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马伦哥战役使得拿破仑保住了法国的革命政权

马伦哥战役使得拿破仑保住了法国的革命政权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4676 更新时间:2024/1/29 9:02:48

马伦哥战役是法国奥地利帝国在第二次反法同盟期间打响的一场战役,当时担任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第一执政的是拿破仑。此次战役法国在拿破仑的指挥下取得全面的胜利,并且此战是拿破仑一生所经历的所有战役中最引以为傲的一场,因为他保住了法国的革命政权。那么马伦哥战役背景是什么呢?

网络配图

马伦哥战役背景要从1799年法国军队在意大利和莱茵战场上不断地失利谈起,战场上的失利使得法国高层不得不重新选择有军事能力的人来带领法国军队,由此拿破仑便取得了统治法国军队的权力,成为法国大革命期间的第一执政。在拿破仑成为第一执政后,便开始了新的军事部署,为战胜其他国家做准备。

1800年5月,拿破仑率领自己的军队越过尔卑斯山,进入意大利的北部,支援当时被奥地利军地围困的法军,并与奥地利军队展开了正面战争。6月9日法军成功的战胜奥军,当时的奥地利最高将领担心拿破仑会切断其军备补给线,所以并没有立即对法军发动进攻,而是重新休整部队。

正是因为这样的举动,使得拿破仑对奥军下一步战略部署的预估失误,由此选择分兵对奥地利军队进行围追堵截。不按理的奥军在拿破仑分兵后对法军发动了进攻,奥地利的突然出兵打了拿破仑一个措手不及,由此才使得马伦哥战役能够出现,以上就是马伦哥战役背景。

马伦哥战役过程

马伦哥战役过程一共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战争前夕、两军交锋和转败为胜。在马伦哥战役前夕,法军左翼的先头部队首先在马伦哥附近与奥地利军队相遇,并且发生了一场激烈的战争。在这场战役中法军战胜了奥地利军队,但是因为时间的原因,法军并没有乘胜追击。这使得双方都对敌军动没有足够的把握,由此拿破仑误以为奥军将领已带领自己的军队离开,才会派手下传达命令,继续向西推进,查明奥军的动向,但是奥军并没有撤退,由此便引发了马伦哥战役。

网络配图

6月14日,驻扎在亚历山大里亚地区的奥军全部出动,目标是法军驻扎地,因为是突袭,所以法军很快便被逼退到马伦哥。法国援军想要前往增援,但是因为奥军攻势强烈,所以他们无法阻挡,最终双方军队在马伦哥展开了战斗队形。战场上的局势是瞬息万变的,奥军的全面进攻很快使得法军失去了包括马伦哥在内的大片阵地。这是马伦哥战役过程中的一部分。

法军的节节败退预示着马伦哥战役的胜利要降临在奥军这边的,但是随着法军的援兵抵达,法军再次获得新生。经过商议拿破仑采纳了援军将领德赛的建议,集中炮火对奥军进行全面攻击。由此法军的反攻战打响,并且最终取得了马伦战役的胜利,但是这样的胜利代价太高,拿破仑手下的得力将领德赛在战役中阵亡,法军伤亡惨重。以上就是马伦哥战役过程。

马伦哥战役结果

马伦哥战役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法军在拿破仑的指挥下取得了胜利。从马伦哥战役打响到六月十五日上午,双方的成败已经很清楚,出于这样的原因,奥军将领梅拉斯派出代表向拿破仑求和,双方最终签订了停战协议,即马伦哥战役的最终结果是奥军求和,双方停战。

在马伦哥战役中,奥地利军队虽然失败,但是并没有走到绝境,法军的胜利并不轻松,整个军队都非常的疲惫,急待休整,这是拿破仑愿意接受奥军停战协议的原因。在与奥军使者进行商议后,拿破仑代表法军和奥军签订协议,双方达成共识,在意大利境内停战。同年六月二十六日,奥军已经撤退到了波河以北和明乔以东地区,但是在佩斯基耶拉和曼图亚两个地区仍有驻兵,也就是说奥军与法军在明乔河以西地区建立了一个非军事地带,用以避免战争双方发生冲突。

马伦哥战役最先胜利的是奥军,随后法军援兵到达才转败为胜。这使得奥军将领的使者回到维也纳后,全国都知晓了奥军胜利的消息,就在举国同庆的时刻,第二个使者也回到了奥地利,传达了战败的消息,因此关于马伦战役结果在奥地利闹了一个很大的笑话。马伦哥战役结果也在战后的第六天传回了巴黎。六月二十一日下午,巴黎城内礼炮轰鸣,正式庆祝法军在马伦哥战役中获胜。

网络配图

马伦哥战役评价

想要评价马伦哥战役,首先要了解该战的作战双方以及指挥者。马伦哥战役是法国和奥地利帝国之间的战役,在这场战役中法国的指挥者是拿破仑,并且这是拿破仑执政后指挥的第一次重要战役。因此人们对马伦哥战役评价就是通过这场战役的胜利,巩固了法国资产阶级的政权,同时也巩固了拿破仑在法国的统治地位。

就马伦哥战役来说,它在军事史上的地位和作用是非常重要的,通过这场战役,人们对拿破仑在战役中的指挥方式有了一定的了解。首先拿破仑能够有效地制造和利用敌人在战况方面判断失误,从而做到真正的出其不意,攻其不备。这也就是拿破仑在战争中惯用的手段。就那马伦战役而言,按照以往的惯例,奥军对法军进入意大利的方式作出的判断,认为其依旧是从亚宁平山进入,但是拿破仑偏偏反其道而行之,他开辟了新的进入意大利的路线,从而在战争中抢占了先机。这便马伦哥战役评价的一部分。

