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九王夺嫡 谁把康熙逼得走投无路父子成仇?

九王夺嫡 谁把康熙逼得走投无路父子成仇?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1293 更新时间:2024/3/14 21:43:05

康熙,在位六十一年,文治武功,载在史册,在中国历史上,对康熙的评价一向很高,在民间的口碑也一向很好。谈起康熙,除鳌拜,平三藩,收复台湾,三征噶尔丹,签订《尼布楚条约》,减免赋税,治理黄河,开博学鸿儒科,组织编写《康熙字典》,我的天啦,反正就是好皇帝中的标本和典范。很多研究者都认为,康熙辉煌的一生最大的败笔就是废太子,而康熙废太子是由于太子不争气。真实的历史往往与人们的想象相去甚远。事实是,到了清朝,君权高度集中,皇帝的权力与储君的权力空前激化,无论是谁,都注定不可能在太子的位子上待太久。胤礽能够当三十年的太子已经是奇迹了。

网络配图

太子的被废,归根结底一句话,那就是储君的势力已经对皇权产生了严重威胁,不得不废。康熙四十七年,皇帝与太子之间的矛盾激烈爆发,胤礽为掌控父亲动态,深夜潜至父亲床边窥测,康熙惊醒后,太子马上溜之大吉,但康熙还是凭借背影和姿态判断出是胤礽。这件事让康熙吓出一身冷汗,胤礽既然能深夜悄无声息的靠近自己身边,那当年隋文帝在仁寿宫中的惨剧就不难再次上演。于是,他下定决心,不等回到北京,就在承德避暑山庄诏告天下,废黜太子胤礽。

康熙还没有意识到,自己与太子之间的矛盾并非个人的矛盾,而是皇位和储位的矛盾。他废了胤礽,势必还要立储,只要储君存在,他就不得安宁。当年朱元璋很清楚的意识到,相权和皇权之间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于是他借胡惟庸案直接干掉了延续了千余年的丞相制度。就这一点而言,康熙不对皇位继承制度下刀子,这一矛盾不可能得到缓解。

果然,废太子后,一股更大的力量崛起了,这就是康熙朝末年储位之争中实力最强劲的一支力量——皇八子胤禩集团。

皇八子胤禩,良妃卫氏所生,在他22岁的时候,就已经看到了胤礽的太子地位不稳,自己有机可乘,他联手20岁的弟弟胤禟,广泛争取支持,制造舆论,开始为夺嫡作准备。他稳扎稳打,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他的伯父福全,在病重之际,向康熙极力推荐胤禩。他专门派人到南方结交文人雅士,购买书籍,得到了很多儒士的交口称赞,说他极是好学,极是好王子。他到处博取好名声,在朝中人气无人可及。胤禩的迅速崛起,令胤礽惊恐不已,为了保住储位,更加举动失常,手足无措。从某种意义上说,兄弟们积极进取的威胁加速了太子胤礽的倒台。

网络配图

问题是,太子在的时候,胤禩的上窜下跳没有引起康熙的过分注意,太子一倒,胤禩多年蓄积形成的强大实力突然暴露出来,令康熙始料未及,非常被动。特别是储位虚悬,朝臣期盼康熙迅速选定新太子以固国本,康熙也下旨,明确指出,众意谁属,朕即从之。皇帝旨意,自然是金口玉言,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大臣们不疑有他,自然看行情押宝,此次立储,按道理不可能再有变故,站队至关重要,私下串联在所难免,一串联,大家得出了一致的结论。那就是新太子非八爷莫属。

按照康熙旨意,在京四品以上,地方二品以上,皆可推举新太子,投票结果出来以后,康熙震惊了,几乎众口一词,都选了胤禩。这个太不正常了,也太可怕了,如果说胤礽对皇权的威胁已经令康熙不安的话,那人气如此惊人的胤禩一旦被立为储君,就会迅速架空皇帝,这是明摆着的。康熙心里清楚,胤禩比胤礽危险一百倍,一定不能选择胤禩,否则就会骑虎难下。但是说出去的话,泼出去的水,难以收回,既然说了众意谁属,朕即从之,那就必须给大家一个交待,此时的康熙,惊恐的发现,自己被胤禩逼到了墙角。

网络配图

康熙意识到,不耍流氓就活不了了,只能把自己说话当放屁了。耍流氓也是要讲套路的,皇帝要说话不算话,必须要拿个说的出来的理由。立储是一定的,胤禩是一定不能选的,当时能够拿出来压倒胤禩的,只有一个人,那就是刚刚被废的太子。毕竟胤礽是三十年的太子,只有找个理由,再把胤礽放出来,形成复立之态势,方能挡住胤禩,转危为安。康熙被逼到没有办法了,借口太子被大阿哥陷害,遭受邪术侵害,现在真凶查出,太子逐渐恢复正常,那自然还是要恢复他的太子之位。

