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什么仇什么恨?明末大将袁崇焕被凌迟3543刀

什么仇什么恨?明末大将袁崇焕被凌迟3543刀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4948 更新时间:2024/1/19 18:27:59

袁崇焕之死可以说的上是千古奇冤。他作为明朝首屈一指的守关名将,他专心打造的关宁防线屡屡让一心进犯的后金军吃到苦头,就连后金的杰出英雄努尔哈赤也被他的大炮轰了,如此功勋卓绝的名将怎么就让年轻的崇祯皇帝给剐了呢?当时袁崇焕所获罪行主要有三条:“擅杀岛帅”(未经皇帝允许,擅自斩杀守岛总兵毛文龙);“与清廷议和”(袁崇焕未经皇帝许可,私下同金军议和);“市米资敌”(拿自己的钱买军粮资助敌人,说白了就叫叛国通敌)。上述罪状前两条非议不大,毕竟袁崇焕有过这样的事,最有争议的是第三条“叛国通敌”!

网络配图

袁崇焕有吗?还真不好说,不过从袁崇焕的表现来看,似乎有反叛的种种迹象。我们不妨看看事件的大致经过。崇祯二年(公元1629年),又没了活法儿的后金军在皇太极的带领下,再次铤而走险到大明抢劫。正是吃一堑长一智,聪明的皇太极没有再犯以前的错误,没有硬闯关宁防线,也没有与袁崇焕死磕。中国这么大,通往关内的道路不只山海关一处,后金军发挥了不怕长途奔徙的精神,硬是绕过山海关,远走蒙古,兜了好大一个圈子,跑到了北京外围。

着急的崇祯皇帝忙令袁崇焕率领关宁铁骑阻击,而袁崇焕却是只追不击,任由皇太极和后金军烧杀抢掠,一路杀到北京城下,赶到北京城的袁崇焕向崇祯上书,要求带兵入城。在明朝边关大将领兵到北京外围已犯皇帝大忌,现在在外有金军围攻的情况下,不舍命阻击,却竟要带兵进京城,这是什么意思?这不是明摆着要里呼外应,叛国通敌吗?很多人这样认为,当然崇祯皇帝也是这样想的,再加上皇太极趁机设施反间计,说袁崇焕早就给我们窜通好了,要反你崇祯!袁崇焕真是跳到黄河也洗不清了,最终崇祯皇帝以袁崇焕叛国通敌,处以凌迟。

看似袁崇焕的死有些冤,不过即便没有上述事件和上述几条罪状,袁崇焕也迟早难逃被崇祯处死的下场,因为他的命运在他与崇祯皇帝开玩笑的那句戏言时就已注定。

1627年,天皇帝朱由校年纪轻轻就一命呜呼了,朱由校又膝下无子,按照明朝的先例,兄终弟及,年仅十七的朱由检继位皇帝,即明思宗,年号崇祯。明朝皇帝前后十七人,除却明太祖朱元璋和明成祖朱棣外,后来的皇帝们集体平庸,政治上建树不多,却一个个思想离奇,行为怪诞,不务正业,不想着如何治国,却热衷于治国以外的事情。明武宗沉迷于豹房,嘉靖热衷于炼丹,天启皇帝痴迷于木匠……

网络配图

后来的皇帝中崇祯还算不错的一个,没有特别的嗜好,能力也有些(铲除妖孽魏忠贤就是很好的例证),又勤于政务,很想励精图治,把大明这个巨大的躯体医治好,但崇祯是幸运中又有些不幸,幸运的是自己意外的获得了皇位,不幸的是前辈留给他的是一个烂摊子,大明在万历甚至在更早的嘉靖手里已经是疾病满身了,到了崇祯手里已是病入膏肓,一个腐朽之躯了,即便崇祯是扁鹊华佗这样的神医在世,大明也已经是无药可治,不能起死回生了。

辽东战局与大明情况相差无几,早已败坏,也是一副烂摊子。但辽东的战局关系着大明的命运,辽东不能解决,大明就不能安生。因此崇祯皇帝十分重视辽东战局,崇祯元年(公元1628年),刚刚登基不久的崇祯皇帝就召见袁崇焕袁督师,询问他对后金、对辽东战事的看法。袁督师袁大人看人家崇祯皇帝年轻无知,便脑子一热,竟然开玩笑地扯了一句“五年全辽可复”(给我五年时间,我就能收复被后金占领的辽东)。铁牛也能吹上天,这玩笑也开得忒大了吧!

