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汉景帝的智慧:遵循汉文帝的政策确保稳定发展

汉景帝的智慧:遵循汉文帝的政策确保稳定发展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125 更新时间:2024/1/19 19:10:46

汉景帝刘是汉文帝的第四个儿子,他的三个哥哥先后死去,所以他得以继承帝位。作为皇帝,他是“文景之治”这一治世的完成者,其历史地位非常突出。其实,在他当皇帝期间,地震、飓风、旱灾、蝗虫等自然灾害频频发生,在这种情况下他还能把一个文帝开启的“治世”延续下去,他个人所发挥的作用也是十分重要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作为一代君王,他不像他的父亲一样谨言慎行,曾失手打死过自己的堂兄弟,间接导致吴王刘濞起了反心;曾失言要立兄弟梁王为下任皇帝,导致了梁王胆大妄为。然而,景帝却遵循了父亲文帝的一些大政方针,重视经济发展、体恤百姓、宽刑薄赋。同时也沿袭了文帝节俭、亲为、爱护百姓的一些优良品质,的确无愧于“文景之治”的名号。

还是在刘启当太子的时候,吴国太子刘贤进宫朝见皇上,陪同刘启喝酒、下棋。刘贤在棋盘上争强好胜,态度很不恭敬。刘启拿起棋盘砸向刘贤,刘贤当场死了。尸体送到吴国,吴王刘濞非常愤怒,说:“大家都是姓刘,既然死在长安就该埋在长安,何必送回吴国埋葬!”竟然把尸体又送回了长安。因为这件事,吴王刘濞从此不遵守藩王礼节,借口身体不好不再上朝,并由此有了反叛之心。因为文帝赐给他几案和手杖,体谅他年老,可以不再参加朝觐,也就是免了他的罪,刘濞的反心才没有付诸行动。

应该说,这件事不是刘启有意而为,他和刘贤没有仇恨,也不存在竞争关系,没有置之于死地的理由和动机。从汉文帝处理这件事情来看,也是把他当做一件意外事情来看待的。这样说来,刘启这次打死刘贤,算作是一次失手吧!

图片来源于网络

汉景帝三年(前154),梁王刘武前来朝拜。这个时候,汉景帝还没有指定太子,他在和梁王喝酒时,很随意地说了一句:“等我去世后,就把皇帝的位子传给你。”梁王尽管知道这是醉话,做不得数,当场推辞了,心里却很高兴。这酒是在母亲窦太后宫中喝的,景帝和梁王都是窦太后的儿子,老太太也很高兴。詹事窦婴却不干了,拿着酒杯向景帝敬酒,说:“天下是高祖的天下,父亲传位给儿子,是汉朝的规矩,陛下怎么能将大位传给梁王呢!”景帝自知失言,只好喝酒自罚。

尽管这件事以后没有实施,景帝仍然立了自己的儿子当太子,梁王却骄横无比,此后竟然使用天子的旌旗,出行清道戒严,其仪仗的规模阵势甚至比皇帝还要气派。窦太后这个老太太却不管这个,她没有忘记传位这件事,当栗太子被废的时候,又提出来了。窦太后提出这件事情是在酒宴当着很多人的面提出来的,景帝没有当场违拗,只得跪下来挺直身子回答说:“好!”他把这事交给大臣们众议,结果遭到了大臣们的强烈反对,这事儿才算挡过去。这个梁王虽然没有当上皇帝接班人,却把怨恨洒向了反对的大臣,竟然胆大包天,派出刺客刺杀了十几位大臣。

应该说,这是汉景帝一次严重的不能再严重的失言了。

然而,汉景帝却没有改变汉文帝时期的一些大政方针,文帝一些优秀品质和好的做法在他这儿也得到了继承,整个天下还在“治”的轨道上运行发展。

图片来源于网络

其实,汉景帝时期,自然灾害频频发生。景帝二年(前155),衡山国境内发生冰雹,大的有五寸,地面深的地方有二尺厚。六年(前151),冬天打雷,天空下了好几天的雨。中元年(前149),发生了地震。衡山又下了大冰雹,大的有一尺八寸。中元三年(前147),这年不但发生了地震,紧接着发生了旱灾,秋天又发生了蝗灾。中元四年夏季,发生蝗灾;中元五年水灾、地震。中元六年,春末大雪。后元年五月发生地震,这次的地震可能震级较大,史书记载说是持续了二十几天,可见是余震不断,城墙都震坏了。后元二年,春天发生地震,秋天发生旱灾。在这种情况下,汉景帝注重减轻农民的负担,制定鼓励重视农桑的政策,自身简朴,经济社会还是很好地得到了发展。

