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揭秘刘备死前托孤是不是摆了诸葛亮一道?

揭秘刘备死前托孤是不是摆了诸葛亮一道?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3544 更新时间:2024/1/1 14:06:44

公元223年,春季,四川盆地万物回春,生机盎然。在这个春光明媚的季节,永安城里却是人心惶惶,气氛压抑,因为蜀汉皇帝刘备的人生走到了尽头。

临终之前,刘备把远在成都的诸葛亮诏来托付后事。这一年,刘备62岁,诸葛亮42岁。作为一起打天下十几年的老战友,如今物是人非,即将天人永隔,两人都是不胜唏嘘。面对已经两鬓略苍的诸葛亮,刘备留下遗言:

“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先主又为诏敕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

图片来源于网络

短短两三句对话,在后世却成为历史谜案。许多人认为,刘备托孤,意在试探或牵制诸葛亮,更有甚者认为,刘备当时已经在宫里埋伏了刀斧手,一旦见诸葛亮意图不轨,刀斧手就会立刻冲出,让诸葛亮血溅五步。

有没有这种可能呢?探讨谜底,应该了解刘备托孤的背景。

刘备手下大致有四大势力:

元老派,指的是从刘备创业初期就追随他的老哥们儿,代表人物是关羽、张飞、赵云等人;

荆州派,指的是刘备居住在荆州,寄刘表篱下时,跟随他的势力集团,代表人物是诸葛亮、庞统、魏延等人;

东州派,这是刘璋的父亲刘焉当初在益州打天下的时候,追随他的创业元老,对于益州派来说,他们是外来户,代表人物是法正李严孟达等人;

益州派,指的是益州本地的名门大族和当地豪强,代表人物是黄权彭羕许靖谯周等人。

图片来源于网络

刘备当初能够迅速抢下刘璋的码头,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耍了一手“以夷制夷”——刘璋治下的东州派和益州派矛盾很大,益州派本来是地头蛇,刘焉带领东州派到来之后,把他们压住了;刘焉的儿子刘璋比较弱,压不住场,益州派又反过来吞噬东州派;为了翻身,东州派又反过来依附刘备打压益州派。

对于这四大派别,刘备的政治策略是,坚决依靠元老派,紧密团结荆州派,尽量拉拢东州派,有选择地打压益州派。

夺取刘璋的地盘之后,刘备成立政权初期,有过短暂的发展期,尤其是关羽水淹七军、几乎迫使曹操迁都之时,蜀汉的势力更是如日中天。这段时间里,益州派虽然有所不满,但是无力反抗。然而好景不长,蜀汉的发展期只走了开头,局势就急转直下。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曹魏联手孙吴偷袭荆州,关羽兵败被斩。章武元年(公元221年),刘备出兵伐吴,张飞在出征路上被部将刺杀。至此,元老派势力日暮西山。对于根基尚不稳定的蜀汉政权来说,中坚势力江河日下,这无疑是个巨大的威胁。

然而,从另一方面来说,这也可以说是一个转移国内矛盾、调动蜀汉一致对外的机会。于是,关羽和张飞暴亡之后,刘备调动大军,对孙吴发动了猛攻。然而,经过夷陵之战,刘备的希望落空了。在这次大战当中,刘备不但没有通过军事上的胜利来加强蜀国人的团结,反而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大败。

图片来源于网络

战后,荆州派受到重创,元气大伤;东州派虽然也受到创伤,但是实力犹存,没有遭到根本上的伤害;至于益州派,则成了势力最大的集团。且不说外患问题,仅仅内部的派系林立这一条,就够蜀汉喝一壶。这就是刘备托孤的背景。

刘备本人是个政治强人,一辈子经历过血雨腥风,从尸山血海里走过来,气场足够强大,能压住场,但遗憾的是——经过夷陵之战的打击,身心俱疲的刘皇叔已经气息奄奄。

自己死后,这个风雨飘摇的蜀汉该怎么办呢?这就是刘备托孤的时候考虑的主要问题。经过夷陵之战的创伤,蜀汉目前已经无力外斗,对内维护稳定才是第一位,而维持蜀汉内部稳定,燃眉之急就是解决派系争斗的问题。

