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如果是李建成当上皇帝的话 李建成能不能超越李世民

如果是李建成当上皇帝的话 李建成能不能超越李世民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3724 更新时间:2024/1/15 19:43:38

对李世民和李建成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我个人认为,如果以粗暴的方式对比,李建成做皇帝应该不比李世民差;但考虑到未知因素的考量,结论恐怕就没那么简单了,它可能是个“多项选择题”。

关于李世民与李建成的是是非非,两部正史《旧唐书》和《新唐书》采取了统一的立场:竭力褒扬李世民而贬低李建成。这不能完全怪史作者,一是他们能看到的官方史料就是如此,二是李世民代表了大唐皇室的正统身份,不能贬低。

历史虽然被胜利者篡改得面目全非,好在总有一些指间的遗漏。这些零零星星的史料,为我们揭开历史真相提供了宝贵的依据。我们就从零碎的历史史料出发,尽量客观地还原一个接近真实的李建成。

李建成的个人能力几何?

除了《旧唐书》和《新唐书》,还有一本史料《大唐创业起居注》也是极其重要的参考资料。有人说这本史料有为李渊描红的嫌疑,但考虑到其作者温大雅是李世民的心腹,他不会替李建成描红,所以从这本史料里找出来的李建成的闪光点,应该还是可信的。

《起居注》记载,起兵前李渊令李建成、李世民兄弟,分别在河东和晋阳悄悄结交豪杰。这一点两唐书把所有笔墨放在了李世民身上,而“忘记”了李建成。事实上,当唐军打到河东时,立刻呈现出势如破竹的劲头,各路武装纷纷来投,这里面很大程度上应该就是李建成的功劳。

李建成到达晋阳后,向李渊提了个建议:行伊霍之谋。意思是效仿伊尹霍光,废了隋炀帝改立越王杨侑。李源一开始觉得这么做有点欲盖弥彰,但也想不出更好的办法,就接受了。

(敲黑板)提请大家注意,李建成的这个建议非常重要!这是义军的政治口号,是正义性的舒张,纵观历史,所有成功的起义,没有哪一个不竖起一面正当的政治旗帜,它是拉拢广泛统一战线的利器。我个人认为,李建成单凭这一点,他的政治远见足以跟老爹一较高下,甚至可以说彪炳史册!

唐军从晋阳到长安的军事行动中,李建成的功劳明显要高出李世民一筹。攻打西河郡李建成是主帅,李世民跟随。

建策霍邑之战,两唐书把功劳归为李世民一人,而且用了大量生动的文学描写手法衬托,但从《起居注》记载看,这是李建成、李世民和柴绍三个人共同的主张,其中柴绍和李建成应该是主要功劳,因为他们二人从河东前往晋阳经过霍邑时,已经对霍邑有所考察。

霍邑之战中,两唐书记载宋老生被李世民部下所杀,甚至还说李渊和李建成经不住打击逃跑,李建成还在逃跑中掉下马,靠李世民的搭救才免于难。但你读两唐书,其中逻辑关系根本衔接不上,而《起居注》则很清晰,整个过程就是唐军以李建成、李世民引诱宋老生出战,不存在失败逃跑,且宋老生被自己的部下卢君谔所杀,不是李世民。

攻入关中后,李世民也是最为李建成的副手作战。所以,主流观点认为,在攻入长安前,李建成的军事贡献率,明显高于李世民。

此后,李建成率军出征的机会不多,他过司竹之乱、接应安兴贵平定薛举、平定稽胡帅刘仚成叛乱、打败刘黑闼统一河北。虽然李建成的这些战功足够闪耀,但是要跟李世民比确实差距比较大。

不过这不能说明李建成军事能力不够,而是作为储君的他,把绝大多数时间用来协助李渊处理朝政了。这种工作不像军功那么显眼,这就是李建成比较吃亏的地方。

温大雅对李建成有过一个客观的评价:“太子及(秦)王俱禀圣略,倾财赈施,卑身下士。逮乎鬻缯博徒,监门厮养,一技可称,一艺可取,与之抗礼,未尝云倦。故得士庶之心,无不至者。”

温大雅后来被李世民派驻洛阳,全权替他经营秦王系政治基地,是李世民核心中的核心,连他都承认李建成有“圣略”,士庶归心。

同时,李建成在处理朝政期间,没有任何负面新闻,这说明他的理政才能得到了公认,否则李世民肯定会把它当反面教材大书特书。

从以上细节不难得出结论:李建成军事才华与李世民不相上下,但军事贡献率不如李世民;政治才华方面李建成远超菜鸟李世民。

李建成的品行能算几等?

