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一直信奉孔子的朱元璋为何要羞辱宋濂和“衍圣公”

一直信奉孔子的朱元璋为何要羞辱宋濂和“衍圣公”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2247 更新时间:2023/12/31 6:47:16

读中国历史,当代人常会奇怪,君王淫威之下的人们肯定是极度缺乏尊严,天天垂头丧气的,特别是在自尊方面比较敏感的文人,但事实是,旧时代的士子们似乎并不觉得自己活得有多么窝囊,哪怕直接面对高高在上的君王,自认为该争的也还是要争个不亦乐乎,甚至常常至死方休。为什么会有这样一种奇怪的现象?那是因为,中国的读书人死扭着“一根筋”。这根“筋”就是:他们倔强地认为,“治统”在皇帝那儿,但“道统”却在自己手里。

网络配图

宋濂是公认的大儒,又是明王朝的开国功臣,有明一代的典章制度都是经由宋濂之手建立的。朱元璋找人给自己的儿子当老师,首选仍然是宋濂。但从实际考察,明太祖是并不怎么尊敬这位“宋先生”的。宋濂在子虚乌有的胡惟庸谋反案中,如果不是马皇后力保,就差点受牵连掉了脑袋,这且不说,我们只要看看朱元璋对宋濂的评价就清楚了。

《明史》中记载,朱元璋召见一个叫桂彦良的儒生,当面夸奖他说:“江南大儒,惟卿一人”,桂彦良颇有自知之明,加上他也不懂朱元璋的心思,连忙答道:“臣不如宋濂、刘基。”这时候,朱元璋说了句掏心窝的话,“濂,文人耳;基峻隘,不如卿也。’”言外之意是,这两个人哪配称“大儒”啊?这段话表面抬举桂彦良,实际是打击宋濂和刘基这两个公认的当代大儒,否定其道统传承者的资格。朱元璋难道真的认为名不见经传的桂彦良是大儒?笑话!公认是大儒的刘基和宋濂在朱元璋眼里都没有资格,“余子何堪共酒杯”?

网络配图

朱元璋不仅要从精神上羞辱自认为是道统传承者的知识分子,而且还要仰仗强大的国家机器,胁迫以道统自命的人在他所代表的“治统”面前低下头来,诚惶诚恐。在他坐上皇位不久,就做了一件惊世骇俗的事,即逼迫病中的“衍圣公”到南京来朝见他。“衍圣公”是一个封爵名,它是孔子嫡派后裔的世袭封号,各朝皆置。被朝廷封为“衍圣公”的人,即成为孔氏全家族的大宗主。很少有一个新成立的政权会逼他去朝见的,帝王登基后去孔庙祭拜倒是屡见不鲜。

《明史》记载,洪武元年(1368)三月,徐达攻占了山东济宁,这个时候虽然战事远未完全结束,但新皇帝既已登基,大势已定,衍圣公孔克坚看来根本就不想让新政权对自己有什么不好的观感,赶忙派遣儿子孔希学去拜会徐达。徐达将孔希学送到南京,孔希学上奏,解释父亲因病不能前来朝贺新主,朱元璋很不高兴,给衍圣公下了一道“手谕”,其中明确要挟对方“称疾则不可”。圣人的后裔当然体会得到“不可“这二字的力量,孔克坚“惶恐兼程进”。事实证明孔克坚并没有说谎,洪武三年(1370)春他再次以疾告归,结果在途中就病死了。

网络配图

在千百年来一直号称以孔子思想为道统的古代,朱元璋逼迫病中的衍圣公来向他这个新主朝贺,是对斯文的严重侮辱。孔子早就说过,治国的理想境界是“近者悦,远者来”,哪有以暴力作后盾,逼别人来的呢?朱元璋为什么要这么做?从事物的利害关系上分析,孔府已经表示了合作的态度,他根本没有必要这么做,这不会给他带来实质的好处,只会让天下读书人侧目。但朱元璋既然已经这么做了,那他肯定自有他的算盘。窃以为,朱元璋需要的绝不仅仅是圣人后裔对他所建立的新政权的表态,他用一种公开的粗鲁方式,羞辱一切代表旧道统的符号,就是要让天下读书人知道,看老皇历是不行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慈禧为何总爱扮演观音菩萨?觉得能普度众生?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照相术自从在法国问世以后,没过几年就传入了我国,传入了清政府。当时照相的程序很复杂,成本也很昂贵,在民间并不是很普及。在照相技术传入我国之前,我们所看到的历代帝王的“照片”主要是肖像画。而当时大清的执政者慈禧在老年后便迷上了照相。网络配图照片中间为慈禧。 慈禧总是挑选合适的服装来将自己妆扮成观音菩萨

