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探索文学批评家金圣叹的一生,为什么说他“不正经”?

探索文学批评家金圣叹的一生,为什么说他“不正经”?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4314 更新时间:2023/12/4 17:01:49

金圣叹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金圣叹是明末清初人士,也是当时著名的学家和批评家,可能不少朋友听说金圣叹就是从他批评《水浒传》、《西厢记》等作品中知晓的。从人物性格来看,金圣叹为人孤高,狂放不羁,当然批评家一般也都不太在意他人对自己的看法,不然也做不了这样的事。而金圣叹在古代小说批评领域地位几乎是最高的那一等,他点评的细致程度前所未有。这次就为大家简单介绍下金圣叹这个人物,看看他的生平如何。

一、天下怪才金圣叹的悲哀

文学大家李国文先生写过一本《中国文人的非正常死亡》,道尽文人的各种“非正常死亡”,有内因也有外因,也道出文人的某些悲哀。

然而古代文人之死,最悲惨的莫过被统治者认为触犯了大忌,定罪腰斩砍头,让你永远闭上嘴,让你永远不能著书论说,严重者还要连累亲属,遭到鞭笞,定罪流放,籍没家产。

金圣叹,苏州吴县人,原名采,字若采,明亡后改为金人瑞,字圣叹,其意:金人在上,圣人焉能不叹!

看来,这金圣叹是明末清初的一大奇才,真正有名气的文人,当他深知触犯了大清法律,被定罪杀头,妻儿也要被遣送发配到东北地区那个叫宁古塔的地方为奴时,这个倔强的金圣叹感慨地自问:“砍头是人生最痛苦的事,籍没是人世最悲惨的事,想想我金圣叹一生,这两件大事都让我摊上了,是不是有点太离奇了?”

性格是人生,金圣叹可以说是大智慧大聪明大学问之人,个中道德他焉能不知道?他是政治的牺牲品,是权力的牺牲品,与其说他在感叹,他在哀惋自己的不幸遭遇与悲哀的命运,还不如说他是在控诉这个时代。

二、开西城,西子来矣

金圣叹生于明末,童年比较贫困,九岁入私塾读书,学习刻苦,因为穷人家的孩子没有资本,更没有资格“拼爹”,只能发奋读书。

但金圣叹读着读着,“走火入魔”了,偏离了“正轨”,喜欢上《西厢记》、《水浒传》,当时这两本书归入“诲淫诲盗”不正经之类,而金圣叹非要看看不正经到什么地步,讲了什么歪理邪说,还加了点评。

参与科举考试,他不走寻常路,比如岁试时,考题是《西子来矣》,其本意是以美人西施曲线救国之事来行文,而金圣叹写了一篇妙文:

“开东城,西子不来;开南城,西子不来;开北城,西子不来;开西城,西子来矣。吾乃喜见此美人矣!”

多么有趣的试卷,考官看了批复:秀才去矣!秀才去矣!

正因为金圣叹“每遇岁试,或以俚辞入时文,或以卷尾作小诗,讥刺试官。辄被黜,复更名入泮,如是者数矣”,而没能通过科举登上仕途,却等来明朝灭亡。

到了清朝初朝,金圣叹已经江南一带负有盛名的才子,放荡不羁,他的才华与学识不是那些整日为应付八股文考试,借以中举走向仕途的“死学问”可比,而是真真切切地学识渊博,才华横溢,或许也正是有真学问,真识见,令金圣叹笑傲不群,放诞不拘,不守礼教,不装模作样,不假清高。

金圣叹给学生讲经史的时候,出口连珠,内容遍涉经史百家,随口拈来,还旁及稗官野史,佛道典籍,无所不能,并且评论文学诗词,颇有见地,读书更是喜欢随手批注,也让坊间书商来翻刻他批注过的书籍来发财,形成了“金圣叹热”,读书人以收藏金圣叹批点的“才子书”为荣,可见当时他的知名度与影响力。

三、卷入哭庙案中的金圣叹

也正因为他放荡不羁,让他摊上事了。

顺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顺治帝去世了,遗诏传到江苏后,按照满清礼制,属于苏州府的大小臣僚都要云集到府治苏州,设奠祭吊大行皇帝。

吴县是苏州下属的一个县,该县知县叫任惟初,其人凶暴贪婪,对待黎民苛刻心狠,比如有拖欠钱粮赋税的农民,不问青红,一律下令用浸在粪池里的竹片抽打,受刑之后的人,无法站立,疼痛不止,老百姓对他又恨又怕,在老百姓心目中没有好印象。

