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秦赵长平之战白起到底有没有坑杀40万降卒

秦赵长平之战白起到底有没有坑杀40万降卒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2652 更新时间:2024/1/4 5:47:44

战国时期,秦、赵两国都是战国七雄之一。秦想要统一六国,必须要扫除三晋,也就是韩、赵、魏三国。根据“远交近攻”的策略,秦军率先攻打魏国,后来转向韩国。而秦、赵两国之间也眼看着即将发生一场大战。

公元前260年爆发的长平之战无疑是当时规模最大的一场战争。秦、赵两国都投入了不少的人力、物力、财力,因此也有不少人认为这是双方的一次综合国力的较量。

网络配图

虽然无论是从经济实力,还是军事实力来说,赵国都要稍逊于秦国,但是这场战争,赵国也并不是必败无疑的。两方实力在那儿摆着,如果正面迎战一定不是其对手的话,就应该从其它方面着手想办法。赵国的主将原本是大将廉颇,他将这一问题想得非常透彻,于是决定不要贸然进攻,而是采取了拖延时间的方法。廉颇率军固守不出,想要等拖得秦军士气低迷、攻势受挫时再出击。但是这样的战术,世人终究无法看到它得出结果的那一天了。

秦国深知自己军队的弱点,遂派遣人员进入赵国实施反间计。昏庸的赵孝成王中计,解除了廉颇的职位,换上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这也注定了赵军的败局。这场长平之战的最终结果是赵军大败,前后死伤约45万人。秦军虽然胜利,但是也有着不小的伤亡。总之,这场秦、赵两国之间的战争可谓是异常惨烈。

长平之战大胜的将领是谁

长平之战是战国时期著名的一场战争,这场战争使得天下的格局发生了决定性的变化,使得秦统一六国的脚步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使得赵国前后死伤约四十五万人。而战争中的几位将领也给世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白起,就是长平之战中使得秦军大胜的将领。他又名公孙起,秦国人士,在秦王征战六国时,立下了累累战功。他同时也是战国的四大名将之首,与他一起被称为战国四大名将的还有廉颇、李牧王翦

网络配图

长平之战开始时,秦军的将领其实是王龁,而赵国的主将是廉颇。两人对战时,虽赵军接连失利,但由于有廉颇镇守,两军还是处于僵持状态的。后来,秦国派人进入赵国实施反间计,赵王中计,将廉颇撤下,换上了赵括为主将。与此同时,秦军也在秘密地调动白起为主将。之后的长平之战,交战双方实际上都已更换了主将。白起、廉颇虽然都是战国时期的著名战将,但两人在长平之战中却并没有正面交锋的机会。白起担任秦军主将后,他深知赵括骄傲轻敌,只擅长“纸上谈兵”,遂根据其弱点定下了战术计谋。

白起带领秦军与赵括交战时,假装节节败退的样子,引诱赵括贸然带兵追击到了秦军阵地附近。这时,白起派兵暗中切断了赵军的后路,同时阻断其粮道,导致赵军被围困四十多天。最终,赵军主将赵括被乱箭射杀,赵军其余士兵投降,秦军大胜。但面对赵国的降兵们,白起只放回了240个年纪较小的人,其余士兵则均被坑杀。不得不说,白起带领秦军在长平之战中获得胜利,这确实能看出他是一位不可多得的战将,但坑杀赵国四十余万士兵的行为还是不免让人觉得太过惨烈。

白起坑杀40万降卒

白起,是中国历史上战功显赫的将军、统帅。战国时期秦国郿人,和李牧、廉颇、王翦齐名,并称“战国四将”位列战国四大名将之首。另外,白起,还有“人屠”的称号。那么这个称号是怎么来的呢?

首先,“人屠”并不简单的是杀人的意思。它更能体现杀人的数量之多,场面之惨状。我们可以明显的从这个称号中了解到,白起是个战功累累的将军。同时,白起也是一位嗜杀、隐狠的将军。

网络配图

白起一生最经典的战役便是——长平之战。长平之战是一场两国的生死大战,当时的战争规模,在世界古代战争史上都是罕见的。可以说,长平之战是在战国时期规模最大的一场战争。毋庸置疑,白起是这场战争的主角,时至今日,都还有不少学者研究讨论他。不仅是因为长平之战的规模大,更是因为白起在这场战役中最后的屠杀。

据《史记》记载:“括军败,卒四十万人降武安君。武安君计日:“前秦已拔上党,上党民不乐为秦而归赵。赵卒反覆,非尽杀之,恐为乱。”乃挟诈而尽坑杀之,遣其小者二百四十人归赵。前后斩首虏四十五万人。赵人大震。”也就是说,在长平之战后,赵将兵败已经投降,但是武安君白起却坑杀了四十万的战俘。

