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孙权取得荆州已经达到目的了 孙权为何不放了关羽

孙权取得荆州已经达到目的了 孙权为何不放了关羽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182 更新时间:2024/1/28 8:06:22

对孙权和关羽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站在孙权的角度来考虑,关羽必须要死。一方面,这是孙权为了实现他的大战略,必须要走出的一步;另一方面,这也是孙权对关羽能力的肯定。毕竟,虽然杀掉关羽会得罪刘备,但是如果留关羽一条命,对于孙权来说是利大于弊的。两权相害取其轻,杀掉关羽其实是最好的选择。

先说一下孙权的大战略,简单点说,就是连刘抗曹,然后在伺机而动,灭掉刘备,与曹操平分天下。

很多人都认为孙权的目标只是荆州,既然拿下了荆州,目的已达到,那就没有必要再杀关羽了。但是!这么想就太小孙权的狼子野心了。他的目标哪里只是关羽手上的那区区荆州四郡之地?从他命令吕蒙偷袭荆州那刻起,孙权就做好了跟刘备翻脸,与曹操结盟,灭掉刘备的打算。

这一点,在《三国志》中讲的很清楚。

后权破关羽,欲进图蜀,拜泰汉中太守、奋威将军,封陵阳侯。——《三国志·周泰传》

关羽被杀,孙权没有收手。他派人北上联络曹操,准备孙、曹联合夹击刘备。他连益州的大门都没有摸到,就提前拜了东吴大将周泰为汉中太守。孙权的野心昭然若视,一个荆州又岂能满足他?

那么孙权为什么会在灭掉关羽后,想对刘备下手呢?这个问题,还要从头说起。

建安五年(公元200 年),鲁肃提出了历史上不太有名的榻上策(东吴版的隆中对,但比诸葛亮提出的隆中对要早七年)。

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为将军计,惟有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因其多务,剿除黄祖,进伐刘表,竟长江所极,据而有之,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三国志·鲁肃传》

鲁肃对孙权说:汉朝不会再复兴了,曹操也不能一下子除掉。以我们东吴现在的实力还不足以跟曹操争锋。所以我们应该先保住自己的地盘,然后静观天下的形势变化,等到北方大乱之时,我们在出兵消灭黄祖,进攻刘表,将长江天险据为已有,然后打出帝王的旗号以谋取天下。

说白了,就是鲁肃建议孙权夺取荆州、益州和交州,在加上已经在手上的扬州。以江南四州之地与曹操隔长江对峙。

眼熟吗?这不就是后来的南北朝么?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刘表是要灭掉的(并且孙家和刘表本来就有仇),益州刘璋也是要灭掉的。建安十三年,孙权灭掉了黄祖,开始了他灭刘表,割据江南的第一步。

只不过没想到后来,曹操南下荆州,再加上抗曹英雄刘备的出现。让东吴方面不得不修改鲁肃当年的既定计划。

今表新亡,二子素不辑睦,军中诸将,各有彼此。加刘备天下枭雄,与操有隙,寄寓于表,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如有离违,宜别图之,以济大事。——《三国志·鲁肃传》

刘表死后,鲁肃对孙权说:曹操准备大举南下荆州,刘表的儿子肯定守不住。我们现在应该联合刘备,共同抵抗曹操,他现在的处境不乐观,我们去了,刘备肯定很高兴。就算以后刘备不服从我们,也不要紧,我们可以直接吞并他!