吴县的秀才们深知老百姓被其酷刑虐待所苦,人人愤愤不平,很想找个机会向任惟初的上级、江苏巡抚朱国治反映情况,状告他的不法行为。

于是,就借这次机会,向巡抚反映问题,希望能够管管这个坏官,为老百姓出口恶心。

一百余秀才就相约聚到文庙,正议论此事,周边老百姓闻讯,很快人数上千,群情激昂,大家高呼驱逐任惟初的口号,开始了游行。

自古官官相护,上下勾结,并且这个任惟初很会孝敬顶头上司朱国治,所以彼此狼狈为奸,串通一气,怎么能让这些秀才生事。

朱国治不能拔出萝卜带出泥,牵连上自己,唯恐这些告状的秀才们把事情弄大,便把属于民事的小事上升到政治问题,以惊了大行皇帝灵位的罪名把为首的几个抓了起来。

秀才感到冤枉,第二天又组织起来,聚集到文庙喊冤诉理。

官府出动人手,又抓了十余个人,连同头一天抓的,一块押到江宁大牢中,严加审讯。

在审讯的过程中有人供出了这“哭庙喊冤”的主谋是名满江南的大文豪金圣叹。

这下更令官府有了充足的理由,把金圣叹下入大狱,前后又牵连了一些人,把重要的人犯定了一个“扰乱官府接遗诏”的大不敬罪名,判了死刑斩首,籍没家产,家属发配。

金圣叹也没有了圣明可叹,反而一切释怀了,临刑前,他的儿子到死囚狱中来送别。

金圣叹若无其事地谈笑自如,望着悲悲切切,哽咽流泪的儿子说:“小子,我有一个对子,不妨来考考你,看你如何对得。上联‘莲子心中苦’,下联你来对。”

这是一个谐音联,莲同怜,莲子就是怜子,蕴含了他一片爱子之心,而心中的痛苦,更与何人说?

他的儿子听了,早已经泣不成声,泪流满面。

金圣叹望着儿子反而笑了:“我说傻儿子,这有什么值得伤心得呢?还是让我教教你如何对对子吧。这下联应该是‘梨儿腹中酸’!”

梨是离,同样谐音字,梨儿也就是与儿诀别了,内心有着无尽的酸楚。

如此凄凉惨痛的场景,如此悲恸之极的心情,恐怕也只有金圣叹这种胸襟与才华,方能在生死离别之际,坦然又不失诙谐,敏捷又不乏机智,既表达了自己心灵深处的痛苦与情愫,又决绝看淡了一切。

四、最后调侃,大有胡桃滋味

金圣叹知道自己必死,便写了一封信,托狱卒转交给家人,这个龌龊的狱卒反而交给了管牢狱的头目。

本来大家以为,这个金圣叹会为自己鸣不平,诉说蒙受的莫须有罪名,为自己辨解冤屈,或者痛骂世道,诽谤官府,便打开严肃认真地查看内容。

谁知一看内容,令人几近哭笑不得,但见上面写着:“字付大儿看:盐菜与黄豆同吃,大有胡桃滋味。此法得传,我无遗憾矣!”

这似乎也是对官僚与王法最大的讽刺。

一生嬉笑怒骂来表达自己非同寻常思想的金圣叹,分明预见到狱卒会把这封信交给上司,认真翻阅检查一个死囚的信件,从中找到罪名,便设计了一个富有调侃意味的内容,把这些人草菅人命的执政者“当儿”,开了一个金圣叹式的玩笑。

都说金圣叹一生行为放诞,举止言谈常常出人意料,十足一个人间另类,在临刑受死之前还能不失幽默地向权力,向那些给老百姓施以淫威的官僚了,以自己的方式,来进行讽刺,品尝一番遭受戏弄的滋味,如此洒脱,不由令后人对金圣叹的命运欷歔不已。

不知不觉中,窗外的雪停了,温一壶老酒,不由思味:在这个处处装正经的年代,金圣叹告诉我们,真正的人生不需要正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刘彻为何被汉景帝立为太子?背后有什么样的目的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汉景帝与汉高祖的关系,刘彻,汉景帝为什么传位刘彻

    刘彻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公元前150年,20岁的太子刘荣被废为临江王,而年仅7岁的胶东王刘彻被立为太子。这是一件比较有意思的事情,汉景帝刘启要废太子不算什么稀奇事,历史上有很多的太子被废或者差点被废,但奇怪的是,为什么刘启转而让7岁的刘彻来做太子呢?要知道刘

  • 诸葛亮明知夷陵之战会战败,他为什么一字不说?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夷陵之战为何不带诸葛亮,如果诸葛亮参加夷陵之战,三国演义夷陵之战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诸葛亮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公元221年,刘备在益州称帝,命关羽镇守荆州,张飞镇守阆中,魏延镇守汉中,诸葛亮赵云跟随自己坐镇益州。同年7月,关羽发动襄樊之战,斩杀曹军大将曹仁,又水淹七军,捉于禁,斩庞德。曹操认为许昌离荆州太近,怕汉献帝受到惊吓,甚至

