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秦穆公选择与郑国结盟是正确的选择吗?

秦穆公选择与郑国结盟是正确的选择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889 更新时间:2024/2/27 20:04:02

在公元前632年(僖公二十八年)发生的城濮(在今河南陈留县)之战中,公战胜楚国,建立了霸业。公元前631年(僖公二十九年),晋、周、鲁、、齐、陈、蔡、秦在翟泉(今河南洛阳)会盟,晋国在会上“谋伐郑”。公元前630年(僖公三十年),晋国和秦国合兵围郑。围郑对秦国没有什么好处,郑国大夫烛之武看到这点,所以秦穆公说明利害关系,劝秦穆公退兵,但是晋、秦结盟,让秦国在郑国驻军,秦穆公因此退兵,晋文公也只得撤退,一场战争被瓦解了。

那么,秦穆公为什么要选择与郑国结盟呢?

网络配图

在笔者看来,秦穆公不灭郑国的决策是正确的,郑国处于中原,距离秦国远而距离晋国近。越境占地在国力强大的时候还可以维持,一旦形势有变飞地往往独立或者被别国吞并。其实秦国一开始就不应该协助晋国围攻郑国,完全可以声援晋国而不出兵。

秦国在春秋时间的外交缺乏方向性和延续性。这一点从崤之战中可以体现。崤之战的起因是秦国想与驻守郑国的秦军里应外合灭掉郑国,在中原地区建立一个根据地,这个军事行动在操作上有很大的难度和风险,在政治上也要承担很大的道义风险,所以蹇叔和百里奚坚决反对。最后没到郑国而是顺手把滑国给灭了。就算是成功灭郑,郑国与秦国本部之间不仅距离遥远而且主要通道在晋国的控制之下。秦国的战略计划可能是先攻占郑国再从东西两边对向进攻攻克晋国的南阳之地,这在当时基本上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网络配图

从晋国假途伐虢之后,到文公平定周室之乱,再到崤之战晋国已经基本上控制了秦国东出的通道,到崤之战之后秦晋联盟崩溃,晋国重点国策之一就是封锁崤函(另一个联鲁以压制齐国)最终的目的是集中资源同楚国在中原地区争霸,控制这块最肥沃的土地。

且不说秦国当时无论从国力和军事上都不是晋国的对手,即使后来秦国变法强大,三晋分裂,秦国在打通三川道的过程中也是耗费了很多血汗的。

网络配图

总而言之,秦穆公虽然在战略、外交和军事上都被晋国几代君臣坑害不浅,但能帮助秦国摄取河西之地并成为西戎诸国的宗主国也是非了不起的成就,为以后秦国能成为战国七雄打下基础。

值得一提的是,当孟明视认为偷袭郑国不能成功时,就马上改变了目标,去偷袭滑国,麻雀再小也有肉,捡一个比掉一个强。于是,滑国遭殃了。当天夜里,秦兵顺手牵羊,将滑城一举击破。滑君仓惶逃奔狄国去了。秦兵带着战利品,打道回府,边走还边说,这一趟跑亏了,没赚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这个皇帝爱请大臣们喝酒 不喝就挨揍喝了更严重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孙权继承父兄基业,建立了吴国,可他毕竟没有统一中国。不是他不行,不然曹操也不会说出生子当如孙仲謀这句话了,而是对手太强大。因此,吴国终究只能偏安一隅。最终,吴国亡在了孙权的孙子孙皓的手上。这位孙先生和大多数亡国之君一样,是个能整事的人。网络配图孙皓是孙权的太子孙和的次妃何姬生的庶长子,他爷爷孙权很喜

  • 永乐帝的“靖难”夺权之路:一块西瓜引发的政变?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建文帝即位之时,难以胜任对叔父辈藩王的驾驭,尤其是活跃于北部边境的燕王,为巩固南京政权的稳固,即位仅两个月后,便断然削藩。他采纳黄子澄的建议,由于顾忌燕王的军事实力,决定先断其羽翼,而且首当其冲的就是燕王一母同胞的兄弟周王。以此为开端,建文政权连续展开削藩。洪武三十一年十一月,齐王被削藩,第二年即建

