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李暠在位期间有哪些成就?他留下了哪些作品?

李暠在位期间有哪些成就?他留下了哪些作品?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2672 更新时间:2024/1/15 10:50:10

李暠(351年~417年),字玄盛,小字长生,陇西成纪人,自称西汉飞将军李广十六世孙,十六国时期西凉开国国君,为唐朝皇室认定的先祖。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李暠出身陇西李氏。少时十分好学,特别擅长文辞。隆安元年(397年),段业自称凉州牧,李暠被授为效谷县令,后升为敦煌太守。隆安四年(400年),李暠自称大将军、护羌校尉、秦凉二州牧、凉公,改元庚子,建立西凉政权,以敦煌为都城,疆域广及西域。义熙元年(405年),李暠改元建初,遣使奉表东晋,并迁都酒泉,与北凉长期争战。义熙十三年(417年),李暠去世,享年六十七岁,谥号武昭,庙号太祖,葬于建世陵。天宝二年(743年),李暠十一世孙唐玄宗李隆基追尊其为兴圣皇帝。

为政举措

政治

李暠建国后,以“诸事草创,仓帑未盈,故息兵按甲,务农养士”为指导思想;在政治上努力做到知人善任,积极纳谏,执法宽简,赏罚有信。他赦其境内,号召因战乱而背井离乡的百姓返回家园,重视农桑,并给这些重返家乡的百姓以优惠待遇和资助,很快就有逃民二万三千万多户迁回敦煌。为了统一河西,他还派遣重臣宋繇东征凉州,西击玉门,都取得成功。随后,他实施“寓兵于农”的措施,将大批军队开到玉门关、阳关等地屯田,广积粮谷作为东伐的资本。 因此,敦煌因战乱而遭到破坏的经济,很快得以恢复和发展。

文化

李暠执政后,广开言路,重视儒学,珍惜人才,知人善任,积极振兴文化教育。在他统治的西凉境内,当时好多文人名流,都投靠于他,当时著名的地理学家阚駰,经济学家宋繇,教育学家刘昞等,他们都得到李暠的重用,一时群英齐集敦煌,在学术上做出了突出的成就,形成了以敦煌为中心的“五凉文化”的兴盛时期。

教育

李暠曾在南门外水边修建起一座殿堂,取名为靖恭堂,作为他同朝臣商议朝政、检阅武备的处所。李暠为振兴文教,培养儒士,便修建设立学校,增收富贵人家学生五百人。 [29] 并在各郡设置五经博士,负责传授经学。文风一时大兴。

个人作品

总述

李暠一生“通涉经史、玩礼敦经”。尤其善于文学,是五凉时期著名的文学家。

著有《靖恭堂颂》、《述志赋》、《槐树赋》、《大酒容赋》等。其中除《述志赋》外,其它的都没有流传下来。

介绍

《述志赋》

李暠凭着治世之才,正当后凉末年,受到群雄的奉拥,于是大展霸主的宏图,兵不血刃,端坐而安定千里之地,他曾认为前凉的业绩指日可成,河西十郡短时间内就能统一。过了不久,南凉君主秃发傉檀进占姑臧,沮渠蒙逊的地盘逐渐扩大,李暠于是慨然而作《述志赋》。

《槐树赋》

西凉建国之前,河右地区没有楸、槐、柏、漆等树木。前凉张骏在位时,从秦陇取来种植,后来全都死了,而酒泉宫的西北角有槐树生长,李暠于是作《槐树赋》寄托情怀,大意是感叹僻陋偏远之地,不是建立功业的地方。

《大酒容赋》

李暠曾命主簿梁中庸和刘彦明等人写文章。有感于兵难频繁,时俗喧闹相争,李暠于是就作《大酒容赋》以表达恬淡豁达的胸怀。

其他作品

李暠的前妻辛氏,是同郡辛纳之女,为人贞洁顺从有妇德,但很早去世,李暠亲自为她写诔文。李暠又作有其他的诗赋数十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齐高帝萧道成简介 诛灭刘宋,成为南朝齐建立者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齐高帝萧道成(公元427年~482年)字绍伯,小名斗将,汉族,南朝齐建立者,在位四年。《南齐书·高帝纪》载,齐高帝萧道成乃“汉相萧何二十四世孙”。先世居东海兰陵(今山东省苍山县兰陵镇)。《南齐书·武帝本纪》载:高祖萧整于东晋初过江,寓晋陵武进(今常州市新北区孟河镇万绥村),晋于此地侨置兰陵郡,称南兰

