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袁术和袁绍身为两兄弟 两人为什么不联合起来

袁术和袁绍身为两兄弟 两人为什么不联合起来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3078 更新时间:2024/1/20 7:23:37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袁术袁绍,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东汉王朝的政治权力长期把持在这两股势力手中,因此这两股势力之间也为争夺权力而长期斗争。汉灵帝死后外戚何进与十常侍之间爆发了殊死争斗。外戚和宦官的势力在这场争斗中两败俱伤,一时间各路诸侯群雄并起迅速填补了外戚、宦官势力两败俱伤之后留下的权力真空。在东汉末年割据称雄的各路群雄之中袁绍、袁术兄弟凭借自己“四世三公”的显要门第迅速招揽起队伍,然而两人却并没互相扶持、强强联合,反而是互相攻伐、互相消耗。

如果袁绍、袁术兄弟能实现强强联合,那么他们将很可能成为天下最大的诸侯。初平元年(公元190年)正月十八路诸侯讨董卓时就共同拥戴袁绍为盟主。在汉末群雄割据的过程中袁绍先占据冀州,随后又夺取青州、并州。建安四年(公元199年)袁绍在易京之战中击败了割据幽州的公孙瓒,从而统一了河北地区。在董卓死后袁绍实际上已成为天下最强的诸侯,如果他再和袁术强强联合无疑会使其实力进一步膨胀,那么东汉末年的历史也许就要改写了。

然而袁绍、袁术兄弟俩由始至终从未实现联合,相反倒是一直在互相拆台。二袁兄弟的崛起在相当程度上有赖于袁家“四世三公”所积累的雄厚政治资源,二袁的分裂也恰恰正是由于袁家的政治本钱太过丰厚所致。袁氏家族“四世三公”的政治资本一方面使袁氏子弟比较容易以自己家族的门生故吏为基础聚集起力量,然而另一方面过于雄厚的政治资源又使袁氏子弟缺乏像曹操家族那样的向心力。曹操起兵时得到了曹仁曹洪等同族兄弟的支持,然而袁氏家族却没这么团结一心。

曹操起兵之初势力并不强大,曹操起家的地盘又处于各路诸侯的包围之中。这种自身实力有限且身处四战之地的形势使曹操时刻面临被他人吞并的危险,所以曹操集团只有在内部团结的前提下才能在乱世之中求生存。如果曹氏家族的人也像二袁兄弟一样各自拉起自己的人马,那么最终的结果无非不过就是被别人各个击破。相反如果曹氏子弟均团结在曹操旗下,那么就能聚合起强大的宗族势力,从而与其他各路群雄争夺天下。在东汉末年的乱世之中曹家只能靠团结求生存求发展。

相比之下袁氏家族的政治资源要比曹氏家族雄厚得多,以致于雄厚到足以支撑二袁兄弟的分别崛起。如果一开始袁家就诞生了一个足以掌控全局的强势人物也就罢了,可既然二袁兄弟从一开始就各自拉起了自己的队伍,那么其实也就没有合作的必要性,因为他们并不像曹操家族那样面临生存危机。二袁兄弟之间不仅缺乏合作的基础,事实上还有着太多的恩怨纠葛,所以反而彼此提防、互相拆台。二袁兄弟的恩怨纠葛需要从他们的出身背景说起。

袁绍和袁术在血缘上是同父异母的亲兄弟,然而在宗法上却是堂兄弟。我想这么一解释可能大家应该觉得更复杂了,所以有必要进一步进行解释:袁绍和袁术都是东汉末年的司空袁逢的儿子,袁绍是哥哥,袁术是弟弟。不过这兄弟俩不是一个妈生的:袁绍是袁逢的妾室所生,而袁术却是正妻所生。在古代的宗法体系之下兄弟关系遵循两条原则:一是嫡庶之分、二是长幼有序。上至皇室宗亲下至一般的豪门大户嫡长子的地位都是高于其他儿子的。

所以我们现在看有的影视作品中反映过去的旧家族总是比较强调长房长子,但这里所谓的长房长子其实不是指的年龄最长的那个孩子,而是指的出自正房的长子。如果正妻不只生了一个儿子,那么同为正妻所生之子就要遵循长幼有序的原则,所以隋朝一开始立杨勇而非杨广为太子、唐朝一开始立李建成而非李世民为太子。需要注意的是:长幼有序原则只适用于同为正妻所生或同为妾室所生之子,像袁绍和袁术这种一个是正妻所生、一个是妾室所生的情况下是以嫡子为尊的。

所以年龄居长的袁绍在袁氏宗族中的地位其实是低于身为嫡子的袁术的。一般来说这种世家大族中的嫡子和庶子的关系都是面和心不合:作为世家大族子弟的他们受到一系列行为准则的约束,所以必须保持一种至少表面上看起来相对和睦的关系;然而从小因为身份落差而受到的不同待遇其实早已深入他们的灵魂深处。袁绍和袁术恰恰就是这样一种关系:尽管他们是兄弟,然而嫡庶之间的身份落差其实使他们始终处于一种貌合神离的状态。