世人都当江东鲁肃是厚道人,其实鲁肃的心也黑着呢。

后面的事,看过三国的都知道。孙、刘联军击败曹操,保住了江东。随后曹操领兵退回了北方,留曹仁镇守南郡,以遏制孙权、刘备向西的扩张。紧接着,周瑜猛攻南郡,曹仁退走襄阳,于是东吴控制了荆州的南郡和江夏郡,基本实现了手握荆扬,与曹操隔江对峙的局面。

不过鲁肃认为,曹操强而孙刘弱,如果让东吴独自承担从扬州到荆州的整条防御线,这对东吴来说,压力太大。于是鲁肃建议,将南郡借给刘备。也就是孙权守长江下游,刘备守长江中游,两家继续联合抗曹。

鲁肃的想法是符合孙权利益的,但是谁都没有想到。孙、刘划分防区后,曹操居然不打刘备了。

曹操在赤壁一败后,一万个不甘心,想再次消灭孙权、刘备等辈。只是曹操认为刘备不足为虑,所以他先攻击孙权,对刘备不再打击。再后来,曹操两次南下,把火力全部集中到了孙权的身上。而刘备那边无事,他先是取了荆州南部四郡,站稳了荆州。后来又引兵西进,攻占益州,把孙权气的半死。

这很显然,当年弱小的刘备坐大了,而孙权成了冤大头。于是东吴开始转变思路,想要遏制刘备的发展。

汉中之战后,刘备的势力达到了巅峰。没过多久,关羽破于禁,围攻襄阳、樊城。整个宛洛地区纷纷响应关羽,曹操为之大震,甚至有迁都的打算。

这个时候,只要孙权不是傻子,他应该都能明白——刘备的威胁大过了曹操!如果再不遏制刘备,东吴将难以自保。

于是孙权第二次遏制刘备的行动开始。吕蒙偷袭了南郡,陆逊等人也乘势袭取夷陵、武陵等地。这次偷袭的结果是,刘备领有的荆州四郡全部沦陷,他留在荆州的精兵全军覆灭,东吴的势力范围推进到了夷陵,也就是三峡口。刘备被彻底堵在了益州。

很多人都认为,孙权在这个时候破坏孙刘联盟是不对的。但是站在孙权的角度来说,曹操是威胁,刘备难道就不是威胁?更可气的是,关羽镇荆州,脾气那叫一个大哟!孙权大小也是个人物,他怎么容忍关羽三番四次对他权威的藐视?所以,孙权认为不能再等了。否则刘备的膨胀将无法遏制。

在吞并荆州后,孙权按照原计划,将关羽的首级送给曹操,同时向曹操称臣,并且还劝谏曹操称帝,想把曹操拉下水。一副标准阴谋家的形象。

孙权上书称臣,称说天命——《三国志·魏武帝本纪》

岂不料曹操不吃孙权那一套(主要还是曹操年纪大了,进取心不足),他一面派人安葬关羽的尸首,一面对孙权假意安抚。但是孙权提出的联合灭刘计划,曹操始终是无动于衷。坐视孙、刘两家内讧。

权送羽首於曹公,以诸侯礼葬其尸骸。——《三国志·魏武帝本纪》

接下来的一件事,更让人意想不到的了。曹操居然在关羽死后不久,也病死了。刘备窝在益州,他居然也没有兴兵为关羽报仇。这下孙权是懵逼了……

下一步怎么办呢?曹操已死,曹丕继位。曹魏那边忙于篡汉,暂时肯定不会有动静。如果伐蜀,单靠东吴一家的实力,灭刘备肯定是不可能。可是如果坐视不动,也太浪费时机了。孙权在深思熟虑后,决定伐曹!

孙权遣将陈邵据襄阳,诏仁讨之。仁与徐晃攻破邵,遂入襄阳,使将军高迁等徙汉南附化民於汉北,文帝遣使即拜仁大将军。——《三国志·曹仁传》

孙权在曹操死后,刘备不动的情况下,举兵攻打襄阳。并且,他还短暂的占据过襄阳一段时间。只不过后来魏国反扑,襄阳很快又再次被魏军收复。

再之后,刘备也登基继位,并举兵五万讨伐东吴。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夷陵之战。而曹丕当时也秉承了曹操的策略,对两家都不帮忙,坐视吴蜀内讧。

