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清官海瑞的悲剧:妻子暴死小妾和女儿竟自杀

清官海瑞的悲剧:妻子暴死小妾和女儿竟自杀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810 更新时间:2024/2/22 5:16:41

清官信仰是中国古代法律化的一大特色,千百年来老百姓对清官乐此不疲的期盼和传颂,使得这种信仰甚至形成了一种文化。包拯海瑞等著名清官的名字即使三尺之童也耳熟能详。作为反映社会普通民众心理的一面镜子,宋元时期,清官文学(包括公案小说、话本、杂剧等)开始大量涌现和流行;到了现代社会,电视剧中还有大量的清官戏来延续这种传统。老百姓为他们的“青天大老爷”立庙塑身,四时享祀,香火千年不绝。这既是因为清官自身所具有的可贵品质?

网络配图

清正廉洁、刚正不阿、铁面无私、体恤民情等等,也从反面说明这样一个可悲的问题:那就是贪官污吏层出不穷,“滔滔者天下皆是”,老百姓处在被侮辱与被损害的境地,孤立无援,迫切希望有人能为民父母,为他们做主。清官的事迹正是百姓这种心理需求的集中反映,悲观一点说,是一种画饼充饥式的心理补偿。

在普通民众心中,清官可谓是完人,是神的化身,身上只有耀眼的光环而不可能有哪怕是白璧微瑕的黑子。然而,翻阅古人留下的笔墨,我们却能发现一个耐人寻味的“群体意识断裂”?士大夫阶层对清官的评价实在是不能令普通百姓满意,有时甚至大相径庭。

晚清小说家刘鹗对这一问题有直接的阐述。他在《老残游记》中说:“清廉人原是最令人佩服的,只有一个脾气不好,他总觉得天下都是小人,只他一个人是君子。这个念头最害事的,把天下大事不知害了多少……赃官可恨,人人知之;清官尤可恨,人多不知。盖赃官自知有病,不敢公然为非;清官则自以为我不要钱,所不可,刚愎自用,小则杀人,大则误国。”为了支持这个论断,他在书中塑造了玉贤和刚弼这两个以清廉自居但同时又刚愎自用、滥施重刑、草菅人命的酷吏形象,并让他们办了许多冤假错案。

网络配图

刘鹗认为,清官的病在于道德上有一种绝对的优越感,这使他们觉得自己的所作所为都问心无愧,从而容易陷入自以为是甚至刚愎自用的境地。对自己的行为盲目自信,做事所凭恃的只是道德上的居高临下,现实情况、世俗人情一概斥之为乡愿,只顾一点,不及其余。这种心态是极其有害的,往小的方面说,比如听理刑狱时,容易滥用刑罚、草菅人命;往大了说对国计民生无所补益,反而会误事。

古代士大夫阶层对清官的批评远早于刘鹗,与包拯同时代的欧阳修就对清官的盲目自信提出了批评。他在上宋仁宗的《论包拯除三司使上书》中,对包拯作为风宪官劾罢两名大臣后接替其职位的做法表示了否定,认为这样做会使“言事之臣,倾人以觊得,相习而成风”。

网络配图

包拯辩解他本无此心,欧阳修说:“夫心者藏于中,而人所不见;迹者示于外,而天下所瞻。今拯欲自信其不见之心,而外掩天下之迹,是犹手探其物,口云不欲,人谁信之。此臣所谓嫌疑之不可避也。”他还很有针对性地对包拯的道德优越感做了抨击:“夫有所不取之谓廉,有所不为之谓耻。近臣举动,人所仪法。使拯于此时有所不取而不为,可以风天下以廉耻之节。”

欧阳修的看法代表了相当一批宋代士大夫的态度:他们对包拯的节操无疑是赞赏的,但是政事有其自身的特点,与个人修为不可等量齐观。包拯仅仅重视道德上的无可指摘,却忽视了其行为对朝政风气的影响。这样仅凭道德自信的一意孤行,“朝廷事体或有不思”,“思虑不熟,处之乖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崇祯皇帝朱由检死了 百姓们为何张灯结彩起来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崇祯皇帝朱由检面对刚刚立国的清王朝和风起云涌、所向披靡的农民起义军,一筹莫展。尤其是后者,虽然他频频派兵遣将,进行围剿堵截,但依然兵败如山倒。时至崇祯十七年的正月,他在紫禁城内,隐隐听到了农民军咚咚的战鼓声。明朝江山难道就这样完了吗?朱由检不愿相信,更不敢想象网络配图崇祯自此时开始倚用李明睿策划南迁