三国是个军阀割据的乱世,一代创业、二代败家的短命鬼政权屡见不鲜。刘备在为创业奔波的漂泊岁月里,不停地投靠这个、依靠那个,这样的事例他见得太多了。比如,他曾经投靠过刘表,刘表一死,人亡政息;比如,他投靠过袁绍,袁绍一死,祸起萧墙;再比如最近的一次——他投靠过的刘璋就是个二世祖。而刘表、袁绍、刘璋的家业之所以及身而没,极为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内斗。在吸取内斗教训这一方面,刘备可以说是个经验丰富的老司机。

刘备去世时,刘禅才17岁,斗争经验不够,也不怎么聪明,刘备对这一点也心知肚明。显然,一旦蜀汉的内斗闹起来,刘禅是压不住场的。刘备面临的问题,是需要找一个气场够强的人,来震慑蠢蠢欲动的势力。

图片来源于网络

首先是益州派,这一派势力最大,也最不可靠。其次是东州派,这一派稍微可靠一些,但是他们的着眼点在于维护自身的派系利益,倾向于保守,向外发展的兴趣并不大,与刘备的意愿不符,全局观差一些。再次是元老派,这一派最可靠,但是已经接近消亡。

唯一的选择就是荆州派,以及荆州派的首脑诸葛亮。更为重要的是,刘备打天下的宏伟规划就是他和诸葛亮共同制定的,对于蜀汉的路线方针,诸葛亮最能坚决执行,而且荆州派倾向于向外发展,与刘备志向相投。

换句话说,即使刘备去世了,他的精神也会依然活在诸葛亮的心里,死去的刘备就是活着的诸葛亮,活着的诸葛亮就是死去的刘备。

所以,刘备临终的时候必须给予诸葛亮足够的权威,以确立诸葛亮在实际上的领导地位,便于诸葛亮维持内部稳定,弹压蜀汉内部蠢蠢欲动的分裂势力,进而有利于向外发展。

用一个公正的人,压制一个过于看重个人利益和集团利益的人;用一个能坚持执行既定方针的人,压制一个路线有问题的人;用一个面面兼顾的人,压制一个目无全局的人,这也说明刘备有识人之明,深谋远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皇帝跑大臣家里睡大臣老婆:大臣竟这反映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皇帝看上大臣的妻子,皇帝成长计划2临幸太后,皇上丞相在府里干呕

    公子光是齐灵公的儿子,本来被立为太子。不过,齐灵公后来又宠幸戎姬,于是废掉公子光,另立戎姬的儿子为太子。公子光被流放至外地。齐灵公病危之时,大臣崔杼力挽狂澜,把被废的公子光迎了回来,扶他继位。这位被废掉的太子,又幸运的当上了齐国国君。当然,这都多亏了大臣崔杼。网络配图新继位的齐王,即后世所说的齐庄公

  • 揭秘最悲催皇帝:因肥胖症差点丢掉皇位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肥胖症的标准,短命皇帝排行榜,寿命最短的十位皇帝

    明仁宗朱高炽,是永乐皇帝朱棣的大儿子。他的皇帝生涯恐怕是明朝历代帝王中最窝囊的。老爸健在的时候,不受老爸喜爱,又受两个弟弟汉王高煦、赵王高燧的挤兑,继承权几乎不保。好不容易多年的媳妇熬成婆,做了二十二年皇帝 的老爸驾崩,四十七岁的他终于继承了皇位,龙椅还没有坐热,当了八个月的皇帝就去世了。——终明一

  • 鞠躬尽瘁的诸葛亮为什么算不上治国贤相?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诸葛亮治国方面的特点,诸葛亮治国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

    我们都知道《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最著名的军师。他的聪明、机智在三国中都有体会到。但是,有人却说诸葛亮算不上三国时期的治国贤相。以诸葛的聪明才智为什么不算治国贤相呢?图片来源于网络诸葛亮是中国历史上着名的人物,他的军事才华经过罗贯中的渲染早已家喻户晓,一般认为他是一个能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神仙式的人物。

  • 一介女流之辈 皇帝竟亲自下诏书 让她自称为“朕”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太后可以册封妃嫔吗,为何刘娥一生专宠,太平公主政变

