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王维一生官海浮沉仕途坎坷,所以晚年一心向佛

王维一生官海浮沉仕途坎坷,所以晚年一心向佛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1796 更新时间:2024/1/19 10:16:18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王维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王维所生活的唐开元、天宝年间,正是禅宗的本土化特色定型的时期。他中年崇奉北宗禅,晚年则转向南宗禅,王维一生的思想出入于儒释道之间。他二十一岁进士及第,历仕右拾遗、监察御史、河西节度使判官、礼部郎中等职,最后官至尚书右丞。青年时期的王维曾有过一番理想抱负。但他一生宦海沉浮,早年坐累太乐署伶人舞狮事件,经历了张九龄罢相、李林甫专政等政治风波,后又因“安史之乱”任伪职而下狱。仕途波折逐渐消磨了他的豪情壮志,他归隐山林的意绪不断滋长。王维的个人生活也屡遭打击,幼年丧父,家道中落,中年“丧妻不娶,孤居三十余年”。“一生几许伤心事,不向空门何处销”,大概深切体会到了人生的无常,王维晚年持斋奉佛,“退朝后焚香独坐,以禅诵为事”。不仅参禅悟理,还善于把禅意、禅境融入诗歌创作,将内心深处对于禅的体悟灿烂地发挥到艺术境地,因此被称为“诗佛”。

王维人生思想的变迁反映在一些诗作里,如《早秋山中坐》,创作于辋川闲居时期。

无才不敢累明时,思向东溪守故篱。岂厌尚平婚嫁早,却嫌陶令去官迟。

草间蛩响临秋急,山里蝉声薄暮悲。寂寞柴门人不到,空林独与白云期。

王维的好友浩然曾因一句“不才明主弃”而触怒唐玄宗。“无才不敢累明时”自然是正话反说。诗歌前四句都在表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的归隐意愿。自“草间”句以下,开始转入山林之境描写,颇有禅的意味。时节已是初秋,天地万物笼罩着一派肃杀之气。草间的虫子、林间的秋蝉因时日无多而叫声愈发地急促、悲凉,恰似美好年华逐渐逝去、而功业渺渺的诗人。末句勾勒隐居生活。空荡荡的山林里,诗人守候着寂静的柴门与山、树和白云相伴。画面看起来一片空境,实则这种空境之“空”是和功业、仕途的“有”互相衬托、相辅相成的。“空”完全是外在的,无有所成之空,而非空性之空。

再来看王维的《秋夜独坐》:

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白发终难变,黄金不可成。欲知除老病,唯有学无生。

历代论诗家皆以“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一句颇得禅家三味,单从这句诗的意境来看,的确达到了心源与造化合一的禅悟之境。然而,诗歌的意旨是一气贯注的。结合全诗来看,这句充满禅意的景物描写,却处在现实世界中的失意和对生老病死的恐惧情绪中,处在渴望解脱而对解脱之道(求仙或遁入空门)有所取舍的执念中。颈联运用典故,喻示道家求仙长生之路不可行,因此诗人选择参禅之路,并有明确的现实目的:破除生老病死之苦。

《竹里馆》: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这首诗抒写隐逸情致,富有幽寂、空灵的意境之美,同时又禅意盎然。表面上看,诗人似乎已经超脱了现实世界中的得失取舍,在幽静的山林中任情自在地生活,接近于禅宗顿悟之后“内外不住,去来自由”的通达无碍的生命境界,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其审美意象——幽篁、古琴、深林,都富有象征性。竹子历来被看作名士品节的象征物,竹林是其隐居之所。古琴多为梧桐木所做,而梧桐在传说中又是非甘露不饮的凤凰栖息之树。因此,弹琴便是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标志性行为。此外,“独坐”“长啸”也不能不使人联想到魏晋风度。这些意象和行为又都处在僻静深林的笼罩之中。诗歌虽只四句,却隐隐显现出面对世俗的优越感和疏离态度,有种刻意出世的修行姿态。这自然不符合禅宗既在孤峰顶上,又在红尘浪里的处世态度。所谓“于六尘中无染无杂,来去自由” “随所住处恒安乐”,其意并非要摒弃尘世、远离世俗,而是拥抱世俗,身处淤泥之中而无所沾染。

情况相似的诗作还有《山居即事》: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诗中的意象有“松”“鹤”“绿竹”“红莲”等,这些意象所组成的画面自然不是日常起居的景象,而有道法隐含其中,这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禅意的生气和流动。倒是首联和尾联描绘的生活景象更自然、更能体现禅的真意。

