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龙且被杀后对项羽有什么影响?差一点形成三足鼎立之势

龙且被杀后对项羽有什么影响?差一点形成三足鼎立之势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晴天 访问量:3296 更新时间:2024/1/16 15:08:13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龙且被杀后对项羽有什么影响?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刘邦在荥阳面对项羽重兵压境抽不开身的时候,他手下两个人同时盯上了山东齐国。一个是顶级说客郦食其,另外一个则是被汉王刘邦分封的大将军韩信。一个人主张游说齐王,另外一个人主张用武力解决问题。问题是两个人都想吃掉这块肉,可韩信用兵自古以来就是多多益善。难免有一个人最后失败,只有一个人能够吃掉齐国。第一:郦食其游说齐王,韩信坚持要打,最后郦食其被煮死

1:郦食其理由非常充分,想要游说齐王加入刘邦镇压

首先出发的必然是郦食其,他一个人驾着一匹马车前去。见到齐国国君后,说的第一句话就是说:‘大王知道这个天下是谁的吗?’齐王肯定不知道,只知道刘项两家打了几年不分胜负。于是郦食其接着说:“你要是知道这个天下归谁,那么你的齐王可以保住。你要是不知道这个天下归谁,那么你就要大祸临头。”齐王也干脆,说还是不知道。

郦食其干脆直接了当说是汉王,首先项羽这个人言而无信,之前本来有约定谁先进入关中,谁就当关中王。我们都知道是汉王首先进入的关中,项羽没有批准,反而想用武力解决问题;再一个就是赏罚不公,对士兵很好,可是对待一些立功的将军赏罚不明,军队上下的高级将领颇有怨言。而汉王刘邦这个人性格恰好跟项羽相反,一下子把齐王给说傻了。于是决心投降汉王,好吃好喝招待着郦食其。

2:韩信这边有人劝谏一定要打,可是不顾郦食其

韩信准备出发前,听说郦食其把齐王给劝降成功,于是决定不打了。可是韩信身边一个很有名的谋士叫“蒯通”,一出来就让韩信立马改变了主意。首先“蒯通”说汉王是不是给你下达了灭齐令?韩信说的确有这回事。再一个汉王说让你停止进攻吗,没有让你停止进攻,为什么要停止呢?借着一番话真正把韩信说动了,他说:‘赵国不过也就是50多个城池,你也是费了好几年的工夫给打下来。齐国比赵国大,他只用了一张嘴就拿下来。’

3:齐国方面惊慌失措,韩信发动突然袭击,郦食其被煮死

听到手下谋臣的建议,于是发动大军决心灭掉齐国。手下齐军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韩信一下子把20万大军给击垮。打垮之后韩信乘胜追击,一直追到齐国的都城淄博。一下子齐王傻眼了,于是把郦食其给叫来。跟他说:“你如果能让韩信退兵,大家万事皆休。如若不然,我一定要将你活活煮死。”但郦食其起初得知的命令就是劝降,根本没想到韩信来这一招。所以他心里也没底,于是就被齐王活活煮死了。正是因为这一点,为韩信之死埋下祸根!第二:韩信攻齐惊动了霸王项羽,龙且兵败被杀,韩信讨要假齐王封号

1:韩信攻打齐国惊动了项羽,派遣龙且北上支援齐王,不幸被杀

项羽这边和刘邦在荥阳这个地方对峙,听说韩信正在攻打齐国,顿时惊慌失措。于是让手下大将龙且带着20万大军支援齐王,到了齐国之后就有人对龙且建议仗应该这样打。首先韩信的军队兵锋正盛,实在不适合硬拼。应该深挖战壕,坚守城池,养精蓄锐。派遣齐国大臣到处传播消息动摇韩信军队的士气,这个时候齐国各地全部举兵造反。对付一个孤零零的韩信,还是水到渠成。可龙且这个人自以为是,低估了韩信的实力。龙且被人被杀,20万大军全部交代在这里。

2:为了彻底平定齐地百姓,向刘邦讨要假齐王的封号

这个时候韩信在平定齐地之后,立马给刘邦上了一道奏疏:“齐地紧挨着楚国,齐国的百姓狡诈多变,如果不封个假齐王镇住他们,恐怕会有变化。”刘邦这个时候别无选择,只好答应了韩信。本来刘邦跟项羽在广武这个地方对阵,生死垂危之际竟然还要讨要假齐王封号。多多少少刘邦心里对韩信有点不满,史书上记载得知这个消息后立马对韩信破口大骂,身边张良看出里面的玄机,踩了一下汉王的脚。很快反应过来了,要什么假齐王,要给就应该给个真的。

3:韩信平齐之后惊动了“蒯通”和项羽,谋臣劝说他三足鼎立

韩信彻底平定齐国之后,首先项羽彻底害怕了。要知道彭城距离齐国非常近,如果西楚国的国都落入韩信之手,那么自己的运输粮道也将彻底瘫痪。于是派遣武涉去劝说韩信,应当三分天下。可韩信还记着以前在项羽那边不受重用的前仇,自然对他的话听不进去;再一个就是有名的谋士“蒯通”,他说看你的面相不过是封侯,而且很有危险。不过看你的背相,即将贵不可言。现在刘邦和项羽双方打得精疲力尽,最好的办法就是静观其变,等到三足鼎立,然后逐一收拾残局。