但君无戏言,这话可非同小可,皇帝面前怎能随意开玩笑,怎能随便拿皇帝开涮?因此当时就有同僚小声提醒袁崇焕“你和皇上说的话是否当真?”袁崇焕淡淡地回答:“皇上刚刚登基,热切地希望消灭女真,所以把情况说得乐观点,宽慰皇上一下,让他高兴高兴。”同僚一听傻了“当今皇上如此聪明,到时定会找你兑现诺言。”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说出的话就像泼出去的水。袁崇焕也觉得自己的话过了头,牛逼吹大了,赶忙去向崇祯皇帝解释:“五年复辽,必须得到各方面、各级部门的鼎立支持和全面配合才行,不然没法实现。”崇祯随即下令,无论是户部的军饷,工部的兵器,吏部的用人,还是兵部的战场指挥,全要给袁督师袁大人开绿灯。

网络配图

最后崇祯还给赐给了袁崇焕一把尚方宝剑,辽东之事可由他全权负责,崇祯如此的信任袁崇焕,令袁崇焕在受宠之余也感受到了责任重大,一句随意的玩笑话无异让他架上了火炉,必然要引火烧身,一句戏言也为他的悲剧埋下了祸根,五年不能复辽,崇祯必要治他欺君罔上之罪。所以说话不能乱讲,牛皮更不能胡吹,尤其在皇帝面前。

在辽东任上,袁崇焕对工作尽心尽力,竭尽所能,但就像前边所讲,辽东大局早已败坏,能守住防线,不再继续丢失土地城池就已是万幸了,至于收回失地,消灭满洲八旗那纯粹是痴想。还没等了五年,就在袁崇焕吹下牛皮的第二年,皇太极就率领后金军绕过山海关兵临北京城下,在与数十万勤王明军对峙数月后才退去,后金铁骑一下击破了袁崇焕“五年复辽”的美梦,崇祯皇帝也中了反间计,以袁崇焕叛国投敌将他凌迟处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康熙皇帝的荒唐事竟与自己的亲姑姑有染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历史中都说,康熙在位的时候创造了清朝的鼎盛之世,然而小编了解到,这位伟大皇帝的背后,也存在着许多鲜为人知的阴暗面话说当年的吴三桂有点儿傲娇,所以朝廷没办法除掉他,而为了拉拢他,孝庄太后把自己的女儿和硕公主,也就是康熙帝的姑姑,嫁给了吴三桂的儿子吴应熊。虽然这样的婚姻是因为政治,但是这二人的婚后生活还

  • 汉章帝刘炟为何在帝业巅峰时期溘然离世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汉明帝刘庄一生中有九个儿子,最后他选择立第五子刘炟为太子,一则因为刘炟虽非马皇后亲生,但从小养在马皇后身边,视同亲生,刘庄信任和宠爱皇后,为了皇后以后老有所依;但更为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汉明帝刘庄觉得众儿子中只有第五子刘炟最像自己的性格,于是乎,便将太子之位传给他,在汉明帝薨逝后,年仅18岁的太子刘炟继

  • 古代皇帝痴迷男女房术:竟为此搭上身家性命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古人说,“食色性也”。孔子也说过,“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可见,男女之事是一个古老的话题,从古代一直延续到现代。虽说,这个事情就那么点事儿,但自古至今,没有它还真不行。为了提高这点事儿的质量,人们也是想尽办法。相对于古代人,现代人算是比较幸福了,因为咱们有化腐朽为神奇的蓝色小药片。但是,古代人也

