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陈霸先不是篡位上位的 为什么还说陈霸先得国最正

陈霸先不是篡位上位的 为什么还说陈霸先得国最正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1737 更新时间:2024/2/4 22:55:27

对陈霸先得位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在南朝四个朝代中,陈朝国力最弱,疆域最小,因此受到许多人的忽视和轻视。人们对陈朝最熟知的是荒淫无度的陈后主。其实陈朝和宋、齐、梁相比,是唯一没有出现暴君的朝代。五位皇帝中陈文宗和陈宣宗都是相当有作为的君主,而开国皇帝陈霸先更是“奇才远略”、“雄杰过人”。明朝归有光称他“江左诸帝,号为最贤”,著名史学家吕思勉称他“从来人君得国者,无如陈武帝之正者。”

出身寒门,是南朝南人第一个执政并称帝者

陈霸先(503年—559年),字兴国,吴兴(今浙江长兴 )长城下若里人。《陈书高祖记》说他是 汉太丘长陈寔之后,此说可信度较低,《南史陈本记》则索性直书:“其本甚微,自云汉太丘长陈实之后也”。

《南史·陈本记》记载陈霸先:“少倜傥有大志,长于谋略,意气雄杰,不事生产。及长,涉猎史籍,好读兵书。 ”从“不事生产”这点看,家里是有一定经济基础的,应该不是贫苦百姓出身,而是庶族地主阶层。

陈霸先和刘裕虽然都是出身寒门,但他俩代表的社会阶层也有所不同:刘裕是侨人(北人)杰出的代表,陈霸先是南人杰出的代表。当时的社会结构分为:侨人、吴人和南方土著,吴人和南方土著合称为南人。社会地位最高的是士族(侨人又高于吴人),其次是普通侨人和普通吴人,最下等的是江南土著。

陈武帝

东晋衣冠南渡之初,北方士族是过江龙,不得不取悦和依仗南方士族共同执政。近百年后北人的势力日渐巩固,桓温和刘裕又相继立功,声威大震,再也不以南人为意。宋齐梁三朝皇室都是北人,北人执政,将南人摈弃于政治势力之外,南人受重用的甚少。

陈霸先在广州就开始招揽罗致人才,逐渐形成了一个南人寒门军事集团,徐度、侯安都、周文育、陈茜、沈恪、杜棱等,都是南人。 公元555年,陈霸先抓住时机,发动兵变,袭击杀死了王僧辩,重立梁敬帝,开始执掌梁朝国政。自东吴灭亡后,这是南人在东晋南朝第一次执政,代表了广大南方人的共同心愿,标志着南方人在政治上的崛起。

从村官到马上皇帝

一、早年经历

陈霸先家虽然在当地也算大户人家,但和士族相比,依然是“寒门”,所以干工作要从最基层干起,陈霸先第一份差事是当地的里司(村官,《水浒传》里晁盖也干过这个),后来还干过管油库的小吏。

陈霸先的第一个贵人是梁武帝的侄子萧映,萧映当时是吴兴太守,陈霸先给萧映当传令兵。因工作勤勉,陈霸先得到了萧映的赏识,萧映曾夸奖他:“此人方将远大”。

萧映调任广州刺史,陈霸先跟随赴任,这时陈霸先已官升中直兵参军,成了手握兵马的武将。期间,陈霸先屡立战功,官位也节节攀升,先做西江都护,后来又当上了高要太守。

二、南平百越

公元544年,广州爆发叛乱,广州被叛军包围。陈霸先率三千精兵,日夜兼程,火速救援,大败叛军。梁武帝听到这个消息后大喜,特意派画师到广州,画下陈霸先的画像带回建康。不久,陈霸先的老领导萧映病逝,陈霸先十分悲痛,主动要求护送萧映的灵柩回建康。陈霸先的忠诚,引得梁朝上下嗟叹不已。

公元545年,梁武帝任命陈霸先为交州司马,领武平(今越南永安附近)太守,随新任交州刺史杨日票前往交州讨伐李贲。陈霸先运筹帷幄,举措得当,经过三年苦战,终于除掉了以李贲为首的地方分离势力,收复了交、爱、德、利、明等数州(约今北越全境)。这就是史书所说的陈霸先功绩之一“南平百越”。交州平定后,虽然陈霸先战功卓著,但还是原地不动,依然领西江都护、高要太守,只添了一个督七郡军事的军职。

三、讨灭侯景

公元548年,萧梁发生了惊天动地的大动乱,这就是历史著名的侯景之乱。梁太清二年(548年)八月东魏降将 侯景 举兵反梁,十月渡江包围了台城(宫城)。侯景过江时兵不过八千,马不过数百。而当时台城尚有男女十多万,士兵二万多,各地援军奔赴到建康的三十万。虽援军云集,但没有统一指挥,又勾心斗角,成了隔岸救火。次年三月,侯景攻破台城后,纵兵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繁华的建康城尸横遍野,血流漂杵。梁武帝病饿死后,侯景立太子萧纲为帝, 大宝二年(551年)七月废梁简文帝萧纲,立萧栋为帝,十一月又废萧栋 自立为帝。

