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南怀仁得宠之谜:将一身本事奉献给了清朝廷

南怀仁得宠之谜:将一身本事奉献给了清朝廷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4892 更新时间:2023/12/29 9:22:33

南怀仁,一六二三年出生于比利时的首都,一六八八年逝世于北京。一个比利时人为什么会死于北京呢?这就要看南怀仁简介了。南怀仁简介介绍了南怀仁的一生,从中可以看出南怀仁与中国之间的渊源。

图片来源于网络

南怀仁是一个天主教徒,十八岁的时候加入了耶稣会。而南怀仁与中国之间的联系则是在他三十五岁的时候。南怀仁三十五岁的时候来华,主要目的是宣传天主教义以及西方的科技化。南怀仁来华的时候正处于清朝康熙时期,南怀仁还是康熙科学方面的蒙老师,可以说从一开始就奠定了他传教的有利地位。

之后,南怀仁步步高升,直到坐到正二品的工部侍郎,并成为钦天监的领导人。康熙帝对南怀仁非信任,不仅将天文历法方面的事情完全的交给南怀仁处理,并且让南怀仁铸造火炮用于军事。

南怀仁到清朝的前期大多都是从事天文武器方面的研究,后期也就是南怀仁晚年的时候重心则更多的是在传教的方面,在南怀仁去世之前,被任命为耶稣会的副省会长,这也是对南怀仁传教的一种认可。

一六八八年,疾病缠身的南怀仁在北京去世,他去世的时候很安详,因为他认为他是投入了主的怀抱。他逝世之后,康熙非常惋惜,赐谥号“勤敏”,赞扬南怀仁勤奋并且聪敏,南怀仁成了第一个被皇帝追封谥号的传教士,这也是对南怀仁一生的承认。

康熙与南怀仁

康熙与南怀仁之间的关系可以说是君与臣的关系。康熙是清朝的第四位皇帝,而南怀仁则是比利时到清朝的传教士。那么康熙与南怀仁之间的关系如呢?

传教士想要将自己的教义传扬出去,最好的办法便是通过朝廷,当时很多传教士便是用这个做法宣传了自己的教义,南怀仁自然也不例外。而南怀仁的能力不仅仅在传教这一块,他精通历法,并且会造火炮,所以得到了康熙的重视,成了当时钦天监的负责人,官职是正二品。从这方面也可以看出康熙对南怀仁的重用。

图片来源于网络

康熙与南怀仁之间纯粹是君臣关系,康熙因为南怀仁的能力重用他,而南怀仁也将他的一身本事贡献给了清朝廷,虽说若望的贡献要更胜南怀仁,但是南怀仁却更为受宠,在南怀仁死后,康熙不仅仅厚葬南怀仁,还赐了“勤敏”这一谥号给南怀仁,可以说南怀仁是唯一一个被皇帝赐了谥号的传教士,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康熙对南怀仁的重视。而且南怀仁死的时候,康熙也十分惋惜,他觉得南怀仁历法治理方面特别好,南怀仁的逝世是非常遗憾的。康熙与南怀仁可以说一个是君,一个有才,康熙看中了南怀仁的能力,从而重用南怀仁,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康熙与南怀仁之间的关系可以说是伯乐与千里马之间的关系。康熙与南怀仁二人一个慧眼识人,一个兢兢业业为清朝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南怀仁的贡献

南怀仁是来华的传教士,他的贡献非常多。那么下面就从几个方面来看一下南怀仁的贡献。

南怀仁的贡献最主要也最受康熙重视的是他的天文历算方面。在康熙八年,康熙任命南怀仁为钦天监监副,并且将历法天文这一块的事物全部交给南怀仁处理。南怀仁也没有辜负康熙的重用,努力了四年多,发明了六件观测天文的仪器,并且最终著成《康熙永年历法》等天文历法方面的著作。

