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隋朝开国皇帝隋文帝:一世盛名传到了西方

隋朝开国皇帝隋文帝:一世盛名传到了西方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4849 更新时间:2024/1/6 12:23:46

年号是封建王朝特有的记录时间的形式,用来表示纪年。秦始皇建朝并没有年号,汉朝初期也没有,直到汉武帝的时候才被创造出来。汉武帝第一个使用年号的,之后就形成了一种固定的制度。隋朝第一个皇帝隋文帝也同样沿袭这个制度。

图片来源于网络

隋文帝年号建国时为开皇,时间从公元581年经过9年。这个年号是为了区别之前的北周黄帝使用的,也有重新开始汉族皇帝统治的意思,代表了杨坚开创隋朝的美好愿景和政治宏图。他把鲜卑族统治重新改为汉族,又在政治经济军事和农业上实施了许多治国之策。杨坚的开黄年号一直沿用了9年经过这九年的励精图治,隋朝逐渐国富民强起来,许多举措都得到了有效的实施和运行。这时候隋朝立了太子,杨坚年老,此时他想到更多的是自己寿命的延长和隋朝世代的延续。公元601年,杨坚更改年号开皇,选了仁寿二字作为新的年号纪元。只是可惜只过了三年,杨坚就去世了,仁寿纪年结束,杨广继位,更改了新的年号。

年号是朝代更替中皇帝为了和前一个皇帝区分而重新起的名号。它是根据皇帝自己的想法来制定。作为中国封建皇帝特有的称号,具有特别的历史意义。杨坚立下的开皇仁寿成为了他朝代的名称,后世称赞他的丰功伟绩也会以开皇仁寿来代称。开皇仁寿之治就是隋文帝最大的成就。

隋文帝和明孝宗

隋文帝和明孝宗是两位非常有作为的皇帝,隋文帝是隋朝的开国皇帝,登上皇帝位之后进行了很多的改革,并且消灭了西梁和陈,统一了全国,使得之前三百余年的分裂割据局面,开创了“开皇之治”的盛世景象。而明孝宗则励精图治开创了“弘治中兴”的盛世局面,可以说隋文帝和明孝宗都是一代明君。

图片来源于网络

隋文帝杨坚出生于周朝的官宦世家,后来篡夺了周朝的天下,在夺取周朝的天下之前周朝的皇帝曾经多次动了要杀掉杨坚的心思,但是后来都没有成功,这屡次的杀机四伏,使得杨坚逐渐的坚定了要夺取周朝政权的决心,之后年仅七岁的周静帝继位,杨坚成为了顾命大臣,这个时候时机成熟,杨坚于是成功的得到了周静帝的禅让,建立了大隋。杨坚多次经历的杀机四伏与明孝宗幼年时候的经历有着相同之处,明孝宗早年也曾经多次在万贵妃的杀机四伏之下历尽坎坷,从这一点上看隋炀帝和明孝宗的经历是相似的,不同的是杨坚经历这一切的时候已经是一个成熟的男人,而明孝宗只是一个十几岁的孩子。

隋炀帝即位之后,首次实行了一直沿袭到清朝的三省六部制;开创了科举;他制定了当时最为先进并影响后世基本立法的律法《开皇律》。而明孝宗继位之后力挽危局,清宁朝序,恭俭有制,勤政爱民,为中兴明主,其功绩不亚于太祖、成祖。在个人品德方面,更胜于明太祖和明成祖。

隋文帝和明孝宗的不同之处在与隋文帝曾经四处征伐,统一全国,而明孝宗没有经历战争,同时隋文帝享年64岁,在位23年,而明孝宗只活了36岁,在位仅仅18年。

隋文帝评价

人无完人,何况是统治天下的一国君主。如何评价一个皇帝的功过,必须从多方面考量。隋文帝,身为隋朝开创者,既结束了鲜卑族对汉族的统治,平定了北方的战乱,又开创了隋朝时代,使得这段时期的中国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发展。因此隋文帝总体上是功大于过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

隋文帝杨坚,祖辈是东汉的官员,后来在鲜卑族北魏政权担任职位。杨坚因此也有鲜卑族姓氏,他是发动政变谋权上位的,说明他是一个比较成功的政治家。他掌握了政权后,又在军事上攻打陈国和突厥,收复了汉族失地,统一了北方的领土。从这点来说,他具有能征善战的将领之才。农业上,他明白国家需要富强才能立本,他实行宽放政策,在不需要战争的时候让士兵去耕田,又减轻老百姓徭役赋税的压力,让百姓能安居乐业,专心发展生产。这时期汉族人口逐渐繁衍增多。从这方面看,隋文帝是一个爱国爱民的好君主。然而他也为隋朝的短命和消亡埋下了祸根。政治上他没有完善朝廷和豪族士族之间的关系,留下了叛乱的隐患。他没有更好的明辨是非而是偏信杨素,家庭教育上儿子杨广也是没有很好的德行品治。文化上推崇佛教打击儒学,使得儒学文化几乎要断绝。

