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清末李鸿章修铁路:通车后自己率先亲身体验

清末李鸿章修铁路:通车后自己率先亲身体验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492 更新时间:2024/1/16 15:08:26

1886年,身为海军衙门总理的奕到天津巡视北洋海口,与鸿章具体商议修路办法。奕后来说他对修铁路以前也曾“习闻陈言,尝持偏论”,反对修路,但经中法之战,又“亲历北洋海口,始悉局外空谈与局中实际,判然两途”,于是支持修路的态度更加坚决。但以奕此时的权位之重,却也不敢大张旗鼓地主张修路,所以在天津巡视北洋海口与李鸿章商议时,也不得不想方设法避开强烈的反对意见。他对李鸿章说,如果修铁路,还必须从已修成的胥各庄一路修起,因为修唐山到胥各庄的铁路是为了运开平矿的煤,关系不大,反对的意见可能会小一些,这样此事才有可能办成。李鸿章也认为事情只有如此才可行,再加上在唐胥铁路基础上逐年修建,相当一段时间内所经之地都在他管辖的直隶境内,此事更易办成。

网络配图

据此,李鸿章采取一点点来、稳步前进的策略。开平矿务局在李鸿章的授意下就在这一年以方便运煤为理由,将铁路延长到芦台附近的阎庄,总长从十公里延长到约四十公里,唐胥铁路改称唐芦铁路。同时,李鸿章趁热打铁,成立了开平铁路公司,招集商股二十五万两。就在1886年年底,李鸿章又与奕相商,提出将唐芦铁路延长修建到大沽、天津。1887年春,由奕出面奏准动工修建,强调这段路是“为调兵运军火之用”,并将开平铁路公司改名为中国铁路公司。

此路第二年便告建成,这条从唐山到天津的铁路全长终于达到一百三十公里左右。可以看到,从1880年修唐胥路到1888年延长到天津,几年间李鸿章一直紧锣密鼓,不放过任“可乘之机”,硬是一点点修成了铁路。其间当然也有小小的波折,如唐胥路刚修成时,一位英国工程师用矿上的废旧锅炉改造成一台蒸汽机车拉煤,却遭到顽固派的反对,曾不得不改用骡子拉运煤车皮,几经周折,方许蒸汽机车运行。唐山至天津的线路修通后,李鸿章视察了这条铁路,亲身体验了铁路的快捷,大为满意地表示:从天津到唐山的铁路一律平稳坚实,所有桥梁和机车都符合要求。除停车检修时间不计外,全程二百六十里,只走一个半时辰,比轮船快多了。这时李鸿章信心大增,想趁热打铁再把铁路从天津延伸到京城附近的通州。

网络配图

1888年11月,李鸿章又通过奕主管的海军衙门奏请修筑津通路,其理由是津通路将沿海与内陆联结起来,可以“外助海路之需,内备征兵入卫之用”,有利于军事、防务。这一奏请得到朝廷批准,没想到却捅了马蜂窝。顽固派本来可能是对醇亲有所顾忌,对李鸿章悄悄修路忍之又忍,并未大张旗鼓表示反对,现在他要把铁路修到天子脚下,岂可容忍!反对声于是像炸开锅一样,一时弹章蜂起、纷至沓来,掀起了近代关于铁路的又一次大争论。

顽固派有的上奏朝廷,有的致函奕,想争取他而拆掉李鸿章的后台。为了耸人听闻,顽固派与前几次一样,首先指责修路是“开辟所未有,祖宗所未创”,然后将修路与“灾异”联系起来,认为清宫太平门失火就是“天象示儆”。大体而言,顽固派的意见集中于以下几点:一、修铁路有利于外敌入侵。认为如修筑津通路,一旦外敌入侵即可经铁路直达京师。二、修路扰民。铁路所经之地,要拆毁民间田庐坟墓,必致民怨沸腾。三、修筑铁路夺民生计。铁路修通后,将导致成千上万原来的水手、船夫、客店主贫困失业,断了他们的生计。

网络配图

面对众多位高权重的大臣的强烈反对,李鸿章这次因有醇亲王支持,所以与顽固派针锋相对,反复辩驳,毫不示弱。对于铁路“资敌”的责难,他反驳说敌人前来也必须用机车、车厢运兵,我方可先将机车、车厢撤回,使敌无车可乘;另外,到时还可以拆毁铁轨或埋下地雷,使敌人不可能利用铁路长驱直入。相反,铁路将使中国运兵更加快捷。针对“扰民”观点,他以修筑唐山到大沽、大沽到天津的铁路为例,认为修路应当尽量避免拆毁民间房屋坟墓,万一无法避免时,只要给居民以“重价”,民众就不反对修路。至于说到铁路“夺民生计”,他认为更没有道理,从国外和国内已修通的铁路沿线来看,铁路沿线生意发达,修铁路、通火车只会增加各种职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神奇!北齐皇帝高湛的皇后竟然走上青楼之路?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北齐的皇帝高湛的经历很受人关注,他的感情经历也备受大家关注,很多人都想要知道高湛的皇后是谁,他的皇后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其实高湛皇后就是我们所熟悉的胡太后,高湛和这位胡太后养育了儿子高纬,后来高纬登上皇位,因此这个皇后也就被称作为胡太后。在公元561年的时候,高湛成为了北齐的皇帝,在同年,高湛也将