因此从孙权的战略角度考虑,占荆州只是他大战略的第一步,灭刘备才是终极计划。如果说孙权都打算联曹灭刘备了,那留着关羽还有什么用?他倒不如把事情做绝,为将来联合曹操消灭刘备做好铺垫。

接着再说第二点,关羽的能力很强,这也是孙权不得不杀他的重要原因。

当时,孙权政治的地位不高,在统治东吴将近二十年的情况下,他的官方职务仅仅只是个讨虏将军、会稽太守而已,并且连个像样的爵位都有。孙坚的乌程侯爵位,孙权没有继承(给了孙匡);孙策的吴侯爵位给了孙绍,孙权也没有继承。表面上,孙权虽然有车骑将军、徐州牧这两个官号。但是要注意了,这两个官职是刘备以汉室宗亲的名义替他表举的,远在许都的献帝并没有承认。

从某个角度来说,孙权纯粹就是靠着孙策的余荫,非法武装割据了江东。他的统治存在合法性严重不足的问题。因此,孙权急需要获得汉室对他政治地位合法性的承认,并摆脱刘备在合法性上对他的束缚。

换而言之,孙权需要用一个投名状向曹操表示和意。而这个投名状的分量不能太轻,否则曹操也看不上眼。

那么谁的分量最重呢?刘备的分量最重,但是刘备在成都,孙权逮不到刘备。于是孙权就退而求其次,只能找关羽了。

关于关羽,实事求是的说,虽然他大意丢了荆州,并且在历史上也并非一流大将。但是关羽本身是名将,这一点没有疑问。

在刘备集团中,关羽是最擅长指挥水军作战的将领,在水淹七军战役中,他统帅的荆州水师直接摧毁曹魏宿将于禁的信心,令三万魏军精锐近乎成建制投降。

众所周知,东吴擅水军,这也是曹操始终吃不下孙权的原因。而关羽也擅长水军,这就让东吴的水军优势不存在了。让关羽这样的将领掌控荆州,比曹仁那种旱鸭子北将,对孙权的威胁要大得多的多。(如果让关羽逃回蜀中,配合刘备指挥夷陵之战,五万蜀汉军不一定会败给陆逊)

因此从关羽在刘备阵营中的地位,以及他的水军指挥能力来说,关羽都必须死!孙权就是要灭掉这个隐患,并且提着他的脑袋去找曹操索要统治合法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孙策明明有自己的儿子 孙策为什么还传位给孙权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孙权传位给哪个儿子,周瑜儿子,孙权对孙策的后代怎么样

    对孙策传位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孙策(175年—200年5月),字伯符,吴郡富春(今浙江杭州富阳区)人。破虏将军孙坚长子、东吴开国皇帝孙权长兄。东汉末年,曹操奏许朝廷任命策为讨逆将军,并封为吴侯。对于东吴的基业,孙策可以说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建安五年(200年)

  • 霍去病是如何一步一步成长起来,成为最年轻的战神的?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看着他一步一步成长,一步一步在成长,天才军事家霍去病

    说到霍去病,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此人的历史事迹。霍去病,是西汉战神名将,也是杰出的军事家,是将军卫青的亲外甥,17岁从征,24岁病亡,短暂一生未尝败绩,战功更是数不胜数。虽然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有很多,但是能被后人称为战神的人却是寥寥无几。而西汉名将霍去病,却被称为中国历

  • 正史中的陈式对蜀汉的建设有哪些贡献?他最后的结局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蜀汉第一名将,三国陈应的结局,蜀汉最后的名将

    说到陈式,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此人的历史事迹。对于汉末三国时期的武将来说,因为《三国演义》等文学作品的影响,很多人物的真实情况,往往和人们的印象存在一定的出入。比如正史中的关羽,虽然斩杀了颜良,却没有诛文丑,再比如赵云在正史中,也不仅仅只是刘备的护卫。而就笔者今天要说