我们都知道韩信这个人很懂得知恩图报,以前在项羽这边不受到重用。加入刘邦阵营后,他不计前嫌重用他,还让他当上了大将军指挥军队。面对前面两个谋士说的话,他一点也没听懂。作为顶级军事天才的代价就是政治上的幼稚,等到刘邦解决完项羽之后,逐一开始收拾异姓王。首先倒霉的就是韩信,一代名将惨遭横祸。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聪明人李斯为什么回选择扶持胡亥上位?真相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李斯。有关秦朝的灭亡,很多对秦朝有所了解的人,可能会觉得十分惋惜,秦国花费了一百多年,好不容易得来的统一,却毁在了那么几个人的手里。而这几个人,就有秦始皇很信任的丞相李斯。李斯是一个聪明人,可是在秦始皇死后,他却做了一件自以为是很聪明的事情,他答应了赵高的拉拢,

  • 历史上真实的司徒王朗是什么结局?堪称三国大赢家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历史上真实的司徒王朗是什么结局,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看过《三国演义》的朋友,大概都知道王司徒这个人物。话说诸葛亮率军第一次北伐时,司徒王朗跟随大都督曹真前去抵御。两军阵前,诸葛亮、王朗之间打了一场“嘴仗”,结果王司徒被诸葛亮的驳倒,气愤之下坠马而死,因此称作“武乡侯骂死

  • 爱新觉罗·岳乐在历史上是什么样的?满清第一猛将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康熙驾崩当晚有多恐怖,爱新觉罗现存后人,现在爱新觉罗姓氏还有吗

    爱新觉罗·岳乐在历史上是什么样的,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清朝是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这个朝代在建立的前期,出现了很多厉害人物。虽然清朝是由满族建立的,但是清朝的皇帝是懂得学习汉文化的,这也成为了清朝能够存在将近三百年的一个原因。从皇太极开始,对汉文化就非常重视

  • 秦孝文王赢柱做了14年太子,继位三天后突然去世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大家好,这里是我爱历史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秦孝文王赢柱的故事,欢迎关注哦。众所周知,太子是古代最高危的职业,因为在正式即位之前,还会有许多变数。表现得不好,可能会让君王觉得你不够格,然后把你换掉。表现得太好,又可能会引起君王猜疑,实在是太难了。而今天我们要说的这位太子,可谓是难上加难。首先他原本坐

  • 赵姬是什么出身?她是如何成为王后的?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秦始皇的母亲赵姬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赵姬是秦始皇的母亲,秦庄襄王子楚的夫人,因其为赵国人,故名赵姬。赵姬是商人的女儿,这在当时的社会来说,其出身是相当卑微的。古代的人们认为,商人不直接从事生产,其获利只靠投机取巧,因此为社会所看不起,往往会被执政者所拟制。所谓“

  • 刘荣男:南北朝最彪悍的公主,经常家暴驸马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刘荣男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南北朝南朝宋吴兴公主刘荣男,宋武帝刘裕次女,宋文帝刘义隆妹妹(或姐姐),元嘉年间(公元424年—453年),晋封吴兴长公主。成年后嫁给了右光禄大夫王偃,生育四子——王藻、王懋、王攸、王臻,两女——王宪嫄、王氏。刘荣男所生的

  • 赵用贤:明朝最耿直的官员,刚直嫉恶铁面无私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赵用贤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赵用贤,字汝师,嘉靖十四年(公元1535年)生于江苏常熟。隆庆五年(1571年),年三十七岁考中进士,被选为庶吉士,万历初年任职检讨。《明史》记载:“张居正父丧夺情,用贤抗疏曰:‘臣窃怪居正,能以君臣之义效忠于数年,不能以

  • 贾诩的计谋才能怎么样?曾暗助曹丕称帝!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贾诩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三国是乱世,更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暂且不说能征善战、以一敌百的武将,光是能够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外的文臣谋士,就如天上的繁星般闪耀于历史长河之中。而贾诩就是其中之一,他是三国时期著名的谋略家,算无遗策,言无错语,堪称当时最聪

  • 王继勋:宋初名将,也是赵匡胤的小舅子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王继勋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王继勋,陕州平陆(今属山西运城)人,五代末年,北宋初年将领,是个有勇无谋的鲁莽武夫,因作战时经常使用铁鞭、铁槊、铁楇[guō]等兵器,故而号称“王三铁”。王继勋最初为河中府亲兵牙校,后汉隐帝在位时期,河中节度使李守贞割据陕

  • 曹丕称帝后,不打蜀汉,也不攻东吴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曹丕称帝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在三国之中,魏国是最先建立的,不过在那时所呈现出来的局面就是"三国鼎立狼烟四起"。那个时候曹丕才刚刚当上皇帝,而蜀汉的刘备也接着占山为王成为了皇帝,就是为了不让曹丕这么快的就笼络到民心,而那个时候孙权却没有着急的跟着称帝的步伐去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