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刘备病逝后,诸葛亮拯救蜀汉于水深火热中是如何做到的?

刘备病逝后,诸葛亮拯救蜀汉于水深火热中是如何做到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4476 更新时间:2024/1/19 7:50:44

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这是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蜀汉只有一州之地,疆域面积、人口数量均不及吴、魏。但蜀能与吴、魏抗衡,形成三国鼎立之势,是与诸葛亮的治理分不开的。公元223年,遭遇夷陵惨败之后的刘备病逝,托孤于诸葛亮,蜀汉当时面临的局面可谓内忧外患岌岌可危。诸葛亮是如何破局的呢?

东连孙权

刘备去世后,蜀汉内部叛乱四起,外部魏、吴虎视眈眈。夷陵之战后,为了避免两线作战,应对曹丕的大军,孙权曾经遣使向刘备求和,刘备也答应了,但吴蜀联盟还没有完全恢复。刘备死后,吴国的态度就变了,主少国疑,很难说孙权没有趁机进攻蜀国的想法,事实证明的确如此。

据《三国志·张裔传》和《三国志·吕凯传》记载,雍闿在南中煽动叛乱之后,和孙权相互联络,后来干脆投降了孙权,而孙权也乐意看到蜀国内乱四起,任命雍闿为永昌太守(吴遥署闿为永昌太守)。除了支持蜀国内部的叛军,孙权还对蜀国派遣的使者爱答不理,对于重新结盟表现出了犹豫的态度。

面对这种局面,诸葛亮按照《隆中对》的规划,还是要及时修复吴蜀联盟(老二老三不结盟只有死路一条)。据《三国志·邓芝传》记载,诸葛亮派遣邓芝与东吴重新修好,孙权却表现得非常狐疑,一开始没有立即接见邓芝(权果狐疑,不时见芝)。邓芝于是给孙权上表说,我现在来不光是为了蜀国,也是为了吴国,孙权才接见邓芝,双方重新修复了联盟。

南抚夷越

虽然蜀汉看上去只有益州一州之地,但其实从今天的视角来看,四川、云南、贵州、广西等省份都在蜀汉治下。除了汉中郡和富庶的成都平原,蜀汉的大后方就是所谓的“南中”地区了。刘备去世,南中豪强趁机煽动叛乱,在内外交困的形势下诸葛亮没有立即出兵镇压。

经过两年的休整、准备,公元225年春天,诸葛亮率军南征。后诸葛亮深入不毛之地讨伐雍闿、孟获,诸葛亮采取参军马谡的建议,以攻心为上,先打败雍闿军,再七擒七纵孟获,至秋天平定所有乱事,对南中采取安抚的政策。蜀汉稳定了南中,并获得大量的资源,为日后的北伐做好了准备。

依法治国

无规矩不成方圆!大到国家,小到企业,制度永远是最重要、最根本的保障。由于之前刘焉刘璋父子在蜀统治的期间对益州士族“宽严皆误”,一度造成当地豪强、士大夫专权横行,为非作歹。益州刑罚无威严,蜀人对于法律和荣誉失去了敬畏之心,整个社会松懈拖拉。

这是当时社会普遍现象,不仅只存在于益州。曹操刚起兵时也注意到这一点。因此,在他所管辖的区域内进行严格执法,社会这才得到稳定发展。现在,刘备为了扭转这一混乱局面也得进行一系列改革措施。据《三国志 伊籍传》记载,刘备命令诸葛亮、法正、伊籍、刘巴李严,五人一起造定《蜀科》,使得官吏、军民都有法可依。

另外《魏氏春秋》还记载,诸葛亮为了教育勉励臣子和子弟还作八务、七戒、六恐、五惧,以明令能知能行的行为准则。至今,甚至还保存诸葛亮所著的《法检》两卷、《科令》两卷、《军令》三卷。可见,诸葛亮为蜀汉不断完善法纪科条,奠定了依法治国的良好基础。

诸葛亮执法,史称“刑罚峻急,上下震恐”。严厉打击了益州豪强、士大夫目无法纪的嚣张气焰。官气民风也因此得到有效改善,社会发展逐渐走向了稳定。诸葛亮在处理益州的豪强、士大夫的问题上是慎之又慎,能够化解的矛盾尽量化解,最大程度缓和对立情绪。就算是那些对蜀汉政权持有比较消极态度的益州人士,比如杜琼、杜微、李邈等人,诸葛亮都能给予最大的容忍和任用。

三国时期最重的刑法是夷三族,曹魏使用夷三族的刑罚有十五列,蜀汉却只一列,而且还是诸葛亮去世后使用的。蜀汉在处罚犯人方面从来没搞过家属连坐,就连“反复无常”的孟达,他的儿子在蜀汉也有官职在身。其实,三国时期最严酷的法律当属东吴,发展到后期甚至出现了拨面皮、挖眼珠子、用烧红的锯子切断人头等酷刑。

实际上,诸葛亮执法的态度是严峻而不残酷。因此在他治理之下,蜀汉无论是达官显贵还是平民百姓都对他“畏而爱之”。《三国志》作者陈寿评价他“科教严明,赏罚必信,无罪不惩,无善不显”。他通过《蜀科》限制豪强、士大夫的为非作歹,对那些愿意为蜀汉政权服务的本土豪强、士大夫开辟政治仕途。

