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人物专题>翁同龢

翁同龢

翁同龢

翁同龢的资料

中文名:翁同龢

别名:字叔平,号松禅、均斋、瓶笙

国籍:中国(清朝)

民族:汉族

出生地:江苏常熟

出生日期:清朝道光十年(1830年)

逝世日期:清朝光绪三十年(1904年)

职业:书法家、政治家

毕业院校:常熟书院

主要成就:同治、光绪年间书法家第一

代表作品:《瓶庐诗稿》《翁文恭公日记》

翁同龢的介绍

翁同龢(1830-1904),字叔平,号松禅,别署均斋、瓶笙、瓶庐居士、并眉居士等,别号天放闲人,晚号瓶庵居士。江苏常熟(今苏州常熟)人,晚清政坛的重要人物,中国近代史上著名政治家、书法艺术家。历任户部、工部尚书、军机大臣兼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先后担任清同治、光绪两代帝师。卒后追谥文恭。翁同龢工诗,间作画,尤以书法名世,幼学欧、褚,初学董其昌、米芾,中年后由钱沣上追颜真卿,又不受颜字束缚,结体宽博开张,笔画刚劲有力,风格苍浑遒劲,朴茂雍容,著有《翁文恭公日记》《瓶庐诗文稿》等。

有关“翁同龢”的历史故事

  • 翁同龢真的坑了李鸿章吗(李鸿章与翁同龢谁官位高)

    最近很多人也在讲翁同龢和李鸿章的故事。估计很多人也发现了。很多人也在说这个翁同龢害了这个李鸿章。那么这种说法正确吗?而且为什么会有翁同龢坑李鸿章这种说法?这些问题也挺有意思的。我们来看看这个问题,揭秘一下!翁同龢真的坑害了这个李鸿章。这个翁同龢坑李鸿章的故事是史料记载的,并没有说是网友杜撰的,所以这

  • 拦截北洋水师军费的翁同龢算不算奸臣?(翁同龢的下场)

    说起翁同龢,这个人其实挺厉害的。似乎这个人有一种是敌人而不是朋友的感觉。据说他截留了当时北洋水师的军费。这个问题当时应该有杀头的嫌疑,所以有人说这个翁同龢好像是汉奸。那么这个怎么理解呢?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个问题,一起揭晓。有兴趣的不要错过!当然,而且是祸国殃民的大汉奸。但是,汉奸翁

  • 如果李鸿章没有杀翁同龢,清朝会赢得甲午战争吗?

    最近很多人都在说这个李鸿章,也有很多人说过,如果当时李鸿章不杀这个翁同龢,清朝会打赢甲午战争吗?这个问题也挺有意思的,值得讨论和学习。下面我们简单分析一下,一起解谜。清末,翁氏家族与李鸿章家族竞争,两家争斗激烈,认为翁氏与李的争斗害了家族,误了国家,影响了甲午战争。但李鸿章并没有杀死翁同龢,而是帮助

  • 翁同龢为什么突然被免职?真实的历史是怎样的?

    晚清是历史上非常黑暗的历史时期。在皇宫里,是慈禧和光绪皇帝的斗争。戊戌变法之初,有一个两朝皇帝被慈禧罢黜,他就是翁同龢。诚然,变法这件事随时都可能遇到阻碍,戊戌变法也是如此。但是慈禧为什么要罢免翁同龢,他的罢免对当时的历史有什么影响?1.翁同龢简介翁同龢(1830-1904),江苏常熟人,中国近代史

  • 从《翁同龢日记》和《万岁爷进药用葯底簿》探究同治的真实死因

    从《翁同龢日记》和《万岁爷进药用葯底簿》探究同治的真实死因,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清人关后第八代皇帝同治是咸丰皇帝的唯一的儿子,一八五六年叶赫那拉氏(慈禧)所生,一八六一年登基称帝,时年六岁,一八七三年亲政。亲政后不到两年,即于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初五日(1875年1月)病逝。关于同治帝的死因,官方

