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汉武帝后宫有四个女人比较出名 其中汉武帝最爱的人是谁

汉武帝后宫有四个女人比较出名 其中汉武帝最爱的人是谁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4404 更新时间:2024/1/19 16:11:05

对汉武帝后宫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汉武帝一生中最爱的女人是谁?

雄才伟略的汉武帝一生中比较出名的女人就有4个,分别是陈阿娇、卫子夫、李夫人钩弋夫人,这些女人中他又最爱谁呢?

金屋藏娇——陈阿娇

金屋藏娇的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详,当时年幼的刘彻被姑姑问起愿不愿意娶表姐陈阿娇时,说出了若能娶到阿娇,愿盖金屋藏之的名言,这里有一个待思考的问题是:这句话是小小的刘彻脱口而出,还是他的母亲为了讨好馆陶公主刻意教他说的呢?

汉武帝第一任皇后是陈阿娇,但武帝却不喜欢她,陈阿娇自身成长环境优越,娇生惯养,又有母亲馆陶长公主的撑腰,恃宠而骄,对武帝也是不恭敬,任意妄为。

刚开始对于武帝来说,一切都是新鲜的,就像没有品尝过的美食一样,必定是最好的。可时间了,陈阿娇爱耍小脾气,任性的公主病就出来了,我喜欢你就可以宠着你,不管不顾;我不喜欢你,你的那些缺点就会被无限放大。过了新鲜感保鲜期的两个人,汉武帝开始厌恶陈阿娇,不愿意见她,而阿娇更加变本加厉地用各种手段妄想武帝回心转意。

事后看来,武帝娶陈阿娇,固然有第一次见面的生理冲动,更多的是政治需要,因为只有娶了表姐陈阿娇才能得到姑姑馆陶公主的支持,刘彻也确实因为此事最后荣登大宝,即位为帝。

陈阿娇

一见倾心——卫子夫

汉武帝与卫子夫的第一次见面发生在姐姐平阳公主家中,当时的卫子夫出身卑微,只是一名歌姬,在众多的女子之中,汉武帝一眼看中了卫子夫,并且临幸了她,随后带她回宫。

卫子夫进宫一年多,武帝再也没有见她,心灰意冷的卫子夫趁朝廷大赦之机请求出宫。武帝怜悯她,动了恻隐之心再次临幸了她。只此一夜卫子夫怀孕了,武帝当然高兴,对卫子夫恩宠有佳,宠幸与日俱增,卫子夫也接连为武帝生下三女一子,而这个儿子是29岁的汉武帝第一个儿子,武帝为其取名:刘据

恰逢陈阿娇作妖,惹怒了武帝。羽翼已丰,帝位稳固的武帝已经不需要姑姑的政治辅助。又因为陈阿娇多年未有身孕,于是武帝废掉了陈阿娇的皇后之位。

公元前128年,卫子夫生下刘据的那一年,武帝立卫子夫为皇后。等到刘据7岁的时候,被武帝册立为太子。

虽然后来卫子夫年老色衰,武帝相继宠幸王夫人、李夫人、钩弋夫人,但对卫子夫很是尊敬。这里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卫子夫为人恭俭谦逊,统御后宫公平处事。对武帝也毕恭毕敬,相夫教子,可以说卫子夫做出了人妻的典范。

