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陈宫在三国谋士中算什么水平呢?

陈宫在三国谋士中算什么水平呢?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4960 更新时间:2023/12/14 22:22:20

陈宫原来是曹操的谋士,背叛曹操后投靠了吕布,再后来和吕布一道被擒获。在曹营,陈宫的角色应该是一个谋士,在吕布处也是如此。那么,陈宫在三国的谋士当中,能处于一个什么水平上呢?

初平三年(192年)兖州刺史刘岱在和黄巾军作战时阵亡。陈宫对曹操说:“兖州现如今没有主官,而朝廷的能力又管不到这儿,陈宫我请求您允许我在州中游说,明公您来当这个州牧,以此为基础争夺天下,这是霸王之业啊!”陈宫对州别驾和治中等人说:“如今天下战乱而州中无主,东郡太守曹操是天下少有的大才,如果将他迎接而来担任州牧,必定能够使兖州百姓安定。”济北相鲍信等人也有相同看法,于是和州中官吏万潜等人来到东郡,迎接曹操担任了兖州刺史。

这是有记载的陈宫第一次出谋划策。此事大致有三个层次:一是陈宫建议曹操担任这个州牧;二是陈宫说服州别驾侍中等人接受曹操;三是济北相鲍信等人也是同样的看法。前两项反映的是陈宫的智计水平和能力,不知道曹操当时是怎么表现的?鲍信是济北相,地位和当时的曹操相当,同样有地盘有军队。也就是说,鲍信的态度更为关键,所以《三国志》只说了鲍信迎接曹操,并没有采用《世说》所说的陈宫的建议。

兴平元年(194年),曹操进攻徐州的陶谦,陈宫策动陈留太守张邈背叛曹操。陈宫对张邈说:“如今英雄豪杰并起,天下乱纷纷的,你有千里之众,拔剑四顾,足以为豪杰,反而受制于人,不是自己下贱自己吗!现今兖州的大军都东征陶谦去了,整个州内空虚。吕布英勇善战,如果将他迎接而来,经营一州,根据天下形势,一时间不是可以任你纵横吗?”张邈认可。兖州被吕布策反,只剩下鄄城、范县、东阿三地还在曹操留守的人手中。

这件事应该是陈宫一生中最大的事件了,但这件事情恰恰可以看出陈宫的智计水平堪忧。吕布当时名气很大,但这个人名气很臭。他先后跟过丁原、董卓,最后都把他们杀了。李傕等人反攻长安,他丢下王允自个儿逃走了。离开长安后投奔袁术,袁术不敢用,投奔袁绍,袁绍想杀了他。在来到兖州之前,吕布在张杨处,张杨对他很好,但吕布手里没有兵,张杨也没有给他兵。陈宫建议张邈迎接吕布,是想让吕布当下属吗?如果是这样,张邈是比董卓地位高还是能耐大?他能给吕布的难道比丁原董卓还多吗?如果是居于吕布手下,难道这能够改变张邈从属他人的地位吗?

再看看吕布得到兖州以后的情况。曹操说,吕布几乎是一天得到了一州,不能据东平,断亢父、泰山之道,乘险要拦截我,而是在西边驻扎濮阳,我知道他没有什么作为的。这是作为兖州的主人曹操的看法,曹操的水平不容置疑。吕布是一个有勇无谋之人,张邈其人也没有大作为,他俩想不到这一点不足为奇,作为谋士,陈宫也想不到,可见他也就是这么个水平了。更要紧的是,曹操还有军队在手,肯定会回来反扑,陈宫竟然没有任何应对举措,这实在不符合一个谋士未雨绸缪的基本要求。

