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唐宪宗:一个害死生父赶母出宫的最不孝的皇帝

唐宪宗:一个害死生父赶母出宫的最不孝的皇帝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4083 更新时间:2024/2/17 14:39:13

对生身父亲如此不孝,唐宪宗不是历史第一人,因为权力的斗争历来相当残酷,利欲尚且熏心,何况九五之尊!父子相残、手足搏杀等案例在历史上非常之多。

但是,将生身母亲赶出家门,十年而不去看望,如此忤逆不孝的皇帝,翻遍典籍,也找不到第二个,唐宪宗无疑是绝无仅有的第一个。

常言道: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中国人讲孝道,不光是指在物质上赡养父母之晚年,还应晨昏定省,经常陪伴父母左右,在精神上给予父母以天伦之乐,所谓“父母在,不远游”,即是这个意思。可是,历史上却有一位号称“唐代三宗”之一的唐宪宗(与唐太宗、唐玄宗齐名),将亲生母亲赶出家门,整整十年而不见面,其忤逆之举实令人齿冷。唐宪宗的母亲王氏,史称“顺宗庄宪皇后”。

这位女子很命苦,出生没多久,父亲王子颜就死掉了,由祖父王难得抚养。唐代宗宝应二年,王难得死于军旅,十三岁的王氏因祖父有功于社稷,被遴选为代宗才人。

网络配图

这是什么家庭关系?代宗是宪宗的曾祖父,名义上的曾祖母咋成了曾孙的母亲?原因在于代宗太老,而王氏则太小,这种夫妻没法做。于是乎,代宗就把王氏赐给了皇长孙李诵,就是后来的短命皇帝唐顺宗,初为孺人,生下唐宪宗李纯。如此混乱的家庭关系,在有唐一代不算新鲜事,唐顺宗自己就曾把一个儿子交给父亲德宗为养子,和血缘上的儿子做了“兄弟”,也就是说,唐宪宗有个同父的弟弟在名义上是自己的“叔叔”。

王氏因为生下李纯,德宗李适即位时,立李诵为太子,王氏被封为“太子良娣”。实际上,李诵对这位王氏还是很有感情的,为何没有成为太子妃呢?是因为李诵还娶了另一位身份显贵的女子萧氏,是郜国大长公主与驸马萧升所生之女。后来,郜国大长公主惹上淫乱官司被杀,皇太子妃萧氏也被牵累而死,王氏遂成李诵生命中的第一女人,在王氏的陪伴下,李诵战战兢兢地度过了26年的储君生涯,算得上是患难夫妻了。

贞元二十一年(804),唐德宗病逝,李诵即位为唐顺宗。他用王珊屯跏逦牡热私行政治改革,史称“永贞革新”,短短的一百四十六天,即宣告失败,却严重得罪了朝廷里的宦官势力。在宦官首领俱文珍、刘光琦等人串通一些官僚和地方节度使的反扑下,登上皇位还不到200天的唐顺宗无奈退位为太上皇,王氏所生的儿子李纯继位为唐宪宗,王氏晋升为太上皇后。

关于唐宪宗对父母的忤逆不孝,后来的史家多闪烁其辞,恐出于为尊者讳故也。唯“永贞革新”参与者之一的刘禹锡在《刘子自传》中说:“当时太上皇身体有病,宰相大臣都不能得到召对。而宫掖事秘,建桓立顺,功归贵臣。”直接用东汉末年顺帝、桓帝被立的故事比附宪宗的即位,无法不给人这样一个强烈的印象:在此事过程中有外人无法明知的隐情。

网络配图

顺宗于元和元年(806年)突然病故,也有许多可疑之处。比如,正月初一,宪宗率群臣为太上皇上尊号,正月十八日,宪宗又下诏宣称太上皇“旧恙愆和”,说是旧病没有治愈,这就等于是向天下宣布了太上皇的病情,此举十分罕见。宪宗又说“亲侍药膳”,从当月十六日以后,暂时不听政。然而,在十九日,也就是宣布太上皇病情的第二天,顺宗就死于兴庆宫,同时迁殡于太极殿发丧。

这就难怪有人估计太上皇早就死了,正月十八日向天下通报太上皇的病情,就是为掩盖太上皇被害死的真相。殊不知,这样做是欲盖弥彰,公布太上皇的病情,恰恰暴露出宪宗和宦官的做贼心虚,暴露出太上皇之死的可疑。

另外,元和十四年(819)七月,还发生了一件耐人寻味的事件。群臣讨论给宪宗上尊号时,一个宰相主张加“孝德”二字,另一位宰相崔群认为“睿圣”的尊号已经可以包括其含义,不必再加“孝德”,宪宗听了怒不可遏,竟然把崔群贬到湖南任了一个观察团练使。宪宗对“孝德”二字如此在乎,正说明他“内有惭德”,心中有所顾及,从侧面也反映出他很有可能参与了逼顺宗内禅和害死顺宗的事件。

唐顺宗一死,王氏的幸福生活也到头了。史家说,唐宪宗迫于宦官压力将母亲王氏迁出后宫,送到长安城东南兴庆宫居住。兴庆宫是个什么地方?既是偏僻的城郊,又是王氏的伤心地--老公顺宗就死在此地,也难怪会“犹豫成疾”。唐宪宗实在够狠心的,他难道真的惧怕宦官吗?赵炎以为不尽然。

网络配图

第一,他已经是快三十岁的成年男人了,从他对对诸多藩镇的心狠手辣来看,完全有能力对付宦官势力,连自己的母亲都保护不了,谁信呀?只能说明他麻木于人伦。第二,从元和元年(806)将母亲赶出宫,一直到元和十一年(816)母亲病逝,他连去探望的心都没有,整整十年,他一次也没去,这又说明什么?他害死了父亲,无脸去见母亲罢了。