其次拿破仑机敏的抓住了决定整个战役胜负的关键,在复杂的形式下做到了趋利避害,这使得他在进入北意大利时成功的切断了奥军与其本土之间的联系。拿破仑在指挥战役时能够做到从全局出发,审时度势,权衡利弊,从而作出正确的判断。以上就是马伦哥战役评价,简单说就是该战役无论是在战略计划方面,还是作战指挥方面,都是一场值得称赞的战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生下明朝皇帝朱祐樘的美丽女俘为何惨死宫中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纵观数千多年的帝王史,历朝历代的后宫无不是血雨腥风、人命如蚁的皇室领地,在无数惨不忍睹的血案中,惨死了无数花容月貌青春美女。在古代皇帝后宫,佳丽如云,美女荟萃,作为后宫中的女人,要从三千佳丽中脱颖而出,得到皇帝的宠爱,实在是不容易做到的;而要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争宠后宫,独霸龙床,就更是非常困难的事情

  • 李陵遭汉武帝灭杀后人却成为五胡乱华主力军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汉武帝时期李陵其一生充满国仇家恨的矛盾。他投降匈奴,被人骂为叛徒,直到唐朝才开始被拨乱反正,在此之前也有人认为汉武帝杀了李陵全家也没有什么错误。网络配图实际上在李陵投降匈奴之后,曾经一度是要回归汉庭的,因为之前的赵破奴也曾经投降匈奴,后来逃回汉庭又被重新起用。而且汉武帝在李陵被俘之后不久又派遣了李广

  • 最残暴皇帝酒后不但羞辱母亲还暴打丈母娘!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中国历史上有500多位皇帝,在这500多皇帝中,暴君不在少数,但是要比残暴,恐怕没人能比过北齐文宣帝高洋了。高洋是南北朝时期北齐政权的开国皇帝,他的残暴,在中国古代皇帝中堪称第一,什么秦始皇、隋炀帝,跟高洋一比,真的都是小巫见大巫了。网络配图高洋是北齐的开国皇帝,他的的父亲是神武帝高欢,其实他是汉人

  • 揭秘清朝的马屁精“高士奇” 竟连康熙都欣赏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清朝盛期的高士奇,拍马屁的境地奇高。被康熙看上后,大受宠幸,以非科甲出身被选入翰林院,入值南书房,陪皇帝读书闲谈,陪宴侍从,诗酒唱和。跟皇帝关系铁的,任谁下蛆都无济于事。皇帝身边得宠的人,总是大臣们拍马的对象,所以,总有人给高士奇送礼送钱。有人因而说高士奇招权纳贿,皇帝晓得了,高士奇也不避讳,诚实招

  • 三藩之乱:康熙为何一直找不到吴三桂尸首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吴三桂,中后所(辽宁绥中)人,祖籍高邮(今属江苏),生于明万历四十年(1612)。他16岁中武举,在与清军交锋中屡立战功,28岁时已升至总兵(从二品)。崇祯十五年(1642),皇戚田弘遇为巴结吴三桂,将其掠买的陈圆圆相赠。吴三桂将圆圆留在北京,本人回到关外前线。网络配图两年后,北京被李自成统率的大顺

  • 史上殉葬最残忍的四位帝王:死后让宫女生殉!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纵观几千年的后宫嫔妃殡葬史,在现有的史料记载中,下面这四个帝王是最典型,最出格,最残忍的。在中国古代帝王死后,让生前的嫔妃殉葬现象最早的记载是在周朝,但在汉朝以后,此恶俗慢慢消失了,至唐朝则已非常罕见,接近废除。但到明代却死灰复燃,这古老的葬俗由此再添一层神秘。第一个就是那个烽火戏诸侯的周幽王。此人

  • 大汉秘史 刘邦好色竟连美貌尼姑也不放过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汉太祖高皇帝刘邦是一个比较好色的皇帝,在没有正式娶老婆的时候就已经跟一个姓曹的女人生了孩子,后来,天上掉下了个吕雉,也就是史书上讲的,刘邦的原配夫人,一个几乎当了皇帝的女强人,这是后话。其实,在刘邦没有造反之前,还曾有一位送上门的“小三”,也就是第三个老婆。可惜这到嘴边的肉愣是没吃上。话说始皇颁诏,

  • 秦赵长平之战白起到底有没有坑杀40万降卒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战国时期,秦、赵两国都是战国七雄之一。秦想要统一六国,必须要扫除三晋,也就是韩、赵、魏三国。根据“远交近攻”的策略,秦军率先攻打魏国,后来转向韩国。而秦、赵两国之间也眼看着即将发生一场大战。公元前260年爆发的长平之战无疑是当时规模最大的一场战争。秦、赵两国都投入了不少的人力、物力、财力,因此也有不

  • 揭秘是谁凭借弹丸孤城 打得诸葛亮无计可施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无论是在《三国志》,还是在《三国演义》、《资治通鉴》中,诸葛孔明都是谋略举世无双的智慧化身,高卧隆中已知天下三分,轻摇羽扇便是计上心头。但神仙也有阴沟里翻船的时候,虾兵蟹将也能乱拳打死老师傅。且不说诸葛亮后期一直被老对手司马懿死死顶住,就是一个魏国不入流的将军郝昭,也能凭借弹丸孤城,以少打多,打得孔

  • 土司木青为何如此短命:木青究竟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历史上关于木青的资料实在是太少,以致大家对这个人物的了解知之甚少,或者打不起兴趣,或者觉得太过于乏味,又或者有兴趣者最后却不得而知,我们今天详细来谈谈这样的一个人。图片来源于网络木青,作为土司,他的光芒过多的都被自己的儿子木增给掩盖,一则,木青的在世之年却是太短,古时称三十而立,但木青一生太过匆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