另一层原因就是卫子夫是太子的生母;她的弟弟卫青、外甥霍去病为大汉立下不世功勋。处事谨慎,一生无大错的卫子夫,自然得到武帝的相敬如宾。

武帝一生用心最久,用心最深的女人当属卫子夫了。

卫子夫

倾国倾城——李夫人

李夫人因为哥哥李延年的一首词勾去了武帝的心,又因为天姿绝色,勾走了武帝的魂儿。

男人好色,亦是自然。惋惜红颜薄命,李夫人生下儿子刘髆之后不久便一命呜呼。李夫人吸引武帝的更多是容貌。

而李夫人也深知自己因为绝色而获宠,所以病重期间始终不愿再见武帝。她明白富有四海的武帝自然不会因为一个人停留太久。

李夫人去世后,武帝依然对她念念不忘,甚至请人为李夫人招魂,只为再睹芳容。可见世间最美好的就是爱而不得,爱而不满。

李夫人

传奇女子——钩弋夫人

据说钩弋夫人出生的时候拳头紧握,没有人能够掰开,直到一次武帝出巡看见五彩祥云,认定此地必定有奇人异士,于是下令寻找,发现了钩弋夫人。

说巧不巧,钩弋夫人碰到武帝,武帝轻轻碰了她的手,钩弋夫人的拳头就伸开了,里面握着一块儿美玉,钩弋夫人因此得名。

晚年的汉武帝,疑神疑鬼,经历了“巫蛊之祸”的丧子之痛,以及他最亲近的两个人离他而去。

作为帝王,他早已没有了年轻时的壮志凌云,他明白了战争带给他和这个国家的荣耀,也带给百姓贫穷和流离失所。

钩弋夫人的出现正好弥补了武帝心中的空缺,他把自己柔弱和被需要的一面展示给钩弋夫人,也再次从钩弋夫人得到了那种千娇百媚的爱抚。

一个正需要陪伴,一个恰巧出现,就像是上天安排。钩弋夫人带给武帝的更多是精神的慰藉。而小儿子刘弗陵的出生,让武帝对生命繁衍和帝国传承有了期望。

钩弋夫人

那是一位老者对新生命的期许,也是精神空洞的慰藉;亦是生命即将走向尽头的回光返照,映衬出对这个世界的留恋。

汉武帝一生雄才大略,开疆拓土;他有着彪炳千古的功勋,但他也是凡人,也有七情六欲。

汉武帝

嘴上的金屋藏娇,只不过是实现政治抱负的手段,陈阿娇更像是他通往帝王之路的垫脚石。

与他感情最深厚的是卫子夫,两人相敬如宾,岁月流逝,容颜易老,远远相望,却一直在心中。

让他恋恋不忘,流连忘返的是李夫人,爱而不得,最折磨人。

逢场作戏,满足精神和生理需要的是钩弋夫人,陪伴他走过空窗期,却从未走进他的内心。

也许志在千秋的人,心中只有满怀抱负,内心没有真正让他停留深爱一辈子的女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历史上李自成和张献忠为何会反目成仇?是因为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李自成,明末农民起义领袖。于崇祯二年起义,后为闯王高迎祥部下的闯将。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李自成和张献忠都是明末农民起义军的领袖,李自成建立了“大顺”政权,张献忠建立了“大西”政权,两个人年龄一样大,又是老乡,曾一起在高迎祥的帐下效力。后来,李自成和张献忠发生了分歧

  • 刘弗陵继位后到底是什么样的 刘弗陵为何会面临如履薄冰的困境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刘弗陵之后谁继位,刘弗陵和刘病已的关系,刘弗陵身世之谜

    还不了解:刘弗陵继位后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汉昭帝刘弗陵在位期间有多难?汉昭帝刘弗陵,即位期间开创“昭宣中兴”,年少即位的他,励精图治,惋惜英年早逝,甚至都没有留下一个后代。可就是这样一位准备大展宏图的明君,即位之初也是如履薄冰,胆战心惊,一不小心可能小命都没

  • 康熙驾崩前点名让隆科多陪葬 最后的结局怎么样了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陪葬宫女,隆科多儿子下场,后妃陪葬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康熙和隆科多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康熙驾崩前,为何点名要求隆科多陪葬?“九子夺嫡”一直是清宫戏中热门的话题。为了争夺皇位,康熙皇帝的九个孩子先后加入了争夺皇位的内斗序列。在老皇帝行将就木之前,他列出了殉葬者的名单,其中就有大臣隆科多。这可吓

  • 有哪些与李璘相关的轶事典故?他的一生存在哪些争议?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李世民善于纳谏的故事,古诗词100个常用典故,张居正对文人有失偏颇的例证有哪些

    李璘(720年-757年2月20日),初名李泽,陇西郡成纪县(今甘肃秦安)人,唐朝宗室,唐玄宗李隆基第十六子,唐肃宗李亨异母弟,母为郭顺仪。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生母早逝,由皇兄李亨抚养。聪敏好学,工于书法。初封永王,领荆州大都督、开府仪同三司。安史之乱爆发

  • 李一:唐玄宗李隆基第九子,年仅两岁便夭折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如果唐玄宗少活20年,李隆基多少岁死的,李一什么

    李一(716年~717年), 陇西狄道(今甘肃省临洮县)人。唐朝宗室大臣,唐玄宗李隆基第九子,母为武惠妃。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生而美秀,深得宠爱。开元五年(717年),夭折,年仅两岁,追封夏王,谥号为悼,葬于万安山之东南岭。人物生平唐玄宗与宠妃武惠妃生下第

  • 李建成有李渊和兄弟的支持 李建成最后是怎么败给李世民的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李建成和李世民谁优秀,李渊为什么立李建成太子,李世民和李建成关系好吗

    对李建成和李世民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李建成作为太子,还有李渊和兄弟等大臣的支持,为何会败给李世民?李建成是太子,是名正言顺的储君,有父皇李渊和弟弟李元吉还有魏征等大臣的支持,握着一手好牌,为什么会败给李世民呢?相信大家都有这样的疑问。其实,这些都是表象。李渊晋

  • 历史上李自成差点被刘宗敏所杀,到底是怎么回事?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李闯王的历史,刘宗敏和李自成不辞而别,李自成投降了几次

    李自成,小字硙生,明末农民起义领袖。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这篇文章,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转战大半个中国,战斗中,也不是一帆风顺的,期间,也遭受了多次兵败,甚至陷入绝境,好几次李自成都差点死了。其中,有一次,李自成兵败,差点被手下猛将刘宗敏杀了,最终,是怎么化解的呢?刘宗

  • 唐朝时期的皇帝和大臣同吃同坐吗 真相到底是什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唐朝官员上朝是站着还是坐着,唐朝大臣上朝是站还是坐,唐朝皇帝列表及简介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唐代皇帝和大臣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李唐时期皇帝可与大臣同吃同坐?从君臣礼仪的突破,带来了什么?君王统治天下,处理好与大臣们之间的关系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王朝若是政治秩序濒于奔溃,君臣不睦,那国运维危,帝王之位也要拱手与人。君主希望大臣们“忠

  • 李渊作为唐朝的开国皇帝 玄武门之变后是为何没有大臣支持李渊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李渊玄武门之变,玄武门之变后李渊活了多久,玄武门之变后李渊为何退位

    对玄武门之变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登基为帝,为何没有大臣支持李渊?唐代在我国历史中享有盛名,也是少有鼎盛时期,在封建等级阶级森严的社里,百姓生活的也极为安稳和富足。我国有着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唐代以其独特的气质引起现代人的好奇。现代社会发展科技

  • 刘彻和朱允炆都进行了削藩 最后为什么只有朱允炆失败了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削藩政策,朱允炆为什么这么着急削藩,建文帝如果不削藩

    还不了解:朱允炆削藩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刘彻和朱允炆都进行了削藩,为什么朱允炆败了?“削藩”这个词在我国古代历史上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往往是一朝皇帝为了维护自己的绝对政权而对各个分封地或是诸侯国采取的收回权势的一种政策。据史料记载,历史上从汉朝开始就对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