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关羽被杀真的是诸葛亮在借刀杀人吗?真相是什么

关羽被杀真的是诸葛亮在借刀杀人吗?真相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1329 更新时间:2023/12/15 7:45:18

还不知道关羽诸葛亮谋害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孙刘在赤壁之战中结成抗曹同盟,但随着曹操的失败,外部压力减小,孙刘两家的内部矛盾逐渐暴露出来。孙权刘备两大集团的矛盾焦点在于荆州。荆州对刘备的重要性诸葛亮在隆中对中早已提及,“两路出兵”的关键点就在于“跨有荆益”,赤壁之战后荆州的大部掌握在刘备手中。对于孙权而言,荆州与扬州为上下游的关系,想要保证自身的安全则荆州必须掌握在手中。刘备拿下益州后,孙权出兵夺去了原先刘备控制的长沙等荆州四郡,刘备本欲挥师南进夺回失地,但被曹操攻占汉中的军事行动所打断,为了腾出手与曹操争夺汉中,刘备不得已从承认了孙权对四郡的所有权。

东吴的目标显然不止四郡,他们想要的是荆州除了襄阳和樊城之外的区域。于是,在盟友关二爷一门心思在前线和曹操僵持时,吕蒙陆逊两个年轻人不讲武德,来骗,来偷袭关二爷这个将近六十岁的老同志,这样不好。可怜关二爷一世英名,居然死在了他最看不起的 “吴狗”手中,呜呼哀哉!

但关于荆州失陷,关二爷身死这件事,近代著名学者章太炎先生提出了令人瞠目结舌的颠覆性解释。在一篇名为《正葛》的文章中,太炎先生提出:关二爷的死是诸葛亮一首策划的。诸葛孔明借助孙权之手除掉了关二爷!要知道,蜀汉政权在历史的记载中,内部是相当团结,太炎先生此语一出,可谓惊天动地!放在现代,这是妥妥的阴谋论!且看太炎先生如何解释。

(关羽)功多而无罪状,除之则不足以压人心,不除则易世所不能御,席益厚而将掣挠吾大政...... 不惜以荆州之全土假于吴人,以陨关羽之命。

关二爷乃是刘备集团的核心成员之一,为蜀汉的创建立下赫赫战功,威望极高。如果不除掉关羽,则在刘备死后关羽必为诸葛亮专权的重大阻碍,诸葛亮便不能安心独掌蜀汉朝局。所以他借助东吴的手除掉了关羽。

这一解释是建立在“政治人”假设的基础上。这一假设来源于马基雅维利在《君主论》中提出的“君主应当不惜一切代价获得并保有权力”,“权力即君主的美德”,所以推而广之,所有政治家都是以获得权力为自己最终目的。诸葛亮作为杰出的政治家,虽然他不认识马基雅维利,但这种规律性的东西在他身上绝对是适用的。因此,太炎先生大胆推断诸葛亮绝不是像史书中记载的那种“傻白甜”式的“圣人”,而是极其富有手段的成熟政治家。这种说法的出处,上文提到,是一篇名为《正葛》的文章,所谓“正”,即匡正;“葛”则指诸葛亮,此文意在“匡正世人对诸葛亮的传统看法”,希望“还原”与大众印象截然不同的诸葛亮。

不过很遗憾,虽然太炎先生乃是大家,但 这一说法的立论基础仍然十分薄弱,很难站稳脚跟。

最明显的一点,陈寅恪所谓“有一份材料说一分话”,即论从史出。任何历史学的结论不能靠个人的猜测和推断,而必须找到相应的史料支持,否则便不能成立。太炎先生此论则丝毫无半点史料支撑,而完全是他个人的推测,这如何让人信服?再者,太炎先生显然忽略了诸葛亮在蜀汉集团内的角色。刘备乃是当世枭雄,他一生的梦想即成就帝业,因此在登上汉中王位乃至后来称帝后,他对权力的把控相当之紧。即便是诸葛亮这类元老功臣,在他面前也只能提意见而不能做决定。所以,即便说有人故意不发兵救关羽,那这个人也应该是刘备而不是诸葛亮。更何况当时刘备更为信任的是蜀中旧臣,诸葛亮已经不再是刘备所唯一倚重之人,其话语权明显降低。

根据现有史料,诸葛亮是一位政治家,他的理想始终是光复汉室而非内部斗争。杰出的政治家可以为了实现政治理想而做出牺牲,这才叫气度、格局。比如同为辅政大臣的李严,在刘备去世后屡次挑衅诸葛亮,但诸葛亮为了团结内部所有力量一致对外,那是一忍再忍,直到李严耽误粮草运输后在刘禅面前反告诸葛亮一状,孔明实在是忍无可忍才对李严动刀,将其贬为庶人。即便如此,李严的儿子李丰依旧得到了诸葛亮的重用,以至于诸葛亮去世后李严因为知道以后再也没有人会用他所以忧愤而死。

