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揭秘刘备取成都为何不用庞统的三条上策?

揭秘刘备取成都为何不用庞统的三条上策?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2569 更新时间:2023/12/14 4:02:11

刘备和刘璋反目后,决定夺取成都。刘备征求庞统的意见,庞统给他出了上中下三条计策。上策是昼夜兼道,在刘璋猝不及防时,直取成都;中策是装作回荆州,将白水关守将杨怀、高沛骗来杀掉,夺取白水关,然后进兵成都;下策是退回到白帝城,和荆州结合起来,再想办法图川。刘备最终采取了庞统献上的中策。

刘备入川,留下诸葛亮协助关羽守荆州,让庞统跟随自己入川。应该说,这是除诸葛亮之外最大的信任了,实际情况也是,刘备入川后,大的军事行动都是和庞统商量。但是,既然庞统自己看来是上策的计谋,刘备为什么不采取,而是要采取中策呢?

网络配图

庞统的上策是:“暗中选派精锐兵马,日夜兼程从小路捷径奔袭成都。刘璋没有战略才能,又向来缺乏守备措施,我们大军突然到达,一举便可平定成都。”实行这个计策的关键点在于达到战役的突然性,在不被敌人觉察的情况下兵临城下,同时要一战解决问题。但实行这个计策是要冒很大风险的,万一中途有个变故,局面将一发不可收拾。

虽然说打仗就要冒风险,过去不是有个破釜沉舟和背水一战吗?但这两个战例都是在没有退路的情况下进行的,和刘备所处的情况并不完全一样。项羽破釜沉舟,是诸侯都在避战,也就是等着章邯各个击破,而章邯一旦得到赵地,项羽等联军只能是被动挨打,失败的后果就是灭族。韩信的背水一战,走的是井陉口,本来就没有退路,还不如将自己“置之死地而后生”。刘备有退路,因为刘璋是要送他走。一旦开打,两人就撕破脸,不成功可真是进退无路了。

网络配图

还有,两人考虑问题的角度也有所不同。庞统仅仅从战役层面来考虑问题,就是以最快的方式取得成都;而刘备是从战略层面考虑问题,既要夺取成都,还要考虑获取益州全境,将荆州和益州连成一体。所以,在庞统看来这是上策,在刘备这里并不一定就是上策。

庞统的中策是让刘备率领大军来到白水关,号称是要返回荆州,然后通知白水关守将前来作别。白水关守将是杨怀和高沛,两人本来就敬佩刘备的威名,建议打发刘备走的意见又是他们提出来的,听到刘备要走,心里必然高兴。这样一来,两人就会轻装前来,只要他们来,就将他们扣押,趁机收编他们的军队,进而兵发成都。刘备同意了这个中策。

庞统的下策是让刘备率军退回到白帝城,连接荆州积蓄势力,慢慢图谋杀回成都。实际上,这个下策也不是一无是处,白帝城也属于蜀地,来到这儿后,马上从荆州调兵掠城占地,同样能够得川。由于刘璋昏暗无能,北部又有一个张鲁要防,他很难做出一个防住刘备的战略计划。即便是真要出兵应战,益州内部大臣将领各怀鬼胎,也很难说那时候就不会出法正李严,来一个像绵竹一样的临阵倒戈。而这样计策的实施,虽然是慢一点,倒也稳妥。所以说,这下策也有可取之处。

网络配图

除了这上中下三策,庞统还暗示了另一种情况,这就是等待不作为,也可以称之为下下策。庞统的话是这样说的:“如果犹豫不决,长久滞留此地,就将深陷困境,于理是难以长久的。”庞统这话虽然有让刘备赶快决断的意思,但说的也是实情。当然,刘备是战略家,又是从无数阵仗中拼杀出来的人,是绝对不会犯这种错误的。

不管是上策还是中策,刘备用的都是庞统的计策,只不过是所处的位置不同,考虑问题的角度不同,因而做出的选择也不同。这不像有些领导,一定要把下属的意见换一个说法,或者是换一个说法变成他自己的意见才来实行,一定要显得比别人高明。实际上,能用人的领导才是最高明的领导,也是最有才能的人。受文学作品的影响,刘备这个人好像没有多少本事,只不过是沾了皇叔名号的光,武靠着关羽、张飞的帮衬,文靠着诸葛亮的谋划,才让他有所成就。可真要回到史实当中看看,刘备还真不愧是天下枭雄,并不是浪得虚名。取成都用的虽然是庞统说的中策,可实行起来却是一种大框架大战略。也难怪他能在打下成都后短短时间内拥有益州全境,这就是一个主公和谋士的区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唐玄宗把李白逐出朝廷背后秘密:李白涉嫌泄密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李白曾经被唐玄宗逐出朝廷,期间到底发生了什么?跟大家一起分享下面这段故事吧。天宝元年(742年)八月,唐玄宗下令征召李白进京。李白接到命令,以为可以从此仕途通达,不再灰头土脸地生活在蓬蒿之间,于是“仰天大笑出门去”,从山东兖州启程奔赴长安。到达长安不久,他在金銮殿受到了玄宗的隆重接见。虽然玄宗并没有

