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孝庄太后为何没在康熙登基之后选择垂帘听政?原因是什么?

孝庄太后为何没在康熙登基之后选择垂帘听政?原因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4270 更新时间:2024/1/19 19:17:21

时间长河不停的流淌,历史在不停的发展,让我爱历史网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看看孝庄太后的故事。

顺治驾崩后,年仅8岁的玄烨在孝庄太皇太后的亲自主持下即皇帝位,并颁诏大赦天下,改年为康熙元年。

玄烨即位刚两个多月,江南桐城县生员,就到了皇宫门前请命孝庄太皇太后来垂帘听政,原话是“请垂帘以襄盛治之隆”,他引用了宋代多位皇太后垂帘听政的先例,建议太皇太后垂帘听政,而当时的很多大臣也认为孝庄德高望重,完全有驾驭朝政的能力和威望。

因为当时康熙毕竟才8岁,尚且是个孩童,少不更事,而且垂帘听政历史上有先例可循,看起来孝庄垂帘听政是理所应当,然而为何孝庄太皇太后果断拒绝呢?

首先孝庄辅佐康熙是历史的进程把她逼到了这一步,她才勇敢地把重担挑起来,然而她自己本身毫无谋取个人权力和至高无上地位的欲望。

自从顺治驾崩后,孝庄太后就开始掌管起重大朝政,但是她却从不直接出面处理政务,为了国家政务有效运转,在康熙皇帝亲政前,实行四大臣辅政体制,孝庄本人除了一心辅佐自己的皇孙做一个好皇帝之外,别无她求,因此断然拒绝了大臣们的建议。

其次,为了大局考虑,清朝传统的祖制规定,如果皇帝年幼,国家政务应该由宗室爷摄理,然而当时顺治年幼,多尔衮摄政,由于权势过大,差点谋权篡位,因为顺治临终的时候,改革了传统旧制,决定由上三旗的元老重臣共同辅政。

辅政大臣和皇帝休戚相关,命运相关,又对皇位不构成威胁,因此这样的安排很有利社稷稳固,辅政大臣和皇帝以及太皇太后之间,不仅仅是君臣关系,还有旗主和旗员之间的隶属关系,要随时向皇帝和太皇太后请示汇报。

这样一来,四大臣辅政体制,体现了太皇太后和年幼皇帝以及四大臣的共同领导关系,这样的体系是无懈可击的,凡事由辅政大臣共同商议,年幼的康熙皇帝和辅政大臣共同听政,奏请太皇太后决策,这样朝政一派稳定祥和。

当时的辅政大臣虽然各自之间存在私心,不过还都是为了大清社稷出力,如果孝庄太后接受大臣们提议的垂帘听政的想法,难免会寒了辅政大臣们的心,他们会觉得这是朝廷和孝庄太后对他们的不信任,这样一来,也不会尽心尽力为朝廷做事了,因此孝庄太后从大局考虑,也不会选择垂帘听政。

眼看着自己的皇孙一天天成熟长大,孝庄也放手让他独立处理各种政务,不事事包揽和干涉,虽然孝庄不垂帘听政,然而并不是放任不管,她的心思毫不放松对国事的关心,尤其是那些事关全局,决定大清江山千秋万代命运的大事,她时刻关注、研究,在关键时刻,给康熙指点。

也正因为孝庄太后的政治智慧和宽阔的胸襟,才使得康熙成为有作为且受后人称道的“千古一帝”,孝庄太后的气魄不得不令人佩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朱元璋的儿子那么多 朱元璋为什么对朱标如此宠爱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朱元璋和朱标,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朱标是朱元璋的第一个孩子,也是朱元璋的长子。朱标从小跟宋濂老师学习,从小接触儒家经典,性格非常宽厚仁慈。是好人一般的存在。只可惜朱标英年早逝,很多的人都认为,如果朱标不死的话。朱棣也不会造反。像朱元璋这样,儿子又很多,嫡长

