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揭秘:建文朝时期为何出现那么多不怕死大臣

揭秘:建文朝时期为何出现那么多不怕死大臣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763 更新时间:2024/1/22 19:30:14

我一定要让剩下的那些死心眼子见识见识我的厉害......因此,大明开国以来又一场大屠杀序幕,这种在历朝历代都极为罕见的规模的殉难现象,就这么上演了!追溯到,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打进南京城时,仅有25个“识时务”的建朝大臣在兵部尚书茹瑺的带领下,手举降表出来迎接朱棣,朱棣很是恼怒:整个建文朝不少于600个大臣,却仅有20来个投降,由于建文四年为壬午年,人们便将建文忠臣及其亲人和支持者遭受的杀戮称为“壬午殉难”,其中大约有100多个文臣学士被杀死。

网络配图

在清军打入北京时,崇祯朝殉节的大臣都寥寥无几,遁迹拒降者也没多少,而建文朝臣“在其任遁去者,463人”,但是按理说,异族的入侵更应受到正统观念的排斥才对。若只是因为正统观念作祟,是不能解释为什么从建文到永乐文臣学士较少投降这一现象的。

那到底是原因导致建文朝竟有如此多视死如归的“愤青”呢?

第一,建文新政得人心,特别得到江南人民拥护

建文帝得人心的根本原因是减轻了老百姓的负担,他对大明帝国臣民推行了以宽仁为核心的新政。如洪武三十一年,刚刚上台的建文帝就下令“省并州县,革冗员”,仅过了一个月他又“诏行宽政,赦宥罪”,到了年底,再次“赐天下明年田租之半,释黥军及囚徒还乡里”。建文元年,他又“诏告天下,举遗贤。赐民高年米肉絮帛,鳏寡孤独废疾者官为牧养。重农桑,兴学校,考察官吏,赈济灾民……”

一个皇帝登基后几个月内,先后下诏四次减免天下赋税,这样的好皇帝很少见。建文帝在把朱元璋过猛的政策加以调整,让老百姓不断地得到实惠,这是他得人心的关键。相对于朱棣各种劳民伤财的大工程来讲,没有那么“雄伟气魄”却以宽仁治国的建文帝是在用雨露滋润般的惠民政策,让老百姓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利益与“皇恩”。均江、浙赋。建文二年,正值建文朝廷组织最大规模的北伐战争,当时集结了全国兵力50万,筹集军饷100万石以上。要说正是用粮的时候,但建文帝还是做出了一项公平的惠民举措,下诏平均江南田赋,建文帝惠政于民,特别是对江南的老百姓有莫大恩典。

网络配图

儒家有句名言“得人心者的天下”,自有其道理存在,但若套在建文帝身上,反倒有些不合适了。

第二,确实建文朝不屈而亡的大臣们很大程度受到正统观念影响,追求儒家正统观念

也就是所谓的“名正言顺”。朱元璋既然立了朱允炆做继承人,朱允炆就是合法的皇帝,所有人都要来保护他、支持他;朱棣就是造反者,是世代都要受诅咒和打击的对象。拥有这样的思想观念的建文朝臣代表,最著名的就是刘伯温的二儿子刘璟,即使面临死亡的威胁,他就是不肯屈服,还不忘警告朱棣:殿下几百年以后还逃脱不了一个“篡”字。

第三,儒家理学确立时期,义理观念清晰

作为官方思想,虽然“君为臣纲”等观念是一种糟粕,但其强调的“忠、义、理、信”还是有可取的地方的,因此,对建文朝那些视死如归的大臣不能简单地说是愚忠,毕竟这些殉难的大臣大多是清正耿直之人,或是为民做主、为国献策的廉吏良臣,就像《明史》所说:“‘靖难’之役,朝臣多捐躯殉国……从容就节,非大义素明者不能也。”这点还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第四,宋代以后中国知识分子的地位一直低下,大明开国以后朱元璋对他们也不好,知识分子对之有知遇之恩当涌泉相报的心理情,由于建文帝的广施善政中国传统社会里知识分子的黄金时代是在两宋,元朝时,知识分子的地位一落千丈,达到新低,元代民间社会有“十等”人的说法,其中“儒”排到了第八位妓女的后头,成为“老九”,可见,当时知识分子是何等的压抑啊,因此元代的文人画都灰蒙蒙的,很荒凉。

网络配图

直到朱允炆上台后,一改朱元璋的严酷政治,主张“齐民以刑不若齐民以礼”,他总想效仿三代之治。建文帝性情文弱,温文尔雅,在朝堂上也不轻易责罚人臣,即便像尹昌隆那么样的乌鸦嘴,都快要爆料皇帝的私生活了,建文帝还是没有怪他。在削藩问题上,有些观点已经近乎胡说了,但建文帝还是让人家讲完,并不治他们的罪。建文朝政实在是宽松,想怎么样讲究怎么讲,只要不当着皇帝说“我要造反”就没事。

建文朝士大夫有些经历了朱元璋时期那种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政治生活,到了建文时代,感到了自我价值得到了实现,在这些打小就受儒家教育的知识分子来看,他们真的遇到了一位仁君,他们的儒家理想在不久的将来就要实现了。