南怀仁的贡献还表现在火炮的铸造方面。清朝早期,战乱非常多,为了评定内乱等一系列的战争,武器成了清朝廷急切的需求。火炮自然也成了武器中的首选。虽然南怀仁并不喜欢用兵器伤人,但是君命不可违,再加上他确实非常擅长制作火炮,所以这一任务自然交给了南怀仁,南怀仁前前后后制造的火炮有近六百门,这个数字在现在看来可能并不高,但是在那个生产力低下的年代,这么多的火炮制作是非常耗时的。

最后,南怀仁的贡献表现在文化的传播与交流这一块。南怀仁作为一个传教士,宣传西方的文化、科技是最主要的目的。而通过一系列的努力,南怀仁的传教成果也是非常显著的,编著了一系列的宗教著作,如《教要序论》等。南怀仁的贡献主要就是以上几点,他不仅促进了中国科技的发展,也为中西方文化带来了碰撞的机会,可以说南怀仁的贡献是非常巨大的。

对南怀仁的评价

南怀仁是比利时人,在清康熙年间到中国传教,做出了不菲的贡献,那么历史上对南怀仁的评价如何呢?

图片来源于网络

对南怀仁的评价主要可以分为对南怀仁本人的评价和对南怀仁的成就的评价。首先是对南怀仁本人的评价。南怀仁是一个虔诚的天主教徒,他一生都致力于天主教的传播,有很多关于宗教方面的书籍。南怀仁本人非常平和,历史上对南怀仁的评价是非常吃苦耐劳,也非常聪明的一个人。

其次要从南怀仁的成就来评价南怀仁。南怀仁的成就非常高,不仅是对于传教方面的成就,还有在天文、武器方面的成就。南怀仁深的康熙重用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南怀仁对于天文历法方面的研究以及他对火炮的制作。从这些成就来看,南怀仁是一个非常聪明,并且尽职尽责的人。

对南怀仁的评价当然也有负面的,比如南怀仁制作的火炮多用于战场,所以受迫害的人或者一些不喜战争的人难免认为南怀仁的行为有所不当。但是更多的人则认为,当时清朝廷处于平定叛乱的重要时期,急需要各种强劲的武器,南怀仁不过是奉命打造武器,所以根本算不上什么。

对南怀仁的评价有褒有贬,不过其中更多的还是赞扬,因为南怀仁对于天文以及武器方面的研究确实推进了当时社会的科技发展,这些是不能否定的。所以说,南怀仁的一生总的来说还是贡献比较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亡国之君陈后主陈叔宝不适合做帝王适合做诗人?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陈叔宝,生于公元553年,字元秀,小字为黄奴。他是南北朝时期陈朝的最后一位皇帝,因此他也被人们称为陈后主。他是陈宣帝陈顼的的长子,母亲是陈顼的皇后柳敬言。他于582年至589年在位,一共做了七年的皇帝。陈叔宝在位期间,生活奢靡,整日只知和后宫妃嫔享乐游玩,完全不理朝政。而当隋朝南下攻打时,他自认为有

  • 西域和亲侍女冯嫽如何助解忧公主获得宠爱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如今回顾和研究解忧公主的历史功绩,发现其中有一个不得不让我们浓墨去描绘的人物,她就是和解忧公主的一起去西域和亲的侍女冯嫽。冯嫽是个敢作敢当的女中豪杰,关于冯嫽的故事更是多的数不胜数。图片来源于网络那就简单说些关于冯嫽的故事吧。汉武帝为了维护和巩固汉朝和乌孙国的联盟关系,所以在原本的刘细君死后就又将解

  • 西汉大臣窦婴不论人品和官品都是个好人吗?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窦婴是西汉时期的大臣,也是汉文帝的皇后窦氏之侄。在汉文帝时期,他担任了吴国的国相之职,后来因病免职。一直到汉文帝刘启登基之后,窦婴才被任命为詹事。但是他此后的生活并没有因此而平顺。图片来源于网络汉景帝时期,当时的窦太后非常疼爱刘启的弟弟梁孝王刘武。在一次宴饮中,汉景帝无意中说将来要把皇帝之位传给梁王