  • 光绪的老师翁同龢:推荐人才时候曾经当面欺君

    晚清末年,常熟翁同龢,仗着自己状元及第,又是同治、光绪两朝帝师,以一人而兼军机大臣、总理衙门、督办军务处、户部尚书等显职,煊赫一时。然而这位翁常熟却是一个擅用权术的人,他的同僚吴县潘祖荫曾说:“叔平虽为君之座师,其人专以巧妙用事,未可全信之也。”潘祖荫又说:“吾与彼同时贵公子,总角之交,对我犹用巧妙

  • 光绪皇帝为什么会问老师翁同龢“吃得起鸡蛋吗”

    清朝掌管“宫禁”事务的机关,叫做“总管内务府衙门”,又称“后门衙门”,与其他衙门不同的是,它不管国家大事,只管皇上的私事,内务府是个油水特别多的部门,因为紫禁城内衣食住行、生老病死都由内务府掌管,其最高官员为总管内务府大臣,直属于皇帝,而出任此职务者多为皇帝亲自简任之亲信,亦或为八旗贵族与宗室。能进

  • 翁同龢为什么敢和李鸿章叫板 他背后的实力如何

    晚清时期有一个对联挺有意思,“宰相合肥天下瘦,司农常熟世间荒”,这个对联中的人物分别是李鸿章和翁同龢。众所周知两个人虽然同朝为臣,但关系非常不好。在甲午战争失败之后,翁同龢想方设法逃避责任,更是把失败的主要原因推动李鸿章头上。认为李鸿章督战不力,应该推出去斩首,此外还说慈禧太后挪用军费,给自己修颐和

  • 名臣翁同龢竟是北洋水师经费被裁撤的罪魁祸首

    晚晴名臣翁同龢是光绪皇帝的老师,一度游走于最高决策圈,康有为被重任,便是他推荐的结果,因此在相当一段时期内,翁同龢被人们误认为是“维新派”,而他后来被罢黜,亦被误读成“后党”迫害的结果。但事实上,翁同龢的政治面相颇为复杂,他能总揽大权,并非因政绩过人,而是靠其帝王师的身份,光绪皇帝的信任是他唯一的资

  • 光绪与翁同龢亲密到什么地步呢 他们什么时候出现裂痕的

    晚清七十年众生相(八十):一日为师(上)在光绪的生命里,有一个对他而言非常重要的男人。同治帝驾崩后,刚满4岁的载湉入嗣皇统,成为大清第11个皇帝。从这一天起,曾经血浓于水的父母兄弟,都成了光绪的臣子。且在慈禧的干预下,光绪的生母被禁止入宫探视,生父醇亲王奕譞虽被批准辅导光绪学业,但也不得逾越身份,做

  • 解密北洋水师经费被裁撤:罪魁祸首竟是翁同龢?

    晚晴名臣翁同龢是光绪皇帝的老师,一度游走于最高决策圈,康有为被重任,便是他推荐的结果,因此在相当一段时期内,翁同龢被人们误认为是“维新派”,而他后来被罢黜,亦被误读成“后党”迫害的结果。但事实上,翁同龢的政治面相颇为复杂,他能总揽大权,并非因政绩过人,而是靠其帝王师的身份,光绪皇帝的信任是他唯一的资

  • 两朝帝师翁同龢是个怎么样的人?对清朝的政局产生了什么影响?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两朝帝师翁同龢的故事,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十九世纪中叶以来的晚清帝国,有一个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他以状元进而入仕,先后成为统治招聘俩朝帝师不说,还把握了十数年的国家财政大权,毫无疑问他对晚清政局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他就是翁同龢。自古以来,位极人臣的官员都是非大忠即大奸,譬如连杀