王维还有一首著名的山水诗作《终南别业》: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一句历来受人激赏。王维凭借对自然景象的巧妙捕捉、剪贴,创造了一个超然、圆融的审美意境,同时又把自己刹那间的禅心体悟蕴含在言外之意、象外之趣中,如水中著盐般了无痕迹。宋代胡仔引的《后湖集》云:其“造意之妙,至与造化相表里”。然而,从禅境角度来看,正是由于其巧夺天工般精妙的禅思,恰恰体现出对于“空”,对于“禅”自身的执念。颔联所说的“胜事”,应该是诗人面对终南山盛景时心中自觉的微法妙谛,此中真意可以意会而难以言说,因此以颈联之景进行示。清代徐增对此解读道:“行到水穷处,去不得处,我亦便止,倘有云起,我亦坐而看云之起。”行、坐和穷、起两两对举,人的行止自如和自然的灵妙运行之间相映成趣,水和云又都是随物赋形,流动感较强的景物,似乎人与物的界限完全消融了,诗人对自然的体悟达到了无我的境界。然而,实际上并非如此。“空自知”的“空”字,暗含着一种无法与人交流分享的孤独感,因此,偶然与人在林中相遇后,诗人才会谈笑忘归。而“林叟”既然和诗人一见如故,也必定不是普通的山中农夫,其身份更像隐士。这上下两句的映衬,使得颈联自然流畅的诗意之中,隐伏着诗人对无我两忘之境刻意追寻的意味,那种顿悟的涅槃并没有真正实现,而更似乎是作为一种精神上的向往存在着。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作体现出禅的智慧,也达到了这种审美境界,如《辛夷坞》: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这首诗极富禅意。诗中无一字道禅,却将禅融入人与万物的生灭变化的流转之中。山中红萼生发,是生命的悄然孕育和美丽绽放。画面中虽然没有人,实则人和山中芙蓉,同为芸芸众生的一员,早已融入造化之中。以无差别的眼光审视天地万物,不刻意言说平等,而人与万物了无差别。一切生命悄然绽放,又悄然陨落,归于沉寂。这便是空,却又非死寂之空,而是心性之空。空而灵动,生机活泼,正是禅心智慧观照造化的结果。

王维还有一首《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山涧中。

《鸟鸣涧》首句颇有此意味。月中桂落,非禅性深者不能感知,而同时人又能做到精神悠闲,这是禅悟后的生命状态。诗歌境界极静,却流转不滞。至明月一出,如同平地惊雷,山鸟为之惊鸣,极动之景蕴含在极静之境中。令人“读之身世两忘,万念皆寂”。由此看见,此“寂”并非与喧嚣相对之寂,而是心性之寂。所谓桂落、春山、明月、山鸟等种种景象,都是从心性深处生发出来的,是诗人禅心、禅意、禅趣的投影。

王维后半生基本上处在隐与仕之间,表面看起来是大隐隐于朝,调和了出世和入世之间的冲突。实际上他不可能真正悟道成佛。首先,他深受儒家文化的熏陶,忠义仁孝的信念已经深深地浸透了他的灵魂。这一点,从其为母守孝,以及安史之乱中的表现便能体现出来。其次,王维曾经接触过佛教各个宗派,最终选择了禅宗,而且由北宗禅转向南宗禅。这固然受时代风气的影响,但更重要的是,禅宗的修道方式和儒家思想并不违背。禅宗注重入世修行,南宗禅更是以顿悟的方式作为涅槃门径,这既能与儒家思想互相调和,又能为仕途失意、人生困顿的文人提供精神上的避难所。因此,王维并非真正的宗教信徒,但他毕竟在生活的磨难之后内心虔诚,同时又具有很高的艺术天赋,因此,他的山水田园诗作对禅宗意旨的反映达到了很高的境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清朝唯一被凌迟处死的皇子是谁?他犯了什么大罪?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寸磔和凌迟的区别,第一个被凌迟处死的人,唯一被凌迟的皇帝

    很多人都不了解费扬果的事情,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电视剧《雍正王朝》康熙一废太子时曾说过:“一部二十四史,多少宫闱惨变,多少萧墙祸起!”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皇室内部争夺皇位的惨烈,然而,这样的一幕幕剧情总是会不停地上演,人们貌似痴迷于那根权力的魔掌,陷入其中无法自拔。今天笔者要讲的是清朝

  • 和珅自杀前吟的诗是什么?真的暗藏大清灭亡的原因吗?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和珅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清朝第一大贪官梵衲大家都知道,在乾隆时代,那是朝中宠臣,财富更是无人可敌。和珅府修的那么豪华,可见其家底有多厚,传闻嘉庆帝抄他家的时候,家当太多,几十架马车拉了七天七夜才拉完。更为夸诞的是,在和珅家抄出来的资产公然可以或许相当于清朝国库

