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朱元璋为何声称永远不攻打日本这国家?

朱元璋为何声称永远不攻打日本这国家?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4592 更新时间:2024/2/28 8:29:09

他以日本支持胡惟庸造反为由,于洪武二十年(1387年)果断地断绝了跟日本的往来。把日本列为“不庭之国”,永远不准日本来中国贸易,并把这写入了传给后世子孙万世不变的《皇明祖训》中。正是在这同一本《祖训》中,日本还被列入了永不攻打的十五国之一。

甲午海战、马关条约、南京大屠杀……中国跟日本有着说不清的恩怨情仇。如果当初朱元璋攻打日本的计划付诸实施,也许……

中国与日本在地理上一衣带水,自古以来就是唇齿相依的邻邦,历史上有过漫长的蜜月期,如汉唐。也有过水火不容的时候,后者最典型的莫过于元朝时忽必烈的两征日本,其声势浩大,规模可谓空前。但恐怕很少有人知道,在明初建国的时候,雄才大略的朱元璋也有过进攻日本的打算。

“倭寇”是明朝的关键词之一,“倭患”一直贯穿了整个大明王朝。尽管在后期有诸如戚继光俞大猷等名将的一力抗击,但是一直要到德川幕府17世纪,连续三次发布锁国令的时候,“倭寇”才真正意义上在我国东南沿海绝迹,“倭患”也才真正解决。

网络配图

早在朱元璋统治的洪武时期,倭寇就长期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骚扰。据统计,洪武年间有记载的倭寇入侵达44次之多,而且其中大部分集中在洪武十四年之前,平均每年超过两次。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朱元璋可谓殚精竭虑,绞尽脑汁。

洪武元年,他派永嘉侯朱亮祖镇守广东,在沿海要地设置卫所,派兵防守,同时发国书给日本诸国(当时日本正处于分裂的“南北朝”时期)表达了自己希望与日本诸国建立睦邻友好关系,一起消灭倭寇,共享太平之福的愿望。

但当时的日本幕府将军足利义诠以“倭寇乃九洲海贼所为,日本政府根本就不知道”为由予以搪塞。洪武二年,着眼于长远利益的朱元璋又派杨栽等七人出使日本,并亲自写了一封措辞严厉的信威胁“倭寇”。接到信后,日本国的怀良亲王大怒,斩杀明使五人,其他的悉数扣留,朱元璋的这一次交涉毫无成果可言。洪武三年三月,不死心的朱元璋又派莱州府同知赵秩等再次出使日本。赵秩经过一番惊险的周旋和唇枪舌剑后,终于软化了怀良亲王的立场。怀良亲王派和尚祖来捎带了大量的贡马和土特产向明朝“奉表称臣”,而且还送还了七十多个被倭寇抓去的中国人。朱元璋十分高兴,在皇宫设宴款待日本来使,并赏赐了大量的财物。考虑到日本人普遍信仰佛教,朱元璋还派了八个和尚护送祖来回国。但是朱元璋对当时的日本缺乏最起码的认识,他高估了怀良亲王的影响力,怀良亲王只是一个亲王而不是国王,他的意志并不能代表整个日本国的意志,那么当时最有势力的日本国王是怎么想的呢?说来还真是凑巧,这位仁兄的想法正好与怀良亲王相反,他并不认为跟中国交好是一件多么急切而急需解决的事。于是这次曾给朱元璋带来希望的交涉就这样再次搁浅。

网络配图

后来日本国也有一些零零散散的朝贡,但因为这些多是地方实力派官员贪图大明朝的赏赐而搞的私人活动,没有正规的表文和印信,所以朱元璋都不怎么搭理。洪武十三年,日使再次来贡,情况同前几次一样也是没有表文,但带了一封日本征夷将军源义满的奉丞相书,文章写得极其嚣张,朱元璋看后很不开心,便拒绝了日本的朝贡。洪武十四年日本再次来贡,朱元璋又一次推却,并让礼部写了一封信责备日本国王和他们的那个征夷将军:“王居沧溟之中,传世久长,今不奉上帝之命,不守己分,但知王环海为险,限山为固。妄自尊大,肆毁邻邦,纵民为盗。上帝将假手于人,祸有日矣。吾奉至尊之命,移文与王。王若不审巨微,效井底蛙,仰观镜天,自以为大,无乃构嫌之源乎?”。

日本不甘示弱,也回了一封极其强硬的信,而且文采斐然:“臣闻三皇立极,五帝禅宗,惟中华之有主,岂夷狄而无君。乾坤浩荡,非一主之独权,宇宙宽洪,作诸邦以分守。盖天下者,乃天下之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臣居远弱之倭,褊小之国,城池不满六十,封疆不足三千,尚存知足之心。陛下作中华之主,为万乘之君,城池数千余,封疆百万里,犹有不足之心,常起灭绝之意。夫天发杀机,移星换宿。地发杀机,龙蛇走陆。人发杀机,天地反覆。昔、舜有德,四海来宾。汤、武施仁,八方奉贡……”

网络配图

朱元璋看了这封表文大怒,史载“帝得表愠甚”,但考虑到元朝两次出征日本损兵折将的前车之鉴,朱元璋忍住了这一口恶气。虽然如虎将李文忠者也曾建议朱元璋征日本以雪前恨,但朱元璋在深思熟虑之后还是没有率领大明朝的舟师东渡。

