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有始有终”的正德皇帝痴于女人最后死于女人

“有始有终”的正德皇帝痴于女人最后死于女人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725 更新时间:2024/2/6 13:47:17

明正德十六年(1521年)三月,明武宗朱厚照驾崩于豹房,享年三十一岁,在位十六年,庙号武宗,谥号“承天达道英肃睿哲昭德显功弘文思孝毅皇帝”,葬于康陵。

朱厚照可能是明朝皇帝中最颓废最有争议的人物,登基为正德皇帝时还不足14岁,可是这位青少年早已染上了玩世不恭的怪癖,对美丽妖艳的嫔女特别喜爱,《明史》记载了很多正德皇帝的好色淫史。说起好色,他首屈一指,怎奈何,这个皇帝生于女人,迷恋女人,最后还是死于女人。也算是有始有终。生于女人人人都是,痴于女人所书颇多,这里就不在重复,那他有是怎么死于女人的呢?

网络配图

明武宗正德十四年(也就是公元1519年),明朝的宁朱宸濠在今天的江西南昌发动了叛乱,波及江西北部及南直隶西南一带(今江西省北部及安徽省南部),最后由赣南巡抚王守仁巧施妙计予以平定。息事宁人后,当时的皇帝,也就是明武宗朱厚照一时兴起,竟带着一朝兵马出来平乱。话说这宁王之乱早就没了烟火了,这皇帝大人是出来凑什么热闹呢?答案只有一个——贪玩。顺便去抢了王阳明的风头,给自己英勇善战的皇家血统上狠狠的镀镀金。于是他还真的就南下,“像模像样的”平了叛乱,顺顺当当的班师回朝了。

这天下都是您的,平乱的功劳,那就算不是您的,那也是您的。玩也玩了,闹也闹了,那咱也该收拾着回京了吧,话说这明朝的皇帝,还真的就个个奇葩,这朱厚照愣是赖在江南水乡他不回去。马车刚走了没多远,这丫的就想歇歇脚,连地点都有了。早有着生下来就为了巴结皇帝的狗奴才给他准备好了上等的行宫。张阳是个出了辈分的老太监,他的住宅就在青阳浦,那住宅修的可算是金碧辉煌,搁到现在,那就是标志性建筑。当然,张阳取之于皇帝,用之于皇帝的道理还是懂了,皇帝不想走了,他就得乖乖得接皇帝进门。并且备下了“豪华游艇”,邀请皇帝大人泛舟赏鱼。

网络配图

休息了半日,皇帝终于忍不住要去观鱼了。话说这鱼有什么好观的,皇帝也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奴才们的谗言媚语里。他和着几个小太监,不知道从哪里搞了几个船夫,就大摇大摆登上了张阳给他备下的“豪华游艇”,随身还携带了少量的鱼网,鱼钩,鱼叉之类的东西。古人云,临渊而羡鱼,看来这九天飞龙也不例外,也难怪他也想试试。

这船刚一走动,朱厚照就跃跃欲试,在众人的劝阻下,忍了又忍,最后还是忍不住自己动手了。只见他抱起鱼网,然后像模像样的理了理头绪,双手同时向前抛出,把鱼网用力向河中撒去,谁知道他笨手笨脚,差点把自己也给扔下去,猛的回身的瞬间,想要抓住身旁的太监,没想到太监当时不知道干嘛去了,没人了,朱厚照一下子扑空,像断线的风筝一样跌了出去,只听得扑通一声,溅起一大片水花,要是跳水比赛,这不得排到倒一?想必此时此刻皇帝已经是安然落水了。

这时的太监们才回过神来,自己的皇帝哥哥已经落水了,可他们是旱鸭子,也是干着急没个办法。一个不太懂事的小太监居然摆起架势,想用鱼叉把皇帝哥哥给叉上来,要不是一旁的水手们拦得及时,这朱厚照怕是难逃此劫了。幸好船上还配备了水手,这皇帝最终是从水里脱险,被救上了岸。

可是,事情远没有这么简单,本来说,普通人就算是在水里多泡一会儿,只要不被淹死,也没个什么大事儿。可这朱厚照可就不同了,这小子平日里荒淫过度,别的皇帝后宫里顶多就三千佳丽,这个家伙那可是真家伙,谁也不知道他曾在自己的寝宫中和多少女人有过性事。多年的纵情声色。早已经让她的精神体魄形如干柴,在水里这么一浸,结果就莫名其妙得浸出了一身病来。这病一下子就好不了了,从青阳浦回到京城,数百个御医愣是没有一丁点儿办法。

网络配图

有道是过得了初一,那也过不了十五,正德十六年(1521年)三月,明武宗朱厚照驾崩于豹房,享年三十一岁,在位十六年,庙号武宗,谥号“承天达道英肃睿哲昭德显功弘文思孝毅皇帝”,葬于康陵。临终前的他,可能觉得自己走得太远了,所以他对司礼太临说:“朕疾不可为矣。其以朕意达皇太后,天下事重,与阁臣审处之。前事皆由朕误,非汝曹所能预也。”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这么一个聪明的孩子,走完了自己的人皇之路,临终还要大包大揽:这一切都是我的错!我想说的是,大明那环境下,皇上也不是人干的活,这么好的一个孩子,让女人给毁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才貌双全的梅妃让唐玄宗李隆基非常受伤?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唐玄宗爱梅妃还是杨贵妃,杨玉环为何从了李隆基,唐玄宗武惠妃梅妃