  • 李世民的重臣魏征为何会被评为“千古之名臣”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魏征曾是唐太宗李世民之哥哥李建成的重臣,他曾经多次劝说李建成早早下手杀掉李世民,以免后患,可李建成没有听魏征的。图片来源于网络宣武门事变后,李建成被自己的弟弟李世民杀死,李世民做了皇帝。李世民君临天下之后,有人就向李世民悄悄告状,说魏征曾经替李建成出过好多对李世民不利的主意。唐太宗李世民于是召见魏征

  • 汉武帝时期的和亲公主 再嫁国王孙子生女儿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汉武帝也不是一味的就知道打仗,让少数民族不敢冒犯。为了达到目的,汉武帝也曾派公主远嫁和亲,最有名的就是细君。汉武帝和匈奴征战多年发现一个规律,匈奴打不过就跑,稍微放松一点就又回来,不胜其烦。为了夹击匈奴,汉武帝远交近攻,打算联合西域其他国家,共同消灭匈奴。乌孙国实力强大,而且是匈奴的世仇,正好满足汉

  • 朱元璋为何杀刘伯温:麾下文臣两大集团内斗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刘基,号伯温,足智多谋,思维缜密,料事如神,是朱元璋夺得天下、建立明王朝的第一谋士。然而,明朝开国后,刘基只被封了个 次一等的爵位--诚意伯。虽然他执法如山,并且在与淮西派首领李善长的争斗中占了上风,最终却被李善长的心腹、奸臣胡惟庸所害。而 在这一切的背后,总有一只无形的手在主宰他的命运,直至生命的

  • 13岁的大唐金城公主为何嫁给只有7岁的丈夫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大唐宗室之女13岁的金城公主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这样的事情会落到她的头上!她被选为出嫁给吐蕃王——当时吐蕃赞普的王后,实现“唐蕃和亲”。如果按照现在的计算方式(周岁),金城公主十足的年龄才12岁,也就是一个孩子,让一个未成年的孩子肩负着继文成公主数十年之后的政治使命,金城公主她能做好吗?这一天是唐中

  • 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的廉颇人生带着悲壮的色彩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史记》里如是评价廉颇。名将廉颇的整个人生跟其他的名将一样也带着悲壮的色彩,廉颇身为战国四大名将之一,他为赵国效力,可谓是立下了汗马功劳,纵观他的整个人生,他在早期是相当辉煌的,而到了晚期,他的处境甚至可以说称得上叫做凄凉。网络配图“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

  • 安乐公主竟然比杨贵妃更美却比武则天更毒辣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其实,生为女皇武则天的儿女,是世上最不幸的事情之一。比如中宗李显,在他成长的时候,不得不亲眼看着与自己手足情深的两位兄长李弘、李贤,一位尚在襁褓中连名字都还没有的妹妹,死在亲生母亲的手下。做了母亲向皇位前进的垫脚石。在这些刺激之下,李显的性格不象他的两位哥哥那么豪爽洒脱,而是懦弱敏感,精神脆弱。但是

  • 朱元璋为何杀尽所有功臣但却独留了汤和一人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朱元璋杀功臣这是所有人都知道,而朱元璋的所做所谓也让大家再一次的看到了伴君如伴虎这句话是多么的实在,可是,在朱元璋杀尽功臣之时却独留一人,那人就是汤和,这是为何,朱元璋为何惟独把这个信国公汤和留下来?想当初,和他一起打天下的老朋友,几乎被他斩尽杀绝,徐达、李善长、刘基、胡惟庸、蓝玉、叶升、冯胜、宋濂

  • 反清斗士黄宗羲为何坚持裸葬自己?为了理想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黄宗羲是中国历史上的伟人之一,伟人大多出生于动荡的时代,黄宗羲就是在这样的年代里成长为一代思想大家。晚年的黄宗羲提出裸葬自己引起了家人的不解,但黄宗羲最后还是以裸葬入土,那黄宗羲为何坚持要裸葬自己呢?网络配图黄宗羲的生平简介黄宗羲,字太冲,或德冰,号南雷,人称梨洲先生。是明末清初的经学家、史学家、思

  • 秦武王的妻子和儿子是谁?历史上有啥事件?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秦武王,他是秦惠王之子,他叫做嬴荡。因为名字他的而被后人所记住,他的历史事迹在史书上并不多,或许是因为他英年早逝的原因,而他本人也因为孔武有力,自幼喜好武力,而被称为“秦武王”,任力好勇是众人对他本人最大的印象。秦武王原本可以是个称得上是英雄般的帝王,可惜他却因为自己的爱好丢了性命,而被冠以四肢发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