尤其是袁绍后来还被过继给了伯父袁成——在古代宗法制度下过继后的袁绍就相当于是袁成的孩子了。这就像后来的光绪皇帝被过继作为咸丰皇帝和慈禧太后的子嗣继承皇位后就只能称先帝咸丰为父、称慈禧为母,至于自己的亲生父母在宗法理论上只能称叔婶。所以袁绍动不动逢人就自称自己祖上四世三公其实是给自己脸上贴金,因为他尽管在血缘上是司空袁逢的儿子,可在宗法上他是袁逢的哥哥袁成的儿子,他所继承的家业和政治遗产是来自于袁成的。

这也就是说袁逢一系”四世三公“的背景其实是和袁绍无关的。袁绍这种给自己脸上贴金的行为实际上刺激到了袁术,因为在袁术看来自己才是袁家的嫡系正统,只有他才有资格自称”四世三公“,袁绍的行为等于是抢了袁术的政治资源。本来两个人就因为小时候的身份差异有积怨,如今袁绍又这么明目张胆和袁术争抢政治资源,那你说袁术能不反感袁绍吗?袁术甚至称袁绍是袁家奴婢所生,这么做当然是为了进一步贬低袁绍的身份地位。

如果二袁都是心胸宽广或有政治远见的人也许他们还能在一定时期内合作,等到扫灭天下群雄之后再彼此一较高下。然而袁术不过是一个“冢中枯骨“式的人物:外强中干、心胸狭隘且毫无政治远见。相比之下袁绍尽管略好一些吗,却也是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显然二袁兄弟都没看清天下大势,昔日的恩怨以及争夺政治资源的现实纠葛使他们都将彼此视为重要的竞争对手。所以袁绍和袁术之间其实一直是一种明争暗斗的关系。

二袁兄弟在这种明争暗斗的过程中所采取的斗争策略都是舍近求远:袁绍与袁术南边的对头刘表交好,袁术则与袁绍北边的对头公孙瓒交好。袁术为实现与公孙瓒夹击袁绍的目的不惜写信告诉公孙瓒:袁绍根本就不是汝南袁家的孩子。袁绍估计没想到自己的弟弟能说出这种话来,自然对此大为光火。事实上早在二人起事之初占据先机的袁绍就吸引到大量人士前去投奔,对此袁术曾愤愤不平道:“群竖不吾从,而从吾家奴乎!”恐怕在袁术的意识深处一直就是拿袁绍当家奴的。

这样一对兄弟其实从一开始就根本不可能同舟共济。尽管袁绍和袁术在血缘上拥有同一个父亲,然而这却并不能使他们走上同一条道路,恰恰相反他们大部分时间都在给对方拆台。两兄弟都渴望成就一番大业好压过对方一头,也正是这种心态使他们走上了岔路。两兄弟中率先走上岔路的是袁术,而他所走的这条岔路就是称帝。袁术称帝一事要让我们今天看来简直就是一场闹剧:且不说天下人不服,就连他自己的部下大多数也都持反对意见。

建安四年(公元199年)袁术因为贸然称帝遭到曹操的致命打击,最终于绝境之中呕血身亡。袁术临终之前终于想起和自己其实一点也不亲的哥哥袁绍,于是他给袁绍写了一封信。信中的大意就是:自己的皇帝梦已然破灭,但皇帝还是要由袁家人来当,无疑袁绍就是最合适的人选。此时袁绍坐拥北方四州之地,帐下有数十万大军,可谓正是如日中天之际。袁绍对袁术的败亡不仅没任何惋惜之情,恐怕还多少有些幸灾乐祸,不过他对袁术所说的皇帝该由袁家人当这点恐怕是深感认同的。

这时的袁绍做梦也不会料到:仅仅就在一年后他就在官渡之战中迎来了自己的命运转折。建安七年袁绍也在困境中发病呕血而死,这时距离袁术之死仅仅只过去了三年。袁绍和袁术在血缘上有着同一个父亲,生于一处、长于一处,都因家族势力而得以崛起;然而二人几乎用尽一生和对方明争暗斗,而最终的归宿却又殊途同归,他们之间的关系真正可谓剪不断理还乱。袁术、袁绍兄弟俩的相继败亡也标志着汝南袁氏这个东汉末年地位最高最有实力的高门大族在历史舞台上的谢幕。

