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朱元璋曾受地主帮助,登基后地主结局怎么样?

朱元璋曾受地主帮助,登基后地主结局怎么样?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4705 更新时间:2023/12/14 9:38:54

大家好,这里是我爱历史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朱元璋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一、朱元璋的痛苦记忆

身为中国古代“出身最寒苦”的帝王,明太祖朱元璋的十六岁那年,即公元1344年,却是他青春记忆里最苦的一页。

就是从这一年春天起,一场空前的灾害席卷了江淮大地。先是从年初到春夏,当地久旱无雨,满眼都是枯死的庄稼,苦熬了几个月后,非但没盼来雨,却来了铺天盖地的蝗虫。蝗虫过后又是席卷州县的瘟疫。

要知道,就算之前几年相对风调雨顺的年景里,作为苦老百姓的朱元璋一家,二嫂三嫂甚至大姐夫全家都已贫病而死。这时摊上这么大的灾,当然也更顶不住,是年四月初六至四月二十二日,朱元璋的父亲、大哥、大侄、母亲先后亡故。原本贫寒却其乐融融的一个家,转眼间说没就没。

正是这场痛苦的告别后,朱元璋与幸存的二哥大嫂等人,开始分散逃荒。他个人则是先入皇觉寺再投郭子兴,“从乞丐到皇帝”的奋斗路从此动。以这个意义说,这一刻,却是他人生里痛苦且重要的转折点。

不过,就是在这场“转折”前,少年朱元璋却还有一道“坎儿”:父母兄长的骸骨怎么安葬?

当时的朱元璋一家,就剩了几个幼子妇人,既没钱买坟地,更连棺材寿衣都置办不起。总不能让父母大哥曝尸荒野吧?朱元璋硬着头皮去求地主刘德帮忙,却被挨了一顿痛骂。正在走投无路时,“刘德地主”的亲弟弟,同样“有点钱”的刘继祖看不下去了,慷慨划出了自己家的一块地。家里穷得叮当的朱元璋,又把仅有的衣物裹在父母大哥身上,这才总算让亲人们入土为安……

这一场人生变故,无论生活的残酷,还是世态的炎凉,短短几天,十六岁的朱元璋都已尽尝。

而放在元末的大历史下,朱元璋一家的遭遇,更是元末社会的缩影。虽然一直到明朝年间,许多士大夫都在念叨着元朝“赋税甚轻”,但享受这“赋税轻”特权的却都是达官贵人们,苦老百姓却在沉重的赋役下苦哈哈的熬。

元朝经济发达的江南地区,都是小民皆无盖藏。号称“富庶”的浙江,1334年的一场大灾,饥民就多达五十多万户。可元王朝的统治却日益赋税,国库的储备多被挥霍,老百姓赶上天灾,不但没人救,税赋照收不误,于是也就有了多少家破人亡的惨剧,比如朱元璋一家人。

看过这一幕,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号称“史上版图最大”的元王朝,突然就“挑动黄河天下反”了。

在几年前云集了多名老戏骨的电视剧《朱元璋》里,以“铁汉”形象示人的朱元璋,给儿女们回忆起“借地殓葬父母”的那一幕时,也是当场哭得稀里哗啦,叫太子晋王燕王们都跟着边哭边跪一片。

而在真实的历史上,后来君临天下的朱元璋衣锦还乡,不但在这里重修了宏伟皇陵,还亲笔写了《大明皇陵之碑》,碑文里那句“殡无棺椁,被体恶裳,浮掩三尺,奠何肴浆”,可以说是一字一泪。可见,哪怕已登基称帝,十六岁那年的悲伤、耻辱、告别,依然在朱元璋心里,有着挥之不去的记忆。

那么,在朱元璋这段“痛苦记忆”里仗义出手,帮助朱元璋“迈过人生一道坎”的邻居刘继祖,后来又怎样了呢?

二、痛苦后面的余音

以《万历野获编》等史料的记载,作为一位元末大乱里少见的厚道人,刘继祖的慷慨帮助,朱元璋也一直没忘。明朝立国后,刘继祖获封为“惠义侯”,从此世代享受侯爵待遇。朱元璋更亲自执笔,写下了对这位“邻家大叔”的感恩:“尔发仁惠之心,以己沃壤,慨然见惠。”可以说,是一桩“好人有好报”的真实故事。

但这段痛苦记忆对朱元璋的影响,却不止是“好人有好报”这么简单。可以说,是影响到了明朝国策国运的方方面面。

首先是一桩“不太好”的影响,有了这一场“生离死别”,从此朱元璋对于亲情,也就更加的看重。登上帝位后,更是制定了空前丰厚的藩王待遇,明初的藩王,每年可以领一万石禄米,郡王也可以有两千石俸禄,一个郡王的俸禄,就是正一品官员的二十倍。发展到明朝中后期,明朝的藩王宗室人数,膨胀到数万人,甚至每年输入京城的粮食,都不够养山西河南几个省的藩王,等于是巨大的财政负担。

然后就是“好”的影响,有了这样的痛苦记忆,登基后的朱元璋,也就不遗余力,将中国古代的社会保障制度,一口气提升了一大截。比如“漏泽园”,即提供给平民百姓的公共墓地,就从此大量兴建,还有“养济院”,专门用于收容“无告者”,主要是残疾人和孤寡老人,每个月提供粮食布匹柴火,从明初起,“养济院”就大量兴建,几乎明朝每个府县都有设立,许多富裕的府县,甚至不止一座。另外还有提供医疗的惠民药局,也是惠泽万民。

如此“高度福利化”,在十六世纪造访中国的外国传教士笔下,也留下了生动的记录。以西班牙人拉达的话说:“大大小小的城市都是医院(惠民药局)”。东南大地的养济院也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那“始终有充足大米供应”的景象,就是当时明朝福利制度的写照。

