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他重演第二次“靖难之役”可结局却是相反!

他重演第二次“靖难之役”可结局却是相反!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4010 更新时间:2024/1/24 19:39:57

“靖难之役”建文帝朱允炆为了巩固皇权,消除威胁进行削藩政策,朱棣作为燕王不得已打起“清君侧”的口号,向朱允炆发动进攻,这场叔侄之争最终以叔叔朱棣的胜利告终。然而就在朱棣死后,他的孙子朱瞻基和他的儿子朱高煦也上演了一场叔侄之争。

图片来源于网络

永乐二年(1404),成祖立朱高炽为皇太子,封朱高煦为汉王,藩国云南。朱高煦道:“我有何罪,要被赶到万里之外。”不肯前往藩国。朱棣大怒,朱高炽求情才平息。永乐十三年(1415),朱高煦被改封到青州,但仍不愿前往。成祖这才疑心他有夺嫡之意,下诏催他就藩。朱高煦还是不肯动身,并私自挑选卫士,招募精兵三千人,又击杀兵马指挥徐野驴,僭用御用车马器物。朱棣本来打算治他的罪,把他废为庶人,太子朱高炽又念及兄弟之情,在他面前极力为朱高煦求情,朱棣只好削去他的护卫。

宣宗继位后,朱高煦被封国前往乐安,但是他的谋反之心丝毫没有放弃。宣宗继位后,对汉王和赵王的赏赐都比其他王丰厚,汉王每次有什么要求,宣宗都尽力满足他,可是汉王却把这些待遇当成了他放肆的资本。宣德元年,汉王派人进献元宵灯,有人说他借此窥视朝廷,宣宗说道:“我只用最真诚的心对待他(吾惟推至诚以待之耳)”。他派自己的亲信秘密到京城,约英国公张辅做内应,但张辅没有同意举报了他。那时汉王已经拉拢一批人,商议先夺取济南,再进攻北京,有一个叫李浚的御史向宣宗告了密(本来赵王打算招抚他的)。宣宗知道了却不忍心对他用兵,便派了个信使去劝说他,谁料到汉王根本不把信使放在眼里,并跟宣宗摊牌:

图片来源于网络

靖难时,非我出死力不得至是。太宗轻听谗言,削我护卫,徙我乐安。仁宗徙以金帛饵我,今上动以祖制绳我。我安能郁郁久居此。

并展示兵马军器给信使看,企图发动第二次靖难之役(称夏原吉是奸臣)。宣宗知道后叹息汉王果然反了。事已至此,宣宗不得不派兵征讨了,在杨士奇等人的建议下,由宣宗亲自帅兵。在行军途中,宣宗还不放弃说服他投降并许诺保全他。汉王肯定不会把握这次机会了,后来汉王打了败仗,他想逃出去,被他的亲信制止,说宁愿战死也不要逃走!可是贪生怕死的汉王哄骗了他们后从小道逃走,见了宣宗。大臣们请求把汉王绳之以法,可是宣宗却不同意,朱高煦马上叩头说以后惟命是从。

返回北京后,宣宗将朱高煦父子废为庶人,关押在皇城西安门内,后来,宣宗去探视朱高煦,朱高煦却故意趁他不注意把他绊倒(庶人出不意,伸一足勾上踣地)。宣宗大怒,命人用三百斤重的铜缸将朱高煦扣住。朱高煦勇武有力,竟将大缸顶起。宣宗又命人在铜缸周围点燃木炭,把朱高煦活活炙死在铜缸内。朱高煦的几个儿子也全都被杀。

图片来源于网络

宣宗本念及叔侄之情不愿深究他,朱高煦这人不识时务,一根筋,气量狭小,以致于酿成一个悲惨落幕。

大学士陈山见宣宗,说赵王朱高燧与汉王合谋已久,请求宣宗把赵王一并擒拿。陈山的观点得到杨荣的支持,而杨士奇不以为然,他认为任何事情都要讲究证据(事当有实,天地鬼神可欺乎?)。杨荣反驳杨士奇说赵王确实有参与谋反并指责杨士奇阻挠大计。杨士奇说:“太宗文皇帝只有三个儿子,有罪的不能宽恕,无罪的应该优待,如果因为怀疑就出兵,有损皇祖怜悯儿子的意图。”杨士奇得到杨荣的支持,两人相约向宣宗陈奏此事,但是守门之人不准进,宣宗召见蹇义、夏元吉向宣宗陈述了二杨之言,宣宗本来也没有惩办赵王的意思,说道:“皇考与赵王的关系最好,我怎么能不友好对他,况且他是我唯一的叔叔了,怎么能不保全他。”这事这么一说也就平息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名将廉颇的生平事迹体现了他什么精神特质?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廉颇蔺相如列传》出自于西汉司马迁在《史记》中的文章。以廉颇和蔺相如为主线,讲述在战国时代末期,秦国和赵国的故事,文中重点突出了廉颇和蔺相如合力挽救赵国的来龙去脉。这章《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分为几个不同的小故事,比如价值连城、完璧归赵、负荆请罪等等都是出自于其中。图片来源于网络让人感慨廉颇和蔺相如的深

