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多尔衮之所以没能称帝 并非与孝庄关系过密

多尔衮之所以没能称帝 并非与孝庄关系过密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2265 更新时间:2024/2/21 12:16:36

崇德八年(1643年)八月九日,皇太极“暴死”在沈阳清宁宫后,由于他对身后事未做任何安排,所以,接下来由谁来继承皇位,便成了王公大臣们在为皇太极举丧的同时,不得不快速做出选择的头等大事。

而在这时,在众人选中,其实也只有二人最具备继承皇位资格,一个就是35岁的皇太极长子豪格;另一个便是皇太极的弟弟,32岁的多尔衮。这二人,不但都手握重兵,在八旗王公贵族中的威望也旗鼓相当,且都有继承皇位的野心。接下来,皇位之所以没有落到二人任何一方之手,也没有落到皇太极其他皇子身上,而最终落在了皇太极众皇子中排行第七的6 岁福临身上,也就是后来的顺治身上。不能不说是双方为避开争夺皇位招致内乱而妥协的结果。

网络配图

不过,在妥协的同时,多尔衮也提出了必须由他做辅政王(同年十二月改为摄政王)的要求。而做为回应,豪格也推举一人,也就是一直支持自己的济尔哈朗(努尔哈赤胞弟舒尔哈齐的儿子)与多尔衮一起为摄政王。目的当然是为制约多尔衮的权力。

就这样,6岁的福临便成为双方斗争的获利者,戏剧性地登上皇位。不过,实权当然是掌握在多尔衮和济尔哈朗手中。但接下来的局势变化,却很快倒向了对多尔衮更加有利的一面。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在关内,李自成率领的农民军开始很快入太原、占大同,陷宣府,破居庸、掠昌平,并于同年三月十九日黎明攻陷北京城,崇祯帝朱由检在疯狂杀死、砍伤自己的妻女后,也很快在煤山自缢,大明正式走向灭亡。

闻讯农民军占领北京城,这时,早对关内虎视已久的多尔衮,在汉臣范文程的辅佐下,也于四月初九日,亲率八旗、蒙古、汉军约14万大军也直奔向山海关而来,准备俟机入关。这时候,也恰逢李自成亲率大军在山海关讨伐吴三桂,最终迫使吴三桂走头无路,而投靠了多尔衮,并引清军入关,且一举打败了农民军,进而占领北京城。

清军进城以后,再加上,多尔衮听取范文程的意见,一改过去清军每到一处都烧杀抢掠的恶习,同时还停止剃发,很快就赢得了汉族土绅的拥护,多尔衮在北京城的声望大振。在清军中的威望,也很快超过他的对立面豪格集团。与此同时,多尔衮还依仗统领大军入关,定鼎中原的特大功勋,很快全面掌控了八旗、蒙古和汉军的军政大权。

网络配图

这时候,不但有投降的明朝文武官员开始劝说多尔衮自立为君,就连阿达礼、硕托等满人贵族也开始暗劝多尔衮自立。但聪明的多尔衮清楚当时清军刚刚入主中原,脚跟还未站稳,并不是他称帝的好时候,所以,他不但没听,为表明自己的不二之心,还亲自揭发了劝他称帝的阿达礼等人,并使他们很快得到正法。

多尔衮的这一做法,不但为自己再次赢得了好名声,还很快得到了这年也入关的顺治母亲,也就是庄太后的回应。绝顶聪明的庄太后立即传出懿旨,准予摄政王多尔衮便宜行事,不必避嫌。从此,多尔衮又开始随意出入宫中,甚至有时就住宿在大内。关于这一点,又胜出同是摄政王的济尔哈朗一筹。

在赢得庄太后的好感之后,由于豪格也是格外会打仗,在清军入关后,开始进军全国各地的过程中,豪格也是屡建功勋,眼见势力、威望就要赶上自己,这让多尔衮也开始下了彻底铲出豪格集团的决心。

网络配图

顺治三年(1646年),豪格被派征山东、攻四川,下西安、平陕西,又数次击败大西军,射死张献忠,靠着作战勇敢,一路立下战功无数。但顺治五年(1648年)二月,豪格凯旋归京后,便立即遭到讦告,被囚禁在宗人府,不久猝死,时年豪格39岁。而这时,同为摄政王的济尔哈朗也早在顺治四年被罢职,五年被降为郡王,不再是摄政王。所以,除掉豪格后,摄政王多尔衮也真正将清政大权牢牢地控制在了自己手中。

而多尔衮在将清朝大权一点点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同时,又是如何对付顺治母子的呢?早在顺治元年,就有大臣多次提出要给顺治延师典学,多尔衮均置之不理,有意让顺治荒于教育,其目的当然是要他无知无学。不过,顺治聪明的母亲庄太后在多尔衮的步步紧逼下,却并没有坐以待毙,而是采取以柔克刚的办法,不断给多尔衮戴高帽,加封号,以使他不好意思断然就突然废帝自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朱元璋百万子孙的可悲下场:后代没活下来的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在“制度”决定之下,皇族们展开了激烈的生殖竞赛。到明朝末年,朱元璋的子孙已繁衍至100万人之多。作为大明王朝最大的既得利益集团,皇族确实是“最幸福”的群体。但李自成兵锋所至,朱姓王爷几乎没有人能活下来。明皇族两百多年的狂欢宴席,原来不是免费的……明皇族的人口爆炸大明弘治五年,山西巡抚杨澄筹向皇帝汇报

