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三国密史:是谁让枭雄曹操感叹到相见恨晚

三国密史:是谁让枭雄曹操感叹到相见恨晚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4604 更新时间:2024/2/4 23:26:56

曹操能够做大做强,除了自身的能力,还在于他有一个强大的人才库,正所谓是谋士成群,战将如云。有这样一个人,他拒绝了董卓的引诱,义正词严地斥责了董卓;当王允被杀死后,是他辞官为王允收尸,当他归属曹操以后,曹操称之为“相见恨晚也!”就是这样一个人,在《三国志》里连立传的资格都没有,可见曹操集团的人才该是多么的充盈。

这个人叫赵戬(jian),最后官职相国长史,相当于诸葛亮时期蜀汉国的蒋琬。如果说蒋琬能够立传是因为后来任职宰相,那杨仪呢?他只不过是一个丞相随军长史,放在蜀国就是一个相当的人物啦。

网络配图

假如说杨仪能够有传多少事得益于他和魏延的是非恩怨,那他可以和孟达一样处理,放在《魏延传》里不就得了嘛!好在其他史籍中有赵戬这个人的记述,《三国志》注引中有所提及,这个赵戬也就没有被完全的湮没。

赵戬字叔茂,京兆长陵人。为人质朴而好学,说出来的话经常是引经据典,愿意体恤他人,不管是远近亲疏。后来出来做官,被任命为尚书选部郎。董卓擅权以后,想把他招来身边为自己做事,赵戬坚决不从。

董卓为此非常生气,想把他招来杀了,看见这事情的人都为赵戬担着一份心,而赵戬却泰然自若,毫不畏惧。等到见了董卓,赵戬义正词严,陈述己见,论辩是非,将董卓说得无言以对。

董卓这个人虽然是凶残暴戾,当时又是大权在握,气焰熏天,但面对赵俨的凛然大气,也免不了理屈词穷,只好向赵戬道歉。董卓见赵戬不能为自己所用,就让他到平陵去当了一个县令。

董卓被杀死后,王允掌握了朝廷大权。但王允由于处理董卓部署将领不当,李傕等人攻入长安,杀死了王允。由于王允所依靠的武将吕布逃出长安,王允死后没有人敢管,赵戬不顾一切,辞掉了官职将王允收敛安葬。

王允虽然也独揽大权,刚愎自用,但由于董卓是当时公认的篡逆贼子,杀了他也算是为天下除害。赵戬这时候能够为王允收敛,也算是一个义举吧。还因为这时候的长安城是被董卓部将所控制,赵戬能够这样做,也是具有十分的胆量。

网络配图

李傕等人纵兵抢掠三辅地区,李傕、郭汜等将领又相互争权,这引起了三辅地区的大动乱,赵戬只好离开长安,客居荆州。刘表收留了赵戬,把他当作宾客,但并没有予以重用。

等到曹操平定了荆州,见到了赵戬,拉着他的手说:“为什么我和你相见这么晚呢?”紧接着把赵戬用为自己的属员。刘表经营荆州,靠的是当地的豪族势力。曹操平定荆州后,这些大族大部分被继续留用,以便能够及早地安定荆州。

像这种客居之人,本身在荆州既没有势力也没有多大影响,曹操能够特别见他并予以任用,这一方面说明了曹操非常注重收揽人才。

同时也说明了赵戬在长安的举动是被曹操所知的。这也充分说明,正义之举不会被遗忘。赵戬后来被任命为五官将司马,六十多岁的时候在相国钟繇长史任上去世。

不过,赵戬是个人才,却算不上当时最顶尖的人才,他离当时顶尖人才尚有一定的差距。刘备准备夺取蜀地,赵戬并不看好他。

对傅幹说:“刘备他恐怕不会成功吧?他用兵很拙劣,每战必败,自己奔逃流亡尚且来不及,又凭什么能够谋图他人?

再从蜀国来看,虽然地方不大,但四面都是险固要塞,又是一个长期独立自守之国,很难在短时间内就能占为己有。”傅幹不同意他的看法,说:“刘备这个人宽厚仁爱有度量,能得到别人以死相助。

诸葛亮有非常强的治理能力和应变能力,为人正直有谋略,而他已经是刘备实际上的丞相;关羽、张飞勇猛而且非常忠义,他们都是万人之敌,是刘备最得力的将领。

网络配图

这三个人,都是人中豪杰。以刘备的谋略,再有这样三个杰出人才的辅佐,又怎么可能不成功呢?”从以后的事情看,刘备取蜀不但获得成功,且并没有大费干戈,这可以看出,赵戬对刘备的看法多少有些问题。

这并不是以成败来反证两人的高低,在更早之前,曹操就曾经说过,天下英雄,惟有他曹操和刘备两人,这说明,曹操对于刘备更了解也更重视。

如此看来,赵戬这个人最大的长处是正义和正气,可以归纳为德这方面,至于才这方面,他并不是当时最顶尖的人才,再加上曹操集团人才济济,或许也没有他脱颖而出的机会,这就是战时和平时的区别吧!

