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明史秘闻:花季宫女为什么要勒死嘉靖皇帝?

明史秘闻:花季宫女为什么要勒死嘉靖皇帝?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3460 更新时间:2024/1/25 1:58:42

中国古代春药配方很奇怪,其中一味名叫“天葵”,即少女处女初潮经血,此物可提炼出一种名为“红铅”的粉剂。嘉靖帝后宫“饲养”了不少这种产“药”的少女,为了大量采集她们的经血,御医、道士们又强迫她们吃药,使她们经血过频过量,以供皇帝“炼丹”。

网络配图

严嵩入相的这年冬天,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阴历十月二十一日夜,皇宫中发生了一件骇人听闻的谋弑事件,以宫女杨金英为首的十多名小姑娘,竟然在深夜准备把皇帝勒死,幸亏几个人慌乱之间把绳子结成死节,踏进阴曹半只腿的嘉靖帝才最终得活。对于此事的经过,《明史》中的《后妃传》中简单记叙了几句,《明实录》中也是草草叙述,大概是为尊者讳,不想多说。记载此事最详细的,当属当时任刑部主事的张合。张合人,退休后著书《宙记》,记载了此事的详细经过:

嘉靖二十一年十月二十一日,奉懿旨(方皇后的命令):“好生打着问!”得(逮捕)杨金英,系在、答应(低级宫婢)供说:“本月十九日,有、曹侍长(指王嫔、曹妃即端妃,这是方皇后冤枉她,此人因貌美被嘉靖帝宠幸,对谋弑之事根本不知情)在东稍间点灯时分,商(量)说:‘咱们下了手罢,强如死在(皇帝)手里!’杨翠英、苏川药、杨玉香、邢翠莲在旁听说,杨玉香就往东稍间去,将细料仪仗花绳解下,总搓一条。至二十二日卯时分,将绳递与苏川药,苏川药又递与杨金花拴套儿,一齐下手。姚淑翠掐着(嘉靖帝)脖子。杨翠英说:‘掐着脖子,不要放松!’邢翠莲将黄绫抹布递与姚淑翠,蒙在(嘉靖帝)面上。邢翠莲按着(嘉靖帝)胸前,王槐香按着(嘉靖帝)身上,苏川药拿着(嘉靖帝)左手,关梅秀拿着(嘉靖帝)右手,刘妙莲、陈菊花按着(嘉靖帝)两腿,姚淑翠、关梅秀扯绳套儿。张金莲见事不好,去请娘娘(方皇后)来。姚淑翠打了娘娘一拳。王秀兰打听(当作发)陈菊花吹灯。总牌(宫女官名)陈芙蓉说:‘张金英叫芙蓉来点着灯。秋花、邓金香、张春景、黄玉莲把灯打灭了。’芙蓉就跑出叫管事牌子来,将各犯拿了。”

网络配图

嘉靖帝被数个宫女这么一勒,当时处于休克状态,方皇后唤来数位御医,没一个人敢用药,都怕担责任被诛九族。最后,太医院使许绅颤巍巍调了一副“峻药”,给已成死人的皇帝灌下.就这样,数个小时后,嘉靖帝吐淤血数升,缓过命来,静养多日,才能视朝。其间,方皇后自作主张,认定曹妃和王嫔二人率宫女作逆,把数人凌迟辟割处死。嘉靖帝病好后,听闻自己美貌的曹妃被片片割肉而死,心中对方皇后产生极大怨恨。五年后,皇宫内发生火灾,宦官们请示皇帝要去救方皇后,嘉靖帝不吱声,任由方皇后被烧成一截人肉炭。

这位方皇后,是嘉靖帝第三个皇后。他第一个皇后是张氏,因妒忌失礼遭夫君足踹,流产血崩而死。他第二个皇后也姓张,以色得幸,嘉靖十三年,色衰而废,两年后郁郁而死。这样,方后得以立为皇后。想当初第一个张后被废,正是因为方皇后和第二个张皇后(二人当时为妃)伺侯嘉靖帝喝茶,淫帝起淫心,抚摸二妃玉手玩弄,惹得坐在一帝的张后投杯而起,结果嘉靖帝暴怒下猛踹一脚。方妃成为方皇后,小老婆变大老婆,比从前大老婆更狠,竟能趁乱令人把美貌情敌绑付法场刀刀碎剐,真是天下最毒妒妇心!

网络配图

对于几个宫女想谋弑嘉靖帝一事,后世学者或历史研究者往往忽略其因由,一般人读到此处,也总觉是事起苍猝的“忽发”变故。其实,细细钩沉当时人的笔记,才发现真实原因:嘉靖帝希求长生,身边聚集了不少道士为他炼丹药,这些丹药中有不少属于春药。中国古代春药配方很奇怪,其中一味名叫“天葵”,即少女处女初潮经血,此物可提炼出一种名为“红铅”的粉剂。嘉靖帝后宫“饲养”了不少这种产“药”的少女,为了大量采集她们的经血,御医、道士们又强迫她们吃药,使她们经血过频过量,以供皇帝“炼丹”。最有可能的是,宫中已经为此祸害死许多少女性命,杨金英等人觉得反正是死,不如先弄死这魔头皇帝再说,情急之下,才想出用绳勒帝的下策。只可惜,死节不能收勒至紧,又有人临阵逃脱告密,数位奇女子终于未得成功。试想一下,十几个十五岁左右的小姑娘,齐心合力在大龙床上想勒死一个三十六、七岁正当壮年的皇帝,此情此景只能用“壮烈”二字来表示,但是如果上镜头上文学剧本的话,就稍显暧昧。所以,即使在极左年代,也很少有人渲染此事。现在的年青编剧们又不懂古汉语,连号称要PK易中天的天涯网写明史的一个“点击率之贼”到处抄白话八手资料挖戏肉,也没能挖出宫女弑帝的所以然来。最终,此事由笔者“钩沉”而出,也算是还历史真象于现实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光绪是“帝王教育”失败品 急躁易怒无耐心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湉”的意思是“水流平静”。以“小心”、“恭谨”闻名的醇亲王奕譞给长子起名“载湉”,这表明他唯一的希望是这孩子一生安稳平顺而已。然而世事就是这么荒诞,偏偏就是这个孩子,被他的嫂子兼大姨子慈禧选中,要接替刚刚死去的同治,继承大清王朝的帝统。发生在养心殿东暖阁的那一幕让所有的大臣们记忆犹新:太后的话刚出

