历史会怎样,康熙45年十三爷,康熙真正想传位给谁

    首任抚远大将军胤禵返京,心中是一片茫然。可是他的洋鬼子参谋官穆经远却失声大叫起来:政变,北京城中,一定是发生了政变!他说得一点也没错。关于此时北京城中所发生的事情,《清史稿世宗本纪》中是这样说的:六十一年十一月,圣祖在畅春园不豫,命代祀圜丘。甲午,圣祖大渐,召于斋宫,宣诏嗣位。圣祖崩。辛丑,上即位,

  • 曹魏名将张郃是不是死于非命 张郃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三国演义张郃之死,司马懿为什么除掉张郃,司马懿为何要害张郃

    张郃原本是袁绍的部下,官渡之战时,由于正确的意见不被袁绍采纳,害怕被杀,不得已投降了曹操。袁绍不能用,曹操却像是捡到了一个宝贝,马上重用张郃,给了他一个偏将军,封都亭侯。曹操时期,张郃在击袁谭、讨陈兰、破马超、征张鲁时屡立战功,更为曹操所倚重,让他和夏侯渊一起留守汉中,抗拒刘备。刘备杀了夏侯渊,魏国

  • 班婕妤为何不敌赵飞燕?班婕妤的悲剧爱情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班婕妤和赵飞燕,团扇歌班婕妤,汉成帝和班婕妤

    《汉书·外戚传》说,班婕妤,左曹越骑校尉班况的女儿,为班固、班超和班昭的姑祖母。汉成帝刘骜的妃子,善诗赋,有美德。初为少使,立为婕妤。班婕妤出身功勋之家,其父班况在汉武帝时抗击匈奴,驰骋疆场,立下了汗马功劳。而她自己自幼聪明伶俐,秀色可餐,工于诗赋,文才出众,入宫后,深得汉成帝喜爱,一时宠冠后宫。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