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趣闻:赵匡胤心疼大内高手放弃攻太原城

趣闻:赵匡胤心疼大内高手放弃攻太原城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3934 更新时间:2023/12/23 19:05:55

赵匡胤称帝之初,有个皇宫园林管理处的官员看到皇宫中花草树木几年没有修剪,到处拉拉杂杂的一点不整齐,想要让人修剪修剪,又摸不准新皇帝的脾气,就打了一个报告,向上级请示。本来,这不过是一件小事。可是,那些花草树木都皇宫的花草树木,只要是和皇帝有关的事情,再小也是大事。报告层层上交,交到宰相手中,宰相不敢做主,第一时间交到了赵匡胤手中,请皇帝亲自做指示。

赵匡胤正忙着处理各种军务、政务,看到这样一件屁事也要自己处理,有些郁闷,拿起笔来,刷刷刷写了一行批语:“汝手足指宁无长短乎?胡不截之使齐?长者任其自长,短者任其自短。”赵匡胤的话说得很好,“长者任其自长,短者任其自短”。花草树木顺应本性,自然生长才是最美的,何必一定要人为的整齐划一呢?

《道德经》中从饮食角度谈治国之道,有个名言流传很广,“治大国,若烹小鲜”。细细品味赵匡胤称帝之后的种种行为,我们会发现,赵匡胤治理国家的手法竟然和修剪花木惊人相似,都能够讲求顺应自然,进而顺应时势,顺应人心。

赵匡胤抢的是周恭帝的位子。虽然说五代十国时期,兵多将广拳头硬就是道。可还是有许多人不满意赵匡胤,一些后周旧臣更是日夜密谋想要除掉赵匡胤,复辟后周。有一天,赵匡胤骑马出巡,经过大溪桥的时候,从山林当中飞来一只羽箭,力道十足,“嗖”的一声射向赵匡胤。幸亏赵匡胤多年从军,反应敏捷,一侧身,箭钉在身后的大旗上。众侍卫一片惊慌,可赵匡胤神态自若,竟然拍拍自己的胸脯,毫不在意,还说:“教射,教射!”说这刺客的箭法平平,想要射中他赵匡胤,还要多学几年。一行人回到皇宫,大臣们请示要不要全城戒严,搜捕刺客,赵匡胤摆摆手,不去追究。

网络配图

赵匡胤明白,自己刚刚取得帝位,眼红的人很多。与其把时间花在搜捕反对势力,不如把时间花在如何招抚中间势力,只要更多的人加入到自己的阵营,反对势力自然瓦解。当阳光雨水充足的时候,那些低矮的花木自然也会长高,多给一些时间,有些事情急不来。

皇帝虽然不在乎,可是负责赵匡胤安全的宫廷侍卫不敢怠慢。当赵匡胤再次出门的时候,有人就献给赵匡胤一个手杖。赵匡胤拿在手上,前看后看,没觉得有什么异常。那个侍卫走上前来,附在赵匡胤的耳朵边悄悄说:“陛下您拉下手柄试试。”赵匡胤一拉,龙头手柄下竟然是一把锋利的长剑。侍卫得意的说:“平常时候,不过就是手杖,危急时刻却可以解决大问题呢。”可赵匡胤哈哈一笑,把杖剑扔在地上,说:“要我拿这种东西,那要将军们干什么?何况危难发生,一把剑又能解决什么问题?”在赵匡胤看来,真正可以保护他赵匡胤安危的,绝不是这把自欺欺人的手杖剑,而是众多真心拥护赵匡胤的臣武将。只要有这些人的支持,又何必担心什么刺客,什么反对势力呢?

多数反对者在面对赵匡胤这种宽仁政策的时候,都会选择顺从,毕竟仁君难得。当五代乱世多数统治者都用刀剑来发言,屠戮反对者的时候,赵匡胤顺从时势,顺应人心,给反对派一些空间,就显得弥足珍贵。当然也有一些死忠分子,宁可也不投降赵匡胤。赵匡胤征讨后周残余势力,抓到了前来支援的北汉大臣卫融。赵匡胤早就听说卫融的大名,很想把卫融招揽过来。见面之后,赵匡胤首先责备卫融不应该助纣为虐,违抗天命,杀害了许多宋军将士的性命,然后表态,北汉君主残暴短视,卫融在那里根本没有前途。只要卫融肯投降,不但既往不咎,并且有高官厚禄。一般人也就答应了。可卫融却说:“臣一家四十多人,深受刘氏厚恩,我怎么忍心背叛。就算是陛下您不杀我,我也绝不会投降。只要我有机会,我就会逃走,回到自己的国家!”卫融如此不给面子,赵匡胤又羞又怒,让人拖出去用铁棍打卫融的头,打得头破血流。可卫融依然倔强,大喊着:“人谁不会死呢,能够效忠君王而死,是我的福分啊。”暴怒的赵匡胤听后吃惊不小,赵匡胤把卫融叫到面前,亲自给卫融上药,赏赐卫融官帽、衣带、马鞍,对卫融的忠义赞赏不已。将心比心,当自己的部下被抓的时候,有多少人能够像卫融一样呢?赵匡胤表示,只要北汉的君主能够答应归还宋朝的将领,那自己就放卫融回去。卫融很高兴,很期待。可卫融没想到,自己爱北汉,北汉不爱自己。北汉君王迟迟不肯放回北宋将领,卫融热血渐渐冷去。一年之后,卫融正式出任宋朝官员,为赵匡胤打江山去了。

