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靖难之役是怎么发生的 朱允炆削藩为什么会失败了

靖难之役是怎么发生的 朱允炆削藩为什么会失败了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4924 更新时间:2024/1/24 14:14:16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靖难之役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五月,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驾崩,朱元璋在临死前,为了让皇孙朱允炆坐稳皇位,还留下一道遗嘱:

“皇太孙允炆仁明孝友,天下归心,宜登大位。内外文武臣僚同心辅政,以安吾民”、“诸王临国中,毋至京师”

朱允炆继位后,年号建文,史称建文帝,自幼喜爱读书的朱允炆,自然深知汉朝时期的“七王之乱”,也明白朱元璋生前分封的25位实权藩王,早晚都会是朝廷心腹大患,重演汉朝时期的“七王之乱”。

于是建文帝朱允炆决定重削藩一事,在心腹大臣黄子澄提议下,君臣二人决定用武力削藩,在朱允炆继位后,短短一年内,就有五位藩王被削,朱允炆这种武力削藩做法,一下子就引起了藩王的恐慌,为求自保。

众多藩王决定联合起来,抵抗朝廷削藩,这其中以燕王朱棣的势力最为庞大,燕王朱棣坐拥北方边境,拥兵数十万,虽然众多藩王联合起来,也有几十万兵马,但与朝廷的百万兵马对比,藩王总体实力还是远远不如朝廷。

因此在当时,并没有多少人看好这场藩王之乱,甚至都认为藩王必败无疑,毕竟两者实力悬殊过大。

其中以藩王为首燕王朱棣打着“朝无正臣,内有奸逆,必举兵诛讨,以清君侧之恶”的名号,掀起了一场长达四年的战役,史称“靖难之役”。

然而谁也没想到,在这场“靖难之役”结束后,胜出的竟然不是建文帝朱允炆,反而是燕王朱棣,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建文帝朱允炆削藩失败?

朝中无人可用

靖难之役爆发时,朝廷已经处于无将可用的状态,这还要从洪武时期说起,明太祖朱元璋此人疑心病极重,又刚好选定的继承人是皇孙朱允炆,然而朱允炆毕竟年纪太小,朱元璋担心自己的孙子压制不住这些骄兵悍将。

为了让皇孙朱允炆日后坐稳皇位,让朱家江山传承千秋万代,朱元璋在位时,总共策划了两起诛杀开国功臣的大案,分别是蓝玉案和胡惟庸案,这两起案件总共诛杀了数万人。

而能在逃过这两起案件的清洗,要么就是能力不行的草包,本身对朝廷威胁也不大,而这些草包面对常年镇压边境,这种艰苦环境训练出来的藩王精锐大军,自然是难以抵挡。

选对将,用错人

燕王朱棣造反后,朱允炆第一时间就启用了朝廷老将耿炳文,耿炳文是明朝开国功臣,虽然自身能力比不了蓝玉或者徐达这一类将帅,但好在耿炳文作战经验丰富,纵然在面对实力悬殊过大的藩王大军,自身占据优势的情况下。

耿炳文并没有采取激进的做法,反而是采用稳打稳进的打法,面对耿炳文的打法,燕王朱棣只能不断撤退,耿炳文这种打法是稳妥,但也有缺点,那就是所消耗的时间过大。

但朱允炆毕竟还是一个年轻人,年轻人就比较容易激进,而且耿炳文这种打法,短时间内无法看到成效,所以朱允炆下令换将,让李景隆代替耿炳文。

李景隆出生官宦之家,简称官二代,李景隆这个人不学无术,只会纸上谈兵,多次中伏,让朝廷损失二十多万兵马,导致局势不利于朝廷。

君臣不齐心

在李景隆率领大军,接连失败后,朝廷就已经有不少人生出异心,比如朱允炆曾多次要求地方军队,前来勤王护驾,可负责镇压云南,沐晟领导的30万沐家军,却从未前来勤王护驾,这也给了朱棣可乘之机,导致朱允炆最终兵败自杀。

朱允炆一方面用人不当,再加上君臣不齐心和朝中无人可用,削藩失败自然是毋庸置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朱允炆如果没有削藩的话 朱棣还会不会造反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很多人都不了解朱允炆和朱棣的事情,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建文元年(1398年),建文帝朱允炆在登基不久、根基尚浅的情况下,听从核心智囊团齐泰、黄子澄、方孝孺等人的建议,草草掀起削藩浪潮,一时之间,先后多位藩王爵位被削、身陷囹圄,甚至还有一位藩王(湘王朱柏)被逼得放火自焚,在这样的背景下,