  • 最虚伪皇帝宋太宗 害死侄儿霸占前朝皇妃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在中国古代荒淫的皇帝不在少数,比如晋武帝司马炎,后宫嫔妃多达万人,每天乘坐羊车,纵情享乐。但好歹人家晋武帝还算“光明磊落”,既没有偷偷摸摸,也没有欺男霸女。相比之下北宋太宗赵光义可算是龌龊至极,他不仅强抢民女,还霸占人妻,这也就算了,太宗还死要面子,对臣下吹嘘自己“清心寡欲”,堪称史上最虚伪的皇帝!

  • 三国最蠢主公公孙瓒为何不重用神将赵云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在三国演义里,赵云一出场,白马长枪就曾救了公孙瓒的驾。且看原文:袁绍大怒曰:“谁可擒之?”言未毕,文丑策马挺枪,直杀上桥。公孙瓒就桥边与文丑交锋。战不到十余合,瓒抵挡不住,败阵而走。文丑乘势追赶。瓒走入阵中,文丑飞马径入中军,往来冲突。瓒手下健将四员,一齐迎战;被文丑一枪,刺一将下马,三将俱走。文丑

  • 大唐秘史:唐太宗李世民为何瞧不起父亲李渊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我们都知道,唐太宗李世民是通过玄武门之变,铲除了他的两位亲兄弟,接掌了国政——实际是家政——大权。有些人蛮奇怪,问:作为一家之长的李渊,为什么就不追究二儿子弑兄杀弟的责任,反过来还十分知趣地乖乖把皇位让给了李世民?老爸几斤几两,在儿子李世民这儿,早掂量得一清二楚。一路走来,李世民看穿了他爸其实是个软

  • 苏麻喇姑身世:清代绝无仅有的一位特殊侍女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对于苏麻喇姑,民间传说他是康熙的初恋,也是他一生惟一真爱过的女人,包括历史正剧《康熙王朝》里也把苏麻喇姑描绘成一个只比康熙大几岁的妙龄姑娘。还有一些报章认为历史上没有苏麻喇姑其人,甚至《康熙王朝》的作者二月河先生也说,正史上无此人,他是根据野史而编写的。其实,在《清史稿》、《宫中档康熙朝奏折》(台北

  • 南宋的杨再兴和北宋的杨家将有什么关系吗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历史上对于杨再兴事迹的介绍很少,在杨再兴简介中介绍到杨再兴是南宋时期对抗金军的注明将领。他本来是曹成的部下,后来在和岳飞多次交战中,被岳飞收降。杨再兴简介中提道,他在归服岳飞后,一直跟着岳飞到处征战,抗击金军的侵略。图片来源于网络杨再兴是一代名将,作战英勇异常,特别英武。杨再兴简介中提道他的一个事迹

  • 隋文帝只有皇后没有嫔妃 真是怕老婆吗?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中国历史上的皇帝,多半嫔妃一大票。其中数量最多的可能是伪天王洪秀全,一百多个,没有名字只有编号,今天从零零一睡到零零七,明天从二百三睡到二百五。这些皇帝中,有两个皇帝没有嫔妃,隋文帝和明孝宗。网络配图明孝宗没有嫔妃是因为他做皇子的时候就跟原配张皇后感情非常好,所以一登基就不愿意娶了。隋文帝没有嫔妃是

  • 乾隆收到一个疯子进献的诗联后 直接杀死此人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和珅的两首绝命诗,乾隆写的诗最出名的一首,疯子的格言与诗

    在古代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向统治者上书是时有发生的事。至今还流传着很多进言献策的佳话,如苏秦、张仪凭借自己独特的治国理念得到重用,官至宰相;东方朔进言汉武帝,成为汉武帝的左膀右臂。在隋唐进行科举考试之前,向朝廷进言献策,毛遂自荐,是底层知识分子能够跻身上层社会的主要途径。这些自以为怀才却不得机遇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