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历史上司马昭为何不杀刘禅?真相生是什么

历史上司马昭为何不杀刘禅?真相生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1091 更新时间:2024/1/25 8:55:41

刘禅,即蜀汉怀帝,又称后主,字公嗣,小名阿斗。三国时期蜀汉末代皇帝。以上问题我爱历史网小编将在下文为大家一一揭晓。

魏景元四年,司马昭力排众议发动了灭蜀之战。经过艰苦的奋战,刘禅在山穷水尽之际,只得向魏军投降。投降后的刘禅被迁往洛阳,受到了司马昭的优待。对于自己的对手,而且是魏朝不共戴天的敌人,司马昭为何不杀刘禅,还对他十分优待呢?

一、刘禅的性格让司马昭感到放心。

后人在探讨蜀汉灭亡的原因时,刘禅的个人原因被认为是蜀汉灭亡的重要原因。史书评价他在诸葛亮时期,由于有贤相诸葛亮的辅佐,刘禅就成为循理之君。但是在诸葛亮去世后,受到黄皓等人的蛊惑,刘禅就成为了昏暗的皇帝。

由于刘禅缺乏政治才能,在诸葛亮和他留下的蒋琬费祎去世之后,被迫担当起治理蜀汉的刘禅感到力不从心。他在军事方面依靠姜维,可是姜维穷兵黩武,把蜀汉多年积攒的实力白白浪费。他在内政方面依靠黄皓,可是黄皓弄权腐败,把朝堂搞得乌烟瘴气。

在魏军发动灭蜀之战前,姜维得知消息,向刘禅报告,请他加强汉中方向上的防御。可是刘禅听从了黄皓的言论,对此不以为然,使得空虚的汉中被魏军轻易突破。在邓艾偷渡阴平时,他派诸葛瞻父子去抵御邓艾,却遭到了惨败。

在邓艾的军队还没有打到成都城下时,六神无主的刘禅竟然听从谯周的强词夺理,主动投降了。当时回援的姜维主力得知让他们投降的消息时,将士们都气得拔刀砍石。可是遇到这样昏庸无能的皇帝,大家又有什么办法呢?

在刘禅投降之后,他的昏庸无能在司马昭面前表现得淋漓尽致。最著名的故事“乐不思蜀”就发生在这个时候。当时司马昭为了试探刘禅,故意在酒宴上让蜀人表演蜀地歌舞。刘禅手下的人无不流泪,刘禅却嬉笑自若。

这个情景让司马昭看在眼里,对贾充评价刘禅无情,说像这样的君主连诸葛亮都难辅佐长久,更何况姜维了。他故意问刘禅说,还想不想去蜀地。刘禅回答说,“此间乐,不思蜀也”。司马昭通过对刘禅的考察,明白了刘禅是一个没有丝毫野心的人,对自己和自己的政权毫无威胁,因此才放过了他。

二、刘禅的忠诚部下已经不复存在。

刘禅此人虽然没有野心,但是他毕竟是一国之君。在以匡扶汉室为信念的人中,刘禅依然是他们心中的一面旗帜。因此,如果刘禅被这些人掌握在手中,依然可能会发生对司马昭的叛乱,威胁到司马昭的统治。

可是,当刘禅来到洛阳的时候,这种可能早已不复存在了。这是因为在刘禅投降之后,蜀地发生了大规模的变乱。这场变乱首先是由于邓艾和钟会争功引起的,随后由于事态失去控制,成为一场血腥的屠杀。

钟会是灭蜀战役的主帅,担任着主要战场的作战任务。他率领十几万大军攻入汉中,夺取关口,迫使姜维率领蜀军野战主力退守剑阁。在钟会牵制住蜀军主力的同时,也为邓艾创造了战机。邓艾偷渡阴平,直插蜀国腹地,在绵竹打败蜀军最后的主力,迫使刘禅投降。

由于邓艾独断专行,引起了钟会的嫉妒和司马昭的疑忌。姜维又使出诈降计,挑拨钟会除掉邓艾,掌握所有军权,然后发动叛乱。在时机成熟后,姜维再除掉钟会,重新恢复蜀汉政权。就这样,钟会先是捉拿了邓艾父子,送往洛阳。可是自己却反叛未成,和姜维一起被部下所杀,邓艾也死于乱军之中。