汉景帝正式即位,当年就下诏恢复征收一半田赋,也就是恢复汉文帝时期的做法,实际上就是减免了一半的田赋。第二年又下令男子二十岁开始服徭役,要知道,当时男子十六岁就举行“冠礼”,也就是成人仪式,二十岁才服徭役,这四年也是一种劳役的减免。后元二年,因为收成不好,景帝下令禁止内地郡县用粮食喂马,违禁的将马匹没收。同时还身体力行,亲自耕种,并让皇后也亲自采桑,为天下表率。我们由此也会想起,汉文帝开始的皇帝“亲耕”,到了景帝这儿仍然得以延续。

汉景帝非常注意宽刑轻罚,刚当皇帝(前156年)不久,就下达了大赦令。前元三年(前154),第二次颁布了大赦令。此后又于前元四年(前153)、中元元年(前149),中元五年(前145)、后元年(前143),四次颁布大赦令。汉景帝在位十六年,六次大赦,这也是扫除秦朝弊政的一个具体措施吧!除了这些常规的大赦,他还在前元三年对参与“七国之乱”的人全部赦免,使全国迅速恢复了安定的局面。汉文帝时期曾经废除了肉刑,但在实施过程中却有变相杀人的嫌隙。如原判斩左足的改判鞭笞五百,原判处劓(音yi,割掉鼻子)刑的改为鞭笞三百,这些人很多都被鞭打致死。汉景帝在大赦令一个月之后又下诏,将鞭笞刑减轻。后来于中元六年(前144),再次减轻,并规定了具体的行刑办法,此后受鞭笞刑的人得以保全性命。后元年,景帝又下诏,对于案情复杂的案子,应呈报主管官员,直至呈报给廷尉。如果复审发现原判不当,原判不承担责任。这就是说,他除了自己带头宽刑轻罚,还给执法人员解除了后顾之忧,让他们也务必从宽。

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果说汉景帝没有大的失策,可能会有争议的就是他的削藩。史家在说到这段历史的时候,不认为削藩不对,而是说晁错的削藩建议激进,不稳妥。吴楚等国打着“清君侧”的名义反叛中央,当晁错被杀之后,仍然没有罢兵。当时就有人看出了这一点,说:“吴王想造反已经有十几年了,其实本意不在晁错。”说到底,随着刘姓代代下延,分支渐远,亲情渐疏,血缘渐淡,地方势力尾大不掉,私欲膨胀,逐渐要和中央政权分庭抗礼的诸侯王,已经成为大汉王朝的祸患。中央要加强对全国的控制,消除隐患,削藩是必然之举。叛乱平定以后,汉景帝采取了正确的处置方式,天下很快安定下来,如果说有失,也算不上是大过错。

正是由于汉景帝遵循了其父文帝的大政方针和基本作风,所以才在前后五、六十年间引导了天下淳朴之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国库充盈,人民生活富足。也正是保持了文帝时期政策的连续性和做法的连续性,才会被后人将他和他的父亲文帝连在一起,称之为“文景之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明朝朱元璋“重典治国”不只为遏制官僚腐败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明朝的“重典治国”制度受中国传统法律思想以及当时的社会现实基础等因素的影响。虽然明朝的“重典治国”的方略在当时具有合理性并达到了统治者的目的,但是它也产生了诸多的负面影响。当代对官员贪腐的治理也是国家法治的一部分,但是“重典治国”以威吓的方式达到效果,与现代法治文明不符,不应为现代法治所取。当代中国

  • 揭秘秦始皇最信任的谋士李斯居然是个骗子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人是会变的,而人性不会。中国历史上最矛盾的人莫过于李斯,此人与韩非子是同窗,他协助秦始皇建立统一了秦王朝成为了不世之能臣,统一文字、度量衡,实行中央集权、采用郡县制等等。然而他的却做了两件最让人匪夷所思的事情,杀害韩非子,拥护胡亥登基,其结果不仅让自己死于非命,也让秦王朝陷入了岌岌可危的境地,果然不