不过这一件事后,朱元璋改变了以往企图交好日本的策略,而改为在内部积极设防,在沿海各地加强防守和卫所建设等,尽量减少倭寇造成的损失。最后他以日本支持胡惟庸造反为由,于洪武二十年(1387年)果断地断绝了跟日本的往来。把日本列为“不庭之国”,永远不准日本来中国贸易,并把这写入了传给后世子孙万世不变的《皇明祖训》中。正是在这同一本《祖训》中,日本还被列入了永不攻打的十五国之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高分低能的光绪帝:赞他远超当年的同治帝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晚清皇帝中,光绪是学习成绩最好的一个。1875年的1月13日,小光绪从熟悉的家里被送进紫禁城。紫禁城实在不适合一个孩子的成长。从进宫的第一天起,小光绪总是处于太后的调教和训斥之中。精明强干的太后在教育上却是一个失败者。对亲生儿子同治,她任母爱泛滥,过分娇纵。而对继子光绪,她却矫枉过正。为了让小皇帝成

  • 年仅三岁的小皇帝在位二十八天竟被吓死!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南宋王朝自公元1127年宋高宗康王赵构称帝始,至1279年陆秀夫携宋怀宗赵昺崖山跳海殉国止,历152年,前遭金国蹂躏,后被蒙古亡国,历代皇帝可谓苟且偷生,多灾多难,在中国历史上书写了屈辱的一页。可是少有人知的是,在南宋建国初期,还曾出现过一位乳臭未干、年仅三岁的小皇帝,可惜他屁股还未坐热,在位仅28

  • 《明妃传》背后朱祈镇真正的旷世之恋!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他是金钥匙出生的太子,他九岁登基。帝国刚刚经过声名赫赫的仁宣之治,上有仁贤太皇太后辅政,下面还有他的好父亲为他留下了五位顾命大臣。一切似乎都按着大明继续盛世的态势往下走。这世上根本没有无忧无虑,他少年即位却尚未亲政,拥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利,命运却不由自己掌控。唯一可以相信的人却只有陪伴自己的太监王振。

  • 唐高宗真的昏懦?难道不是因为武则天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唐高宗李治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儿子,也是武则天的丈夫。武则天从他的手中夺走了政权,建立了短暂的大周王朝,让李姓男人们着实丢了一把脸。因此,历史上对唐高宗的评价是“昏懦”。最晚从欧阳修撰《新唐书》以来,就把他当作“昏懦之主”。那么,高宗果真是一个“昏懦”之君吗?不尽然。有人认为李治并不昏懦,他之所以被如此

  • 史说解读:努尔哈赤传奇反腐杀子谜案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努尔哈赤,是清朝的开国皇帝。对清王朝后续的发展都带来不可估量的影响。下面由本文来给大家解读努尔哈赤的传奇故事吧!现在打开电视,我们发现清宫题材的电视剧特别多,有那么几个皇上就“忙”得吓人,比如说康熙皇帝,不论是《康熙王朝》还是《雍正王朝》,都有康熙。最近几年时间雍正也比较火,不仅是《雍正王朝》《甄嬛

  • 隋唐风云:杨广当上皇帝的第二个有利条件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杨勇平时的所作所为以及父皇、母后的态度,杨广不会看不到。因此,他的做法刚好与皇兄相反。既然父亲不喜欢铺张奢华,他就谨言慎行,衣着简朴,大兴节俭之风。母后善妒,他就做足表面功夫,让人们以为他只和萧妃在一起。其实,他搜罗的美女不计其数。网络配图杨广的才能还是很出色的,擅长诗歌,精通音律,记忆力超强,会多

  • 揭秘:历史上的纪晓岚与和珅真实关系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通过电视剧《铁瓷铜牙纪晓岚》,很多观众都认识了口才了得的纪晓岚和懂得审时度势的和珅。在剧中,他们两个总是不停地吵斗。那么,纪晓岚与和珅分别是怎样的人?两人又是怎样结怨的?在清朝的历史上,要说统治时间最长的就属乾隆了,而在乾隆统治的时期,有两大宠臣,那便是和珅以及纪晓岚。纪晓岚想必大家都不陌生,才华横

  • 兰陵王高长恭的生母是谁?他为什么会被处死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走进了解兰陵王高长恭的故事。兰陵王是北齐时候的一位王爷,这位王爷不光是出身高贵,而且特别的英勇善战,可以说,在当时那可真的是无人能够与之相匹敌,不过就是这样的一位王爷,却并没有得到善终,因为他的兄弟特别忌讳自己,

  • 曹操的夫人中到底有多少寡妇和人妻 最为出名的都有谁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曹操和寡妇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一代枭雄曹操这一生有一个很奇怪的癖好就是喜欢面容姣好的中年寡妇和人妻。“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唐代诗人杜牧就用过这句诗来说过曹操的特殊爱好。根据《三国志》中的记载,曹操成为了魏王以后,王后是卞夫人

  • 白起与王翦同为战国四大名将,为何两人的结局却截然不同?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白起和王翦为何一个被赐死,一个安度晚年。白起是战国四大名将之首,人称”千古第一杀神“。他作战以消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个歼灭战专家。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比如长平之战,一下子坑杀了赵国四十万精锐,直接将赵国从一流强国的行列踹倒了二流国家的行列,再也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