对生身父亲如此不孝,唐宪宗不是历史第一人,因为权力的斗争历来相当残酷,利欲尚且熏心,何况九五之尊!父子相残、手足搏杀等案例在历史上非常之多。但是,将生身母亲赶出家门,十年而不去看望,如此忤逆不孝的皇帝,翻遍典籍,也找不到第二个,唐宪宗无疑是绝无仅有的第一个。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千里马死于伯乐之手他成就了韩信也毁了韩信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在山的那边海的那边有一群蓝精灵,有一个叫刘邦,有一个叫韩信。做为史上第一个做行政工作做到“功劳第一”的人,如果没有萧何,刘邦和韩信是不可能唱歌跳舞快乐多欢欣的。话说,那一年,是周赧王五十八年(公元前257年),萧何出生在沛丰(江苏徐州丰县),萧何本有希望成为他们县里千百年来职位最高的人,毕竟最后当了

  • 一代雄主他若不死明成祖朱棣未必是对手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在明朝最辉煌的时候当属永乐盛世,那时的明朝在朱棣的统治期间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在这期间还有一个人,其丰功伟绩不下于朱棣,甚至有机会灭亡明朝,他就是帖木儿帝国的开创者帖木儿,那么帖木儿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网络配图1.卧薪尝胆 苦尽甘来帖木儿的父亲是突厥人的首领,当时的突厥人的权利在帖木儿叔叔的手上

  • 唐朝第一英雄竟是他 后来竟死于非命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唐朝第一大英雄他说一没人敢说二,史书上这样记载的:骨瘦如柴,力大无穷。两臂有四象不过之勇,捻铁如泥,胜过楚汉项羽。一餐斗米,食肉十斤。用两柄铁锤,四百斤一个,两柄共有八百斤,如缸大一般。坐一骑万里云,天下无敌,没错,他就是李世民的弟弟,李元霸!网络配图首次亮相:在隋炀帝面前与宇文成都比力气,李元霸不

  • 宋之问毛遂自荐 为何还是上不了武则天的龙床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宋之问长相帅气,才华横溢。继承了他父亲“三绝”之中的文。因此,他写得一手好诗,并且中了进士,和“初唐四杰”之一的杨炯一起在崇文馆当学士,20来岁就成了唐朝的宫廷教授。网络配图通过两次皇家诗歌大赛,宋之问成为初唐文坛的掌门人。在当时也是有着一定的名气。可他竟然自我推荐,想去当武则天的男宠。从此被视为笑

  • 揭秘:刘备的一统梦为何是败在两个好兄弟手上?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说起刘备的一生,简直像做梦一样。想当年,刘备带着关羽、张飞平息黄巾之乱,先后投奔过公孙瓒、吕布、曹操、袁绍、刘表,得到过徐州、小沛,见过皇帝,骗了个皇叔当,青梅煮酒时候被曹操认为是天下匹敌的英雄。刘备手下大将都是三国一流的角色,可是这么混混沌沌几十年,却是几乎每战必败,到头来一点成就都没有,竟然只能

  • 揭秘:为何宋朝三个皇帝拼死拒绝登基?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英宗赵曙,宋朝第五帝。明道元年(1032)正月生于宣平坊,为仁宗弟濮王赵允让第十三子。仁宗赵祯久未得子,遂于宗室内择选幼子以为建储之备。谁知造化弄人,庆历间仁宗二子相继夭折。七年(1048),赵曙再次被迎入皇宫,这次却未给予任何名份,充其量就是皇储的递补。原因是仁宗自认为正当盛年,以后可能继续得子,

  • 号称大帝的候选人:谁才是真正的中国大帝?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中国一共出现了83个王朝,共有559个帝王,包括397个“帝”和162个“王”。虽然史上有这么多的帝王,但称得上是大帝却寥寥无几,下面小编就来盘点中国史上能称的上是大帝的几位帝王,下面就是几位大帝候选人。网络配图第一位:秦始皇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战略家、改革家,首位完成华夏大一统的铁腕政治人物。

  • 霍去病死因:苍狼战神霍去病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霍去病死因?霍去病是怎么死的?霍去病,一个代表着青春、勇武与奇迹的名字。十七岁,两出定襄,功冠全军;十九岁,霍去病三征河西,开疆拓土;二十一岁,霍去病统帅三军,纵横漠北。历史网介绍:苍狼战神霍去病一生数次指挥大军与匈奴会战,每一仗均是深入险境,孤军奋战,每一仗均是以寡敌众,大胜而归!网络配图 然而,

  • 三国郭嘉和诸葛亮 郭嘉和诸葛亮谁厉害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诸葛亮和郭嘉,是三国历史上最着名的谋士。诸葛亮是以他的三篇文章和辅佐蜀汉大业闻名的。郭嘉则是以他的十胜论和三次大的战略决策闻名于世的。郭嘉和诸葛亮谁厉害?有人说是诸葛亮。然而,尽管只有短短十一年,郭嘉却留下了辉煌的业绩。郭嘉在曹操军中时,曹操可谓凯歌高唱捷报频传,成功地统一了北方。郭嘉一去世,曹操的

  • 一代名将的他为何在高俅面前称自己是小人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对于四大名著一般我们看的比较多的便是西游记和水浒传了,每当暑假来临都会重复播放,而对于水浒传来说,要读懂里面作者的良苦用心是需要一定的耐心的,不光光是人物的设定,故事情节的铺设,更重要的是在于一些对话描述上。而今天小编要讲的便是水浒传中的对话让我们更加了解当时的作者刻画人物的高超水平,小编通过网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