司马光曾经夸赞李建成“有泰伯之贤”,这话一点不假。在攻打西河郡时,李建成严肃军纪,禁止士兵劫掠,行军途中所需物资,一律花钱老百姓买。在军中他能做到与士兵同吃同住,不搞特殊化。

正因为如此,百姓拥护,部下愿意效死力,从出发到拿下西河班师回到晋阳才九天时间,李渊兴奋地说,照建成的用兵方法,我们一定横行天下。

李建成短暂的一生没有好酒好色的绯闻,没有贪财好货的记录,没有滥杀无辜的暴戾,没有听信谗言的短板,所以他在朝野上下人望非常高。

即便他与李世民的兄弟相争,李建成始终坚持一个底线:不能骨肉相残,只剥夺李世民的兵权,削其羽翼。而李世民呢?下手非常狠,直接要了哥哥和弟弟的命!所以魏征才说,假如太子当初听我的就不至于如此。

李建成是失败者,但我们不能否认他的品行,不能抹杀他的人性光辉。

兄弟阋墙到底谁是谁非?

那么,玄武门惨案的责任全怪李世民了?也不能这么说,我个人认为,从道义上李世民要受到谴责,但从政治利益大格局看,哥俩都是被势力裹挟了,结果并不能完全按他们的意愿发展,只能两害相权取其轻。

哥俩的矛盾从李世民打败窦建德王世充开始爆发,由于秦王系收拢了一大批关东集团降将,这些人与李渊的关中集团并不一条心,他们为了自身利益只能围绕李世民构建新的利益体系。

所以从那一刻起,李唐事实上已经被两京势力分裂为两大政治派系。对李渊和李建成来说,关东集团必须被打掉,对李世民来说关东集团就是自己的政治之根。

所以,刘黑闼二次叛乱时,李渊冷藏了李世民,让李建成出马,目的就是瓦解关东集团。也因此,李世民抓紧以洛阳为中心,营建自己的政治大本营。

其实李世民也知道自己没有嫡长子的身份优势,他也想过退而求其次,可问题是秦王府的部众不答应,他也是被一步步推向了兄弟决裂的境地。哥俩唯一不同的是,李建成的底线是人伦之亲,李世民的底线是政治利益。

到此就可以回答题干问题了,兄弟俩究竟谁更适合当皇帝?

从个人能力上看,李建成军事贡献率虽低,但军事才华未必在李世民之下,而李建成的政治才华却要明显高出李世民一截。从德行上看,无疑李建成要远高于李世民。

因此,如果只作简单粗暴的比较,我认为李建成要是做皇帝,至少不会比李世民差!

可是,这么比较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政治,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后,事实上很好地处理了关东和关中两派的政治纷争,李建成能做得到吗?不好说!

李世民能在玄武门之变后迅速稳定局势,其实占了一个身份的优势,他出身关中豪族,因此关中势力对他们的兄弟之争可以睁一眼闭一眼,谁赢了就投靠谁。李建成呢?关中势力可以支持他,东东势力也会支持他吗?

不一定!

李世民为了经营关东,做了很多别人看不到的“小动作”,比如他连娶两个寡妇,韦贵妃和韦尼子,其中韦尼子还是王世充的儿媳,李世民杀了王世充的儿子,夺了人家儿媳,其中有何蹊跷呢?为了拉拢韦氏家族!

当初刘黑闼二次反叛,魏征坚持要求李建成出马,就是看到李世民与关东集团利益捆绑在一起了。关东与关中两大集团,李世民能以身份优势将他们融合在一起,李建成靠什么呢?

对不起,不知道。也许他可以凭借出色的政治才华征服这些关东豪族,也可能关东豪族又出现一个窦建德、王世充,再次与李唐分庭抗礼。

因此,从政治角度看,未知因素太多,不好判断!我个人倾向于李建成不会比李世民差,尽管李世民已经非常出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李世民是因为单熊信不投降才下手的吗 真实历史又是什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很多人都不了解单雄信被杀,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看《隋唐演义》,李世民击败王世充后,招降单雄信,但单雄信因为与李渊有仇,所以不愿降唐,李世民无奈只能杀了他,但是真实的历史是这样吗?当然不是,真实的历史是单雄信很想降,但是李世民不愿接受,这是为何?《隋唐英雄传》里李炳雷饰演的单雄信李世民打