  • 盘点刘备错过多少良才?这5个人都是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的事情想必大家都听说过,一直感觉他是一位知人善任的人,然而他竟然也会错失这么多的良将,让人有点吃惊。1、田豫田豫,字国让,渔阳雍奴人,官至太中大夫,享年八十一岁,是曹魏少有的高寿将领。当然这些不重要,重要的是田豫很有才能,抵御北方少数民族的第一名将,《三国志》中,将田豫与满宠、牵

  • 人在作死天在看 揭秘三国花样作死的7个人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1、曹操:要说花样作死,这位仁兄肯定要排第一位,宛城之战,张绣投降得好好的,非要去玩人家婶婶,玩了人家婶婶不算,还密谋要杀张绣= =,我的曹老板,这是在人家的地盘,害怕人家变不出十万八万的士兵来堆死你?结果自不用说了,折了儿子曹昂、弟子曹安民,还害死了刚露头角的典韦,真是毁人不倦。2、钟会:钟会早先

  • 揭秘慈禧太后生活淫乱不为人所知的一面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慈禧太后(1835~1908年),叶赫那拉氏,满洲正黄旗人,安徽宁池广太道惠征之女。咸丰元年(1851年)入宫,封懿贵人,六年生子载淳 (同治帝),进懿贵妃。同治即位后,与恭亲王等密谋杀肃顺,垂帘听政。 光绪即位后,仍听政。光绪亲政后,因无实权,发动戊戌政变,被其挫败,将光绪囚于宫中。光绪二十一年,

  • 他是农民起义家 当上皇帝却以睡对手老婆为乐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中国的历史上农民一直在社会承担着重要的角色,每当朝政腐败、经济凋敝,百姓生活困不堪言的时候,经常会爆发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譬如唐朝的黄巢起义,元末农民军起义,清朝的太平天国运动等等。但是唐朝和清朝的农民起义最终都以失败而告终,究其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元朝末年的农民起义家朱元璋却一路过关斩将,击败其他对

  • 三国演义里豪气过人的关羽最后患了更年期?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三国演义》里的关羽到了后期逐渐变的越来越陌生,就像变了一个人,变得十分的易怒,就像前半部的张飞一样。我们所熟悉的那个关羽有的都是豪气和傲气,这两种气魄的确是作为一个大英雄所必须所拥有的。诸如在斩杀颜良之时,说道:“以吾观之,如土鸡瓦犬耳”、“吾观颜良,如插标卖首耳”,但是此时的关羽并不经常生气,甚

  • 揭秘汉朝开国皇帝 虽然才学不高但工于心计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刘邦是大汉王朝的开国皇帝,史称汉高祖,也叫汉高帝,或者也叫高皇帝,刘邦他想过当皇帝吗?结论是没有。刘邦从来就没有想到过自己会当皇帝,他也不会当皇帝。刘邦即位了,说他没想过当皇帝,不可信。或者说,刘邦想当的皇帝和易中天说的的皇帝不一样。其实刘邦一直目标都比较明确,从进咸阳到汉中到与项羽争霸,都说明他有

  • 三哭郭嘉:曹操最看重的谋臣竟然是郭嘉?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郭嘉字奉孝,原来他准备投奔袁绍,后来觉得袁绍这个人不能成就天下大事,于是自觉离开。后来由于荀彧的推荐见了曹操,被任命为司空军祭酒。郭嘉自从跟随曹操以后,基本上就是跟随曹操随军行动,也就是在军中阵前为曹操出谋划策。如征吕布、官渡拒敌袁绍,征袁尚及三郡乌丸等都是如此。建安十年(公元205),曹操平定了冀

  • 揭秘:甄嬛钮祜禄氏其真实的一生是怎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电视剧《甄嬛传》火了好几年了,里面的各个人物想必大家都已经滚瓜烂熟。可是电视剧毕竟是演出来的,里面人物的真实人生是什么样的呢?今天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历史上的甄嬛的一生。图片来源于网络图中这位,就是历史上的熹妃了,也就是孝圣宪皇后钮祜禄氏,电视剧里甄嬛的原型。钮祜禄氏的父亲是四品典仪官、假缝一等承恩公棱

  • 揭秘一代枭雄的曹操到底喜欢怎样的女人?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曹操,一代枭雄,不但喜欢别人的女人,更是喜欢四处采花!曹操给人的印象更加的像是色魔,而不是情种。那么,曹操到底有多少个女人,我们不得而知。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曹操的女人非常多的,我们最为熟知的就是丁夫人、刘夫人、卞夫人(后来拜为王后),曹操的选择,是很有眼光的。曹操选择美女,大体上有以下几个方面:网络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