经过侯景之乱,繁华的江南大地已成为人间地狱,江南文明已到了摧毁殆尽的地步。在此紧要关头,是陈霸先挺身而出,力挽狂澜,保护了华夏文明。

陈霸先得到台城被围的消息后,立即准备救援。当时的广州刺史元景仲,也是北魏降将,准备响应侯景。陈霸先当机立断,举兵对抗,元景仲兵败,自缢身亡。陈霸先迎梁宗室曲江侯萧勃镇守广州。没想到萧勃也是心胸狭窄之人,只想叫陈霸先帮他守住地盘,面对萧勃的威逼利诱,陈霸先痛哭道:“今京都覆没,主上蒙尘,君辱臣死,谁敢爱命!”没有办法,陈霸先只好投到梁武帝第七子、湘东王萧绎帐下,受其节制。

陈霸先被萧绎授为明威将军、交州刺史。此后近一年半时间,陈霸先与响应侯景的高州刺史李迁仕在南康一带展开了拉锯战,终于擒斩李迁仕,于大宝二年(551年)六月发兵南康,沿赣江北下。八月准备与萧绎部下都督王僧辩会师。由于陈霸先名声在王僧辩之上,故王僧辩心存畏忌。当时,王僧辩等荆州各军正好缺粮,情势不妙,陈霸先为表示诚意,迅速馈送三十万石给荆州军,这打消了王僧辩的顾忌,也为陈霸先赢得了威信。

大宝三年(552年)正月,陈霸先南路征讨大军从豫章(今江西南昌)出发,这时已有甲士三万人,强弩五千张,舟舰二千艘,水陆俱下,另有前军五千由骁将杜僧明统领,已抵达湓口(鄱阳湖入长江口)。二月,王僧辩等西路大军又从寻阳起行,在白茅湾与陈霸先会师。王僧辩与陈霸先登坛设誓,缔结了盟约。三月在建康与侯景展开了大决战,终于彻底摧毁了侯景暴乱势力,侯景被杀。经王僧辩、陈霸先等各路将士劝进,萧绎在江陵称帝,即梁元帝。陈霸先奉命镇守在京口(今江苏镇江)。

四、北逐逆虏

公元554年, 西魏攻陷江陵,梁元帝被杀。陈霸先和王僧辩共同奉梁元帝第九子萧方智为梁朝新的君主。这个时候北齐趁火打劫,送回了拘押多年的梁朝宗室萧渊明,并要求立萧渊明为帝。其目的就是立一个受自己摆布的傀儡皇帝,鲜卑人就会兵不血刃吞并梁朝。对此陈霸先坚决反对,而主持朝政的王僧辩却被北齐吓破了胆,废黜了萧方智,让萧渊明登基。王僧辩一意孤行,陈霸先苦劝无效。面对国家和民族的生死存亡,陈霸先毅然起兵,突袭建康,杀死了曾经的盟友和儿女亲家王僧辩,萧方智重新登基称帝。陈霸先任大都督,总揽梁朝军国大事。

当时的梁朝四分五裂,危机重重。王僧辩被杀后,其余部起兵反陈霸先。淮南被东魏侵占,四川被北齐攻取。地方上还有王琳、萧勃等大小藩镇割据觊觎中央政权,高洋的北齐更是虎视眈眈。北齐分别于公元555年和556年,两次大规模的进攻梁朝。在危难关头,陈霸先尽显英雄本色,纵横捭阖,部署有方,平定了地方叛乱,特别是两次抗击北齐的巨大军功,让陈霸先声望如日中天。

梁太平二年(557年)十月,梁敬帝萧方智 禅位于陈霸先,陈霸先称帝,国号陈,是为陈武帝。陈霸先是名副其实的马上得天下,马上治天下的“马上皇帝”,称帝后也不得不奔波于疆场之上,可谓殚精竭虑,呕心沥血。

吕思勉的赞誉

吕思勉和陈寅恪、钱穆、陈垣并称“史学四大家”,他在《两晋南北朝史》说:“江陵既陷,建业复危,斯时之中国,几欲不国矣,梁任公曰'旷观我国之历史,每至群阴交构,蜩螗沸羹之际,则非常之才出焉',则陈武帝其人也。”“从来人君得国,无如陈武帝之正者”。

、舜、禹之间的“禅让”故事,可能是中华文明中最温情脉脉、最令人神往的政治童话。到了封建帝王时代,“禅让”其实就是“篡位”。中国历史上通过禅让形式夺取皇位的有曹丕司马炎、刘裕、萧道成、萧衍、杨坚、李渊、赵匡胤等十多位帝王,同样是“篡位”,为什么吕思勉要说陈霸先得国最正呢?