汝南袁氏作为汉末最有势力的高门大族却在角逐天下的过程中败给了实力弱小得多的曹氏家族。这究竟给后世的我们提供了怎样的示呢?曹氏之兴源于团结,袁氏之败源于分裂。历史经验无数次证明:合则强,分则弱;合则成,分则败;合则兴,分则亡。即使在我们今天小到一个家庭、企业或团体,大到一个国家乃至国际社会也同样遵循这一颠扑不破的道理。这个道理可能谁都明白,然而身处其中的人往往和二袁兄弟一样容易迷失。这正应了那句老话“旁观者清,当局者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揭秘:清朝时期的总督与宰相有哪些区别?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大家好,这里是我爱历史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清朝的故事,欢迎关注哦。说起雍正乾隆共同重用的宠臣,人们肯定会想起张廷玉和鄂尔泰,因为这两个人都当了大学士,也都进了军机处,按照雍正朝以后的说法,是“大学士非兼军机处不得为真宰相”,没进过军机处的刘墉和纪晓岚都没资格被称为“宰相刘罗锅”和“铁齿铜牙纪相爷”

  • 身为上柱国卢国公,程咬金一年的俸禄有多少?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大家好,这里是我爱历史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程咬金的故事,欢迎关注哦。唐朝富强,唐将富裕,这一点是人所共知的。我们翻开唐朝名将录,就会发现有很多“外族”都跑到唐朝来当将军,包括我们熟知的尉迟敬德、史大奈,其实都算“诸夷蕃将”——《新唐书·列传三十五》中的冯盎、阿史那社尔、阿史那忠、执失思力、契苾何力

  • 三位紫绶金印将军被杀,最后真相是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大家好,这里是我爱历史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三国的故事,欢迎关注哦。三国是一个乱世,乱世不但出英雄,而且也出刺客。我们粗略翻一下《三国志》,就会发现很多人都死于刺杀。曹操刺杀张让未遂,吕布刺董卓、关羽刺颜良成功,刘备和刘禅都曾经躲过刺杀,其中刘备至少躲过了两次。且不说正史中有没有“孟德献刀刺董卓”,

  • 袁术实力弱地盘又小 袁术为什么就敢称帝了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你真的了解袁术称帝吗?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东汉末年,因为黄巾起义导致大汉王朝风烛残年,虽然在众多忠臣志士的协作之下,黄巾军最后被镇压,但是被冲击的汉王朝也无力回天,剩下的只能是苟延残喘。因为镇压黄巾军的时候,各地豪强士族都攫取了地方的实际的大权,自汉武帝以来积累几百年的大家族终于

  • 朱棣次子朱高煦是什么下场?他为什么会被活活烤死?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很多人都不了解朱棣次子朱高煦的事情,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千百年前,一位农民曾站在人群之中,高声说道:“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从此之后,平民百姓也有了争夺至高皇权的勇气,其中刘邦和朱元璋,便成功坐上了皇位。既然平民百姓尚且敢一争皇位,更何况皇室内部成员?当年一场玄武门之变,李世民亲手射死自

  • 司马懿是怎么断定诸葛亮命不久矣?真相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司马懿是怎么断定诸葛亮命不久的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我爱历史网小编告诉你。熟悉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诸葛亮有一位死敌,自从他出山后,就搞得诸葛亮这么一个堂堂的神算子,屡战屡败,六次北伐六次均失败。三国这两个名气最大的谋士,斗智斗勇的故事,还远远不止这些。我们今天就从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说起,正是因为这

  • 庄顺皇贵妃在后宫的晋升之路有多坎坷?从贵人降为常在,最后又成皇贵妃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对庄顺皇贵妃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一说到“皇帝”,相信大家脑海里立马会蹦出“高高在上、锦衣玉食、尽享荣华富贵”诸如此类的词语,但清朝的道光帝,却恰好相反,他称得上是中国历史上最“抠门”的皇帝。当年道光每顿饭不准超过4道菜(慈禧每顿饭100道菜起),衣服上全是补丁

  • 秦朝灭亡后,樊哙为什么会劝谏刘邦不要碰那些妃嫔?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樊哙为什么会劝谏刘邦不要碰那些秦朝妃嫔?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公元前206年,沛公刘邦几经辗转,从武关杀入了关中,兵临咸阳,最终逼迫末代秦王——嬴子婴出城投降。进入秦宫后,刘邦发现当年秦始皇留下的嫔妃,多达万人。一贯贪财好色的他,决定将秦始皇的“遗产”全部笑

  • 荀彧为曹魏做了哪些贡献?他对于曹魏而言有什么意义?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来说说荀彧的故事。中国的历史源远流长,上下加起来也有个五千年了,但是朝代的更换,离不开一些默默在那些个片区总经理身边的能人志士,历史上出现很多王侯将相身边大都聚集一帮谋臣,当然曹操也不会例外,曹操从起家到发家致富这个过程当中,身边聚集的

  • 石达开为什么会被凌迟处死?被处死时为何一声不吭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石达开。经常听人说太平天国将军石达开凌迟(寸磔)之时,一句话不说,威风凛凛,慷慨赴死。石达开之所以在凌迟之时,不吭一声,无非源于后世文学作品记载,其真实性不足为信。虽然许多人会认为,当他们被折磨时,他们咬紧牙关,令人敬畏,事实上,这种事情真的不存在,除非一个人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