  • 史上身世最惨的皇帝:全家饿死讨饭3年!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相对现代而言,古代的社会阶级是非常固定的。天子生而富有四海,佃户世代为地主做嫁衣。绝大多数人的人生,其实从出生时就被限定在他所在的阶级中了。唐、宋武功文治各有所长,下层向上流动的机会还较多。而到了元朝末年,蒙古皇族们的统治梦想还在自由飞翔,可灵魂却早已脱缰,不仅一度废除科举,还大搞阶级歧视①。当时蒙

  • 楚汉争霸之际的谋士蒯通是不是韩信的谋士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蒯通是史上有名的谋士,他的计谋被司马迁称为“论战国之权变,为八十一首”。在他的生涯中,最有名的一件事就是他给韩信出三分天下的主意但没有被采纳。那么他为什么给韩信出主意呢?蒯通是韩信的谋士吗?图片来源于网络蒯通原名是蒯彻,在后世的记载中,因与汉武帝重名而改为蒯通。蒯通这个人是以游说出名的。他最早出现在

  • 她是康熙姑母是皇太极最疼爱的女儿 守寡30年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们要讲的这位女子是建宁公主。建宁公主因一桩政治婚姻,悲剧了一生。建宁公主是皇太极的第十四个女儿,也是最小的女儿,母亲是皇太极的一个庶妃奇垒氏。建宁公主很得皇太极宠爱,刚满一周时便破格封为和硕公主。这一殊荣对于一个庶出的公主来说,十分难得。网络配图建宁公主的这份恩宠,并没有持续太久。两岁时,皇太

  • 诸葛亮一死他穷奢极欲最后垮台 说的不是阿斗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公元234年,蜀汉丞相诸葛亮逝世,享年54岁。诸葛亮向来有神算子之称,没有他就没有蜀汉的天下。他一死真是一大损失。然而他死后大家知道对谁的影响最大么?大家都知道出师表,也都知道刘备诸葛亮俩好基友关系好!刘备把阿斗托于诸葛亮!大家更知道阿斗是扶不起的阿斗!可是谁都没想到,诸葛亮一死,阿斗还没什么!但是

  • 惠帝刘盈英年早逝与他的母后有什么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惠帝刘盈是西汉的第二位皇帝,他是汉高祖刘邦和吕后吕雉的儿子。汉惠帝是一位年轻皇帝,他十六岁的时候便继承了皇位。惠帝刘盈在位七年,但他在位期间,因为吕氏的张扬跋扈,所以他并没有多少实权,是一个有名无实的皇帝。在公元前188年,惠帝刘盈抑郁而终,时年二十三岁,谥号为孝惠皇帝,安葬于安陵。图片来源于网络因

  • 晚年的汉武帝为何会那么信任大奸臣江充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江充,本名江齐,西汉时期的赵国邯郸人。江齐的妹妹由于能歌善舞,被赵国太子刘丹娶为妻子。但是作为太子刘丹的大舅子,江齐却效力于刘丹的对手赵敬肃王刘彭祖,后来江齐被刘丹派人追杀。图片来源于网络江齐逃到了长安城,改名江充,由于江充善于医术,在长安城中很快就出名,后来江充被汉武帝在上林苑召见。江充逐渐的受到

  • 揭秘清宫秘史:风流皇太极竟如此痴情与宸妃!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清太宗皇太极虽然是满清关外的二世皇帝,但他毕竟是大清王朝的一代帝王,依然享有三宫六院的待遇。他的后宫中最著名的有五位后妃,包括孝端皇后和后来的孝庄文皇后等,个个都是艳丽超群、光彩照人的美貌佳人,皇太极虽然对她们没有一个不喜爱的,然而最受他宠爱的莫过于宸妃海兰珠了。网络配图宸妃是蒙古科尔沁贝勒寨桑之女

  • 揭秘雍正即位后为何重用允禩 其中有何玄机?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一般来讲,皇帝驾崩,若嗣君年幼,则挑选辅政大臣或顾命大臣以佐之,清朝最著名的就是康熙年间的四位辅政大臣: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和鳌拜,还有就是同治登基时的八位辅政大臣,以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和肃顺为首。网络配图长君继位之后,又有不同,比如雍正登基,自己挑选了四位辅臣,其中为首的,居然是雍正在争夺皇

  • 揭秘三国刘备军团的大股东是赌注还是情义?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麋氏兄弟在徐州东海郡是非常富有的巨商,《三国志.麋竺传》记载他们「祖世货殖,童客万人,赀产钜亿」,因此在陶谦刚担任徐州刺史时,便很慎重地延揽麋竺为他的别驾从事,别驾从事相当于副刺史,陶谦的意图非常明显,身边摆个财库好办事嘛!本来徐州尚称安稳富裕,但随著时局的变化,曹操起兵攻打陶谦,内部又有叛变,使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