  • 翁同龢脾气大敢对光绪无礼 或因压力大且有高血压

    晚晴名臣翁同龢是光绪皇帝的老师,一度游走于最高决策圈,康有为被重任,便是他推荐的结果,因此在相当一段时期内,翁同龢被人们误认为是“维新派”,而他后来被罢黜,亦被误读成“后党”迫害的结果。但事实上,翁同龢的政治面相颇为复杂,他能总揽大权,并非因政绩过人,而是靠其帝王师的身份,光绪皇帝的信任是他唯一的资

  • 光绪的老师翁同龢特别爱生气 提醒自己要“静坐”

    晚晴名臣翁同龢是光绪皇帝的老师,一度游走于最高决策圈,康有为被重任,便是他推荐的结果,因此在相当一段时期内,翁同龢被人们误认为是“维新派”,而他后来被罢黜,亦被误读成“后党”迫害的结果。但事实上,翁同龢的政治面相颇为复杂,他能总揽大权,并非因政绩过人,而是靠其帝王师的身份,光绪皇帝的信任是他唯一的资

  • 历经同治、光绪两朝的皇帝老师,翁同龢最后结局如何?

    今天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翁同龢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6月,光绪帝任命康有为、梁启超、杨锐、谭嗣同等变法志士为章京参预新政,同时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实行变法图强,史称“戊戌变法”。在这场志在改革以富国强兵的变法中,不可避免的要触动大批守旧官僚及贵族的利益,9月

  • 名臣翁同龢是北洋水师经费被裁撤的罪魁祸首

    晚晴名臣翁同龢是光绪皇帝的老师,一度游走于最高决策圈,康有为被重任,便是他推荐的结果,因此在相当一段时期内,翁同龢被人们误认为是“维新派”,而他后来被罢黜,亦被误读成“后党”迫害的结果。但事实上,翁同龢的政治面相颇为复杂,他能总揽大权,并非因政绩过人,而是靠其帝王师的身份,光绪皇帝的信任是他唯一的资

  • 光绪皇帝问老师翁同龢:“你能吃得起鸡蛋吗”?

    清朝掌管“宫禁”事务的机关,叫做“总管内务府衙门”,又称“后门衙门”,与其他衙门不同的是,它不管国家大事,只管皇上的私事,内务府是个油水特别多的部门,因为紫禁城内衣食住行、生老病死都由内务府掌管,其最高官员为总管内务府大臣,直属于皇帝,而出任此职务者多为皇帝亲自简任之亲信,亦或为八旗贵族与宗室。能进

  • 翁同龢是光绪的老师,最后为什么会被开缺?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翁同龢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光绪皇帝颁布《定国是诏》后,正式宣布了维新变法的开始,同时,以慈禧为首的守旧派势力也开始反对的活动。为了阻挡变法,他们将矛头对准了帝党骨干翁同龢。先后指示王鹏运、于荫霖、文悌上表弹劾翁同龢“误国无状”、“结党乱政”、“狂悖揽权”。王

  • 揭秘李鸿章 得罪翁同龢致甲午海战大败?

    李鸿章,晚清时代最为重要的代表人物,因其被贴上过于鲜明的政治标签,其形象很模糊。以往对他的脸谱化解读,带给我们一种深深的疑惑:如果李鸿章是一个片面的龌龊形象,那么,国人的智商岂不更成问题?文化渊深的中国,又怎么会受到如此简单的人物的影响?李鸿章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为什么近代的中国历史无法绕开他?为什

  • 揭秘:戊戌变法中翁同龢的态度为何前后矛盾?

    在中国近代史上,尤其是在晚清戊戌变法那场震惊朝野内外的政治变局中,翁同龢是一个至关重要的人物。以往政治史与法律史关于戊戌维新运动的研究,往往注重对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宪政思想以及变法主张的研究,而忽略对翁同龢的研究。毋庸置疑,康梁二人是戊戌维新运动的发动者和主导者,然而,在戊戌维新运动之初,朝中最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