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郑和的身世解密:马三宝或为名臣赛典赤后裔

郑和的身世解密:马三宝或为名臣赛典赤后裔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4871 更新时间:2023/12/6 14:48:10

明朝永乐三年(1405年)六月十五日(公历7月11日),郑和率领27800多人,分乘208艘木制帆船,由太仓刘家港出发,开始了持续28年之久的七次下西洋的壮举,因此而彪炳于史册。2005年纪念下西洋600周年之际,郑和再度成为全球学术界关注的焦点,学术会议频频举行,专著、论文接二连三,致力于复原历史真相。然而,关于他的家世,至今依然有争议。

《明史?宦官传》对于他的家世的介绍只有很简单的一句话:“郑和,云南人,世所谓三保太监者也。”从其他史料人们才知道,他本姓马,名三保,父亲名叫马哈只。最有价值的史料是,永乐年间礼部尚书李至刚为他父亲所写的《故马公墓志铭》,提供了不少珍贵信息:一、“公字哈只,姓马氏,世为云南昆阳州人”;二、郑和是他的次子;三、马哈只“魁岸奇伟,风裁凛凛可畏”。李至刚曾参与《明太祖实录》的编修,朝夕在永乐皇帝左右,被视为亲信,和当时的内官监太监郑和关系密切。因此,他的记述,可信度极高。

网络配图

很有意思的是,与道衍和尚姚广孝一样成为永乐皇帝亲信的袁姓相士,写了一本《古今识鉴》,其中有郑和身材举止的描写:“身长九尺,腰大十围,四岳峻而鼻小”,“行如虎步,声音洪亮”。这是亲历者的目击,绝非道听途说之词。这一点,酷似乃父?“魁岸奇伟”。

这样的长相,与他们的家世颇有关系。几十年来,现代史家根据马哈只墓碑、《郑和家谱》、《赛典赤家谱》的考证,马哈只、马三保父子,是元朝政治家、中亚布哈拉贵族赛典赤?赡思丁的后裔,也就是说,郑和是赛典赤的六世孙。那么,赛典赤何许人也?

《元史?赛典赤赡思丁传》说:“赛典赤赡思丁,一名乌马尔,回回人,别庵伯尔之裔,其国言赛典赤,犹华言贵族也。”这里所说的“回回人”,在元朝特指信奉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是仅次于国族(蒙古)的“色目人”之一。《元史》素称难读,参杂了各种语言,据精通阿拉伯语言的专家解释,赛典赤意为“尊贵的圣裔”,赡思丁意为“宗教的太阳”,乌马尔意为“长寿”,别庵伯尔意为领袖,“别庵伯尔之裔”专指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的后裔。如此说来,郑和应该是穆罕默德后裔的后裔。这种情况,在今天看来似乎不可思议,在当时却是司空见惯的。蒙古三次西征,建立了横跨亚欧大陆的大蒙古国,中外交往盛极一时,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民族大融合,赛典赤?赡思丁成为元朝的咸阳王,并不离奇。

网络配图

美国《百科全书》关于郑和的家世有简明清晰的介绍:15世纪初期的中国将领郑和,几乎于葡萄牙人乘船绕过非洲抵达印度一百年前,就率领海军对印度洋做过七次远征。郑和为一名去麦加朝圣过的伊斯兰教徒(马)哈只之子,约在1371年生于云南省昆明,取名马三保。郑和家自称为一名早期蒙古的云南统辖的后代,并系布哈拉国王穆罕默德的后裔。马姓一个起源来自中文对穆罕默德的音译。

如此看来,中外学者在这一点上是不谋而合的,或者说是有共识的,郑和是赛典赤的后裔,父亲马哈只曾经朝圣麦加。永乐皇帝任命他领导下西洋的壮举,访问印度洋、阿拉伯、东非各国,是很有政治眼光的决策。

1988年,明史专家周绍泉对此提出质疑,他在《郑和与赛典赤?赡思丁关系献疑》一文中,对《赛氏总族谱》、《赛典赤家谱》、《马氏家乘》、《故马公墓志铭》、《郑氏家谱》进行了考证,对郑和是赛典赤?赡思丁后裔的说法,表示怀疑,认为“很可能出于中国人追祖名人的习惯心理,二者实无家系渊源”。百家争鸣是学术研究题中应有之义,对成说提出质疑,表明这个问题还可以继续讨论,但不见得就可以推翻成说。不少学者并不认同周绍泉的考证。不少方面难以解释,例如,《故马公墓志铭》说,马哈只的祖先名叫“拜颜”,显然指中亚民族;又如前引美国《百科全书》关于郑和的文字,应该如何回应,都是问题。可惜周绍泉先生英年早逝,已经无法继续探讨这一问题了。

网络配图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郑和的姓是永乐皇帝所赐?“赐姓郑”,这个“郑”的由来,据说与郑村坝战役有关。燕王朱棣以“清君侧”名义发动叛乱,建文帝派耿炳文率兵30万前往北平讨伐。建文元年(1399年)十月,朱棣率兵奔袭大宁,意在合并宁王朱权的兵马,扩充实力。代替老将耿炳文出任总指挥的李景隆(李文忠之子),乘虚围攻北平。朱棣快速回师,在北平东面二十里的郑村坝,大败李景隆。朱棣为了嘉奖在郑村坝战役建立奇功的三保太监,“赐姓郑”,又提升他为内官监太监。不过,有的学者认为,“赐姓郑”,与郑村坝战役无关,没有特别含义。