更影响深远的,就是明朝的“荒政”与“粮储”政策,吸取了元末天下大乱的教训后,朱元璋登基起,就把农业生产放在首位,明朝的粮食产值,朱元璋在位时就甩开宋元一倍多,大小仓储遍布全国。每当饥荒时,明朝更有“大口六斗”的赈灾标准,和不遗余力的粮食发放。甚至地方官遇到灾荒,可以不经请示赈灾。这一切,应该都来自当年痛苦的灾荒记忆。

同样值得骄傲的,还有当时明朝强大的粮食仓储,朱元璋在位时,明朝的粮食仓储就到了“宇内富庶”的地步。一直到明朝万历年间时,明朝的粮食储备依然可以做到“支用十年”。正是这充足的粮仓,撑起了明朝一次次的盛世。但到了十七世纪的明末,明王朝的土地兼并,以及空荡荡的官仓,却也同样预埋了不久以后,又一场痛苦的乱世。

比起“好人有好报”的结局来,粮食安全的意义,社会保障的价值,却是朱元璋这段痛苦人生背后,永远有价值的历史经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邓猛女为什么会被汉灵帝废掉?真的是因为一个梦吗?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邓猛女为什么会被汉灵帝废掉,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后汉书》记载,中平六年时,汉灵帝做了一个怪梦。他梦见前任皇帝汉桓帝向他发怒问宋皇后贤良淑德,到底犯了什么错,让你听信小人诬陷,将她废黜而死?现在宋皇后已经告上了天庭,上帝动怒,马上就要降下灾祸。据说这个梦非常清晰,汉灵帝

  • 做到秦国宰相之前,范雎到底经历了多少磨难?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大家好,这里是我爱历史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范雎的故事,欢迎关注哦。提起范雎,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是秦国宰相,给秦昭襄王提出两条重要策略,一条是远交近攻,一条是强干弱枝。正是由于范雎的存在,秦国的实力变得空前强大,他指引秦国走向了一条正确的称霸之路。范雎可以改变历史走向,不过他的一生也致力于一个

  • 萧胡辇是谁?辽国皇太妃,驰聘半生爱马奴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大家好,这里是我爱历史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萧胡辇的故事,欢迎关注哦。说到咱们中国历史上的女英雄,不少人脑子里就会蹦出冼夫人、花木兰、平阳公主、秦良玉、梁红玉等知名历史人物,通过考古呢还发现,在中国历史上,出现了有据可考的第一位女性军事将领,也是一位非常优秀的女政治家---妇好,但是有这样一位战功显

  • 揭秘:西晋“男神”潘安最后为什么会被灭三族?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潘安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如果说中国古代的美男子,有哪位堪称“美”到倾倒一时,且叫后人“神往”千百年。最无可争议的,就是俗语“貌若潘安”里的“潘安先生”——西晋“男神”兼“大文豪”潘岳。这位“潘男神”在古代史上,叫后人“神往”到什么地步?且不说“貌若

  • 安禄山唯独惧怕权相李林甫,背后真正原因是?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李林甫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天宝六年(公元747年),安禄山升任御史大夫,在玄宗的盛宠下,安禄山觐见甚至都不用行礼,王鉷也是御史大夫。一次,群臣朝见皇帝,李林甫命王鉷上前行礼,王鉷弯腰作揖十分标准,安禄山在旁看到这一幕,吓得呼呼直喘,随即也恭敬地行礼

  • 荀彧明知曹操已有篡汉之心,他为何不改投刘备?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你们知道荀彧应该知道,初平二年曹操已有篡汉之心,但他为何不改投刘备?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为您讲解荀彧是大汉忠臣吗?很多人都认为是,因为荀彧反对曹操进魏公加九锡,为此跟曹操闹翻并神秘死去。但是这其中也有一个问题:曹操的篡汉之心是一点点培养起来的,我们看以曹魏为正统的三国正史,也会发现曹操至少在汉献帝初

  • 宦官李辅国的权势有多大?诛王爷杖毙皇后,还把皇帝活活吓死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宦官李辅国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众所周知,宦官就是现在人所称的太监。故事发生在唐朝一个政权十分混乱的朝代,有这样一个太监特别强大,他凭借自己的能力成为了唐朝历史上里一个能成为宰相的宦官。这个太监不仅当上宰相,还敢诛杀王爷,下令用棍杖把皇后击打致死,最后还把皇帝

  • 历史上真实的萧绰:比武则天还牛的大辽太后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下面由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比武则天还牛的大辽太后萧燕燕,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萧太后名叫萧绰,燕燕是她的契丹名。她出生于辽朝的贵族家庭。父母都是大辽上流社会的名人,父亲萧思温是当朝宰相的侄子,母亲是皇帝的姐姐,燕国大长公主。在这样的家庭背景下,萧太后当然自小就熟读诗书,学识出众。萧思温没有

  • 孙峻是个怎样的托孤大臣?他对得起孙权对他的期望吗?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对孙峻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在中国古代建设社会时期,皇位一般都是世袭的,因此一个国家也可以被称为一个家族的国家,这也就是所谓的“家天下”,如此一来的话,人们就很难保证,每一个继位者,都是优秀的,都是拥有治理国家的能力的。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之下,便产生了“托孤重臣”

  • 苏完瓜尔佳•胜保为什么会支持慈禧上台?最后却却被清廷勒令自尽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走进了解苏完瓜尔佳•胜保的故事。康乾盛世之后,清朝不可避免地走向了衰落。其中原因很多,但最重要一点就是人才匮乏。清廷不信任汉人,而满人特别是八旗子弟沉溺于享乐,毫无进取之心,这个马背上起家的民族,到后来甚至找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