陈宫辅佐吕布时,有两次出谋划策的记载:一是曹操率军到达彭城时,陈宫献计说:“应该赶快迎头痛击,以逸待劳,一定获胜。”吕布说:“不如等待他们来攻,然后将他们赶到泗水当中去。”二是曹操到达下邳城,陈宫对吕步说:“曹操远道而来,不可能坚持很久。如果将军以步兵和骑兵出城驻扎,我带着剩下的军队守卫在城内,如果曹军攻击将军你,我就出城从后边攻击,如果曹军来攻城,将军就从外边救援我。这样不过十天,曹军的粮食必然吃光,我们攻击必然会打败他们。”吕布认可,但被吕布的妻子阻止。曹操攻击猛烈,吕布想投降,被陈宫阻止。吕布的部下将吕布绑起来献给了曹操,吕布被杀。

这两次计策都没有实行,若实行会怎样不好说。不过,这两次计谋都有明显的不足。陈宫说的以逸待劳就是一个漏洞,按照吕布说的等他们来攻,不是更能让曹操疲劳吗?在下邳城下,陈宫想让吕布分兵,是不是像吕布妻子说的那样,是将吕布诓出城不知道,但临时分兵却不见得就说是一个好主意。“围魏救赵”是早已经实行过的战法,他的通俗说法就是“围点打援”,这种计策对曹操这个军事家来说能不能管用就要看各人自己的理解了。另一个就是陈宫说十天曹操就会粮尽,结果是曹操围困下邳城三个月之久。对敌方的判断有点出入是不可避免的,但有句术语叫料敌从宽,这陈宫料敌从严不要紧,这时间差的也太过离谱了。

再来看看曹操对谋士们的评价吧。初平二年,曹操任职奋武将军,荀彧离开袁绍投奔曹操。曹操十分高兴,说:“这就是我的张良。”建安元年,荀攸被曹操征为尚书,和他谈话后对人说:“公达不是平常人,我能够和他讨论事情,天下还会有什么忧心的事哪!”。郭嘉离开袁绍前来投奔,曹操和他谈了一次话后说:“使我成就大业的,必定是这个人。”曹操在早期有没有对陈宫做出评价不知道,但陈宫被擒获后两人有一番对话,曹操说:“公台,你平常自己觉得智计有余,今天又有什么话说?”陈宫说是因为吕布不听他的,曹操笑了笑转到其他话题。要说曹操这个人,无论是对敌人还是对自己人,夸奖人还是挺大方的,为什么会说陈宫自己认为“智计有余”呢?

陈宫为什么会背叛曹操,总感觉他可能觉得在曹操这儿不能出人头地。曹操谋士有荀彧,年轻一点儿的还有郭嘉,陈宫当下不能超过荀彧,想熬资历还有更年轻的郭嘉等着,怎么说都不具有优势。吕布这个人作为武将还行,作为诸侯水平真的不咋样。从投奔吕布这个角度来看,作为谋士,陈宫也就是处在二流水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折节下士的袁绍,失败后为何不投降曹操?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袁绍和曹操曾经共事,后来征讨董卓又结成联盟,在关东诸侯相互征讨的时候,两人也是同盟军。后来,两人的地盘扩大了,相互之间有了利益冲突,尤其是因为汉献帝在曹操手中,曹操又动不动以皇帝的名义发号施令,这才动起了刀兵。官渡之战,袁绍虽然失败,从后来曹操征讨他的两个儿子来看,他的力量依然强大,仍不失为天下最有

  • 文武双全富家子王重阳为何穴居“活死人墓”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提起“全真七子”,还得先从他们的师父王重阳说起。《射雕》把王重阳描绘成天下武功第一人,在华山论剑中技压群雄,夺取《九阴真经》。网络配图 王重阳死后,各大高手对其所遗《九阴真经》的争夺,是贯穿全书的一条主线。那么历史上真有王重阳其人,他真的武功盖世吗?王重阳历史上确有其人,他是道教重要派别全真教的创始