前面提到了陈霸先是马上皇帝,他的天下不是靠着阴谋权术篡夺的,而是靠着枪杆子打下来的。当时梁末政局动荡,整个南方政权都处于危难之中,北方的鲜卑政权对梁朝虎视眈眈,如果没有一个强势的君主,陈霸先还拘泥于封建的纲常伦理的话,难免会落得和梁朝共同灭亡的结果,遭殃的还是人民。所以陈霸先称帝,既是时局所迫,也是民情所需。

吕思勉说:“人君之责,在于内安外攘而已,当强敌侵陵,干戈遍地之际,岂可以十余龄之稚子主之哉?”陈霸先在梁末的历史大变局中,立下了卓越的功勋:对内荡平侯景,平定叛乱;对外抗击北齐,抵御外侮。和其他“篡位”的皇帝相比陈霸先更得人民拥戴,做皇帝更为名正言顺。

最后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吕思勉先生编写《两晋南北朝史》的时代背景。当时正值抗日战争时期,身处沦陷区的吕思勉高度评价陈霸先“克敌卫国”,“有存亡绝续之功”,显然是出于激扬民族主义的爱国情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陈霸先去世前还有一个儿子 陈霸先为什么会传位给侄子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很多人都不了解陈霸先传位的事情,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建立陈朝的陈霸先,算得上是中国历史上难得一见的英明皇帝。陈霸先一生有四个儿子,三个儿子早夭,一个叫陈昌的儿子活了下来。在陈霸先去世的时候,他那个唯一活下来的儿子陈昌已经22岁了。而且据史料记载,陈昌“容貌伟丽,神情秀朗,雅性聪辩,明习

  • 历史上的皇太极是怎么死的 史书上为何没有详细记载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对皇太极之死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皇太极是一位勇敢而且足智多谋的统治者。虽然努尔哈赤和皇太极能力的比较一直是有争议的,但从皇太极的政治活动来看,他非常善于扩展和吸引人才,这为清朝奠定了基础。这样一位文武双全的皇帝,给许多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然而,皇太极的死因却有

  • 梁武帝到底做了什么事情 佛教为什么开始不吃肉了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梁武帝和佛教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佛教,对我们来说并不是一个陌生的词汇,作为中国信奉人数最多的宗教之一,佛教在中国的历史已经有1900多年了,自从公元67年东汉明帝时期,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就一直在中国大范围地传承发和展,到今天,中国已经形成了有自己独特认知的佛

  • 著名画家董其昌在历史上的真实人品究竟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带你追寻历史上真实的董其昌,探索发生在他们身上的历史故事。在收藏界有“捡漏”这么个特殊名词。所谓“捡漏”就是指“人们用极低的价钱来购买价值连城的宝贝”的事情。通常出现这种现象的几率不大,毕竟这和买彩票中500万的概率有点类似。前些年,有个赵姓男子经常在收破烂的地方转悠,他的意图就

  • 朱元璋为什么将朱棣分封到北京 朱元璋这么做有什么目的存在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朱棣的封地,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众所周知,明成祖朱棣是在北京起家的,燕王朱棣在建文帝时期发动了“靖难之役”,登上了皇位,而后又迁都北京,自此,明朝都城就定在了北京,直到后来闯王进京,崇祯帝上吊,明朝灭亡,那么当年朱元璋为什么要把四子朱棣分封到北京呢?究竟有

  • 智勇双全的朱棣为何得不到朱元璋的青睐?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带你追寻历史上真实的朱棣,探索发生在他们身上的历史故事。朱棣并不是朱元璋的嫡长子,朱标是嫡长子,即使朱标的智力有问题,只要朱标还在,老二和其它皇子就无缘太子之位,因为明朝的继承制度是“嫡长子继承制”,具体规定为“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皇后的生的儿子无论先后必须为太子,

  • 朱元璋如果迁都北京的话 朱棣还有造反的机会吗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朱元璋迁都,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明代的都城先后经历过两次变迁,第一次定都是在南京,朱元璋统一南方之后,便建都于南京,之后历经了朱元璋和朱允炆两代。等到了朱棣靖难之役之后,便迁都到了北京,而北京也开始成为了大明的政治、军事中心。如果说在朱元璋的时候就将京城迁都到了西安或者

  • 西汉之后,以“汉”为国号的政权就超过了20个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带你追寻历史上真实的西汉,探索发生在他们身上的历史故事。西汉王朝作为我国封建历史上第二个出现的朝代,一直以来,都被后世认为是最正统的王朝。所以后世在创立政权的时候,为了显示自己的正统地位,都会以汉为国号。而说到所谓的正统,那就跟在我国延续了几千年的儒学,离不开关系。从孔子开始,儒

  • 盘点明朝在位时最尴尬的三位皇帝,结局分别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带你追寻历史上真实的明朝,探索发生在他们身上的历史故事。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朝代,在明朝276年历史当中,出现了很多奇闻异事,其中就有三个地位非常特殊的皇帝。第一个是明惠帝朱允炆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朝代,在明朝276年历史当中,出现了很多奇闻异事,

  • 姚广孝晚年请求朱棣释放一人,此人究竟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带你追寻历史上真实的姚广孝,探索发生在他们身上的历史故事。姚广孝是明初政治舞台上非常重要的一个人,也是最让人捉摸不透的一个人。他的性格、追求及一切所作所为都是一个谜团。说他是僧人,六根清净,但他又积极入世,辅助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朱棣之所以起兵,与他在背后的推动密不可分。当朱允炆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