如此看来,太炎先生的确是将诸葛亮看得太低了。这也可以理解,太炎先生是著名的学者,而非政治家,他所使用的理论工具毕竟只能从书本中得来,但对于伟大政治家的气魄与格局,他是无法体会的。所以,太炎才会提出“诸葛亮借刀杀人害死关羽”一说。他的这篇《正葛》,不仅没有“匡正”诸葛亮的形象,反而有标新立异,哗众取宠之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姜维至死都在执行诸葛亮的计划,真的是因为忠心吗?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诸葛亮养成计划,诸葛亮北伐不可能成功,成长计划送了几个诸葛亮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姜维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在乱世三国时期,诸葛亮不仅智谋超群,个人魅力相当强大,几乎与曹操有的一拼。刚得到诸葛亮时,刘备立马被他的才华所征服,对关羽和张飞两兄弟说道:“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常山赵子龙,蜀汉五虎上将之一,堪称诸葛亮的铁杆粉丝,几乎对他言听计

  • 赵匡胤登基第一天射死一武将,老百姓为何痛哭?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现代人研究古代历史,最主要的根据就是古人留下的史书。这些史书记录下了过往岁月中发生的很多人与事,使得现代人得以窥测那个已经逝去的年代。但有一句名言说得好,“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古人在记录历史时,不可避免要受到当时的社会情况和个人情感好恶的影响,导致史书有时也会出现某些偏差,因此后人在读史时必须旁征博

  • 范雎的一生是什么样的?在秦国的他有什么功绩?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范雎的下场,范雎和秦昭王的故事,田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范雎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人才,不论何时都是极受追捧的,在战国时期,各方诸侯逐鹿天下,人才更是极受重视;人才有多重要?魏国得李悝而强大,韩国得申不害而强大,秦国得商鞅而冠绝诸侯;以上说的都是顶尖人才,而其他人才也是颇受重用,比如张仪、蔺相如等等。而接下来要

  • 溥仪的幼年生活是什么样的?他经历了什么让他痛苦半世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溥仪的一生自传,溥仪的后半生怎么过的,末代皇帝幼年溥仪的扮演者

    溥仪的幼年到底遭遇了什么,才让他铭记一生,痛苦半世,是很多人要的问题?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人都说,古代的帝王是有多么风光,黄袍加身,玉玺加持;人都说,古代的帝王是有多威武,大权在握,美人在怀;可是,风光背后的辛酸,又有几个人能看到;威武背后的痛楚,又有谁能体会呢?可以说,古代帝王

  • 历史上真实的昭君出塞:真的是因为画师的问题吗?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王昭君出塞的意义,昭君出塞的背景,昭君出塞带去了什么

    下面就一起来看看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的昭君出塞的文章。王昭君,是西汉南郡秭归(今湖北省兴山县)人。她17岁便以“良家女子”被选入宫,为汉元帝的后宫宫女。公元前33年,她出塞匈奴,嫁给匈奴举于呼讳邪,开始过起住穹庐、被毡裘,食畜肉、饮奶酪的生活。在匈奴居地,昭君生儿育女,还要从“胡俗”,在呼韩邪去世后,

  • 秦国宰相范雎的逆袭之路如何?他是怎么做到的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大秦帝国丑化范雎,历史对范雎的评价,范雎之后秦国的丞相

    大家好,说起秦国宰相范雎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但凡成就大事,都要经历千难万险,就好比宝刀宝剑,经过千锤百炼,才能傲视群雄。提起范雎,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是秦国宰相,给秦昭襄王提出两条重要策略,一条是远交近攻,一条是强干弱枝。正是由

  • 他是岳飞的孙子,岳珂在历史是个怎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精忠岳飞的孙子,岳飞有几个儿子都是谁,岳飞孙子报仇

    公元1118年、北宋崇和元年,宋徽宗派遣武义大夫马政、平海军指挥使呼延庆,分别担任正副使节,带领一个小型使团,秘密乘船下海,绕过辽国辖区,来到辽东女真金国境内,与金国皇帝进行秘密会谈。此后宋金双方使者往来不断,并于公元1120年订立著名的“海上之盟”。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

  • 范进中举当官后为什么会发狂?真相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范进发疯的直接原因是,范进中举白话文,范进中举大结局

    每当一提起范进总会想起电视里面的那位,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记得读书那会,语文书上挺多课文都是节选自古代名著小说,《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不用说了,大家都挺熟,什么林黛玉进贾府、杨修之死、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猴王出世谁都能讲上一段,但《范进中举》这篇就有点特别,初

  • 末代皇帝溥仪一生不能生育的原因是什么?他经历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溥仪为何终身无法生育,为什么末代皇帝溥仪不能生育,末代皇帝溥仪的儿子

    说到末代皇帝溥仪,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在中国古代历史中,有很多的皇帝,他们有的温文雅尔,治理有方,以民为本,深受百姓的爱戴,有的却阴险狡诈,利益至上,牺牲普通百姓的利益去换取自己想要得到的东西,压榨百姓,使很多百姓都是敢怒不敢言的。而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可以说是一个特殊的存在,一个命运多舛的皇帝。清朝末

  • 哲悯皇贵妃是什么出身?去世后得到乾隆跨级晋封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如懿传哲悯皇贵妃剧照,乾隆的哲悯皇贵妃是谁,哲悯皇贵妃与孝贤皇后的关系

    哲悯皇贵妃是什么出身?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在乾隆的裕陵地宫之内,一共葬有六人,除了位处中间的乾隆皇帝之外,还有两位皇后(孝贤纯皇后富察氏、孝仪纯皇后魏佳氏)和三位皇贵妃(慧贤皇贵妃高佳氏、淑嘉皇贵妃金佳氏、哲悯皇贵妃富察氏)。鲜为人知的哲悯皇贵妃仔细观察后发现,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