  • 四朝元老李泌:敢将半生功名舍弃而归隐山林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从古至今,官场的水一直都是深不见底,很多从政多年的老官僚,也难免有阴沟翻船的时候,但历史上却有这样一位人物,虽数次居于高位但却总能游刃于官场之中,每逢危险来临之时,便隐退深山,如此一直辅佐了四位君主。网络配图此人便是唐朝名臣李泌,他可是当之无愧的四朝元老,曾辅佐过玄宗、肃宗、代宗以及德宗这四位君主,

  • 孙权后宫轶事 第2位夫人是寡妇皇后被宫女缢死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孙权一生7个夫人,有大家闺秀、寡妇、官奴等。虽然形形色色,但有个共同点,那就是有绝美姿色。然而红颜薄命,在阴冷的后宫之中,女人的明争暗斗和战场上男人的厮杀一样残酷无情。最后的胜利者,唯一被立为皇后的还被宫女缢死,没有人笑到最后。第一个夫人姓谢,是会稽郡山阴县世家,天姿国色闻名江东,和孙家算得上是门当

  • 揭古代最有才情的三大帝王:李煜应属第一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李煜是不是唐朝的最后一位皇帝,西方四大帝王,李煜简介

    NO.1南唐后主——李煜他是中国历史上最有才情的一位皇帝。他的作品脍炙人口。最后因为他最出名的一首词而丢了性命。不管你是否有文学修养,我想,只要读过李煜的这首《虞美人》,恐怕未有不为之动容的。鲜少有诗词能像虞美人这样,把作者如此鲜活地带进读者的脑海里,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如此真实。因为这首词,忘却了

  • “四爷”雍正怎么死的 雍正是被吕四娘刺杀的吗?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吕四娘,女,清朝雍正时人,为吕留良之孙女(一说女儿),野史记载其为报雍正以文字狱杀祖吕留良之仇,以选妃之名混进皇宫,后在雍正召其侍寝时以短剑将雍正斩首而亡。雍正真是被吕四娘刺杀的吗?雍正真是被吕四娘刺杀的吗? 雍正十三年(1735年)八月二十三日,雍正皇帝在圆明园猝然去世。雍正皇帝死的十分的突然,无

  • 三国第一神童曹冲竟5岁过目不忘12岁到达巅峰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核心提示:曹操经常对群臣说,将来要立曹冲为继承人。可惜,曹冲不幸夭亡了。悲痛欲绝的曹操对儿子们说:“这是我的大不幸,却是你们的大幸啊!”网络配图一在中国古代的人才史上,三国人才辈出,群星灿烂。其中有一个现象尤其值得我们关注,那就是出现了一些智能超常的儿童,他们具有记忆力强、反应敏捷等特点。遗憾的是这

  • 大明王朝最后一任内阁首辅 最后惨死场面血腥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魏藻德,这恐怕是最令崇祯皇帝失望的一任内阁首辅。崇祯十三年,魏藻德考中进士。在最后举行的殿试上,由于崇祯皇帝急切希望能够挑选出几个能够真正有用的人才,又把四十八名进士叫到了文华殿,诚恳的问了一个问题,用白话文就是:今日大明内忧外患应该怎么办?魏藻德回答了两个字令崇祯皇帝非常满意——知耻!网络配图也许

  • 历史上有名的两位不败将军仗打的真太牛了!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追随历史的发展轨迹,感受五千年的文明脉搏,看我国五千年的巨大变化……其中,中华浩瀚五千年的历史大幕中,出现过着无数璀璨耀眼的将星,打战打得好的很多,但究其一生却未尝败绩的确是屈指可数,下面我们就来盘点古代最具代表性的两位不败将军。网络配图一、孙武孙武,人称兵圣,字长卿,后人尊称其为孙子、兵圣、百世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