  • 诸葛亮为什么会重用朝秦暮楚的魏延?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大家好,说起魏延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熟读《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诸葛亮和曹操都具备高超的识人之术和用人之道,但是他们两个人还是有区别的,与诸葛亮相比,曹操在用人方面最大的优势是“量才而用”不限地域、不限门派、不限势力圈子;而诸葛亮最大的失误就是误用马谡,之所以用马谡就是没有跳出狭隘的政治圈子

  • 潘安样貌俊美,才华出众,最后为什么会被夷三族?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潘安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我国古代有四大美女,闭月羞花,沉鱼落雁,同时也有着四大美男。四大美男分别是战国时期楚国的宋玉,西晋卫阶以及同属于西晋的文学家潘安,南北朝时期的武将兰陵王。而相传其中潘安的美貌,帅气到乘车出门,女子不论老幼都向他投掷水果,以表达自己的喜爱,

  • 朱棣找了一辈子朱允炆 朱棣为什么要找朱允炆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朱允炆和朱棣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都知道,朱棣的皇位是通过发动“靖难之役”,从侄子朱允炆手中夺来的。可以说,这条路是不对的,属于阴谋篡位。因此,朱棣的一生很难走出朱允炆的心理阴影。朱棣一登基,就宣布朱允炆被烧死了。其实,这只是朱棣的一个策略,他要铲除一切打着朱允

  • 靖难之役是怎么发生的 朱允炆削藩为什么会失败了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靖难之役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五月,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驾崩,朱元璋在临死前,为了让皇孙朱允炆坐稳皇位,还留下一道遗嘱:“皇太孙允炆仁明孝友,天下归心,宜登大位。内外文武臣僚同心辅政,以安吾民”、“诸王临国中,毋至京师”朱允炆继位后,年号

  • 朱允炆如果没有削藩的话 朱棣还会不会造反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很多人都不了解朱允炆和朱棣的事情,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建文元年(1398年),建文帝朱允炆在登基不久、根基尚浅的情况下,听从核心智囊团齐泰、黄子澄、方孝孺等人的建议,草草掀起削藩浪潮,一时之间,先后多位藩王爵位被削、身陷囹圄,甚至还有一位藩王(湘王朱柏)被逼得放火自焚,在这样的背景下,

  • 朱允炆如果换成朱标的话 朱棣还敢不敢造反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对朱标和朱棣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导言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其父朱标病死,朱允炆被立为皇太孙,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继位为帝,朱允炆在位期间增强文官在国政中的作用,宽刑省狱,严惩宦官,同时改变其祖父朱元璋的一些弊政 ,史称“建文新政”。朱允炆于靖难之

  • 朱棣造反的时候其他藩王在做什么 他们为何不阻止朱棣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很多人都不了解朱棣造反的事情,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朱棣造反是经过长期酝酿的一次兵变,主要的原因是朱棣不服朱允炆,导火索是朱允炆削藩。朱元璋在建立明朝以后就恢复了汉朝大封亲王的做法,历史上只有一个汉高祖刘邦和朱元璋的出身如此低微,所以朱元璋很多时候都以刘邦为榜样,在大封藩王这件事情上也是

  • 不肯向新帝行跪拜礼的铁铉,他的结局有多惨?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铁铉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历朝历代,既有屈膝阿谀的奸诈小人,也有着铮铮铁骨的忠臣,而明初的铁铉,显然就是其中之一。或许少有读者听说过他的故事,但是从如今来看,铁铉的人生,却称得上是一个传奇。大臣不肯跪拜被扔进油锅,皇帝:死也要跪我!说完油锅就炸了,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 一人担任了六个国家的丞相,历史上仅此一人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对苏秦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了相关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古代封建社会,除了皇帝,权力第二大的人非丞相莫属,丞相也是官员之中品级最高、级别最高的职务。如果一个人能够坐上丞相的座位,应该是人生之中最得意的事情了,然而中国历史上,有一位人,竟然同时担任6个国家的丞相一职,可谓风光无限,让人羡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