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光绪人格为何会扭曲变形?原因竟是因为慈禧

光绪人格为何会扭曲变形?原因竟是因为慈禧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502 更新时间:2024/2/4 21:13:49

同治十三年(1874年),在同治皇帝因天花而驾崩后,其年仅四岁的堂弟载湉(即光绪)被立为皇帝。不过,作为一个年幼即脱离亲生父母而被强行抱入深宫的孩子,光绪虽然贵为皇帝,但其成长史却颇多辛酸之处。据说,光绪刚进宫时因身边没有亲人而日夜啼哭,慈禧太后无奈之下,只得赏与光绪的乳姆四品官服并将之召进宫中(当时规定入宫须四品以上),小皇帝这才破涕为笑。但第二天早上,小皇帝又放声大哭,慈禧太后不知所措,问光绪的乳姆才知道,原来小皇帝在醇府时常与府中某马夫的儿子一块嬉戏。

网络配图

慈禧太后听后只好再次破例,赏给马夫的儿子四品官服,并立刻接到宫中,承担陪小皇帝玩耍的重大政治任务。小马夫来后,小皇帝这才嬉戏如常,慈禧太后也乐得轻松。最初,慈禧太后对光绪抱有很大期望,其为小皇帝精心挑选了师傅,其中就包括书法及学问都闻名遐迩的翁同龢等人。但由于慈禧至高无上的威权,其对光绪的教育方法十分地粗暴性急,光绪稍微不合己意,便是讥讽、呵斥甚至责打,这对后来光绪的性格影响极大。

慈禧太后对光绪过分严厉的原因或许是因为当年对同治过于的纵容,但她忽视了极为重要的一点:同治毕竟是她的亲生骨肉,即使遭到呵斥和惩罚,也不会感到过分害怕;光绪就两样了,他在宫中非常的无助与孤独,对于慈禧太后,他感到的不是亲情而更多的是恐惧。

当时宫中服役的太监寇连材在《宫中日记》中说,慈禧对光绪一贯疾声厉色,在光绪小时,每天总是诃斥之声不绝,稍不如意,常加鞭挞,或罚光绪长跪。长此以久,光绪见了慈禧太后如同老鼠见了猫,战战兢兢,胆为之破。孤身入宫的光绪本就胆小,在慈禧的威严强压之下,以至于长大之后都害怕听锣鼓吆喝之声,听到天上打雷也会吓得腿直哆嗦。寇连材还说,光绪每次吃饭时,虽然有十几种菜肴馔品,罗列满案,但离光绪坐的地方稍远的菜大多已经臭腐,原因是菜几天都没有换过,而离得近的菜虽不臭腐,然大多久熟乾,一点都不可口。

网络配图

光绪每次都吃不饱,但又不敢说,有时想御膳房换一馔品,御膳房就必须奏明慈禧太后,而慈禧太后往往要光绪从小培养勤俭之德,光绪也就不敢再提。信修明在《老太监的回忆》中也说,“光绪在十岁左右时,由于经常吃不饱,他每至太监房中,必先翻吃食,拿起就跑,等到太监追上,跪地哀求,小皇帝已经将馍馍入肚一半矣。小皇帝如此饥饿,实为祖法的约束,真令人无法”。心理学理论认为,儿童在被父母讥笑或虐待时,往往会产生一种逆反心理,但在父母的威权下,这种逆反心理又诱发一种内疚感,从而否定自己的行为。

长此以往,这种环境长大下的儿童往往患得患失,做事情犹豫不决,缺乏自信。光绪每次到慈禧那里去请安,只要慈禧不命他起来,光绪就只能跪在那里,动也不敢动一下。

慈禧太后过分的责罚严重打击了光绪的自信心,以至于其性格既懦弱怕事,但不容忽视的是,这种性格在青少年时往往又会出现强烈的逆反,正如其在甲午战争和戊戌变法中的表现一样。光绪亲政后逆反的表现,更是加重了慈禧太后对光绪的不信任,在她眼里,光绪始终是个懦弱自卑、犹豫不决、依赖性强、难以独当大任的孩子。她在光绪亲政后对朝政的不断干涉和把持,很大原因就是出于这种心态(但她从不去想的是,光绪之所以成为一个人格心理存在严重缺陷的人,正是因为她的粗暴教育所造成的)。

网络配图

对师傅翁同龢的依恋是光绪发奋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作为光绪的帝师,翁同龢不仅在学习上耐心教导,而且在生活上也给了小皇帝无微不至的照顾。时间久了,在从小就缺乏父爱的小皇帝心中,翁同龢在某种程度上扮演了父亲的角色。光绪七岁时,翁同龢因回籍办事,小皇帝得知后整整一天都情绪低落,彷徨不已。在翁同龢离开的两个月里,光绪无心学习,后来连读书声也没有了。