    梅妃江采苹很有才,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尤其是写得一首好文,从流传至今的几篇文章看,就算是放在大唐一流文人诗作中也毫不逊色。贵妃杨玉环则徒有美貌,一些野史中也曾经有一二首杨玉环的诗作,可一看就知道不过是打油诗。作为颇具才情的唐玄宗,最后为什么选择才气平平的杨玉环而放弃了堪称谢道韫再世的江采苹呢?很简单,

  • 顺治朝后宫的特征:早婚早育子女多早夭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溥仪生育能力的问题,溥仪不能生育真正原因,早婚早育的原因

    在顺治朝后宫,存在着一个以孝庄皇太后居首,由两代蒙古族后妃构成的特权利益群体。清朝入关时,崇德五宫后妃内除去早逝的宸妃,其他4位均健在。顺治六年(1649),顺治的嫡母孝端文皇后病逝。顺治亲政后第二年,尊封皇太极第十一子博穆博果尔的生母、原西麟趾宫贵妃为懿靖大贵妃,原东衍庆宫淑妃为康惠淑妃。顺治朝后

  • 方孝孺被诛连十族竟是因为蛇王转世投胎复仇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方孝孺是蛇王转世,灭十族是哪十族,方孝孺因果报应

    方孝孺(1357-1402)是明初一位有学问、有道德的大儒,他的忠义之举在历史上传为佳话。当时明太祖朱元璋非常器重他。后来方孝孺也辅佐明太祖的皇孙明惠帝治理朝政。在方孝孺出生之前,方孝孺的父亲买了块风水宝地建造祖坟,挖坟的头一天晚上,他做了一个梦,梦到一位穿红衣服的老人来哀求他,说我有八百子孙生活在

  • 他为辞官写123封辞呈 明神宗都“懒”得批!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辞职书怎么写20字内,代代为官受皇封,辞职信封面是写辞呈吗

    官员下台无外乎两种途径———辞职和免职,但是在明朝中期的时候却有一位官员既不是被皇帝削官,也不是辞职获得批准,而是靠一种极其特殊的方式下台的。这个人就是历史上递交辞呈最多的大学士———李廷机 。如果说明朝最好对付的皇帝是明穆宗隆庆,那么最不好对付的就是他的儿子明神宗万历,因为他身上有件比杀人如麻的朱

  • 永宁公主下嫁两个月便守寡 竟终生不识男女之事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女主永宁公主,独行侍卫永宁公主,李建成女儿永宁公主

    皇帝的女儿,金枝玉叶,尊贵无比,嫁个好夫婿不成问题。但在明代,公主不许嫁达官显贵,必须嫁到平民或低级官吏家中。对此,《万历野获编》云:“本朝公主,俱选庶民子貌美者尚之,不许文武大臣子弟得预,为虑甚远。”目的很明显,就是防止大臣成为皇亲国戚后,继而干政。网络配图当然,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有的公主若跟

  • 什么是倒土跑马上城战术?成吉思汗是怎么袭取金国群牧监获数百万马匹的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成吉思汗西征屠城,努尔哈赤十三副遗甲起兵,成吉思汗起兵哪里

    很多人都不了解成吉思汗的事情,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公元1211年,成吉思汗为了给被金国人杀死的祖先俺巴孩汗复仇,他在完成蒙古本土的统一战争后集结了10万精锐骑兵,成吉思汗带领他的十万金戈铁马气势汹汹的杀向金国,以彻底洗刷蒙古人曾经受到屈辱和迫害,经过急行军,很快!蒙古大军开到了金国北部

  • 拙赤合撒儿:成吉思汗的亲弟弟,一生忠心耿耿战功显赫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元太祖孛儿只斤·铁木真,一般叫他成吉思汗,他是世界历史上杰出的军事家和政治界,一代雄主成吉思汗的人生太过传奇,写他的文章无数,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不说成吉思汗的故事,来说说他的同胞弟弟拙赤合撒儿的故事,请接着往下看吧~孛儿只斤·拙赤合撒儿,史料记载他出生于1164年,也速该的次子,母亲是诃额仑,比成吉

  • 左良玉手握重兵却没有救崇祯皇帝 左良玉为什么还能被称为忠臣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手握雄兵,左良玉结局,左良玉秦良玉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忠臣左良玉,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在明朝历史上,最受争议的将军就是左良玉。作为明末清初的重要将领,左良玉曾经深受崇祯皇帝的信任,甚至使其手握80万大军而不疑。李自成对左良玉十分忌惮,但是左良玉的行动却让人大跌眼镜。正是这样一位专属于明朝的名将,在崇祯皇帝临死

  • 名相萧何是怎么避免刘邦的猜忌的?真相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刘邦怎么提高输出,刘邦为什么怕吕后,刘邦为什么认为萧何功劳最大

    名相萧何是怎么避免刘邦的猜忌的?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汉代著名人物萧何是刘邦的同乡之一,刘邦开始了他的军队,并很快跟随刘邦和曹参,刘邦死后他辅佐了汉惠帝他至死都忠于刘邦和汉朝,楚汉战争期间,萧何留在关中,使关中成为汉军坚实的后方,并不断运送士兵支援战争,这是刘邦的坚强后盾,历

  • 崇祯有两次迁都的机会 崇祯最后为什么还是放弃了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崇祯为什么不迁都南京,崇祯有机会挽救大明吗,崇祯为什么跑不了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崇祯迁都,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导言尽管改变不了亡国之君的命数,但大家对崇祯皇帝,并没有过多的谩骂与憎恨,很多的是怜悯与痛惜,像他这种的皇帝中,它是极其少见的。殊不知他空有好声誉,却阻挡不了王朝的覆灭,但实际上他还是经历2次绝佳的机遇,假如可以把握住的话,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