但是,就《史记》的记载来说,我们可以看到,在当时白起是请示过秦昭王的,所以,白起背负的这个“坑杀四十万降俘”骂名其实是有些冤枉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揭秘是谁凭借弹丸孤城 打得诸葛亮无计可施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无论是在《三国志》,还是在《三国演义》、《资治通鉴》中,诸葛孔明都是谋略举世无双的智慧化身,高卧隆中已知天下三分,轻摇羽扇便是计上心头。但神仙也有阴沟里翻船的时候,虾兵蟹将也能乱拳打死老师傅。且不说诸葛亮后期一直被老对手司马懿死死顶住,就是一个魏国不入流的将军郝昭,也能凭借弹丸孤城,以少打多,打得孔

  • 土司木青为何如此短命:木青究竟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历史上关于木青的资料实在是太少,以致大家对这个人物的了解知之甚少,或者打不起兴趣,或者觉得太过于乏味,又或者有兴趣者最后却不得而知,我们今天详细来谈谈这样的一个人。图片来源于网络木青,作为土司,他的光芒过多的都被自己的儿子木增给掩盖,一则,木青的在世之年却是太短,古时称三十而立,但木青一生太过匆匆,

  • 历史上对一代贤相魏相的评价是怎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魏相,西汉名相,出生年月不详,去世于公元前59年4月20日,是能和汉高祖时期的丞相萧何,曹参相提并论的一位贤相,历任茂陵令、河南太守、扬州刺史、大司农、御史大夫、谏议大夫等职,在汉宣帝时官至丞相,被封高平侯,去世后,获赐谥号宪侯。图片来源于网络魏相为人刚正不阿,严峻律已,做事守规合理,才能卓著,非常

  • 历史上以贤而出名的楚相孙叔敖有哪些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孙叔敖是楚国隐士,为人处世高明,以贤而出名。楚庄王时期他担任楚国的宰相,引领百姓,推行教化,臣民之间甚是和睦,风气十分良好,使人民安居乐业,生活幸福,壮大了楚国的国力。图片来源于网络小时候的孙叔敖就是个善良有德的孩子。有一次,年纪小小的孙叔敖外出游玩时,看见了一条长了两个头的蛇,他担心这条蛇会伤害到

  • 韩信: 西汉开国功臣淮阴侯韩信的人物生平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淮阴侯韩信,约前231年左右出生,江苏淮阴(今淮安)人,他曾投奔项梁,但没有得到任何重用。项梁失败后,归附项羽,做了郎中,但不被重视。于是逃离楚军,投靠刘邦,初期颇多失意,后来受到重用,逐渐显示其杰出的才能。被拜为大将后,韩信率军俘虏了魏王魏豹,平定魏国;与张耳一起带兵东进,在阏与擒获了代国丞

  • 霍去病: 西汉武帝刘彻的冠军侯霍去病生平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他是平阳公主府的女奴卫少儿与平阳县小吏霍仲孺的儿子,这位小吏不敢承认自己跟公主的女奴私通,于是霍去病只能以私生子的身份降世。大约在霍去病刚满周岁的时候,他的姨母卫子夫进入了汉武帝的后宫,怀孕后发生了馆陶公主绑架且欲杀卫青一事,事情败露后卫子夫并且很快被封为夫人,仅次于皇后。卫青被任命为建章监,与长兄

  • 史上婚姻失败才是刘禅乐不思蜀的真正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由于刘备弥留之际白帝城托孤,诸葛亮成为名正言顺的辅弼大臣,因此刘禅初为皇帝时,对诸葛亮充分信任,军国大事全权委任于这位赤胆忠心的蜀国丞相。诸葛亮虽然六出祁山,北伐中原,为国操劳,鞠躬尽瘁,但只可惜“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网络配图 诸葛亮、蒋琬等朝廷重臣贤相相继去世后,刘禅自身无力把持国政

  • 蜀国的千古丞相托孤大臣诸葛亮传奇一生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诸葛亮是刘备所建蜀国之丞相,他的一生可谓智慧卓绝,在历史浩瀚星空里闪耀着独一无二的光芒。图片来源于网络诸葛亮公元181年出生官吏之家,琅琊阳都人,诸葛氏属于当地大族,然而年幼父母接连过世,与姐姐弟弟相互照应,艰难度日,之后跟随叔父生活。叔父病故后,诸葛亮十六七岁移居南阳,开始过隐居生活。这十年期间广

  • 西汉权利最大的女人吕雉为何嫁给小混混刘邦的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吕雉少年时随父亲吕太公因避仇来到沛县,县令本与吕太公是朋友,当即招待他们全家饮宴,并请了县中一些头面人士相陪作客。自然,赴宴者也不会空手而来,总是带了一些贺礼的,而酒宴上的座次,也按照送礼的多少而进行排列。酒宴正进行到一半,忽然一阵喧闹之声,过了一会儿,县令来道歉说,他手下的一名泗水亭长刘季(或叫刘

  • 宋高宗赵构亲近大奸臣秦桧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宋高宗赵构是宋代的第十任皇帝,字德基。他一共在位三十五年,是南宋的开国皇帝。赵构的父亲是历史上有名的皇帝宋徽宗赵佶,母亲是显仁皇后韦氏,宋钦宗赵桓是他的异母哥哥。图片来源于网络赵构于大观元年五月出生,同年八月被赐名赵构,并且被授予定武军节度使以及检校太尉,被封蜀国公爵位。大观二年的正月里,赵构又被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