  • 都说做皇帝的人都疑心疑鬼的 雍正为什么不猜忌胤祥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老是疑心疑鬼的是什么原因,疑心暗鬼下载,疑心生什么鬼

    很多人都不了解胤祥和雍正的事情,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经过“九子夺嫡”事件残酷洗礼的雍正皇帝,初一登基就被“继位不合法”的负面舆论包围,为了稳定统治根基、控制朝廷局面,性格本就“雄猜阴鸷”的雍正皇帝开始了一场血腥残酷的政治清算。皇八子胤禩、皇九子胤禟、皇十子胤俄,就连一母同胞的皇十四子胤

  • 雍正和胤祥的关系有多好 他们仅仅是君和臣那么简单吗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雍正对胤祥很好吗,雍正有多喜欢允祥,雍正和太子关系好吗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雍正和胤祥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引言:雍正对十三爷的好可以用一句话来总结:你可以侮辱我,但不能侮辱我十三弟。老三胤祉就是因为在十三爷的葬礼上表现的不恭而被雍正给囚禁的。雍正和十三爷胤祥的关系到底有多好?可以说历史上再也找不出关系这样好的一对君臣兄弟。雍正是一个很

  • 康熙在死前罢免众多权臣,为什么独独成文运安然无恙?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清朝有名的权臣,清朝历代权臣,康熙为何到死才传位

    康熙驾崩前,罢免众多权臣,为什么独独没有成文运?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下去。在雍正王朝电视剧之中,康熙驾前对能员干吏进行了罢免,甚至包括废太子胤礽的师傅王掞。其次又把皇四子和皇八子以及和皇子关系紧密的权臣的职务给撤了下来,让大家都误以为康熙此举就是将太子的人选选定为老十四胤禵这样做就

  • 汉族藩王耿精忠,军工战绩累累,最后却被凌迟处死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靖南王耿精忠,耿精忠后人,李自成宁武关损失四员大将

    下面就一起来看看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的耿精忠的文章。提到耿精忠,也许很多人都不认识,因为他名声都被平西王吴三桂给遮盖了,前清时期,也就是康熙十二年,康熙下旨撤三蕃,所谓的三蕃就是:平西王吴三桂,靖南王耿精忠和平南王尚可喜。当时手握重兵的三位藩王,早就盘踞一方,有了自己的产业,当然不愿意就这么轻易的交出

  • 张鹏翮是什么人?他跟索额图是什么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索额图皇太子,康熙和索额图的关系,索额图纳兰

    我爱历史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张鹏翮是什么人,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六十九岁的康熙皇帝驾崩,雍正皇帝即位。在讨论康熙皇帝的庙号时,雍正皇帝认为父皇有开创之功,应该称“祖”。问题是,此前努尔哈赤已经尊为太祖,顺治皇帝已经尊为世祖,康熙皇帝如果再称祖,史无前例。

  • 晚清灭亡时还有九位封疆大吏 他们最后的结局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五胡乱华是谁终结的,晚清灭亡的根本原因,晚清为什么走向灭亡

    很多人都不了解晚清封疆大吏的事情,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明清的总督制度总督这个官名起源于明朝,在明朝的中期,地方有事,中央就会派出总督,完成任务就会撤回。等到明朝后期,慢慢的形成定制,比较有名的像蓟辽总督、宣大总督、三边总督等等。清朝继承并且更加的完善了明朝的制度,所以清朝的总督就是地方

  • 历史上的纪晓岚到底是什么样的 和电视剧中的区别有多大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铁齿铜牙纪晓岚4电视剧,历史纪晓岚是什么样的人,真实的纪晓岚是什么样子

    对纪晓岚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电视剧中的纪晓岚,我就不用多说了吧,张国立老师演的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很好看,王刚老师的和珅以及张铁林老师的皇帝,真正的铁三角。我们看到纪晓岚和和珅斗的不可开交,都觉得纪晓岚是一个为民请命的好官,其实历史上的纪晓岚并不是这样的。

  • 术赤能力出众,成吉思汗为什么不待见他?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成吉思汗的众人之长,大汗是成吉思汗吗,术赤是成吉思汗亲生的吗

    每当一提起术赤总会想起电视里面的那位,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术赤是成吉思汗的长子,他作为成吉思汗四子之一,其身份也一直受到他人的非议,后来,就连亲弟弟察合台也当面骂他。那么,术赤到底是不是成吉思汗的儿子?他出生的时候蒙古草原上又发生了什么?术赤在蒙古语的意思中有客人一说,故而,成吉思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