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揭秘年少成名的杨廷和害死了明武宗真相是什么

揭秘年少成名的杨廷和害死了明武宗真相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3646 更新时间:2024/1/16 5:30:45

杨廷和,年少成名,是明朝年间历仕过四个皇帝的杰出政治家、改革家,后由于在大礼仪事件上与世宗意见向左,最终辞官回乡,于71岁时病逝故里。《杨廷和传》出自明史,讲述了杨廷和的个人简介和相关事迹。

图片来源于网络

杨廷和中举入仕,相貌英俊,性格沉稳缜密,文笔工整流畅,博学多识,志向高远。有一次乾清宫着火,杨廷和请武宗离开大殿,下诏自我批评,并趁机与群臣进谏劝皇上精于朝政。杨廷和重视伦理制度,掌管国事治理得井井有条,可武宗并不体察。

后杨廷和因父亲去世奔丧而辞官,被召回后,在外打猎的武宗赐予其众多加赏,杨廷和多加推辞并趁此劝请皇上回京,甚至想亲自出城接皇上回来,遭到拒绝后无奈回京。皇上回来时,命令群臣做旗帜赴帐前相迎接,谁知杨廷和以民间行为与天子不符的理由不从,武宗无奈作罢。

江东地区收成不加,而宦官却一再敦促物资,催内阁拟敕书,杨廷和不肯奉命并极力劝说称民间枯竭,而皇上却不肯体恤,因此杨廷和进谏说:“满朝大臣的意见您不信,偏偏听从几个小人所言,皇上您可以仅与这几个小人共理天下吗?先帝们关爱百姓、节省物资的杰出政绩如此之多,皇上不但不效仿,偏偏要效仿那些不值得效仿的举措,是为何呢?”杨廷和并以此来追问究竟是谁强烈要求追加拟旨,是否为了私求,皇上只推脱称不清楚,仍不阻止。

杨廷和辞官去世以后,皇上有一次问起国库中的积蓄有余,感慨道这是杨廷和多年裁员减支的功劳,不可抹灭。

杨廷和害死了明武宗吗

杨廷和,年少成名,是明朝年间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一共辅佐过宪宗、孝宗、武宗、世宗四个皇帝,一度成为文官之首,甚至在明武宗去世后较长一段时间内掌管朝纲,那么有一种说法称明武宗是被杨廷和害死的,这种观点有根据吗?

图片来源于网络

首先,明武宗的壮年去世本身 就有些蹊跷、疑点重重。明武宗始终不愿意成为一个傀儡皇帝,不愿意乖乖听从于文官的控制,他虽然满身缺点,但是他也是个聪明人,起初提拔刘瑾以抗衡势力过大的文官集团,之后甚至为了掌管兵权不惜御驾亲征。历史上对于他的记载是由于落水染上风寒,最终病逝于豹房,然而这对于一个自幼习武、打仗骁勇的皇帝来说未免显得有些牵强,于是就有人认为明武帝是被谋杀的。

江彬也成为被怀疑的对象,但显然江彬的势力远不敌文官集团,他不断讨好明武帝以谋求庇护,一旦没有这顶保护伞他根本不会有好下场,因此他必须好好抱牢明武帝这条大腿不可能谋害,如此一来,嫌疑最大的似乎就是杨廷和了。

有一种猜测是杨廷和与宁王勾结,此时的杨廷和权倾朝野,爆发宸濠之乱的护卫队需要杨廷和的批准,其才能成立从而进行造反举动,因此两者之间至少存在一定贿赂关系。杨廷和可能以为立一位十几岁的藩王可以使其受制于自己的掌控,谁知朱厚熜不是个省油的灯,二人争斗了一段之间后,杨廷和无可奈何只好辞官还家以求自保。

此外还有一个重要的细节,即在明武宗晚年久治不愈时强烈要求换太医,谁知遭到杨廷和的反对,称其只是纵欲过度,多加休养便可痊愈,最终导致病逝。不过以上均是后人的推测,明武宗究竟为何而死,并没有准确的说法。

杨廷和儿子

杨廷和,明朝年间杰出的政治改革家,历仕过宪宗、孝宗、武宗、世宗四个皇帝,其儿子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被称为明三子之首的文学家杨慎,“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的千古名句就是出自于他笔下。

图片来源于网络

杨慎,状元入仕,由于生性正直,敢于直谏,其仕途也极其坎坷不平,由于在“大礼仪”事件中过于坚持,一再上书不愿与盲目顺应皇上的奸臣共事并与群臣列宫嚎哭,引来杖责被流放云南,以此终老。

杨慎在历史上的文学成就十分显著,他流放期间创作量极大,至今留有诗作两千余首, 抒发情感的有江陵别内、宿金沙江等等;关怀民间疾苦的有海口行、观刈稻纪谚等;此外还有众多描绘河山、盛况的诗文。杨慎吸收六朝、唐初的诗文特点形成自己婉约之风,且对诗词歌曲等均有涉及,作品大多清逸绮丽。杨慎对于文学坚持自己的价值认同,既主张文法,又反对盲从复古,好李杜、勤探究,有着极其深厚的造诣。

儒学上,杨慎指出了儒学、心学皆存有“虚论不实用”的弊端;以及心学脱儒向禅学,喻指理学与禅学之间的联系性;此外,他还对于当时风靡的阳明心学进行了批判,指其违背儒学,然而最主要的是对于朱熹的强烈批判。