  • 朱允炆如果换成朱标的话 朱棣还敢不敢造反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对朱标和朱棣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导言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其父朱标病死,朱允炆被立为皇太孙,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继位为帝,朱允炆在位期间增强文官在国政中的作用,宽刑省狱,严惩宦官,同时改变其祖父朱元璋的一些弊政 ,史称“建文新政”。朱允炆于靖难之

  • 朱棣造反的时候其他藩王在做什么 他们为何不阻止朱棣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很多人都不了解朱棣造反的事情,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朱棣造反是经过长期酝酿的一次兵变,主要的原因是朱棣不服朱允炆,导火索是朱允炆削藩。朱元璋在建立明朝以后就恢复了汉朝大封亲王的做法,历史上只有一个汉高祖刘邦和朱元璋的出身如此低微,所以朱元璋很多时候都以刘邦为榜样,在大封藩王这件事情上也是

  • 不肯向新帝行跪拜礼的铁铉,他的结局有多惨?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铁铉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历朝历代,既有屈膝阿谀的奸诈小人,也有着铮铮铁骨的忠臣,而明初的铁铉,显然就是其中之一。或许少有读者听说过他的故事,但是从如今来看,铁铉的人生,却称得上是一个传奇。大臣不肯跪拜被扔进油锅,皇帝:死也要跪我!说完油锅就炸了,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 一人担任了六个国家的丞相,历史上仅此一人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对苏秦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了相关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古代封建社会,除了皇帝,权力第二大的人非丞相莫属,丞相也是官员之中品级最高、级别最高的职务。如果一个人能够坐上丞相的座位,应该是人生之中最得意的事情了,然而中国历史上,有一位人,竟然同时担任6个国家的丞相一职,可谓风光无限,让人羡慕,

  • 十六国猛将张蚝:武功高强战功赫赫,为何挥刀自宫?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说到张蚝,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此人的历史故事。提到古代的太监,人们的第一印象是太监基本上没有什么好的,都是十足的大坏蛋,比如秦朝时期的赵高、宋朝的童贯、明朝时期的魏忠贤、刘瑾、王振等等,他们没有什么大的本事,却依靠皇帝的恩宠,掌控大权,祸国殃民,恶贯满盈,被人们所不齿

  • 北魏宗室大臣元韶:说错一句话家族700多人全被杀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说到元韶,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此人的历史故事。元韶,原名拓跋韶,北魏皇族,父亲是无上王元劭,叔叔是北魏孝庄帝元子攸。根据史书记载,元韶长得仪表堂堂,而且喜欢读书学习,算得上是一位文质彬彬的大帅哥,可是这位北魏的宗室子弟,却曾经因为阿谀奉承,说错了一句话,导致了自己家族

  • 美貌过人却惨遭凌迟,曹端妃怎么死得那么惨?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说到曹端妃,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此人的历史故事。俗话说,一入宫墙深似海,古代的女人们,梦寐以求的愿望就是做皇帝的妃子,然而当真正进入皇宫,成为皇帝的女人后,才发现原来作为皇帝的妃子,并没有想象中那样幸福。皇帝的媳妇,并不是那样好做的,每时每刻都要遵守宫里的条条框框,同

  • 东吴书法家皇象,他在书法史上有哪些成就?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吴中八绝”这个典故出自《吴录》,三国时期的东吴,民间把严武的围棋、刘敦的天文、曹不兴的绘画、宋寿的占梦、郑妪的算象、吴范的善候风气、赵达的善算和皇象的草书并称为“东吴八绝”或者“吴中八绝”。下面为大家着重介绍一下书法家皇象。由于年代过于久远,皇象的生卒年我们并不清楚,只知道他字休明,是三国时期吴国

  • 孝庄的美貌堪称一绝 皇太极为什么不喜欢孝庄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皇太极和孝庄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说到清朝奇女子,那必须提到孝庄太后,这样一个女人从小生活在蒙古大草原,但后来嫁到满清皇宫,从一个不受宠的妃嫔一路走上了拥有朝政大权的太后,她的长相必然是不平凡的,连多尔衮都能对她心生爱慕之情,但奇怪的是,皇太极却很不喜欢她,这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