第五,传言建文帝还没死

既然有人说建文帝逃亡了,那么作为建文朝的大臣大多抱定了不事二主的态度,期盼建文帝复辟,所以采取了跟朱棣不合作的态度,这也是为何那么多人追随和怀念建文帝的一个原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三国张任:一个人竟抵挡五虎上将的三员大将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我们之前有讲过刘璋手下的大将,今天,小编想和大家专程来看看刘璋这个三国的诸侯势力。三国演义中,刘璋让人感觉特别无能,刘璋听信手下张松、法正之言,引狼入室,被刘备取了益州。但是刘璋有一员猛将,张任,以忠勇著称。刘备入蜀时,张任出言劝谏刘璋提防刘备,刘璋不听;小编列举一下这个猛将的事迹,一个人抵挡五虎上

  • 古代流氓外交:宋太祖竟派文盲吓走南唐辩才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南唐是五代时期南方的一个割据政权,国主李璟和后主李煜,都是有名的文学家,为中国词学的发展,做出了非同寻常的贡献。例如李璟的“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都是流传千古的佳句。网络配图可见南唐

  • 雍正帝的齐妃为了得到皇帝宠爱最后竟悲剧收场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在后宫争斗大戏《后宫甄嬛传》中,各色美貌妃子扎堆,而深宫内院便成立诸位妃子斗智斗勇的地点。大家各凭本事,一个个都想得到皇帝的恩宠。在《后宫甄嬛传》中,齐妃便是那些想要得到皇帝宠爱的妃子之一。齐妃在剧中是三阿哥弘时的生母,照常来说,齐妃就可以母凭子贵,靠着三阿哥可以享尽荣华富贵。但是,齐妃并没有得到皇

  • 卞皇后不离不弃!她竟然是曹操最骄傲的女人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曹操女人众多,但能做到不离不弃,让曹操最骄傲的,无疑是卞皇后。卞皇后出身于倡家(从事音乐歌舞),丁夫人被废之后,立为皇后,是曹丕生母。网络配图董卓进京,曹操不愿效命,偷偷出逃。不久,袁术就传来曹操死了的消息。曹操部下都要散伙回家,卞皇后及时站出来说:“是吉是凶还不一定,你们今天走了,要是他明天回来了

  • 接触到亚曼拉公主的人都会遭受厄运是真的吗?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亚曼拉公主的诅咒开始于十九世纪末。亚曼拉公主的木乃伊被人从陵墓中偷了出来,被四个年轻人买了回去。这四个年轻人屡遭厄运,将木乃尹转卖给一个富有的商人。这个商人也遭到了不幸,后来将亚曼拉公主的木乃尹交给了大英博物馆。图片来源于网络运送木乃尹到博物馆的途中,又有人无故受伤或者死亡。博物馆守卫们知道亚曼拉公

  • 中国史上被六位帝王“疯抢”六十年的最牛美女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对于一个女人来说,被男人爱着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在中国的历史上,竟然有一位出色的女子被六个皇帝疯抢了60年。今天,小编就来为你盘点历史美女,一起看看这位多次婚姻的皇后有何本事!她出身于南朝梁的皇室,曾是母仪天下的隋炀帝皇后,也曾做过重臣宇文化及的淑妃,更曾伤心地离别战乱的中原——远嫁异域,成为突厥番王

  • 曾国藩的窘迫时刻:曾因天赋不高竟被小偷鄙视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中国自古就有立功(完成大事业)、立德(成为世人的精神楷模)、立言(为后人留下学说)“三不朽”之说,但真正能够实现者寥若晨星,而曾国藩正是其中之一。这一曾因镇压太平天国备受谴责的清末洋务派和湘军首领,他打败太平天国,保住了大清江山;“匡救时弊”、整肃政风、学习西方文化,使晚清出现了“同治中兴”;他克己

  • 明世宗嘉靖皇帝壬寅宫变后为何二十年不上朝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明世宗嘉靖皇帝,在位四十五年,为明朝在位时间第二长的皇帝,后世也称他为明朝第一明君,虽然他曾二十年不上朝。为什么一个二十年不曾上朝的皇帝还被称为第一明君呢?原因有二:图片来源于网络一是嘉靖皇帝在位前期,表现出了他作为一代明君的表面品质,那就是以民为本,虚心纳谏。嘉靖即位之初,推行改革,这些改革的重点

  • 三国密史:曹操与儿媳有啥不能说的秘密呢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曹操七十二疑冢,盗墓者不知道挖了多少陵墓,一代一代找了几千年也没有找到真正的曹操墓。我们从史料中可以看到曹操的皇陵在灵芝村,而在他的墓地南面的邻居就是甄后的朝阳陵。曹操与甄后之间难道还有什么秘密吗?甄后,别名甄宓,中山无极人,是三国时期著名的美女。她在家排行最小,家人对她都很宠爱,她从小就喜欢读书写

  • 宋徽宗逛青楼:让宋徽宗神魂颠倒的“天上人间”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宋徽宗的后宫美人如花,佳丽如云,史书记载有“三千粉黛,八百烟娇”,但是得知京都名妓李师师在樊楼坐镇接客之后,便不惜屈身降贵拜倒在李师师的石榴裙下。许多人知道“天上人间”所谓含义的是在半年前北京的一家名叫“天上人间”的夜总会被查抄停牌之后。这家夜总会,位于北京朝阳区东三环北京长城饭店西侧副楼,北临亮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