已经成为世界名人的郑和,其家世至今依然众说纷纭,迷雾重重,探寻历史真相实在太难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乐善好施的商圣范蠡为什么要三聚三散千金?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范蠡是我国的商圣,在经商之道上很有见解,颇有才能,本是勾践身边的谋士,辅佐其雪耻复国,成为一大功臣,后识时务为俊杰,弃官从商,走上以财济众的道路,为后人瞻仰。图片来源于网络范蠡在经商上颇有自己的见解,也正是因为他拥有独特的经济头脑使其成功赚取万贯钱财。范蠡发现在买卖的过程中,因为没有计量之物,很多时

  • 明朝崇祯:唯一竟因藏私房钱而丢性命的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1627年,明思宗崇祯皇帝朱由检十七岁受遗命继承皇位。即位初年,崇祯帝为了减省国库的开支,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他带领着臣民进行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勤俭节约大运动。作为倡导人和带领人,崇祯皇帝起到了很好地带头作用,衣服破了舍不得换新的,让宫女缝补一下接着穿。皇帝一般吃的都是山珍海味,喝的是琼浆玉液,崇祯皇

  • 大小周轮流做皇后竟迷得南唐李煜成了亡国君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小周后名为周薇,生于公元950年,死于公元978年,享年28岁,她与姐姐大周后共事一夫。这里的“夫”就是南唐国主李煜,这小子艳福不浅,两个闻名于天下的绝色美人都收于他手,估计老天就是把这么大的恩赐给了他,所以才拿他的国家抵债吧。大周后名蔷,小周后名薇,两姐妹都是钱塘美女,小周薇能当上皇后全靠了她的姐

  • 寻秦记善柔项少龙为什么有缘无分不能在一起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寻秦记》善柔是香港武侠小说作家黄易所塑造的一位女性人物。在《寻秦记》中,善柔以配角身份出现在故事中。寻秦记善柔本来是一个孤儿,自幼被杀手组织首领所收养。在生活逼迫之下,善柔只好接受杀手训练,成为一名杀手。图片来源于网络善柔从小便目睹了杀手组织内部的残暴无情,等到善柔杀人时,她也从来不会手软。当项少

  • 揭秘陈后主为什么会被人们称为“井底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陈叔宝,南北朝时期陈朝的最后一位君主。后人却称他为“井底皇帝”,那究竟当时发生了什么时候,才被人们这样称呼?网络配图话说陈后主的皇位可是来之不易,当初自己的弟弟陈叔陵一直都不服陈后主,伺机准备夺取皇位,当陈宣帝陈顼驾崩的时候,陈后主在陈宣帝的灵前大哭,这时陈叔陵便趁机用磨好的刀刺向陈后主,但是却只擦

  • 后赵最残暴的帝王石虎为何要杀死自己的儿子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石虎是十六国时期后赵的国君,后赵的建立者是石勒,石勒并不是石虎的亲生父亲,只是石虎的叔父,但是石勒的父亲石周曷朱却将石虎视作亲生的儿子养在身边。网络配图石虎石虎生性残忍,从小就是人们眼中的“熊孩子”。后来石勒将石虎带在身边,四处征战沙场,石虎也为石勒立下了许多战功。战功卓著的石虎逐渐的高傲起来,导

  • 曹操五大谋臣中谁才是曹魏的第一谋士?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曹魏雄踞中原地区,是三国中整体实力最强的,从武将谋臣中就能窥探一二。整个三国不仅是三个政权的争斗,也是谋臣智慧的博弈。那么谁才能称得上是曹魏第一谋士呢?指荀彧、荀攸、贾诩、程昱、郭嘉五人。郭嘉劝曹操打袁绍、打吕布、料中孙策之死,后来对袁谭兄弟的间隙、奔袭乌丸等事,郭嘉都是劝曹操“要不要这么打,要不要

  • 三国趣闻:老将黄盖竟然险些被冻死在厕所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黄盖和程普一样,也是三朝元勋,但黄盖不仅是猛将,治理地方也很不错。黄盖少年丧父,日子特别不好,但黄盖有豪情壮志在胸,虽然生活贫困,却不像凡人庸碌,常常背柴之余学习兵法。佐命孙氏抚平山越黄盖剧照黄盖先跟孙坚,又跟随孙策、孙权,南征北讨,攻城…黄盖和程普一样,也是三朝元勋,但黄盖不仅是猛将,治理地方也很

  • 史上死的最惨的十大名人 生前个个牛人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说不尽的故事,数不完的悲喜,这就是历史。今天笑谈君要说的就是古代历史上死的最悲惨的十大名人,他们的简历亮出,笑谈君不禁感慨万千,历史就是爱开玩笑!网络配图1、商鞅死法:五马分尸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商鞅进行了轰轰烈烈的变法,从而让在秦国的国力一下子跃于各国之首。但因为执法过于严厉,得罪了不少贵族,于是在

  • 多尔衮娶太后为妻 死后为何被追封为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清开国帝王努尔哈赤在天命十一年的一次大战中受伤身亡,他的第八个儿子皇太极继承王位。公元1636年,后金改称清,年号为崇德,皇太极为清太宗。太宗朝一位最显赫的人物是太宗的弟弟多尔衮。多尔衮是努尔哈赤的第十四个儿子,因大败明将袁崇焕,全歼山海关明军,一时声威大震。崇德元年,多尔衮进封为睿亲王,其实力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