  • 辅佐秦始皇完成统一的李斯为何被腰斩并夷三族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公元前208年7月,秦国的丞相李斯与他的儿子被押往咸阳的街市处斩。李斯为自己当初所犯下的政治错误而深深懊悔。图片来源于网络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外出巡游时,突然得病死去。这时,随行的丞相李斯被中车府令赵高拉入了政治漩涡。在赵高的极力诱惑下,也由于贪恋权势,李斯竟参与策划了一起宫廷政治阴谋。他们对外封

  • 秦赵渑池会的真相:没有蔺相如也绝不会谈崩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战国时期的秦赵渑池会可谓家喻户晓。有关会盟中的斗智斗勇,秦国君臣的骄横凌人,赵王的怯懦,赵国大臣的果敢,经过太史公的妙笔渲染,早已是脍炙人口。蔺相如临危不惧、勇斗强秦从而力挽狂澜的高大形象,连小学生都已耳熟能详。渑池会作为一个外交史上的杰作,也已经成为弱国凭口舌机智安然挫败强敌的典型。然而,事实果真

  • 揭秘负荆请罪时廉颇其实很年轻?比蔺相如小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廉颇负荆请罪是家喻户晓的故事,凡有负荆请罪的图画,画面的廉颇必是须发皆白的老头子。中学语文课本教师用书中还说,这是一个“勇于承认错误的老将军”;小学课本的插图也将廉颇画得白胡子老长。图片来源于网络然而,考之历史,这个时候的廉颇应该是一个青年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载,赵惠文王十六年(公元前283

  • 雍正帝为给自己刷洗 抖落出最隐秘的宫廷斗争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自从某专吃清史饭的大作家将作品改编成电视剧以来,清朝入关以来的第三个皇帝世宗胤,即雍正皇帝的知名度陡然上升。北京胡同里的老太太并她们手里牵着的小孙子,都知道咱大清国有一个雍正皇帝。鄙人生性疏散,向来耐不住电视剧的冗长加唠叨,所以尽管《雍正王朝》几番热播,我却始终没有看过。不过,虽然眼睛没看电视,却依

  • 慈禧太后和儿媳妇怎样过清宫“春晚”的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清朝末年,慈禧太后把持朝政。虽然大清王朝政权濒临灭亡,但是后宫中却依然过着奢华享乐的生活。尤其是每年过年的前后,宫中个更是声色犬马,纸醉金迷。据说,大年三十前一个星期,慈禧太后就开始“放假”了,不再处理国事。国印封置,直到来年再拿出来使用。慈禧太后虽然放假了,然而,这时候宫中的太监宫女们就更忙活了,

  • 他本一代雄主下令灭佛 何以被一个太监杀了?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是辛弃疾词《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一句,所谓“佛狸祠”是指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建立的行宫,因为拓跋焘小名叫佛狸(bì lí ),所以叫佛狸祠。要说到拓跋焘,还真不简单,这个15岁做皇帝的少年天子,刚一上位就励精图治,使得北魏国力空前鼎盛。北魏时期,北方很乱,胡

  • 她有夫有女混进了宫 最后还成母仪天下的皇后!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汉景帝刘启不仅上边有一个胡搅蛮缠的妈妈窦太后,身边还有一个诡计多端的女人王娡。王的家乡是今天陕西扶风县槐里镇。她的母亲臧儿出身名门,后家道中败沦落至此。臧儿曾两度出嫁,与先夫生一男两女,儿子名叫王信,还有两个女儿,其中长女就是王娡,次女叫王皃姁。前夫死后臧儿又改嫁给长陵田氏,生了两个儿子田蚡、田胜。

  • 让宫女穿开裆裤 建“裸游馆” 这皇帝实在太会玩!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1.首立“开裆裤”宫女服饰要求灵帝继位后立宋氏为皇后,宋皇后性情温吞,不善言辞,这令汉灵帝感到厌恶,觉得她不解风情,于是,他就开始搜集懂得调笑,且长相美艳的女子。可从民间去找太麻烦,只好从身边下手。网络配图而宫女在进宫前是经过千挑万选的,自然都是些秀气可人的小女孩,灵帝见之心痒难耐,于是总寻机会把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