  • 崇祯皇帝在自杀之前为什么心里会咯噔一下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崇祯十七年,是大明王朝的最后一年。平心而论,崇祯不是个坏皇帝。甚至可以说,崇祯是个好皇帝。无奈,形势大过人。大明王朝已经病入膏肓了,纵然崇祯再能干,也无济于事,只能徒增痛苦。这也正是崇祯皇帝后来自杀的根本原因。试想,如果他是个刘禅那样浑浑噩噩的皇帝,怎么舍得自杀呢?崇祯十七年,内忧外患,纷纷扰扰。内

  • 李鸿章的英国之行:120年前的他是怎样访英的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1896年,李鸿章游历欧美,在英国待了20天。《文史天地》杂志2008年帅艳华撰写的文章描述了李鸿章访英之旅,摘录如下:网络配图(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的签订,不仅使得日本成为中国最大的威胁,更加剧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1896年,德国强占胶州湾,英国占据威海卫,法国窃取广州湾,中国处于前所未

  • 朱元璋的严刑峻法开创史上一百多年廉政时代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贪污受贿是官场的毒瘤,既破坏社会和谐,又腐蚀政权根基。所以,历代统治者为收拢人心,巩固千秋大业,总是信誓旦旦,要创建廉洁政府。然而,往往在一番“雨疏风骤”之后,官员们照例是“浓睡不消残酒”了。不过,明太祖朱元璋倒是不信这个邪,他决心革除弊端,曾经数次下诏,誓以严刑治贪。在此重威之下,明初官场确乎是清

  • 隋朝大将宇文述:一生大起大落竟与皇族同姓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宇文述简介上提到宇文述,字伯通,代郡武川人,鲜卑族人,宇文述是隋朝著名的将领。宇文述本姓为破野头(鲜卑族的三字姓),因其先祖曾当过仆人,随主人改姓为宇文,宇文述年少时就熟习弓马,身材魁梧。图片来源于网络北周武帝在位时,凭借父亲的军功而开始担任开府。当时北周的权臣,任大冢宰的宇文护很赏识他,让宇文述担

  • 唯一因失德被废黜的皇帝:三国曹芳为啥被废?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三国时期,烽火不断,政治动荡,能人频出,权臣跋扈,国与国之间攻伐不断,君臣之间的斗争也异常激烈。在皇帝——权力——权臣的高端对决中,权力为中心,指针偏向谁,谁就掌握实权,谁就可以对对方生杀予夺。因为没有斗过权臣司马师,曹魏皇帝曹芳就被从皇位上赶下来,理由是失德。皇帝失德,在历朝历代为数不多,在三国时

  • 商纣王子辛的宠妃:“狐狸精”妲己的爱情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妲己,商纣王子辛的宠妃。纣王征服有苏氏,有苏氏献出美女妲己。本来妲己生活在社会底层,是天真纯朴的女孩,可是到了宫里就变坏了,发挥了巨大的邪恶力量。真的如贾宝玉所困惑的:“女孩儿未出嫁,是颗无价之宝珠;出了嫁,不知怎么就变出许多的不好的毛病来,虽是颗珠子,却没有光彩宝色,是颗死珠了;再老了,更变得不是

  • 揭秘忠诚的老将廉颇为什么晚年会背叛赵国?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廉颇是春秋战国四大战神之一,其虽然打仗没有白起、李牧的善变和雷霆手段,但也创造了一生百战无一败绩的辉煌成绩,也不愧于四大名将的头衔。而其为祖国赵国服务了大半辈子,也是一个十分忠勇的老将,但是其在晚年的时候为什么会倒戈相向,叛逃赵国,晚节不保?最后在千里之外的楚国客死他乡?网络配图“赵国的用人体制,廉

  • 东晋殷浩三次北伐历经艰难最后却不得成功!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殷浩是东晋的将领。他在少年的时候就很有见识,他的辩才连他的叔父都斗不过。有人曾问他,为什么要做官的时候梦到棺材,要发财的时间梦到大粪。殷浩回答:官是腐朽的东西,所有会梦见与腐尸相关的棺材。财本来就是粪土,所以在要发财的时候梦到大粪。图片来源于网络这番言论被看作是至理名言,殷浩逐渐得到那些辩士们的尊敬

  • 揭秘汉武帝刘彻竟被江湖术士骗娶了宝贝女儿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在访仙觅药的道路上,汉武帝步了秦始皇的后尘,虽屡次受骗,一再失望,但他百折不挠,越挫越勇,大有将这项事业进行到底之势。元鼎四年(前113年)二月,乐成侯丁义向汉武帝举荐了一个人,此人名叫栾大,是一名方士。栾大个子高挑,颜值很高,巧舌如簧,能言善辩,什么事在他口中都是小菜一碟,而且抡起舌头来面不改色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