  • 李隆基为何要发动第二次政变?真相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唐朝政变为什么那么多,李隆基上官婉儿,李隆基太平公主政变

    你们知道李隆基为何要发动第二次政变李隆基在他25岁那年,就与他的姑姑太平公主联手,挽狂澜于既倒,发动历史上著名的“唐隆政变”。不仅成功地将李唐王朝挽救于水火之中,还把皇帝一系从唐中宗一系转向了自己的父亲唐睿宗一系。可就在唐隆政变发生后的三年,也就是公元713年,李隆基以皇帝的身份再次发动政变,彻底拿

  • 朱棣和朱棡的关系是什么样的 所谓朱棡谋反是真的假的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周王朱橚和朱棣的关系,朱棣为什么要谋反,朱允炆为什么会失败

    还不知道:朱棣和朱棡关系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朱棡,为朱元璋的三儿子。而在朱元璋建立的尊王攘夷思想之下,他与秦王朱樉、燕王朱棣、宁王朱权、谷王朱橞等兄弟九人,驻守辽东、长城、吐蕃一线,也成为朱元璋希冀的“藩屏”。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朱棡受封为晋王,封地

  • 明朝大臣杨宪之死很是蹊跷 有关于死因的说法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明朝哪一位皇帝最终废除了人殉制度,明朝杨宪剥皮简介,朱元璋杨宪死于哪一集

    对杨宪之死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杨宪原名杨毕,他是明朝初期朱元璋的得力大臣之一,属于刘伯温的浙东集团。笔者认为杨宪不仅是死于骄纵专权,他还不自量力想和李善长、胡惟庸等功勋元老作对。杨宪本来只是个文官,任检校(其实就是个大特务)一职,他观察能力强,办事情也是非常小

  • 有关于大明将军傅友德的死扑朔迷离 究竟哪一种说法最为可信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伪士当去,迷信可存,大明风华樊将军

    很多人都不了解大将傅友德,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大明将军傅友德到底是因何而被处死,各种记载扑朔迷离。现在来看看到底有多少说法,现在来分析一下那种最为可信。首先“傅友德赴宴愤而杀子”一说,有以下三个出处,所记载的具体情节与经过有差异,但都是赴宴愤而杀子再自尽:朱元璋1.大明将军傅友德之死经

  • 朱樉到底做了什么 朱樉死后朱元璋为何要用的两千字祭文骂此人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朱允炆到底有没有死,朱允炆杀了几个叔叔,朱元璋的孙子

    对朱元璋儿子朱樉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朱元璋有26个儿子,他最爱的无疑是大儿子朱标。洪武二十五年,太子朱标去世,朱元璋白发人送黑发人,一生要强的猛男也落泪了,当着众大臣的面失声痛哭。洪武二十八年,朱元璋再一次白发人送黑发人,二儿子朱樉被宫人用樱桃煎毒死,朱元璋痛

  • 功高震主的萧何为何能善终?他到底有多厉害?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萧何最后什么下场,历史萧何,萧何为什么要追韩信

    汉初三杰之一的萧何排在首位,刘邦在一统天下之后,被认为是开国首功因此被刘邦封为酂侯,食邑也是最多的。萧何在早年时担任秦沛县县吏,一个地方官吏,时当刘邦也正担任沛县的泗水亭亭长,两人也相交甚好。刘邦能娶到吕公的女儿,也可以说都是萧何的功劳。当时是萧何放刘邦进入宴会的,就是在宴会上刘邦被吕公看上,然后,

  • 甘宁的胆量到底有多大?竟敢藐视拥有三万兵马的关羽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甘宁和关羽谁厉害,关羽北伐有多少兵力,沙摩柯

    东吴有一员猛将,我们切不可小觑。他,就是甘宁甘兴霸。甘宁原本是江贼的匪首,他和他的手下用虎皮包裹船身身系铃铛,人称“锦帆贼”。甘宁这帮人谙熟水战,在江面来去如风,当地的政府根本拿他们没有任何办法。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后来,甘宁以做江贼为耻,走上了正途。他勤练武功,

  • 揭秘:唐朝皇帝中最有个性的是哪一位?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明朝皇帝外号,唐朝比较有作为的皇帝,唐朝最好的皇帝是谁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唐顺宗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唐宪宗李纯,唐朝第十二任皇帝。在位前期任用贤良,励精图治,革除弊政,史称“元和中兴”。宪宗晚年骄奢淫逸,服食丹药,性情暴躁,“中兴”虎头蛇尾。元和十五年(公元820年),宦官陈弘志谋杀了李纯,时年四十三岁,在位十五年。唐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