  • 刘备之子刘禅真的是“扶不起的阿斗”吗?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刘禅,刘备之子,于刘备去世后继位成为蜀国皇帝。诸葛亮等贤臣相继去世后,蜀国逐渐衰败。后魏国大举伐蜀,刘禅投降。刘禅被俘虏到洛阳后,司马昭为了笼络人心,稳住对蜀汉地区的统治,用魏元帝的名义,封他为安乐公,还把他的子孙和原来蜀汉的大臣五十多人封了侯。有一次,司马昭大摆酒宴,请刘禅和原来蜀汉的大臣参加。宴

  • “十全老人”乾隆:至今三项成就无人打破!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清朝的十二位皇帝中,最有玩味价值的就是清高宗乾隆了。康熙和雍正爷俩辛辛苦苦治理天下,所以等到乾隆继位的时候,正赶上了大清帝国最繁荣昌盛的时候。前期乾隆帝手上,开疆扩土,壮大版图,修《四库全书》,建三山五园,把康乾盛世推向了顶峰。所以他曾大言不惭地说自己是“十全老人”。这当然是大话,自古及今,哪有十全

  • 康熙皇帝:史上地位最高的为秦桧翻案者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核心提示:康熙没有正面肯定秦桧, 但在降金乞和的问题上, 宋高宗与秦桧既是君臣一体, 肯定宋高宗“偏安社稷, 犹存一线之脉络”的政策, 无疑也就是肯定秦桧。他又称“上无惯战之良将, 下无用命之士卒”, 当然也就将岳飞、吴玠、刘锜、韩世忠等将一概否定, 认为岳家军等不能击败金军,“必胜金兵于朱仙”,

  • 萧皇后并未"一女嫁五帝" 曾写赋委婉规劝隋炀帝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与争议颇多的隋炀帝杨广相比,皇后萧氏在历史上并不知名。在后世的话本、小说里,萧后受隋炀帝牵连,被描写成无才无德、失节不贞的“女祸”形象。而在真实的历史上,萧后是一个性情柔顺、文化修养较高的传统女性,既非红颜祸水,也非弄权女主。萧后是南朝梁明帝萧岿的女儿,因生于二月,江南风俗视为不祥,因此先后被寄养在

  • 袁术为什么反对哥哥袁绍另立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董卓另立皇帝,动辄以朝廷的名义发号施令,关东诸侯们觉得这样下去不是一个事,有人就想另立一个皇帝,这样就可以摆脱董卓的束缚。提出这个建议的是当时曾经被推举为反董卓盟主的袁绍,但还没有等到别人提出异议,他自家兄弟袁术先不干了,那个反对的理由冠冕堂皇,袁绍竟然无法反对,又因为被立的皇帝刘虞不干,这事情才不

  • 揭秘:谁是曹操擒杀吕布的第一功臣?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吕布从刘备手中夺取徐州,几乎等于白捡了一块地盘,因为刘备从陶谦手中接过徐州,还没有充足的时间来经营管理。吕布虽然有过刺杀董卓、协助王允理政的一时风光,但那不过是作为一个武士的荣耀,真正属于自己的“政绩”,应该说还是在徐州。在徐州,吕布打败过刘备、赶走过韩暹杨奉,更有过“辕门射戟”的精彩表现。但是,吕

  • 三国历史上结局最好的降将是谁呢?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三国诸侯稍有点儿势力有点儿名气的,他们的目的都是想代汉而立,最起码也是独霸一方,列土封王。但凡事都有一个例外,有一个人就不是这样,正当他在起势的时候,他却选择了投降或者依附别人,而正是他这种正确地选择了投降或者依附,使他得以最终封侯,而这种结果,在三国所有那些被称之为“贼寇”的黄巾余部当中,结局是最

  • “神将”陆逊之死的真相是什么?他是如何卷入立储之战的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下面由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神将”陆逊之死的真相是什么?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陆逊(183~245)字伯言,吴郡吴人,本名陆议,世代乃是江东大族,家世显赫,是三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他被誉为“一时英杰”,为孙吴建立三分天下的霸业立下赫赫战功;除此之外他又出将为相,主张休养生息、发展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