消息传出,朝野一片哗然,推举过八王的大臣自然沮丧愤怒。康熙也是从来没有如此难堪,他把所有的帐都算在了胤禩头上,从此父子反目成仇,胤禩也永远失去了成为皇帝的可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汉高祖得江山后为何要先封赏叛徒雍齿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公元前201年,汉高祖刘邦击败项羽,统一天下,一口气封了二十几个功臣。接下去,其余的将领日夜争功不止,竟然封不下去了。有一天,汉高祖看见那些尚未得到封赏的将领成群结伙地坐在沙地上,神色诡秘,交头接耳。他不禁起了疑心,询问谋臣张良这是怎么回事。张良说:“陛下怎么连这都不知道!他们是在商量谋反啊。” 刘

  • 项羽自刎后惨遭分尸:尸首被带走领赏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汉四年(公元前200年)八月,项羽已经发现自己孤立无援,军粮极度匮乏,韩信占领了齐国,伙同彭越经常进兵攻打项羽的粮道,彭城也被灌婴拿下。项羽自觉不支,对局势很恐惧。根据《史记·项羽本纪》记载:这时,刘邦先派陆贾去求和,项羽不听,又派一个叫侯公的人去,项羽才答应了。双方约定以鸿沟为界,以西归刘邦,以东

  • 秦始皇千方百计寻找的长生药 我们居然都吃过!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暴君,征壮丁修长城,焚书坑儒,颁布各种各样匪夷所思的刑法,直接把人间变成了炼狱。秦始皇的暴政让一个偌大的王朝,只延续了两代就灭亡了。秦始皇虽然是个暴君,但的确也是一个雄才大略之人,在他当政期间,不但一统天下,还用极其强硬的方式改风易俗,让中国第一次在地域和文化中达到了高度统一

  • 死后尸骨还被康熙挖出来?两人究竟有什么恩怨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这是康熙二十一年的正月十九,刚出小年,康熙便斥令将吴三桂的尸骨分发至各省以昭天下,告诫臣民不得再有叛离之心。这古时悬颅于市口数十年之久的也不足为奇,只是,康熙二十一年时吴三桂已经死了四年之久。如此,玄烨可是真的视吴三桂为眼中钉、肉中刺。提及那八年的战争,玄烨自己也承认是天时助自己赢了吴三桂,倘若不是

  • 康熙第八世孙揭密:雍正皇帝死于乱服春药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雍正年轻时即好佛、崇道。做了皇帝后,他求仙访道、企求长生,更是为此忙得不亦乐乎。他不仅把道士请进宫内,待以上宾为他炼丹、服用,还希望自己住的皇宫能像有名望的佛寺、得道仙观,包括周边环境制成模型以利仿建,可见他对道家的长生成仙说已经到了几乎痴迷的地步。有一份史料上说,雍正宾天时“七孔流血”。七孔流血是

  • 身世之谜:朱棣与四个“生母”混乱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朱棣与四个女人的混乱关系朱棣是个有故事的人。他的生母之谜,忽悠世人六百年,也争论了六百年。多少年来,有几种声音在史学界一直没有断过——第一种声音,朱元璋是朱棣他爹,马皇后是朱棣他妈;第二种声音,朱元璋是朱棣他爹,马皇后不是朱棣他妈;再一种声音,朱元璋不是朱棣他爹,马皇后也不是朱棣他妈,朱棣爹妈都是蒙

  • 慈禧让太监踢珍妃下井后扔大石头置她于死地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珍妃之死:珍妃,这个一生只活了25年的光绪帝爱妃,她被慈禧太后下令投井。爱情、政治、宫斗、谋杀……诸多戏剧性的强烈冲突交织在这个女人身上。在晚清历史舞台上,珍妃也许只是个微末角色,但她的生前身后事,无论是在档案记载、民间传说还是文艺作品中,都构成了晚清的一幕大戏。图片来源于网络北京故宫博物院珍宝馆的

  • 雍正皇帝炼丹走火入魔!一生吸毒竟达200斤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皇帝想要长生不老,就拼命的炼丹,吃药,在历史上都是有记载的,但是在当时的清宫中,雍正皇帝炼丹已经达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而且根据最早的历史记载,雍正在1730年的时候就在太医院院史刘胜芳的帮助下大肆炼丹。雍正皇帝可以说是历史上对于长生不老之术最信任的一个皇帝,也是一个对于长生之术付诸行动的一位皇帝,但

  • 司马光认死理:让百姓掏腰包的事他都认为是坏事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岭南:打击政治对手的绝佳流放地宋神宗死的时候只有38岁。这个胸怀大志的理想主义者平生只做对了一件事情:发动变法。他也只做错了一件事情:停止变法。有人指责他没有推进民主体制,我以为这跟指责乔丹(国际篮球明星)为什么不踢足球一样不靠谱。他在他的年代,只能作出符合当时政治、经济、文化水平的选择。网络配图宋

  • 天下廉吏于成龙的出身是什么样的?他的妻儿是什么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天下廉吏于成龙的出身是什么样的大家都熟知吗?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于成龙20多年的宦海生涯,三次举“卓异”,受到统治者嘉奖。他不仅受到康熙帝的赞誉,同时也在百姓之中有着很好的评价。于成龙廉洁为公,将自己的后半生都奉献给了国家和人民,后世赞誉天下廉吏第一。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当他将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