    自古以来,能够进入宫廷且能力超群能够执掌大权的女人并非只有一个武则天,据说,除了太平公主、韦氏等等这些野心勃勃的女人以外,历史上曾掌权的女人就有二十四位之多。而这二十四位掌权的女性大多是聪慧过人,有能力让大臣们臣服的传奇女性。然而以下这位用朕自称的女子,看似犯下滔天大罪,但其实就连武则天都不能与之相

  • 商纣王虽然暴戾但不昏庸 是谁歪曲了历史?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纣王残暴的事例,历史上商纣王是不是暴君,商纣王为什么会被推翻

    商纣王明明是一位有作为的君王,把商纣王打入大罪大恶的帝王行列,实在荒唐。在周朝早期,甚至整个西周时期,世人并没有对商纣王评价那么低,基本还在正常范围内。对商纣王的丑化主要是东周以后的事情,春秋时期主要是周王室及其大夫们主导对纣王的丑化,当时诸侯力量崛起,周天子已经不能有效控制天下,有被诸侯取而代之的

  • 帝王趣事:宋太祖赵匡胤为何也抠门?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宋太祖赵匡胤的后代,宋朝欺负孤儿寡母,宋太祖赵匡胤的儿子

    历史上的的几百位皇帝中,有人被誉为千古一帝,有人被誉为最可悲的皇帝,也有人被称为最抠门的皇帝。今天小编就给大家说说抠门皇帝——赵匡胤。那么,宋太祖赵匡胤为何被称为抠门皇帝?他究竟有多抠门呢?宋太祖赵匡胤生于一个没落世家,早年历尽生活的坎坷,后来“黄袍加身”,成了大宋的开国皇帝。但他富贵后却改不了“抠

  • 大汉朝最命薄的皇帝 心比天高 命比纸薄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心高命薄,为什么心比天高的人命比纸薄,汉朝哪个皇帝最有作为?

    汉和帝刘肇幼年时无法与生母相见,十岁时父亲也离他而去。从小就命运多舛的他好不容易登上皇位,满朝臣子都是皇亲国戚,自己没有任何话语权,经历了多年打拼他夺回了皇权。夺权之后正是展现能力之时,可命运总是刁难他,没多久又遭病魔缠身,最后英年早逝,含恨而终。接下来让我们细细品读汉和帝刘肇悲怆的一生!幼年遭“弃

  • 李世民也追求不老药?生死问题上亦贪心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李世民真实的相貌,李世民是什么族的人,李自成失败的三个重大原因

    李世民是一个智商情商都很高的皇帝,难以免俗的一点是,他也想长命百岁,最好能长生不死。这点追求,在那个时代,可以理解,这就是对利益最大化最贪婪的奢望。贞观二十二年(648),王玄策率军攻破中天竺,带回来一位洋和尚——那逻迩裟婆寐。这位那逻迩裟婆寐自称会长生之术,正对李世民的胃口,于是对这位那逻迩裟婆寐

  • 揭秘诸葛亮为什么难以入围千古名相之列?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诸葛亮千古一相,诸葛亮千古一人而已,诸葛亮的千古名句

    三国争雄的烽烟已消散在历史的长河之中,脍炙人口的《三国演义》似乎已将诸葛亮定位成了千古名相。然而,诸葛亮因其用人不善与谋略上的失败,始终很难跻身名相行列。图片来源于网络诸葛亮身为蜀汉丞相,才智过人,工作勤恳,处事谨慎,“自校簿书”,“罚二十以上亲览”,以致积劳成疾;每次出征必亲自领兵,对于军中、朝中

  • 一代名相诸葛亮:真能设坛向天借来东风?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诸葛亮论坛网,历史上诸葛亮真的能借东风吗,诸葛亮为什么能掐会算

    赤壁之战最终以曹操的惨败而收场,从此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而东风则起了很大作用,传说东风是三国时期蜀方的丞相孔明设坛借来的,事实果真如此吗?唐朝诗人杜牧有两句名诗道:“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意思是多亏老天爷把东风借给了周瑜,使他能方便行事,否则孙策的老婆大乔和周瑜的老婆小乔会被曹操掳到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