  • 揭秘历史上竟然因赖床而导致杀身之祸的诸侯王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在古代,发生过这样一件事,一个诸侯王,因为赖床断送了自己的性命。吕后在楚汉之争时,一直呆在老家帮刘邦带孩子。刘邦做了汉王之后,得到了戚姬,从此就一直宠爱着美丽的戚姬。吕后是看在眼里,恨在心里。刘邦称帝后,由于太子刘盈生性仁爱软弱,刘邦觉得不像自己。加上戚姬一直在旁边哭闹,刘邦决心废掉太子刘盈,立戚姬

  • 亡国皇帝南唐后主李煜的死因是因为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李煜,出生于公元937年,名从嘉,别名重光。他的别名还有很多例如钟隐、蓬莱居士等,祖籍彭城是南唐最后一位国君,公元921年李煜继承皇位,被称之为正统。图片来源于网络不过遗憾的是李煜这个国君并没有做太久,而且十分屈辱。公元971年十月宋太祖打败南唐,李煜将唐号去掉改为“江南国主”,为了尊奉宋廷,撤去金

  • 和珅竟是过去保护《红楼梦》手稿的最大功臣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和珅被人所不齿,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事实上,和绅曾经是个很多情的人,他的夫人去世,他写过很深情的悼亡诗。不信请看:其一修短各有期,生死同别离。扬此一坯土,泉址会相随。今日我笑伊,他年谁送我。凄凉寿椿楼,证得涅縏果。网络配图其二夫妻辅车倚,唇亡则齿寒。春来一齿落,便知非吉端。哀哉亡子逝,可怜形影单。

  • 种世衡以信结羌的故事:北宋名将种世衡的一生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北宋名将种世衡在历史上是十分有名气的一位将领,他是种放的侄子,同时也在朝中担任过东染院使等重要职位,最重要的是他不仅仅是一个人奋战在沙场之上,之后他还开创了种家军,世世代代都为国家做出重大贡献。他是范仲淹一路提拔起来的,深受他的恩惠和帮助。在对付羌人的过程中,种世衡运用智谋让他们归降臣服,一直为了国

  • 战国说客双雄之张仪:四方奔走的战国“辩论家”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电视剧《芈月传》中的张仪这个形象相对于芈八子和黄歇来说,史实的成分更多一些。这大概是因为张仪的生平在史书中记载较多而且有足够的传奇戏剧性,所以编剧对这个人物的故事设计在大的框架上没有太多虚构,只是增添了一些细节而已。本期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文学博士曹丽芳为你解读《芈月传》中的人物——张仪。《史

  • 三苏之一的苏洵是什么时候考上进士做官的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苏洵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是苏轼和苏辙的父亲,他是著名的文坛巨匠,文章别具一格,笔风独特,深受人们的喜欢。那么苏洵有没有中进士呢?苏洵什么时候中的进士呢?图片来源于网络其实,苏洵并没有考中过进士,虽然他参加了考试,但都以失败告终,他的两个儿子——苏轼和苏辙,还有他的二哥苏涣都中了进士。所以,虽然苏洵

  • 一代清官海瑞罢官究竟是为了达成什么目的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历史上的海瑞是一代清官,几乎与包拯包青天其名,其中最有名的还数海瑞罢官的故事,海瑞不畏强权的刚直与正义在民间影响深远。图片来源于网络在明代的松江府,发生过一起欺压乡里的事件,官二代徐瑛作为还乡老太师徐阶的三儿子,不仅强占民田,霸凌乡里,更是不择手段的强抢民间女子赵小兰。小兰有一母亲叫洪阿兰,不堪欺压

  • 黄帝的曾孙子帝喾为何三次喜当爹来获得子嗣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帝喾,乃上古时期三皇五帝之一。这个帝王血统高贵,他是黄帝的曾孙子。帝喾之所以在中国的历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皆因他不仅前承炎黄,后启尧舜,同时更奠定了华夏民族的根基,成为了华夏民族共同的人文始祖。跟中国众多的古奴隶君主以及后来的封建帝王一样,帝喾一生之中他也一点没闲着,他也有过很多的妻。图片来源于

  • 史上最能忍的帝王:为了江山竟吃下儿子的肉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看过封神榜的人都知道,商纣王沉迷于酒色,喜欢酷刑,百姓们生活在水生火热之中。为了百姓周文王姬昌决定要伐商,经过千辛万苦终于创建了周国。一向善良、文雅的周文王,有一个关于他很残忍的故事,那就是周文王姬昌食子的故事,这是怎么回事。姬昌一共有几个儿子呢,他食的又是哪个儿子呢。商朝末年,商纣王骄横奢糜,声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