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蛤蟆天子”朱由崧:为何说他是变态中的变态?

“蛤蟆天子”朱由崧:为何说他是变态中的变态?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1210 更新时间:2023/12/18 17:50:45

朱由崧的故事大家了解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说起中国历史上的昏君,“蛤蟆天子”朱由崧可谓是其中最靓的仔之一。

太过响亮的名号,让上世纪的老电影《桃花扇》,也忍不住以弘光皇帝朱由崧的风流性子为灵感,创作了他看着李香君流口水的经典镜头。

都说艺术来源于生活,那么,历史上的弘光皇帝,真的有这么变态昏庸吗?

一、变态皇帝

若是以明末清初的部分史料来看,弘光皇帝的形象确实算得上是变态中的变态,昏君中的昏君。

比如弘光皇帝曾将天下政务全权委托给大学士马士英处理,然后自己一边口称“万事都有老马在”,一边在宫中纵情享乐,还不忘在内廷挂上一幅写着“万事不如杯在手,百年几见月当头”的对联。

可惜,朱由崧分外信任的马士英,可不是什么善男信女。拿到朱由崧下放的南明独家代理权后,马士英立刻在朝堂上扶持亲信,打压异己,一点一点将朝中正直大臣排挤出去,直教当时的童谣中都有了“扫尽江南钱,填塞马家口”的传说。

马士英将政事弄得乌烟瘴气之际,朱由崧正沉迷在后宫的温柔乡中。朝堂上那些危害江山社稷的事,在朱由崧眼中,远没有如何多选拔些良家女子扩充掖庭或是渔色幼女来得重要。

广选美色连幼女也不肯放过,不得不说朱由崧的确够变态,但显然朱由崧自己对自己的表现还不太满意,于是他又玩起了用虾蟆制作房中药的那些事,结果成功被评选为臣民心目中的“蛤蟆天子”。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朱由崧“蛤蟆天子”的名号,算得上是实至名归。谁让朱由崧在清军饮马临江的节骨眼上,还一天连传好几道圣旨让人捕捉虾蟆以供他制作房中药,全然不顾江山倾覆就在顷刻。单从这一点来说,朱由崧登上昏君排行榜,绝对没有黑幕。

靠着凭本事当昏君的“硬实力”,朱由崧在满清大军压境时,将“君王死社稷”的风骨轻轻放下,然后毫不犹豫的在一群宦官的簇拥下逃去安徽太平府(今当涂),可惜最终逃跑失败,弘光政权就此烟消云散。

从这些“光辉事迹”来看,朱由崧的政权覆灭,似乎是一件大快人心之事。然而,历史上的朱由崧,真的有部分文献记载的这么“失德”吗?

当然不是。另一些“权威证据”,早已给出了不一样的答案。

二、宽厚天子

据曾陪伴在朱由崧身边的南明官员李清介绍,朱由崧那些足以登上昏君变态排行榜的八卦,大多都是子虚乌有之事。比如说朱由崧下令让人捕虾蟆的事,原本是宫中旧例,谁知却被人胡乱夸张诋毁,成了朱由崧的昏聩证据之一。

再比如说朱由崧一直被人诟病宠信马士英一事,其实朱由崧也有不得已的苦衷。按李清的说法,就是朱由崧深居宫中,在朝堂上并没有多少可以为己所用的亲信,再加上执政能力不够,结果内阉外佞狼狈为奸,还泼了朱由崧一身“昏君”的脏水。

而所谓的朱由崧饮酒宴乐,纵淫方药等等“昏君罪状”,在李清看来,则是朱由崧喝酒的事偶尔干过,但其他的传闻就未必准确,而且朱由崧还曾驳回了马士英想要兴党人之狱的建议。这样的朱由崧,哪是什么变态昏君啊,分明是个纯洁少年嘛。

无独有偶,曾被朱由崧倚重,后又降清的钱谦益,在评价朱由崧这位旧主人时,也曾带着无限的怀念,以《一年》为题吟诗道:

一年天子小朝廷,遗恨虚传覆典刑。岂有庭花歌后阁,也无杯酒劝长星。吹唇沸地狐群力,嫠面呼风羯鬼灵。奸佞不随京洛尽,尚流余毒螫丹青。

按理说,钱谦益降清后,理应跟风狠踩朱由崧,可钱谦益的诗作里,分明句句替朱由崧喊冤,直指朱由崧荒淫酒色之事并不存在。

钱谦益的诗后来辗转被大思想家黄梨洲读到,同为大明遗民的黄梨洲,忍不住在钱诗上批注说:“金陵一年,久将灭没,存此作诗史可也”。

一句“诗史”的极高评价,至少从侧面说明,朱由崧的为人,并非尽如传言中那般不堪,甚至在他的身上,还有谦逊宽厚的闪光点。

当初,朱由崧本不愿登基,可他福王的身份太耀眼,马士英等人硬把他弄去南京继位。谁知当群臣在燕子矶跪拜朱由崧时,朱由崧竟然跟着跪下还礼,然后告诉群臣说:“家耻未雪,国仇未报……宗室多贤,未敢辱及”。