这样,整个伐蜀的魏军失去了统帅,完全成为了一支乱军。在监军卫瓘的默许下,对蜀地进行了大肆的洗劫。在这场变乱中,大批对蜀汉政权抱有忠心的臣子遭到了屠杀,这中间就包括有刘禅的太子刘璇。

在大批忠实的部下被杀后,刘禅又被司马昭迁往了洛阳。在离开蜀地后,就算是少数想要恢复汉室的人要帮助刘禅复国,也是做不到的了。这样,昏庸无能的刘禅,没有忠诚复国的臣子帮助,更是对司马昭失去了威胁,司马昭也就没必要去斩草除根了。

三、刘禅的处境可以对东吴进行宣传。

在刘禅投降后,原本是昏庸无能、人人鄙视的君主,却成为了大家争抢的香饽饽。这主要是刘禅个人的象征意义,已经超过了他实际的价值。在姜维眼中,刘禅是蜀汉复国的希望。而在邓艾的眼中,他则是对东吴进行舆论战的有力工具。

邓艾在接受刘禅的投降后,不但没有对他进行威吓,反而对他进行了一番优待的举动。邓艾封刘禅为骠骑将军,对投降的蜀官都有赏。后来邓艾向司马昭解释自己这样做的原因,主要是为了下一步伐吴做准备。

邓艾在向司马昭的报告写道,建议以蜀汉为伐吴的基地,进行军事准备,顺流而下攻打东吴。为了对东吴发动宣传攻势,建议厚待刘禅,封刘禅为扶风王,留在蜀地。然后把这个情况向东吴君臣进行宣传,来削弱东吴的抵抗意志。

司马昭虽然对邓艾的独断专行产生疑虑,除掉了邓艾父子。但是司马昭对于邓艾报告中的合理建议还是采纳了。司马昭虽然没有封刘禅为王,把他留在蜀地,但是在把刘禅迁到洛阳后,还是封他为安乐公,将他作为对东吴进行舆论宣传的工具。

在对东吴进行讨伐的时机成熟后,司马炎开始了灭吴之战。在前线遭到多次惨败,大势已去的情况下,吴主孙皓也步刘禅后尘,向晋军投降了。正是有了刘禅的先例,使得东吴君臣选择了主动投降,减轻了晋军的作战难度,减少了军队的伤亡。从这一方面看,司马昭优待刘禅的影响就显现了出来。

结语:

刘禅作为蜀汉的亡国之君,在投降后不但没有被司马昭杀死,反而受到了司马昭的优待。主要的原因是刘禅是一个昏庸无能的君主,手下的忠臣勇将又在蜀汉灭亡的变乱中被杀戮殆尽。这样,刘禅对司马昭和他的政权完全没有威胁,司马昭也没有必要对他斩草除根。

司马昭不但不杀刘禅,还要对他进行优待,这也是为了他的下一步战略行动做准备。在灭亡蜀汉后,消灭东吴统一天下就成为司马氏的主要战略目标。优待刘禅就是为了向东吴进行宣传,减弱东吴君臣的抵抗意志,为军事行动提供便利。在灭吴战争中,由于有刘禅的先例,东吴最后也选择了不战而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李暠在位期间有哪些成就?他留下了哪些作品?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李暠(351年~417年),字玄盛,小字长生,陇西成纪人,自称西汉飞将军李广十六世孙,十六国时期西凉开国国君,为唐朝皇室认定的先祖。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李暠出身陇西李氏。少时十分好学,特别擅长文辞。隆安元年(397年),段业自称凉州牧,李暠被授为效谷县令,后升为敦

  • 齐高帝萧道成简介 诛灭刘宋,成为南朝齐建立者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齐高帝萧道成(公元427年~482年)字绍伯,小名斗将,汉族,南朝齐建立者,在位四年。《南齐书·高帝纪》载,齐高帝萧道成乃“汉相萧何二十四世孙”。先世居东海兰陵(今山东省苍山县兰陵镇)。《南齐书·武帝本纪》载:高祖萧整于东晋初过江,寓晋陵武进(今常州市新北区孟河镇万绥村),晋于此地侨置兰陵郡,称南兰