  • 同样都是水浒传里边超一流的神射手 庞万春与花荣谁更胜一筹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水浒传庞秋霞,水浒传庞万春,花荣排名第几位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庞万春与花荣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水浒传》中,擅射的高手很多,如杨志、周谨、孙立、韩滔、燕青、呼延灼、寇镇远等等。但最厉害的并且以射箭为看家本领的只有两人,他们就是北方梁山阵营的小李广花荣,以及南方方腊阵营的小养由基庞万春。这俩人是水浒里超一流的神射手

  • 朱元璋为何要诛杀蓝玉?他的死竟对朱棣最有利?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蓝玉不死朱棣有机会没,朱元璋为什么不喜欢朱棣,蓝玉死时多大

    明朝著名开国将领蓝玉是继名将徐达、常遇春之后的明朝军事集团中的领军人物,他最大的功绩是在捕鱼儿海打败北元主力,摧毁了北元的核心体系,为明政权的巩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刚从军的蓝玉在常遇春帐下效力,他不但能征善战、而且还能出谋划策、精通兵法布阵做事很有胆有谋,面临敌人勇敢。因此常遇春多次于朱元璋面前夸赞

  • 吴中四才子之一的文徵明,他的一生经历是怎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吴中四家,明代江南四大才子怎么读,江南四大才子和吴中四才子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明代中后期的人们更加注重精神文化的追求,吴中地区涌现了一大批文化名家,使明代文坛恢复了一定的活力。吴中四才子给人的印象非常深刻,他们分别是唐寅、祝允明、文徵明和徐祯卿,这四个人在吴中的名气更是响亮。之前介绍过祝允明的生平与书法,下面为大家介绍一下文徵明。文徵明(1470年-155

  • 堂堂宰相是妻管严,皇帝知道后赐宰相夫人毒酒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我家总裁妻管严全文,历史上最钟情的皇帝,妻管严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房玄龄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经常听人说现代男人无论在外有着多么光鲜亮丽的工作、对待下属怎样的发号施令但只要一回到家里几乎都要被打回原形不得不对着自己的妻子“伏低做小,卑躬屈膝”然而纵观历史你就会发现怕老婆不只是现代男人的专属,更可以说是古往今来大多数男人的

  • 大辽铁血太后萧燕燕,位高权重摄政27年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萧峰是萧太后的后代吗,大辽萧太后,皇太后摄政叫什么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萧绰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对于辽国太后萧绰,由于历史小说和戏文都对她丑化颇多,名声可能不太好,然而,实际上她却是一位中兴之主,一手将辽国推向高潮。最近,电视剧《燕云台》热播,让萧绰这个名字进入了大家的视野,提起她的名字你可能觉得陌生,但是如果告诉你她是就是

  • 慎嫔:乾隆帝嫔妃之一,在历史上只记载了五年?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乾隆嫔妃顺序列表,乾隆的愉妃活了多久,乾隆帝有几个皇后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恪嫔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爱新觉罗家族自努尔哈赤开始便不断与蒙古各部联姻,到了皇太极执政时期更是达到了顶峰,五宫后妃竟然都是来自蒙古的博尔济吉特氏。清朝入关后,立足未稳,仍然需要蒙古的后方支持,所以顺治后宫也存在大量的蒙古后妃,顺治的前两任皇后就是来自蒙古

  • 清朝妃子为什么要戴手指套?是为了好看吗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清代女子手指上戴的,清朝嫔妃手指戴的是什么,古代妃嫔戴指套是什么意思

    如今各种宫斗戏频繁上演,你争我斗不相上下,各种关系如网密布看的是眼花撩乱。但是很多服装配饰的细节,仔细看来还是很有意思的。缂丝工艺的龙袍,多肉植物一般的绒线团花,还有一个耳朵上就坠了三串耳坠的满足风俗,真是大开眼界。之前以为满清女子的服饰文化只有旗头,旗袍花盆底,可是看了几年的古装戏。发现一个清代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