总体上,隋文帝自身节俭,勤政爱民,又是长时期混乱下第一位为汉族统一北方的皇帝,在历史上他仍是一为伟大的帝王,其盛名甚至传到了西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迷信至极的秦始皇竟都做过哪些奇葩的事情?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秦始皇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有明确记载热衷于成仙得道、非常迷信的封建帝王。为此,他还曾经做过几件极为奇葩的事情。其实,从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秦王朝之后,他的成仙之梦便已经开始做起,最先暴露他这一野心的是封禅泰山。秦始皇此举,不仅有上报自己功绩的意思,而且还有向天地神灵比功劳的意图。网络配图很快,秦始皇

  • 三国中四位功高震主者的结局 竟有一个被气死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尤其是封建王朝的统治下,功高震主的大臣,往往会被君主猜忌乃至处死,比如抗金的岳飞等人。就三国时期来说,曹操、刘备、孙权等势力互相角逐,而长期的战争,也促使不少文武大臣获得了巨大的战功,乃至达到了功高震主的地步。其中,典型的代表就是诸葛亮、司马懿、周瑜、陆逊等人,不过,他们的结局却是

  • 为何说勤勉的崇祯皇帝加速了明朝的灭亡?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中国自古以来的各个国家或朝代更替,其亡国之君不是昏君就是暴君。而明朝统一政权的最后皇帝崇祯恰恰是个例外,他在位期间勤勤恳恳,简直就是模范皇帝,然而他却也是个刚愎自用、生性多疑、急功近利的人。网络配图他是个幸运的人,也是个倒霉的人。崇祯的母亲只是一个不入流的嫔妃,在他很小的时候就被他爹给打死了,而他就

  • 三国人生赢家:可以靠脸却要拼才华的儒将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世人知道周瑜,多是《三国演义》中那个心胸狭隘,在诸葛亮这朵红花下的绿叶。然而须知,周瑜才是三国乱世中真正的人生赢家。很多人不屑周瑜,那是因为我们被《三国演义》给骗了啊!三国演义里写的是什么,周瑜打黄盖,刁难诸葛亮,结果被诸葛亮活生生气死。这样一个心胸狭窄的人确实没什么好称赞的,但是我们要有一双善于发

  • 揭秘大贪官和珅的发家史:权力生财之“道”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历朝历代只要是官就有花不完的钱,玩不完的女人,清朝也不例外,清朝最大的贪官和坤靠权力获得了巨大的收入。权势靠财富来彰显,安乐也需要金钱支撑,由此而踏上贪贿敛财的道路,是合乎逻辑的。和珅敛财,取之有“道”——借职务与权力顺手牵羊。由和珅一手倡导设立的议罪银制度,本身就是乾隆和珅君臣的私人小金库,在乾隆

  • 一代帝王为何死法如此奇怪?竟被活活吓死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在大部分人的印象中,古代帝王的身份极其尊贵,他们一旦坐上帝王的宝座,可以坐拥天下财富和美女。但如果对于历史稍有了解的话就会有这样的发现,大部分皇帝在位期间其实都非常的痛苦,而皇帝中善终的其实没有多少。据统计,在中国古代,有一半的帝王在四十多岁的时候就离世了,而很多帝王的死法还非常的奇怪,让后世不免感

  • 有关于楚怀王的故事介绍:楚怀王儿子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在历史上一共有两个楚怀王,人们为了能将他们区分开来,分别将他们称之为“前怀王”和“后怀王”。前怀王是战国时期的楚国君主熊槐。熊槐是楚威王之子,也是楚顷襄王的父亲,整个楚国差点就毁灭在了他的手里。熊槐于公元前374年继位,在位时间共30年。在这三十年年的时间里,他曾大败魏军,攻占魏国的城池,是楚国成为

  • 万历皇帝为何28年不上朝:竟是怕被群臣骂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明朝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颇讲言论自由的封建王朝。明朝推行言官制度,大臣们可以放开了提意见,上至国家大事,下至后宫琐事,只要你有想法,可以尽管说来,不要害怕得罪皇帝。明代再残暴的君主也不愿背上“昏君”、“杀谏官”的骂名,实在气极了,最多也只是“廷杖”,在言官的屁股上狠狠地打一顿而已。网络配图正因如此,明

  • 探秘千古明君汉武帝为何接连杀死五位丞相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卷入“巫蛊之祸”的公孙贺公元前91年初春,奉汉武帝诏敕,大汉丞相公孙贺被捕入狱。在狱中,有司穷治其罪,他和儿子公孙敬声受尽了凌辱和拷打,最后,父子双双死于狱中。汉武帝犹恨意难消,下旨将公孙贺灭族——这不是汉武帝杀的第一个丞相,当然也不是最后一个。随着皇帝春秋渐高,性情也越来越乖戾和残暴,位居群臣之首

  • 揭秘:清代历史上哪些人被封为“铁帽子王”?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清朝王爵的最高待遇是“世袭罔替”,意思是子孙世世代代继承王爵,并不降等。如果王爷犯了法,也只是判罚他本人,不削爵位,由旁支承袭。这种待遇被人们形象地称为“铁帽子王”。这就是“铁帽子王”称谓的来历。清代的爵位分为蒙古爵位和宗室爵位。清代朝廷优待蒙古贵族,爵位不实行降袭制度,所有的王爷都是“铁帽子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