战时,君主用人用的首先是才,而和平时期,用人用的首先是德。但赵戬并没有被彻底埋没,也可以算作是德才兼备之人,只不过是德义比才能更突出一些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历史上最大的暴君 因失去爱妃怒杀3000宫女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明成祖朱棣在历史上很有作为,但他又是一位性格固执、刚恒白用、猜忌多疑、杀人如麻的皇帝。永乐末年,他大肆滥杀宫女、宦官,在这次大惨案中,被杀的宫女有近3000人之多,为明代后宫最大的一次惨案。网络配图失去爱妃滥杀无辜永乐初年,国家逐渐强大。朱棣追求享乐,后宫美女渐多。永乐五年(1407年),皇后徐氏病

  • 大韩帝国第二位帝王纯宗李坧乙未事变的前因后果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他是大韩帝国的第二位帝王,也是韩王朝的最后一位君王—李坧。李坧去世后的庙号为纯宗。李坧出生那年,朝鲜王朝刚好步入战争之中,并且被迫签订了不平等条约《江华条约》。李坧出生后战况连连,但这不妨碍高宗和明成皇后对他的宠爱。李坧一出生,就被任命为世子,虽说这是明成皇后逼着高宗下的命令。但高宗并没因此而讨厌李

  • 唐太宗好评不断 为何却选了这样颓废的储君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唐太宗本人不用多说,千古名君,属于中国皇帝史上少有的好皇帝,然而关于他的储君,大家听过的无不叹息,在选接班人问题上,他选择性情懦弱的晋王李治做接班人,结果酿成武后专权,改唐为周的悲剧。李唐王朝皇权旁落十几年,差一点断送了李唐王朝的前程。实在令人痛惜,那么当初选择他的原因是什么呢?网络配图其实在李治之

  • 明史上比诸葛亮智商还高的刘伯温结局却惨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元至正二十年,朱元璋军下金华,定括苍,仰慕刘基的名声,盛情邀请出山。此时刘基已经50岁了,应邀前往金(南京),进献"十八策",论天下安危,于色。朱元璋大喜,专设礼贤馆款待。从此,刘基就成了朱元璋的主要谋士,宏才大略得到了施展。刘基就在统一中国创建明王朝的过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此外,对大明历法、律令

  • 揭秘三国名将蒋钦之死:东吴蒋钦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东吴蒋钦,黄忠死因,蒋钦全

    三国蒋钦怎么死的?蒋钦(?-220年),字公奕,九江寿春(今安徽寿县)人。汉末东吴名将。早年随孙策平定丹阳、吴郡、会稽和豫章四郡。平盗贼,迁西部都尉。讨会稽贼吕合、秦狼等,徙讨越中郎将。又与贺齐并力讨平黟贼。从征合肥,因功迁荡寇将军,领濡须督。后召还都拜右护军,典领辞讼。蒋钦贵守约,性豁达。建安二十

  • 蒋钦:三国东吴名将忘私举贤的蒋钦生平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蒋钦(?-220年),字公奕,九江寿春人。蒋钦在孙策率众投靠袁术时就已跟随孙策,孙策到江东后为别部司马。曾跟随孙策和孙权征战,协助孙策先后平定丹阳郡、吴郡、会稽和豫章四郡,先后任葛阳尉和三个县的县长,后因领兵讨平山贼而迁任西部都尉。及后又讨平作乱会稽的盗贼吕合和秦狼,升讨越中郎将。不久又与贺齐讨平黟

  • 东方朔:协助汉武帝巩固政权扩展疆土的文人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东方朔(前154年—前93年),字曼倩,原本姓张,平原羌次(今山东陵县人)。西汉辞赋家。汉武帝即位,征四方士人。东方朔上书自荐,诏拜为郎。后任常侍郎、太中大夫等职。他性格诙谐,言词敏捷,滑稽多智,常在武帝前谈笑取乐,“然时观察颜色,直言切谏”(《汉书·东方朔传》)。武帝好奢侈,起上林苑,东方朔直言进

  • 张仓:秦汉时期著名的会计专家张仓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张苍前256年—前152年,西汉时期河南原阳县人。精通天文历算,官至丞相。张苍做过秦朝主管文书的御史。他为人仗义言,得罪秦王,秦王对他又恼又怒,准备把他问罪,有人向张苍通风报信,他才躲过一劫。后来西汉开国皇帝刘邦率领反秦起义军经过那里时,张苍便乘机加入起义军。在随军攻打南阳时,张苍因不按计划行事而违

  • 比起韩信的胯下之辱 他受的屈辱是他的十倍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它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范雎,它是战国时期的魏国人,他胸怀大志,多谋善断,相信自己也能开拓一番事业,但他出生寒微,不得不在当时的中大夫贾须府中任职,等待以后的机遇。网络配图一天中大夫出使齐国,范雎作为随从一起去了,齐王早知道范雎的才能,因此以黄金美酒收留他,范雎只是表示了一下谢意,它并不敢接收这么厚重的礼

  • 揭秘刘备在关羽败走麦城时为什么不营救?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对于关羽有着深厚感情的人们心中或许会有这样一个疑问:刘备在关羽败走麦城时为什么不营救?对于这一位英勇无比的将军,人们对他的死不禁心生惋惜。但是这次败走麦城却给人们留下了很多谜团。例如:一代英豪关羽为何不带兵突围返回成都以图再战呢?为什么关羽放弃了好几次能够逃跑的机会而一心求死呢?又为什么在成都的刘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