蜀汉政权因此呈现出某种程度的政治清明,史称“吏不容奸,人怀自厉,道不拾遗,强不侵弱,风化肃然也。”有着坚强的制度保障,再加上诸葛亮在经济、军事等方面的治理,蜀汉才能以一州之地与魏吴相抗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历史上赵佗的一生是什么样的?他在位时间有多长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赵佗长寿秘诀,赵佗的儿子,赵佗当了多久的皇帝

    赵佗是南越国的第一代王,也是南越国的第一代皇帝,下面就一起来看看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的文章。都说古人的寿命很短,尤其是皇帝这个高危职业,更是让无数人为之疯狂,又为之色变。在中国历史上,多达559位皇帝,不过他们的平均寿命只有39.2岁,也就是说,很多皇帝都等不到自己的不惑之年就驾鹤西去了。但是也有一些

  • 皇太极暴毙之后 多尔衮和豪格谁最有资格做继承人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豪格为什么输给多尔衮,多尔衮比豪格还小,皇太极真的抢了多尔衮的皇位吗

    对多尔衮和肃亲王豪格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52岁的皇太极暴病而亡,多尔衮和肃亲王豪格谁才是皇位继承人?多尔衮是清代入关定都,统一天下的关键性人物,乾隆皇帝称赞他“奉世祖车驾入都,成统一之大业,厥功最著。”崇德八年八月九日(1643年9月21日),52岁的皇太极暴

  • 乾隆皇帝号称十全老人 和康熙晚年怠政有什么不同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乾隆晚年回忆康熙,为什么说乾隆是十全老人,康熙之后是谁继位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清代乾隆皇帝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乾隆与康熙晚年的怠政有何不同?乾隆如果细算起来,他的祖先应该是皇太极,而多尔衮是皇太极的弟弟,所以,多尔衮应该是乾隆的祖叔爷。据说乾隆对他的爷爷康熙大帝那是推崇备至,整天是圣祖爷长圣祖爷短,一继位就发下毒誓

  • 刘弗陵坐上皇位之后 刘旦为什么要两次造反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刘弗陵的儿子谁当了皇帝,刘弗陵不是汉武帝亲生,燕王刘旦

    对刘旦和刘弗陵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刘旦为何连续两度造反,因为他有五大理由,认为皇位是他的。汉武帝的皇三子刘旦,在刘弗陵当了皇帝以后,一直心中不服,两度造反。尽管刘弗陵多次饶恕他,但他依然不消停。那么,刘旦为什么那么理直气壮地觉得自己才是皇位继承人呢?在刘旦看来

  • 卫子夫当初为什么要自杀 如果不自杀汉武帝会不会动手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汉武帝和卫子夫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卫子夫为什么要自杀?汉武帝和她感情深厚,会不会杀掉她?卫子夫应该算得上是汉武帝一生最爱的女人。因为只有卫子夫受汉武帝宠爱的时间最长,同时她当皇后的时间也最长。“巫蛊之祸”爆发以后,卫子夫最终自杀身亡。那么

  • 汉武帝后宫有四个女人比较出名 其中汉武帝最爱的人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汉武帝最后一个女人叫什么,汉武帝最爱的人是谁,汉武帝的四个女人是谁

    对汉武帝后宫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汉武帝一生中最爱的女人是谁?雄才伟略的汉武帝一生中比较出名的女人就有4个,分别是陈阿娇、卫子夫、李夫人、钩弋夫人,这些女人中他又最爱谁呢?金屋藏娇——陈阿娇金屋藏娇的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详,当时年幼的刘彻被姑姑问起愿不愿意娶表姐陈阿

  • 历史上李自成和张献忠为何会反目成仇?是因为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李自成,明末农民起义领袖。于崇祯二年起义,后为闯王高迎祥部下的闯将。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李自成和张献忠都是明末农民起义军的领袖,李自成建立了“大顺”政权,张献忠建立了“大西”政权,两个人年龄一样大,又是老乡,曾一起在高迎祥的帐下效力。后来,李自成和张献忠发生了分歧

  • 刘弗陵继位后到底是什么样的 刘弗陵为何会面临如履薄冰的困境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刘弗陵之后谁继位,刘弗陵和刘病已的关系,刘弗陵身世之谜

    还不了解:刘弗陵继位后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汉昭帝刘弗陵在位期间有多难?汉昭帝刘弗陵,即位期间开创“昭宣中兴”,年少即位的他,励精图治,惋惜英年早逝,甚至都没有留下一个后代。可就是这样一位准备大展宏图的明君,即位之初也是如履薄冰,胆战心惊,一不小心可能小命都没

  • 康熙驾崩前点名让隆科多陪葬 最后的结局怎么样了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陪葬宫女,隆科多儿子下场,后妃陪葬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康熙和隆科多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康熙驾崩前,为何点名要求隆科多陪葬?“九子夺嫡”一直是清宫戏中热门的话题。为了争夺皇位,康熙皇帝的九个孩子先后加入了争夺皇位的内斗序列。在老皇帝行将就木之前,他列出了殉葬者的名单,其中就有大臣隆科多。这可吓

  • 有哪些与李璘相关的轶事典故?他的一生存在哪些争议?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李世民善于纳谏的故事,古诗词100个常用典故,张居正对文人有失偏颇的例证有哪些

    李璘(720年-757年2月20日),初名李泽,陇西郡成纪县(今甘肃秦安)人,唐朝宗室,唐玄宗李隆基第十六子,唐肃宗李亨异母弟,母为郭顺仪。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生母早逝,由皇兄李亨抚养。聪敏好学,工于书法。初封永王,领荆州大都督、开府仪同三司。安史之乱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