网络配图

对那些反对势力,那些稀疏的花草,那些低矮的树木,赵匡胤能够宽以待之,不强行剪除。对那些开国的将士,那些茂密的花草,高大的树木,赵匡胤也能够予以关爱,尽量让人人都能够感受到阳光般的温暖。最后低矮的变得高大,高大的更加高大,放眼望去,一片欣欣向荣

赵匡胤稳定后方之后,开始征讨四方,有的国家望风而降,有的国家誓死抵抗。攻打北汉太原城的时候,赵匡胤就碰了个大钉子。围攻太原已经几个月,可是还没有破城的意思。赵匡胤很苦恼,这时候,负责宿卫工作的卫兵们自告奋勇前来请命,将士们纷纷表示,小小一个太原城这么久都打不下来,那是因为地方的部队不能够出全力,希望赵匡胤允许,让卫士们前去攻城,这些人个个是万里挑一的高手,对皇帝绝对忠诚,一定会死战杀敌,回报君王。可赵匡胤不批准。赵匡胤说:“朕相信你们的实力。可是,从一开始的选拔,到日常的训练,到现在基本练成,朕为你们花费了无数心思。你们都是大宋军队精锐中的精锐,更是我的好帮手。我宁可不要太原城,也不希望拿你们的性命去冒险!”赵匡胤最终选择了撤军。全体卫士听到皇帝这么说,感动得一塌糊涂,许多大男人都留下了激动的泪水。这些人后人多被派往各地担任州县军事长官,成为捍卫大宋的强大力量。

当然,赵匡胤也有做错事,不理智的时候,但就算是自己再生气,再不愿意,只要是对国家,对江山社稷有害的事情,赵匡胤宁可委屈自己,绝不会任性妄为。有一次,有一个大臣有功劳应当升迁,可赵匡胤和这个人以前有点小矛盾,不喜欢他,就故意把宰相赵普的报告给压了下来。可是,第二天赵普又打了一个申请升官的报告。赵匡胤继续不看,不批。第三天赵普又打报告,赵匡胤生气了,把奏折撕了,扔在地上,气呼呼地说:“朕就是不想给他升官,你能怎么样?”

网络配图

赵普一点不惊慌,弯腰把碎纸片一张张捡起来。第四天,赵普把那个拼好的奏折又递上去,说:“自古以来,有功必赏,有过必罚。何况赏赐也好,处罚也好,并非是陛下你一个人的事情,怎么能够听凭陛下您个人的喜怒呢?”赵匡胤狠狠瞪着赵普,也不说话转身就走了。没想到赵匡胤走到哪里,赵普就走到哪里。赵匡胤转到后宫一个妃子的寝宫,赵普不方便进去就在门外守着。赵普一站就站了几个小时,之后,赵匡胤明白过来,批准了给那个讨厌的人升官。在赵普看来,衡量官员是否应该升迁,不是看皇帝个人的喜怒,而是是否符合考评制度,符合国家法度。赵匡胤当然也知道这一点。走入园林,有人喜欢桃红,有人喜欢柳绿,可不能因为你喜欢桃红,就全部种桃树,也不能因为你厌恶柳绿,就把柳树拔光。不能因为你喜欢整齐划一,就强行要求所有花木、所有人都跟随你的喜好。

赵匡胤不但领悟了这个道理,并且在实践中举一反三。于是,赵匡胤夺位之后不到半年,就稳定了京城,不到一年就消灭了后周残余势力,占领了全部后周地盘。十来年后赵匡胤去世,除了吴越(已经臣服)、北汉还没有并入版图,赵匡胤基本完成了统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刘备取代刘璋入主西川后给谁的待遇最高?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公元214年,刘备终于取代刘璋,入主益州,刘备领益州牧,当然还是左将军,这个时候的刘备已是大业初成,虽然表面上还臣属于东汉,事实上已是独霸一方的军阀。入主益州之后的刘备自然要论功行赏,此时的刘备手下人才一时达到巅峰,既拥有谋臣诸葛亮、法正等,也拥有武将关羽、张飞、赵云、黄忠、马超、魏延等,自然都加官