后来,南京诸臣与朱由崧在一艘小船上见面,臣子们再次请朱由崧登基,但朱由崧只是哭着说:“国母尚无消息,只身避难,宫眷未携一人……迎立决不敢当”。

但臣子们又岂会这么容易就放弃,于是诸臣再次请求朱由崧监国,朱由崧依然以“宗社事重”为由拒绝,直到南京群臣再三请求后,方接受监国的重任。

如此宽厚谦虚,简直是南明的希望啊。南京群臣满怀期待地看着弘光政权成立,然后又看着朱由崧犹如拿错了剧本一样兵败被俘,只留下朱由崧这么宽厚,为什么保不住南明的疑问。

三、弘光之亡

群臣的疑问放在历史的长河里,答案便是弘光政权终结的原因之一,并非是朱由崧不宽厚,而是南明王朝的战略错误。

南明建立后,内部派系林立,各方势力间常常政见不合,可唯独在“联清灭顺”这个问题上所有人高度一致。

因为在弘光政权中的掌权人们看来,李自成逼得大明国丧君亡,是不共戴天的大仇人。那么找李自成报仇雪耻,就成了南明王朝最重要的事。

正因如此,当吴三桂李自成大战山海关的消息传到南明王朝时,在情报渠道不够高效准确的情况下,南明王朝误以为吴三桂“借”清军击败了李自成,而清军为收买人心,又专门替崇祯发丧,这让弘光小朝廷中的人士莫名对清军产生了一种亲近感。

于是,当满清铁骑南下时,弘光小朝廷的人非但没觉得危机临近,反而幻想着联合清军,划江而治,过自己的小日子。

为此,弘光政权甚至还特地派使团北上与清军议和,用马邵愉写给吴三桂的信中引用的马士英的话来说,就是南明政权设想两国皇帝按照年龄以叔侄相称,弘光为叔,顺治为侄,此后“便是叔侄之君,两家一家,同心杀灭逆贼,共享太平”。

可惜,弘光政权的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由于弘光政权没有提出明确的谈判方案,而清朝的目标又是统一全国,结果清朝借着谈判争取时间,从容实行了先征西,后平南的安排,而弘光政权则在自己与虎谋皮的交易中,渐渐沉沦。

战略失误带给南明王朝外部伤害的同时,南明小朝廷内部还陷入了持续不断的党争中,更是加速了自身的灭亡。

明朝末年,士林的政治环境开始转变,讲学蔚然成风,士子自由评论时政,成为了当时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谁料这股风气孕育了党争的基础,并对弘光政权进一步发展壮大。士子们常常党同伐异,以致许多有政治热情的学子,渐渐对弘光政权失望,转而投靠其他政权,造成南明小朝廷大量人才流失。

而党争对弘光政权的危害还远远不止这些。朝中百官在残酷的党争环境下,为了一己之力相互攻

讦,从言论争议到人身攻击应有尽有,弄得南明小朝廷内部一地鸡毛。

更严重的是,党争加剧了弘光政权的政治混乱。比如弘光政权中的复社本该是朝廷的中流砥柱,可党争却让复社成为了排斥异己的急先锋。一旦复社中的反对派当权,便会第一时间对之前的竞争对手打击报复,而下一任当权者,也会同样打击先前的竞争者。

与此同时,党争还催生了弘光朝的腐败指数。比如马士英掌权期间,就公开卖官鬻爵,将朝廷吏治视若儿戏。

如此恶性循环下,“天下之士,但知有门户,不知有朝廷”,而弘光政权也在天下人不敢得罪门户的理念下,一步步走向无一人肯为国家效力的怪圈里。

结果,等到清军南下时,南明小朝廷还在激烈内战中,清军几乎不费吹灰之力,就夺得了南明的大好江山。

可叹弘光气数就此终结,但其之所以这般不堪一击,并不是满清八旗锐不可当,而是明朝的政治生态,已经病入膏肓。

这样的情形,别说的昏庸变态的朱由崧,就算换成了开国皇帝朱元璋,只怕也回天乏术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在与清朝的战争中,噶尔丹为什么会失败?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噶尔丹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清军入主北京以后,正式建立起全国统治,不过此时的清王朝统治还不稳固,外围还有大顺、南明以及北方的少数民族势力,清王朝急需解决这些麻烦,因此忽略了西北方面的游牧民族,反观准噶尔,作为游牧民族,地处新疆西北,土地贫瘠不宜放牧,因此必须对