  • 皇帝权力有多大?抠门道光奈何不了奢侈内务府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在中国历史上,皇帝号称“富有四海”,坐拥世间富贵荣华。可是,以皇帝的身份崇尚节俭,并且毕其生如一日的,道光帝可以说是首屈一指。他不仅把节俭看成是人生的乐趣和目标,并以此作为衡量大臣能力和品德的标准。但是,史学家们评论道光帝的节俭时,往往带有一些揶揄的色彩。那么,道光帝的节俭为何没有为他留下美名,却被

  • 史上唯一公然强暴五位皇后的牛人是哪位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高欢(496-547),小字鲜卑名贺六浑,渤海蓨(今河北景县)人。六世祖高隐曾为晋朝太守。后来的三位先祖又仕慕容氏燕国。他曾祖父高湖在慕容宝亡国时降附魏朝。他爷爷高谧官至魏朝待御史,因犯法被流放到怀朔镇。到其父高树时早已家世沦落,高树又是个“性通率”、“不事产业”、游手好闲的浪荡子弟,高欢的少年时代

  • 曾国藩曾日夜盼着死:怕亲眼目睹大清王朝覆灭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时已晚清。如果不是曾国藩回乡组织湘军拼死镇压太平军,不是他开启引进西方“坚船利炮”的洋务运动,晚清不可能出现所谓的“同治中兴”,清王朝可能更早就寿终正寝了。然而,尽管曾国藩对清王朝忠心耿耿,效尽犬马之劳以保其江山社稷,但与机要幕客赵烈文的一次小小论辩,看得出他开始忧虑清王朝究竟还能支撑多久、其寿命到

  • 解密明朝历史:日本亲王为何敢杀大明使臣?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纵览中国历史,但凡一个大一统王朝初定,总是希望四夷宾服。朱元璋也不例外,明朝开国伊始,作为开国皇帝,公元1368年即位之初,朱元璋就派使臣下国书到日本,表达两个意思,一是希望他们来朝拜,二是责令他们解决扰明倭寇。结果,国书送达日本后,日本不仅没来朝贡,而且还砍了朱元璋使者脑袋。图片来源于网络针对朱元

  • 嘉庆皇帝为何选择乾隆大丧之日诛杀和珅?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和珅为清代大贪官,和珅被诛为清代大案。清代以“贪鄙成性、怙势营私、僭妄专擅”而被诛杀的职位最高的官员便是和珅。近些年来,和珅的形象频频在戏曲舞台上和电视剧中出现,引起广大观众的兴趣。由于这些是文艺作品,难免有“戏说”和艺术加工的成分。历史上的和珅究竟如何,本文拟以清代档案为据,揭示其“庐山真面目”。

  • 左宗棠李鸿章官场斗狠殃及部下:亲信相继丢官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左宗棠与李鸿章都为清末重臣,两人有不少相似的地方:都曾获曾国藩的举荐任封疆大吏,督办军务;都在镇压太平天国的战争中立下了大功,为日后的政治地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随着民族危机及封建统治危机的加深,两人都察觉到了变革的迫切性以及近代技术的重要性,因而成为洋务派的中坚。但是,两人一生却处于敌视争斗状

  • 吕后杀掉战神韩信的原因揭秘:参与谋反证据确凿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刘邦能够打败当时数倍于自己武装力量的项羽,在很大程度上都是源于得到了韩信这个人才的缘故。图片来源于网络韩信本来是满腹韬略,可惜是英雄无用武之地,在项羽的帐下混了个“执戟郎”,说白了就是给项羽打杂的,所以终日郁郁寡欢,和下面的兄弟们只能是厮混度日!直到他机缘巧合,在萧何的大力引荐下,重新投到刘邦门下,

  • 巨贪和珅曾是反腐急先锋 撬开家奴的嘴是高招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和珅是清朝被揭发出来并被处死的最大的腐败分子,但是他也曾经作为“反腐败”的先锋,查获一桩桩腐败案件,并得到乾隆皇帝的高度赞赏。那么,和珅有着怎样的“反腐高招”?他又是如何从“反贪能臣”一步步沦为清朝最大的蛀虫?坐“直升飞机”,从侍卫到“相国”提起和珅,大家都知道他是清朝第一大贪官。但是又有谁知道,和

  • 汉朝的那点事儿:叔孙通为何为刘邦制订朝仪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汉五年(公元前202年),刘邦彻底击溃项羽后,大军行至定陶时,手下一干大将包括韩信、英布、彭越等联合上书,请求刘邦称皇帝。刘邦几次谦让,大将们几次上书,双方表演一番后,刘邦终于同意称帝。二月初三那天,在“汜水之阳”(即定陶,今山东省定陶县)称帝,建国号为汉。称帝时,刘邦对一干大臣说,秦朝那些宫廷礼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