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历史故事:夏启禅让制变为世袭制的第一人

历史故事:夏启禅让制变为世袭制的第一人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3274 更新时间:2024/1/15 17:09:36

的母亲是涂山氏。屈原的《天问》中载传说说,姒禹巡治洪水,走遍四方,一次,偶然与涂山氏相遇于台桑,旋即分别。怀孕的涂山氏女在伤念中生下姒启后就死了。姒禹死后,姒启破坏了禅让制,自行袭位,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夏。从此,原始社会宣告结束,开始了奴隶社会,启也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帝王。姒启放弃阳翟,西迁到大夏(今汾浍流域),建都安邑(今山西省夏县西)。

网络配图

妫舜以后,王权进一步强化,传说姒禹涂山会盟时“执玉帛者万国”,“朝诸侯之君会稽之上,防风之君后至,而禹斩之”。此涂山就是河南嵩县的三涂山,亦即会稽山,正在夏人活动中心地区附近。可见经姒、姒禹两代经营,夏后氏已形成一支强大的势力,为夏王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础。随着王权的产生,氏族制度的机关已部分被改造,部分被抛弃,唯继任领袖的人选要经议事会认可的形式尚存。而从妫舜到姒禹正处于社会大发展的时代,各种人才辈出,首先被举为姒禹继任者的是当时曾掌五刑、负责狱讼的皋陶。皋陶先姒禹而死,部落联合体议事会又推举了益,即伯益。他是颛顼少典氏的后裔,又名大费,与皋陶有一定的血缘亲属关系,曾协助姒禹平水土,有功而受到妫舜的器重,被任命为掌管山泽、调驯鸟兽的“虞”,古文献曾有“益主虞、山泽辟”之说,有学者认为他的功绩在首创畜牧业。所以按照传统习俗,姒启作为领袖之子在议事会讨论继任者人选时,虽被优先提名,但他的功绩与威名无法与益相敌,益很自然的成为议事会认可的法定继承人。

然而,在益和姒启的时代,传统习俗已被新的价值观念取代。姒禹死后,姒启立即发动了对法定继承人的攻击,夺取了领袖的职位。关于这场斗争的经过,有记载说:“益代禹立,拘启禁之,启反起杀益,以承禹祀”;或说“古者禹死,将传天下于益,启之人因相与攻益而立启”;还有说“禹授益,而以启为吏,及老,而以启为不足任天下,传之益也。启与支党攻益而夺之天下,是禹名传天下于益,其实令启自取之”。总之,斗争很激烈,而几经波折,“叛乱”的姒启曾遭益的有力反击,一度处于劣势,甚至被拘禁,终于因有姒禹的经营和培植,夏后氏根基更深、实力更强,在拥护者的支持下,夏后氏及其拥护者联合起来对益发动战争,终于杀益,使姒启夺得领袖的权位。

网络配图

甘之战

姒启夺得领袖职位后,在今河南禹县举行盟会,通报联合体内部各部落和附近酋邦,争取支持者,以确立自己的统治,这就是文献记载中的夏启有钧台之享。但是姒启破坏传统习俗的篡夺行为引起一些部落的不满,尤其是那些实力雄厚,同样觊觎联盟最高权位的部落首领,以有扈氏为代表,公然表示不服从姒启作新的领袖,从而发生了姒启伐有扈氏的甘之战。

有扈氏是当时一个强大的部落或酋邦。传说姒禹时就曾发生过“攻有扈”,“以行其教”的战争。战前,姒禹在誓师之辞中说:“日中,今予与有扈氏争一日之命,且尔卿大夫庶人,予非尔田野葆士之欲也,予共行天之罚也。”宣告要和有扈氏决一死战,标榜自己不是为了贪图有扈氏的土地、人民、财货,而是代天行罚。还传说:“昔禹与有扈氏战,三阵而不服,禹于是修教一年,而有扈氏请服。”这些传说都反映姒禹与有扈氏之战,是一场权力之争。有扈氏以其强大,意欲僭取联合体王权而起兵,所以姒禹伐有扈“以行其教”、“行天之罚”,而且将战争的手段与加强政教的手段结合,最终才战胜有扈氏。姒启伐有扈,在一定意义上可谓是姒禹伐有扈的继续。

姒启伐有扈氏的甘之战是两强相遇,因而打得十分激烈,但留下的有文字记载的史料不多,主要是姒启的一篇战斗动员令《尚书·甘誓》,全文为:“大战于甘,乃召六卿。王曰:嗟!六事之人,予誓告汝:有扈氏威侮五行,怠弃三正,天用剿绝其命。今予惟恭行天之罚。左不攻于左,汝不恭命;右不攻于右,汝不恭命;御非其马之正,汝不恭命。用命,赏于祖;不用命,戮于社。”

网络配图

文中第一段介绍《甘誓》背景,是姒启在战于甘之前,召集左右高级官吏申明纪律约戒的誓师词。“六卿”过去的解释多认为是六军之将,实际上“六卿”和“六军”都是周代以后出现的,是成书时借用的后代词汇,其所指当即下文中的“六事之人”。在古文字中事和史是一个字,商代甲骨文中商王所称的“我史”、“朕史”、“东史”、“西史”等往往参与征战,所以夏后启召“六事之人”传达战争约戒就很容易理解了。第二段是誓师词全文,首先宣布有扈氏罪状是“威侮五行、怠弃三正”,意思是指责敌人上不敬天象,下不敬大臣,引起天怒人怨,所以伐有扈是代天行罚。其次宣布军事纪律,命令部属各自奉行命令,忠于职守,努力战斗,还申命奉行命令者将在祖庙中受到奖赏,违背命令者,将在社坛前处死。和伐三苗的《禹誓》相比,可见姒启时最高行政长官的权威是前一个历史时代无法相比的。