  • 宋顺帝刘准简介 幽禁而死,南朝刘宋的末代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宋顺帝刘准(467年—479年),字仲谋,小字智观,父刘休范,母陈法容。泰始五年七月癸丑生,建元元年五月己未,殂于丹阳宫,时年十三。在位2年(477年—479年在位)。姓名:刘准别名:宋顺帝国籍:南朝宋民族:汉族职业:皇帝在位时间:477年—479年谥号:顺皇帝年号:升明陵寝:宁陵生平概述史书记载“

  • 宋武帝刘裕简介 宋武帝刘裕被誉为"南朝第一帝”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宋武帝刘裕(363年4月16日—422年6月26日)字德舆,小名寄奴,汉族,祖籍彭城县绥舆里(今江苏铜山),生于京口(今镇江),曾两度北伐,收复洛阳、长安等地,功勋卓著。卓越的政治家、改革家、军事家,刘宋开国之君。于隆安三年,参军起义,对内平定战乱,先后消灭刘毅、卢循、司马休之等分裂割据势力,使南方

  • 和珅都有哪些鲜为人知的才能让乾隆离不开他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十八日上午,皇帝派人送来一条白练。和珅见到白练之后,索笔题诗一首:五十年来梦幻真,今朝撒手谢红尘。他时水泛含龙日,认取香烟是后身。一个在临死前能写出这样充满禅意诗句的人,应该是个有一点深度,有一点悟性,有一点定力的人。目光锐利的乾隆本也不会让一个平庸之辈处于离自己最近的位置

  • 英国人巴克斯自称慈禧情人 遭史学家驳斥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中国通”与“汉学家”老舍先生的《正红旗下》,写的是晚清年间的事,其中涉及两个关系为舅甥的美国人。外甥在中国,为北京城里某福音堂的牧师,以布道传教为业;舅舅在美国,因为他拥有很多资产,所以相当牛×。很可能是,或可能将是国会议员之类的要人,这从他一张嘴就说“我们会出兵”的霸凌口气,是可以判断出来的。此

  • 北魏道武帝拓跋珪简介 遇刺身亡,北魏开国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北魏道武帝(371年—409年),又名涉珪、什翼圭、翼圭、开,北魏开国皇帝,鲜卑族人。他是代王拓跋什翼犍的孙子,献明帝拓跋寔的儿子,太武帝拓跋焘的爷爷。376年,拓跋珪被其母亲贺兰氏携走出逃。385年,15岁的拓跋珪趁乱重兴代国,在盛乐即位为王。又在次年即386年改国号“魏”,是为北魏,改元“登国”

  • 顺武皇帝侯景简介 侯景之乱中被部将杀害惨死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侯景(503~552),字万景,北魏怀朔镇(今内蒙古固阳南)鲜卑化羯人。因左足生有肉瘤所以行走不稳,但是擅长骑射,因此被选为怀朔镇兵,后又被提升为功曹史、外兵史等低级官职。北魏末年边镇各胡族群起反抗鲜卑族的统治,侯景开始建立功勋,后来侯景投靠东魏丞相高欢。梁武帝太清元年(547年)率部投降梁朝,驻守

  • 西梁宣帝萧察简介 南朝西梁的开国皇帝萧察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人物简介萧察,梁武帝之孙。又作萧詧,西梁宣帝(519年—562年),为西梁的开国皇帝,梁武帝之孙、昭明太子萧统之第三子。庙号中宗555年萧詧为梁皇帝,庙号中宗。萧察资料叔侄相残萧詧,于531年被封为岳阳郡王与东扬州刺史,镇守会稽;546年又以雍州刺史之名镇守襄阳。549年,萧詧与河东王萧誉联合攻打湘

  • 皋陶架构了中国最早的司法制度体系,他还有哪些成就?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皋陶(公元前2220年—公元前2113年),偃姓(一说为嬴姓),皋氏,名繇,字庭坚。上古时期华夏部落首领,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上古四圣”(尧、舜、禹、皋陶)之一,后世尊为“中国司法始祖”。主要成就制典传说我国的第一部《狱典》就由皋陶制定,他把《狱典》刻在树皮上,呈给舜,帝舜看后觉得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