杨慎为人刻苦,无论文学、从仕均精益求精,是一代博学家,留下多本著作,个人文风凸显,且关爱百姓,心系国家,只可惜受到世宗的愤恨,终生流放至死,逝后才回故乡入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张皇后因手而受宠:因一双美手被封为皇后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张氏的父亲是锦衣卫带俸指挥佥事张楫。张氏生性温和,端庄秀丽,肌肤白皙。1528年,即嘉靖七年,张氏被册封为皇后。当了皇后以后,她吸取了前任陈氏的教训,在皇帝面前小心翼翼,对世宗的那一套迷恋仙丹的举动也不过多干涉。但是,这并没有改变她悲惨的命运。网络配图张皇后有一双绝妙的玉手,让世宗看得神魂颠倒。一时

  • 慈禧太后过年趣闻:召集后宫女眷吃太平饭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清朝末年,虽然政权濒临灭亡,宫廷里却依然过着奢侈享乐的生活。1901年除夕临近,过了腊月二十三祭灶,内务府便传知各宫总管封印准备过年事宜,由内务府奏明太后,得旨按宫中旧例后,便传告各府第福晋、命妇、格格,及一二品大员的女儿于腊月二十五进宫过年。网络配图命众格格做针线活这天上午8时,太后升堂入座后,第

  • 为什么说朱元璋的“缓称王”策略棋高一着?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蒙古人从马背上得天下,也企图在马背上治天下。元朝建立后,统治者推行民族歧视政策,把国人分为四等,蒙古人、色目人高高在上,汉人、南人饱受剥削和压迫。元末,汉人、南人奋起反抗,红巾军大起义波及全国。在起义军首领纷纷称王称霸时,朱元璋保持了清醒的头脑,他采用“缓称王”的策略,使北方红巾军成为自己的屏障;然

  • 康熙最心爱的女人苏茉儿为何一辈子都不洗澡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历史上的苏麻喇姑是怎样的人?清史研究表明,历史上的苏茉儿的确是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她是蒙古族人,出生在科尔沁大草原一个贫苦牧民之 家,生年大约在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前后。最初名字叫苏茉儿,或苏墨尔,为蒙语的音译,意思是毛制的长口袋。顺治晚期或康熙年间改称满名苏麻喇,意 思是“半大口袋”。她

  • 名妓颜令宾的爱情:易求无价宝难得有情郎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颜令宾是唐代时期非常著名的一个人物,她的身份却有些特殊,是青楼中的名妓。颜令宾不仅能够唱歌跳舞,而且在诗词方面也表现的非常的有才华,精通从古至今的名人事迹。在和她交谈的时候总是会被他幽默风趣的谈吐所感染。最重要的是在颜令宾的身上并没有妓女庸俗的感觉,反而让人觉得如莲花一般圣洁,关于她的生平和一些事迹

  • 古代帝王喜欢做买卖:正德放高利贷 太子卖肉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以帝王九五之尊,却乐于开店做买卖,在历史上并非罕见的怪事。从司马遹摆摊卖肉,到乾隆设买卖街,足见帝王做买卖那份心瘾。唐中宗好不容易才当上皇帝,诸多不顺,索性开店解闷儿;明代皇店之风炽盛,甚至放皇债和高利贷。而清朝乾隆的新春买卖街,恍若如今的“高级俱乐部”,你可别以为像广州春节的花市,也许跟荷兰带橱窗

  • 苏麻喇姑是康熙初恋?传两人曾爱得死去活来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苏麻喇姑是康熙初恋?传两人曾爱得死去活来为延续前两册精彩内容,本书将视野集中于对明清最高权力斗争有巨大影响之皇室宗亲,及密切影响宫廷政治生活之宫女太监,详解其成败关键与命运走向,并透过对御药御膳之解析、国宝文物之品鉴,真实再现一个纵横捭阖、饮食男女、金帛珠玉里的宫廷世界。网络配图苏麻喇姑是清朝一位特

  • 辛弃疾为何在临死之际连喊三声“杀贼!”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宋高宗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闰二月的一天早晨,春寒料峭,济州(今山东巨野)金国占领军大营的中军帐门外,一阵马蹄声响,远处风驰电掣般地冲来了由抗金青年英雄、济南人辛弃疾率领的50名骑士。辛弃疾飞身滚鞍下马,高声向守门士兵喊话道:“喂!快去通报张安国将军,有老朋友辛弃疾等人来访,请他出来说话!”网络

  • 顺治去世前为何不愿传位于康熙?竟是因这个人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顺治十八年(1661年)正月初七日, 福临(即: 顺治皇帝)因出天花卒于养心殿,遗诏命皇三子玄烨继位。福临真的属意于玄烨(即:康熙皇帝)吗?《清圣祖实录》记载,玄烨"六龄(顺治十六年)时,尝偕世祖皇二子福全、皇五子常宁,问安宫中,世祖各问其志。"常宁只有3岁,不能回答;福全说长大了"愿为贤王";玄烨

  • 诸葛亮为何派关羽把守华容道从而放走曹操?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有许多功绩值得称颂,功盖三分国,赤壁的一场火可谓是既烧醒了自大的曹操,又烧出了天下三分的必需条件,诸葛亮意气风发,在陆上追击曹操可谓是神机妙算,派兵对曹操穷追不舍,曹操已是强弩之末,但当时明明能够一举抓住曹操,但为什么诸葛亮还是派关羽镇守华容道,从而放走了曹操?网络配图读过三国演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