  • 北魏为什么有那么多皇帝死于非命?他们分别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北魏。古往今来,权力有着致命的吸引力,特别是在封建王朝,皇位代表着至高无上的荣耀与特权,让许多亲生兄弟为此反目成仇,自相残杀,并且皇帝的儿子又多,因此类似九龙夺嫡的的事情层出不穷,北魏王朝共计统治了一百八十年之久,先后出现了十余任皇帝,然而其中的11位都死于非命

  • 汉灵帝一生都在卖官敛财,他为什么要这么做?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汉灵帝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我爱历史网小编告诉你。汉灵帝刘宏是汉献帝的父亲,东汉王朝的掘墓人。说起这位皇帝,有一个非常有趣的比喻,那就是被当皇帝耽误的土财主。汉灵帝对钱财的喜爱痴迷程度,恐怕在历代帝王中无出其右者。汉灵帝究竟如何爱钱,又为何视财如命、疯狂敛财呢?一、抽提成办商业汉灵帝敛财的手段之一

  • 邓绥是怎么称为皇后的?她的一生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对邓绥皇后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知书达礼、美丽妖娆、颇具能力的邓绥,并不是汉和帝刘肇的第一位皇后,在阴氏被和帝废黜后,邓绥才被立为皇后的。汉和帝二十七岁驾崩后,邓皇后临朝称制,先后辅佐了汉殇帝和汉安帝两朝。执政期间,她勤政爱民,甚至可以用鞠躬尽瘁为国家来形容。可

  • 李辅国的下场有多惨?死后首级被扔粪坑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李辅国的下场有多惨,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在中国历史上,唐玄宗李隆基是最著名的一位帝王。他早年凭借非凡的才干和政治智慧击败了韦皇后和太平公主等政敌,成功继承皇位。登基后,李隆基励精图治,将大唐帝国推向盛世,史称“开元天宝盛世”。然而晚年的唐玄宗喜好声色犬马,

  • 这人被称神射手一箭射死白猴 最后被万箭穿心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春秋楚国有一名神射手,他叫养由基,相传养由基能在百步之外射穿作标记的柳叶,并曾一箭射穿七层铠甲。楚共王十六年,晋、楚鄢陵之战,晋军将领吕锜射中楚共王的眼睛。楚王十分生气,知道养由基也是善射之人,便随机召唤养由基,给他两支箭,让他射杀吕锜。网络配图没想到拿着这两枚箭纵马前去,稍后又拿着一支箭回来了。共

  • 中国古代历史上五大最强将帅 第一实至名归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中国古代历史上将帅太多,但牛逼的都太少。下面小编详细的依据史料记载盘点了古代最强将帅,各位看官请细看。欢迎大家讨论交流。Top 5 精忠报国岳飞上榜理由: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民族英雄 ,南宋抗金名将。从军十余年,他所率领的岳家军可谓战无不胜,所向披靡。金人流传有“撼山易,撼岳家军难”,足见岳家军

  • 明相张居正的用人之道:重用戚继光轻海瑞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张居正是明朝历史上,著名的宰相之一。他在万历年间推行的新政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明朝中后期积贫积弱的困境。张居正为官正直,尽心尽力的帮助明神宗处理国家政事,是一位不可多得的朝廷官员。冯保是明代太监。冯保一生陪伴过三位皇帝,后人对他的评价是处事圆滑,有功有过。图片来源于网络正的赏识,让他辅佐皇帝。而在文学

  • 唐文宗李昂竟和妃子一起害死儿子李永?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李昂是李唐王朝的第十六代皇帝,在位的时间只有短短的十四年,后世称为唐文宗,在位时也是形同傀儡。图片来源于网络宦官刘克明杀了唐敬宗之后,伪造圣旨欲立李悟为皇帝,但是两天之后另外的宦官王守澄和梁守谦就把刘克明和李悟给杀了,立了唐穆宗的次子,贞献皇后之子的李昂为皇帝。当时朝廷之上的权利都掌握在几个宦官之中

  • 张绣为何要两次投降曹操 曹操竟然也不杀他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历史上,张绣投降曹操后,没多久就造反了,还杀了曹操的儿子、侄子和典韦将军。官渡之战前夕,张绣再次投降,为什么这一次张绣却死心塌地的跟着曹操打仗了?官渡之战也立下不少功劳。张绣是骠骑将军张济的从子,张济死后,曹操纳张济的妻子为妾,张绣小曹操一辈分,觉得有羞,才恨曹操。网络配图官渡再降后,曹操将儿子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