  • 蔺相如是什么样的人:蔺相如是如何夺回和氏璧的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蔺相如是个怎样的人,从他一生经历的三件事情就可以看出来,而这三件事情就是闻名古今的完璧归赵、渑池之会以及负荆请罪。这三个故事分别体现了蔺相如不同的品德和性格特点,下面我们就通过这三个故事来了解一下赵国大夫蔺相如。图片来源于网络蔺相如的资料在史料上并没有明确的记载,蔺相如的出生时间与去世时间,只知道他

  • 晏子为齐相的时候的历史背景是怎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宴婴不死君难、弃个人小义而逐国家百姓之大“利”。齐景公三年,在宴婴的劝谏和辅助下,景公逐渐知道了治国之道,逐渐掌握了大权,并且任命宴婴为相大夫。关于晏子的故事很多,下面就例举几个代表事例。图片来源于网络其一、景公派遣晏子治理阿县。三年后,晏子听到很多人在背后说他的坏话,很是不高兴。晏子说:“我知道自

  • 解密:历史上七岁就能收孔子为徒的人有多神?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孔子被视为中国古代教育的开创者、奠基者,也是中国教师的鼻祖,成语“至圣先师”旧时特指孔子。《礼记·文王世子》曰:“凡始立学者,必释奠于先圣先师。”清康熙年间,康熙皇帝还专门为孔子制“至圣先师”石碑一通,以示对孔子教育功业的尊崇。如今,以孔子命名的汉语学院已达数百所且遍及世界各地,中国台湾和香港等地都

  • 古代皇帝离奇死法:竟还有调戏宫女被闷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死亡,本来是一种自然的生命循环状态,但在古代,有些帝王的死法的确让小编感到无比的吃惊,真的是让人想象不到。这到底是宿命还是巧合,看了下面的文章,我想你就会有答案的!1、被雷劈死的皇帝:商朝武乙子瞿网络配图武乙,商朝国王,姓子名瞿。商王康丁之子,康丁死后于前1147年继位,在位35年,卒于公元前111

  • 干爹文化:古代最大“干爹”丑闻竟争当儿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现代似乎流行“干爹”文化,认爹的,多为妙龄女子,做爹的,多为事业有成的多金男。利益双方,往往在借助各宗媒介,在诸多场合多有互动,其中演绎最为精妙的,恐怕非之前锒铛入狱的郭美美莫属了。但中华文化,本就博大精深,这“干”字,白天在公共场合,念的是“平声”,晚上关起房门,屁股一沉,恐怕就成了“仄声”。网络

  • 世上真有天谴一说?嘉庆帝竟然真被雷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嘉庆帝虽说没有什么才能,但他自小苦读,精通四书五经,继位之后,也算勤政,虽说无功但是也无过。他爹乾隆给他留下了那么一大个烂摊子,朝政的繁杂,官员的腐败,仅凭一人之力总难力挽狂澜。晚年的嘉庆,过的十分忧郁。网络配图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六十一岁的嘉庆帝率领着大队人马第十六次来到承德避暑山庄消暑散

  • 中国的历史上真的就没有一个贪腐的皇帝吗?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中国历史上一共有过几百个皇帝,以与其所处时代相适应的标准来评价的话,有的是明君,有的是昏君,还有的是暴君。皇帝是数得过来的,大臣恐怕就数不过来了。在历朝历代数不清的官员中,真正有名的、被人记住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名,分为美名和恶名,都可以成为被记住的理由。这些人有的被称为忠臣,有的被称为奸臣,有的被

  • 商鞅变法使秦国变强为何主持变法的商鞅还被车裂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秦国商鞅变法的影响,商鞅变法的成功原因,公孙鞅为什么叫做商鞅

    商鞅是历史上著名的改革家和政治家。商鞅是卫国人,又称卫鞅和公孙鞅,后来因为秦孝公封商地,改名为商鞅。商鞅是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受魏国李悝变法的影响,商鞅也想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抱负。图片来源于网络早年间,商鞅从卫国来到了魏国,在宰相公叔痤门下当管家。公叔痤对商鞅很是重视,一心想把他推荐给魏惠王,后来因

  • 揭秘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只爱皇后的帝王!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自古帝王多嫔妃,但是中国历史却有一位这样的皇帝,一生之中只爱着一位皇后,两人伉俪情深,琴瑟和谐,成为千古佳话!为什么堂堂帝王一生却只爱着一个女人呢?一、少年磨难,痛恨后宫嫔妃争宠。孝宗从小便受尽后宫嫔妃争宠的苦,尚未出生之时,险先被万贵妃派人毒害,出生后到六岁,他一直被母亲纪氏、张敏和废后等人藏与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