  • 宋顺帝刘准简介 幽禁而死,南朝刘宋的末代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宋顺帝刘准(467年—479年),字仲谋,小字智观,父刘休范,母陈法容。泰始五年七月癸丑生,建元元年五月己未,殂于丹阳宫,时年十三。在位2年(477年—479年在位)。姓名:刘准别名:宋顺帝国籍:南朝宋民族:汉族职业:皇帝在位时间:477年—479年谥号:顺皇帝年号:升明陵寝:宁陵生平概述史书记载“

  • 宋武帝刘裕简介 宋武帝刘裕被誉为"南朝第一帝”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宋武帝刘裕(363年4月16日—422年6月26日)字德舆,小名寄奴,汉族,祖籍彭城县绥舆里(今江苏铜山),生于京口(今镇江),曾两度北伐,收复洛阳、长安等地,功勋卓著。卓越的政治家、改革家、军事家,刘宋开国之君。于隆安三年,参军起义,对内平定战乱,先后消灭刘毅、卢循、司马休之等分裂割据势力,使南方

  • 和珅都有哪些鲜为人知的才能让乾隆离不开他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十八日上午,皇帝派人送来一条白练。和珅见到白练之后,索笔题诗一首:五十年来梦幻真,今朝撒手谢红尘。他时水泛含龙日,认取香烟是后身。一个在临死前能写出这样充满禅意诗句的人,应该是个有一点深度,有一点悟性,有一点定力的人。目光锐利的乾隆本也不会让一个平庸之辈处于离自己最近的位置

  • 英国人巴克斯自称慈禧情人 遭史学家驳斥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中国通”与“汉学家”老舍先生的《正红旗下》,写的是晚清年间的事,其中涉及两个关系为舅甥的美国人。外甥在中国,为北京城里某福音堂的牧师,以布道传教为业;舅舅在美国,因为他拥有很多资产,所以相当牛×。很可能是,或可能将是国会议员之类的要人,这从他一张嘴就说“我们会出兵”的霸凌口气,是可以判断出来的。此

  • 北魏道武帝拓跋珪简介 遇刺身亡,北魏开国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北魏道武帝(371年—409年),又名涉珪、什翼圭、翼圭、开,北魏开国皇帝,鲜卑族人。他是代王拓跋什翼犍的孙子,献明帝拓跋寔的儿子,太武帝拓跋焘的爷爷。376年,拓跋珪被其母亲贺兰氏携走出逃。385年,15岁的拓跋珪趁乱重兴代国,在盛乐即位为王。又在次年即386年改国号“魏”,是为北魏,改元“登国”

  • 顺武皇帝侯景简介 侯景之乱中被部将杀害惨死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侯景(503~552),字万景,北魏怀朔镇(今内蒙古固阳南)鲜卑化羯人。因左足生有肉瘤所以行走不稳,但是擅长骑射,因此被选为怀朔镇兵,后又被提升为功曹史、外兵史等低级官职。北魏末年边镇各胡族群起反抗鲜卑族的统治,侯景开始建立功勋,后来侯景投靠东魏丞相高欢。梁武帝太清元年(547年)率部投降梁朝,驻守

  • 西梁宣帝萧察简介 南朝西梁的开国皇帝萧察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人物简介萧察,梁武帝之孙。又作萧詧,西梁宣帝(519年—562年),为西梁的开国皇帝,梁武帝之孙、昭明太子萧统之第三子。庙号中宗555年萧詧为梁皇帝,庙号中宗。萧察资料叔侄相残萧詧,于531年被封为岳阳郡王与东扬州刺史,镇守会稽;546年又以雍州刺史之名镇守襄阳。549年,萧詧与河东王萧誉联合攻打湘

  • 皋陶架构了中国最早的司法制度体系,他还有哪些成就?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皋陶(公元前2220年—公元前2113年),偃姓(一说为嬴姓),皋氏,名繇,字庭坚。上古时期华夏部落首领,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上古四圣”(尧、舜、禹、皋陶)之一,后世尊为“中国司法始祖”。主要成就制典传说我国的第一部《狱典》就由皋陶制定,他把《狱典》刻在树皮上,呈给舜,帝舜看后觉得很好,

  • 皋陶的一生有哪些成就?被奉为中国司法鼻祖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皋陶(公元前2220年—公元前2113年),偃姓(一说为嬴姓),皋氏,名繇,字庭坚。上古时期华夏部落首领,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上古四圣”(尧、舜、禹、皋陶)之一,后世尊为“中国司法始祖”。历经唐虞夏三个时代,长期担任掌管刑法的“士师(理官)” 一职,以正直闻名天下。相传架构了中国最早的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