  • 揭秘历史上真实的赵云竟然只是一个文臣吗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每每提起《三国演义》,不少同学都可以引经据典地说上一段,而且其中很多人都特别喜欢五虎上将之一的赵云,认为他有勇有谋,忠肝义胆;还是不少男同学将其当作心目中的偶像。不过,若说赵云原本是位文臣,想必会有很多人反对,但本文的作者通过自己的翔实考证指出,赵云的武将身份确实值得怀疑。图片来源于网络“演义”出来

  • 她27岁嫁给乾隆 是众多后妃中最特别的一位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因一部《还珠格格》我们知道乾隆有一个妃子叫香妃。香妃在电视剧中颇具神秘色彩,因为她体含异香,还能靠香味招蝴蝶。而历史上的这位女子,并不叫香妃,叫容妃,而且不含异香,更不会招蝴蝶。容妃,是维吾尔族始祖派噶木巴尔的后裔,世居叶尔羌,其族名为和卓,故名为和卓氏。因音译的不同,又称为霍卓氏。容妃的父亲是回部

  • 刘备拿下益州后就立即娶一位寡妇是好色吗?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公元214年,在法正、诸葛亮、张飞、赵云等文臣武将的协助下,刘备顺利占领益州。在地盘扩大,事业即将走向巅峰时,刘备的孙夫人却返回孙吴娘家了。在这个背景下,手下就一起劝说刘备迎娶一位寡妇——吴氏。当然,刘备起初感觉有点不合适,不过在法正的劝谏下,最终纳吴氏为夫人。由此,刘备这么快就迎娶一位寡妇,是在向

  • 中国最仁爱皇帝:死后连敌国君主都为之落泪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宋仁宗是谁可能有人不知道。但如果加上包拯、八贤王大家就认识他了。对,他就是常在包拯里出现的那位皇帝,狸猫换太子说的就是他。网络配图宋仁宗天性仁孝,对人宽厚和善,能够接纳臣子的谏言,有一次包拯屡犯颜直谏,唾沫星子都飞溅到仁宗脸上,但仁宗一面用衣袖擦脸,一面还接受他的建议,竟然没有怪罪这个铁面无私的人。

  • 姜子牙分封于齐 差点因为玩物丧志丢了封地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太公壮时穷困,人至暮年才得遇明主,一展雄才,扶周室以机谋之智,倾商纣于反掌之间。太公的功绩首先在于使原本富饶有礼的周地更有纪律性,和商王朝硬碰硬;第二点就是能够统帅千军万马,运筹帷幄,一战功成。功成以后,武王封姜子牙于齐营丘。太公前半生为生计奔波,年老为国事操劳,一生也没有怎么休息过,此时大业已成,

  • 周幽王和褒姒风火戏诸侯最受益的一个人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在春秋时期近300年的历史中,诸侯并起,群雄纷争。到了战国时代又经历了200多年,七国逐鹿天下。这500多年间,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最终由秦始皇一统中国,开创了后世中国的新局面。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在群雄争霸列国的前期,秦国只是一个偏居西部的小国,君主连诸侯都不是,文化不发达,物产不丰富,人口

  • 权倾朝野的丞相赵高灭秦后得到的下场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赵高,中国历史上三大奸臣之一,是秦朝秦二世时权倾朝野的丞相。他本是赵国的宗室远亲,家族落魄后流落到秦国,母亲犯罪之后被收容于隐宫,而赵高就是出生在这个专门收容刑满释放罪犯的场所。图片来源于网络秦始皇听闻他勤奋,便有意提携他,让他专管皇帝的车架,成中车府令。赵高本就善于察言观色,很快就获得了秦始皇的信

  • 朱元璋为什么忌讳提到“和尚” 谁提和尚杀谁头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他出身贫寒,早年当过和尚,后来登位做了皇帝,便忌讳他人再提这件事。一些人因无意中碰到了“高压线”,而被屈杀。野史记载,朱元璋十分忌讳“光”、“秃”等字眼,就连“僧”也不喜欢,甚至连和“僧”读音差不多的“生”也同样厌恶;他曾参加过红巾军,因此不喜欢别人说“贼”、“寇”,连和贼读

  • 东晋皇子司马炎是怎么篡位夺曹魏政权的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其实司马家从司马懿开始就完全掌握曹魏政权了,可是司马懿毕竟是四代托孤重臣,他篡位则一定会留下千古骂名,死后也无颜见曹魏主公。到了司马昭更是“司马之心,人尽皆知”,可惜司马昭因中风突然死亡,要不然这开国皇帝肯定是司马昭。到了司马炎,这篡位之事只是个时间问题,这天下一定是他司马家的。图片来源于网络司马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