  • 汉武帝与卫青:他是他的姐夫 他也是他的姐夫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汉武帝是汉景帝之子,真正的龙子凤孙,汉代的皇子,即使不能继位当皇帝,也会分封到各地为诸侯王,每人一大片地盘,在那块地盘上,他就是老大,相当于一个小号皇帝。不过,汉武帝的运气比大多数皇子好得多,他不仅有个当皇帝的爹,还有个深谋远虑的妈。他妈王夫人是个很有心计的女子,让他娶了姑姑馆陶公主的女儿陈阿娇,馆

  • 绝无仅有!身为太后她竟然色诱敌国国王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自古及今,使用美人计的数不胜数。但以一国之尊身份亲自去实行美人计的,大秦宣太后可能是绝无仅有的。大秦宣太后,一般称芈八子,就是《芈月传》主角的原型。她是秦惠文王的一个姬妾。秦武王暴亡无子,芈八子的儿子昭襄王当上国君,因年龄太小她就开始了摄政生涯。宣太后是历史上第一个称太后的实权人物,她执掌秦国政权达

  • 她是皇上的“乳母”最后变皇后 为何死于宦官凌辱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元祐初年,高太后为了管束好小皇帝,给他找了十多名老宫女。小皇帝对幼儿园老阿姨非常不喜欢,各种不合作。渐渐的,他长大了,高太后就在外面物色“乳母”照顾他。这词很引人遐想,因为“乳母”并不比他大,还是个小女孩。这个小女孩叫刘氏。大臣有意见了,他们上疏道:“皇帝年幼,应该远离女色,别被调教坏了,移了心性,

  • 慈禧和溥仪虐待太监:下棋输了拖去打死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清朝的慈禧太后站在权力巅峰,没有权力来约束她,可以命令任何人做任何事。表面上看慈禧确实风光似锦,但其实心理压力非常大,一则扛着整个大清的江山,权力盖过皇帝,用现代话来讲,作为公众人物,时刻活在聚光灯下,必须时刻保持庄严,不然这么多皇亲国戚谁服啊。二则早年丧夫,按照古代的“三纲五常”,太后母仪天下,更

  • 没人说清她是男是女 但却能让这个暴君为她杀妻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在东晋16国时期,后赵国有个人叫郑樱桃,关于这个女人,有的史书上说他是男人,有的则说他是女人,他(或她)是十六国时期后赵国君石虎的人,《晋书.石季龙载记》上说:郑樱桃,东晋列国后赵石季龙(石虎)所宠爱的优僮(男庞)。季龙惑之,先后为杀二妻。而冯梦龙在《情史.情外类》中说:郑樱桃者,襄国优童也,艳而善

  • 揭秘刘备取成都为何不用庞统的三条上策?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刘备和刘璋反目后,决定夺取成都。刘备征求庞统的意见,庞统给他出了上中下三条计策。上策是昼夜兼道,在刘璋猝不及防时,直取成都;中策是装作回荆州,将白水关守将杨怀、高沛骗来杀掉,夺取白水关,然后进兵成都;下策是退回到白帝城,和荆州结合起来,再想办法图川。刘备最终采取了庞统献上的中策。刘备入川,留下诸葛亮

  • 唐玄宗把李白逐出朝廷背后秘密:李白涉嫌泄密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李白曾经被唐玄宗逐出朝廷,期间到底发生了什么?跟大家一起分享下面这段故事吧。天宝元年(742年)八月,唐玄宗下令征召李白进京。李白接到命令,以为可以从此仕途通达,不再灰头土脸地生活在蓬蒿之间,于是“仰天大笑出门去”,从山东兖州启程奔赴长安。到达长安不久,他在金銮殿受到了玄宗的隆重接见。虽然玄宗并没有

  • 盘点刘备错过多少良才?这5个人都是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的事情想必大家都听说过,一直感觉他是一位知人善任的人,然而他竟然也会错失这么多的良将,让人有点吃惊。1、田豫田豫,字国让,渔阳雍奴人,官至太中大夫,享年八十一岁,是曹魏少有的高寿将领。当然这些不重要,重要的是田豫很有才能,抵御北方少数民族的第一名将,《三国志》中,将田豫与满宠、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