  • 王娡进宫后,过着怎样的生活?她为何能成功?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你知道王娡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封建时代,男子的成功之道有许多,他可以选择仕途光宗耀祖、出将入相,也能够投身商海,虽然在重农抑商的朝代社会地位不高,但起码能获得用财富积累出的特权。可是女子,活的就没那么容易了,嫁一个什么样子的人,基本决定她后半生状态。对于这一点,汉武帝的母

  • 黄忠斩夏侯渊造成多大震撼?曹操、刘备和关羽有何反应?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刘禅和夏侯渊的关系,刘备有多恨关羽,庞德被关羽用什么计策打败

    三国时期,发生了许多著名战役。而这些著名战役,又通常跟某一两位名将,直接挂钩。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如“官渡之战”,绑定了关羽和颜良,虽这仅仅是官渡之战的一次小规模战斗,但却造成了极大的震撼。因为颜良是袁绍手中的王牌,却被名不见经传的关羽“万马军中斩了首级”。可谓是

  • 慈禧本一直低人一等,她为何能改变命运?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你知道慈禧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慈禧太后,是清朝末年实际掌权人。她的风评非常不好,这是无法辩驳的。慈禧身上的“骂名”,部分来自于对权力的迷恋,部分是因为许多丧权辱国的决定,还有部分与阴沉的性格有关。但即便如此,她依旧有研究的必要,因为能够从一名小小“嫔妃”发展成清代“大佬”

  • 娄昭君有多厉害?六个儿子中四个都成了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你知道娄昭君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在我们看来,皇帝之间“子承父业,兄终弟及”是正常的模式,而皇位在四个兄弟之间辗转易手,就比较罕见了——今天的山西大同在南北朝时期被称为代郡平城。平城内有一望族,家主姓娄,乃是北魏真定侯娄提,娄提有一孙女,捧在手心,名叫娄昭君。传说,昭君美貌

  • 褚蒜子如何以女子之力辅助幼主,匡救危难的东晋社稷?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东晋咸康八年(342年)夏,晋成帝司马衍病重,因诸子年幼,下诏立弟弟司马岳为皇太弟,司马岳即皇帝位,是为晋康帝,立褚蒜子为皇后。但天不假年,年仅二十三岁的晋康帝司马岳在即位不到三年时就一病而崩。只留下皇后褚蒜子主年仅两岁的太子司马聃,为了维持着风雨飘摇的东晋王朝,维持司马氏在江南的统治,这个传奇女性

  • 在高平陵之变后,夏侯霸这位曹魏将领为何要投靠蜀汉?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正始十年(公元249年)春,魏太傅司马懿趁大将军曹爽陪魏帝曹芳离洛阳至高平陵拜谒之际,以郭太后名义下令关闭洛阳各个城门,率兵占据武库,并派兵出城据守洛水浮桥,史称“高平陵之变”。通过这次政变司马懿掌握了曹魏大权,不久后,司马懿将曹爽、曹羲、何晏、丁谧、以及桓范等人都逮捕入狱,以在逆不道罪劾奏朝廷,并

  • 慈禧当初为什么敢对十一国宣战 慈禧是发自内心的吗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对慈禧宣战书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清朝中晚期在我们看来异常的腐败,因为清廷的不作为直接导致了中华文明的落后。特别清朝末期,简直就是血泪和屈辱史。很多人只记得慈禧在位时清廷的懦弱,几乎不战而降签订不平等条约成了日常工作。但是除此之外,慈禧也曾向十一国宣战。喜欢看电

  • 纪晓岚称乾隆为“老头子” 善于应变捡回一条命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有人说,会聊天是一种能力,可与皇上聊天不仅是一种能力,更需要智慧。网络配图《齐书·王僧虔传》载,齐高帝萧道成喜书法,字写得很好。一次,他问书家王僧虔谁的字第一。王说:“臣书第一。”大家听此言,都捏了把汗。王又徐徐地说:“陛下书也第一。”高帝问其故,他说:“臣书,臣书中第一,陛下书,帝书中第一。”高帝

  • 十三阿哥整饬户部纪律 忠诚辅助雍正帝长达8年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至此,如果我们仅仅对雍正帝对其兄弟的迫害感兴趣,而忘记书写他对兄弟的友爱之情的话,就不能说是公正的。不得不说,八阿哥和九阿哥对于他们自己的悲剧,应当负有与雍正帝同样的甚至大于他的责任。他们执着于满洲时代的朴素的家族制度,认为父子兄弟应当团结一致、忧乐同享,像君臣这样的做派和形式主义背离了满洲的国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