相传姒启初“与有扈氏战于甘泽而不胜”,总结原因说“吾地不浅,吾民不寡,战而不胜,是吾德薄而教不善”,于是励精图治,“亲亲长长,尊贤使能,期年而有扈氏服”。可见姒启取得甘之战的胜利,“灭有扈氏,天下咸朝”是很不容易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史上最奇葩荒唐的皇帝?墓葬发现为其平反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拥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国,荒淫无耻的昏君有很多,其中“翘楚”,当属汉废帝、海昏侯刘贺。此君之所以能通过层层选拔,在“昏君排行榜”中一举夺魁,是因为其做了27天皇帝,却干下了1127件荒唐事,基本所有荒淫无耻之事被他包圆了,也真让人瞠目结舌。网络配图然而随着海昏侯墓葬文物的发掘整理,我们却发现有很多跟史书

  • 揭秘:光绪皇帝为什么叫慈禧“亲爸爸”?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不知道大家看清宫剧的时候,有没有注意到这个问题,在涉及光绪皇帝的清宫剧中,光绪称呼慈禧为“亲爸爸”。例如电视剧《走向共和》中就是这么称呼的。其实在清朝满族人并没有这个称呼,满族人也不会称母亲为“阿玛”,那为什么光绪帝叫慈禧叫“亲爸爸”呢?网络配图关于“亲爸爸”这个称呼还有一个小故事。慈禧对光绪十分严

  • 揭秘:为何朱厚照是明朝最“奇葩”的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明代是比较盛产“奇葩”皇帝的,其中最“奇葩”的一位,要算明武宗正德皇帝朱厚照。这位民间传说和戏曲小说中的“正德爷”最奇葩的经历,就是他的下江南。而他此行闹出最大响动的地方,正是在明朝的南都南京。1宁王造反,让武宗找到了南游的理由只看正史上的尊谥,完全看不出明武宗朱厚照的“奇葩”。《明史·武宗纪》称他

  • 盘点历史上的太上皇都有谁?他们的结局怎样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皇帝年老之时就会把皇位让给继承人(大多是自己的儿子),自己退到幕后。垂帘听政的事情当然是太上皇不喜欢做的,那么中国历代的太上皇是如何度过余生的呢?汉高祖刘邦的老爹刘太公图片来源于网络刘邦的老爹是第一个享受太上皇尊号的人。刘邦在当皇帝以前,老爹刘太公没有跟着这个儿子得济,反过来还的养活他。当了汉王,老

  • 秦始皇母亲的出轨,改变中华两千年历史?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战国时期,千古一帝秦始皇以铁腕手段打败六国,一统天下。尽管里面有秦始皇的超凡才能,但是还有来自各国投奔来的有志之士的才学相助。有了他们,秦始皇如鱼得水,商鞅变法让秦国的国力得到显著的提高,其他文武将领更是让秦始皇心中暗喜,各地捷报不断传来。但是,当年秦始皇的一件事险些断送了秦国的前程。这件事我们慢慢

  • 周公与周成王是什么关系?周公辅成王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历史上,周公是周武王的弟弟,周成王的叔叔。周武王建立了周王朝以后,过了两年就害病死了。他的儿子姬诵继承王位,这就是周成王。那时候,周成王才十三岁,再说,刚建立的周王朝还不大稳固。于是由武王的弟弟周公旦辅助成王掌管国家大事,实际上是代理天子的职权。历史上通常不称周公旦的名字,只叫他周公。网络配图周公的

  • 揭秘连诸葛亮都要退让三分的人竟然是他!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东汉末年,群起云涌,三国争霸。在那个风云际会,充满硝烟和战争的时代,涌现了一批忠心耿耿、宏材大略的谋士。说起谋士,大家似乎都会想起那个高瞻远瞩、神奇妙算的诸葛亮,而忽略了那个天妒之才--郭嘉!网络配图或许,郭嘉出现在大家的视线中是从曹操十里相迎,共谋天下开始的。其实,郭嘉少年时就已经高明远识、目光如

  • 诸葛亮“六出祁山”?五次北伐两次没去祁山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祁山位于甘肃礼县,山川秀美,境内名胜古迹多处。礼县为秦人的发祥地,秦早期都邑西犬丘(西垂),就在县东永兴一带。陇南名胜——祁山,为著名的三国古战场,蜀汉丞相诸葛亮“六出祁山”,在此屯兵,北伐中原。“祁山武侯祠”经过近年的维修扩建,以崭新的面貌接待中外游客旅游观光。古卤城——盐官,曾为西北的骡马集散地

  • 常遇春大儿子常茂诈死 竟然骗过了朱元璋?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洪武二十年茂从冯胜征纳哈出。茂多不奉胜约束,胜数诮责之。茂应之慢,胜益怒,未有以发也。副将蓝玉率常荗等受降时,常荗以纳哈出不敬欲出走故,砍伤纳哈出,纳哈出所部闻之,有惊溃者。胜故怒茂,增饰其状,奏茂激变,遂械系至京。茂亦言胜诸不法事。帝收胜总兵印,而安置茂于龙州,二十四年卒。大意是,常茂与冯胜为子婿

  • 唐肃宗李亨竟是被太监李辅国吓死的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泱泱中华大国有着5000多年的悠久历史,在这段历史长河中,曾出现了许许多多的宦官(即太监),尤其以东汉、唐朝和明朝时期出现的宦官最多,且危害至深。东汉帝国的太监嚣张跋扈,经常受到外戚的制约,略有收敛;而明朝的太监更是肆无忌惮,像刘瑾、魏忠贤等奸佞宦官动辄就蛊惑皇上乱杀忠臣,误国误民。最后还是被皇帝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