等翁同龢回京后,小皇帝拉着师傅的手,高兴得眼泪直流。这一天,小皇帝精神振奋,朗朗读书声连太监们都被吸引了过来。后来,书房里的太监偷偷的告诉翁同龢:“自从师傅走后,皇上从来没有这样大声读书过!”翁同龢听后老泪横流——小皇帝在宫中真的是太孤单、太可怜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慈禧一句气话预言大清灭亡!让人哭笑不得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慈禧,一位统治了大清王朝几十年的太后,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祸国殃民的女人,而就是这样一个人女人,竟然一语成谶,准确地预言了大清王朝的灭亡。现在想想,在预言的背后,那诡异而有趣的历史,真是让人有些哭笑不得。慈禧太后是晚清同治、光绪时期的最高决策者和实际统治者,作为一位女性,她以垂帘听政、训政的名义统治中国

  • 他是魏国最勇猛的武将 也是最强的攻心大师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沟通和协调是很讲究策略甚至艺术的,《三国演义》里就有这么精彩的一出沟通协调的戏------张辽成功说服关羽降曹操。这个沟通协调难度很大,因为想要说服史上最忠义的武将之一关羽是谈何容易。不过张辽在此过程中充分体现了自己的沟通协调能力,他首先列出了关公轻易赴死的三大罪状。一开头的时候,关羽宁可赴死,也不

  • 蜀汉仅拥9万军队 诸葛亮为何还要主动进攻曹魏?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首先,需要解释一下文学作品和历史之间的差别。在文学作品中,军队数量可以进行无线的扩大,而历史是讲究事实根据的。例如赤壁之战,在三国演义中说曹操统帅83万大军南下。但是真实的历史中,曹操南征的军队只有20余万。即便是后来魏蜀吴三国的军队,加在一起也没有超过80万。蜀汉政权的兵力更是只有9万人,那么诸葛

  • 揭秘:短短4年之内 刘备如何败光了家底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公元219年,在经过汉中之战以后,刘备的事业达到了顶峰。就在这一年,刘备正式称王,这也宣告着与曹操的分庭抗礼。但是刘备的事业并没有持续多久,在不到4年的时间里,刘备败光了自己的家底。以至于其子刘禅继位时 ,面对的是一个岌岌可危的烂摊子。受命辅佐的诸葛亮更是如履薄冰,那时这位中年人的担子相当重。那么刘

  • 乔坤不是阐教弟子 为何主动为了阐教去送死?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在《封神演义》中,无论是截教弟子,还是阐教弟子,都希望能继续逍遥自在的当仙,而不愿意被封神。因而,他们都是竭尽心力地去诛杀对方,让对手去封神,自己继续当仙。网络配图但是也有例外,有些人,本来封神之战跟他一毛钱关系都没有,却巴巴地赶来送死,只为被封神。此人就是乔坤。话说截教仙人摆下十绝阵,燃灯道人带领

  • 慈禧去世的前一天为什么要毒死年仅38岁的光绪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公元1908年11月14日,在位长达34年但年仅38岁的光绪皇帝驾崩。一天以后,统治中国近半个世纪的慈禧太后也撒手人寰。半个月之后,年仅2岁多的溥仪继位,光绪皇帝的亲弟弟载沣出任摄政王。这是很多人都知道的事情,后来历史学家对光绪的骨骼进行了化验,发现光绪体内的含有大量的砒霜,因此可以断定是慈禧毒死了

  • 三国演技担当视兄弟为手足却把媳妇儿当衣服换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一部斗智斗勇尔虞我诈的三国史,诞生无数英雄和传奇故事,另外随着文学作品《三国演义》的不断宣传,许多人对于三国历史并不陌生,先不管知道的历史是否客观,整个中国古代史恐怕也只有三国能够如此普及。网络配图今天要谈的是三国群英中的刘备,之

  • 登基29天离奇毙命来去匆匆的明光宗对明朝意义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公元1620年8月18日,万历皇帝朱翊钧驾崩。万历临死之前,嘱托内阁首辅方从哲及司礼监,务必齐心协力辅助皇太子朱常洛。纵然万历皇帝生前很不喜欢这个长子,总想让他的另一个小儿子朱常洵继承皇位,但是人之将死,其言也善。经过这么多年的周旋,相信万历皇帝在临死前是真心把皇位交给他这个儿子的。大丧过后,朱常洛

  • 诸葛亮六出祁山 为何明知不可为而强为之呢?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或“蜀”。电视剧《三国演义》当中,诸葛亮的军队举的旗子上,写着斗大的“蜀”字,太搞了。就好比日本人举个旗子上面写着“倭”一样。谁把别人骂自己的东西印在军旗上啊,心胸宽广之人!刘备谥号可是汉昭烈帝,不是蜀昭烈帝。网络配图刘备死后,其子刘禅继位,丞相诸葛亮辅

  • 历史上命运最惨的皇帝 死因让人叹息!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想必有不少朋友都非常羡慕古代的君王,因为在大家的心目当中,古代的君王就是天之骄子,想要什么就有什么,从来不知道苦日子为何物,从来不知道缺钱花是一种怎样的场景。作为皇帝,的确没有感受过民间疾苦,但是他们的日子也未必就像大家想象的那么美好,有很多皇帝的生活还不如老百姓,虽然他们每天过着普通人一生都无法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