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王翦能成功灭楚而李信却失败了,这是为何?

王翦能成功灭楚而李信却失败了,这是为何?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3578 更新时间:2024/1/27 2:30:16

说到王翦,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西周灭亡后,春秋战国时期持续了五百四十九年,在秦王嬴政的带领下,采取“笼络燕齐,稳住楚魏,消灭韩赵,然后各个击破”的策略,秦国仅凭十年时间,就以摧枯拉朽之势,先后灭亡韩、赵、魏、楚、燕、齐,重新实现神州大地的再次统一。虽然秦军势如破竹,在灭韩、赵、魏时接连大胜,甚至面对赵国中棘手的名将李牧也没有太大的损失,但在秦人看来早已脆弱不堪的楚国却给了秦国当头一棒,李信将二十万热血好男儿葬送在了异国他乡。为何李信提兵二十万而伐楚失败,王翦率领六十万大军成功灭国,真的只是兵力差距吗?

一、年轻气盛,贪功冒进

李信伐楚失败的最大原因:错误低估了双方军事实力。秦王嬴政亲政后,就有了“灭诸侯,成帝业,为天下一统”的宏伟构想,于是李斯建议嬴政:“赵举则韩亡,韩亡则荆魏不能独立,荆魏不能独立则是一举而坏韩、蠹魏、拔荆,东以弱齐燕”。在取得三次灭国战争的胜利后,秦国举国上下都“飘了”,其中包括这位英明神武的秦王和即将担任伐楚主将的李信。

秦王政二十年(前227),“燕太子丹患秦兵至国,恐,使荆轲刺秦王”,斩首行动的失败让燕国不得不面对秦王的怒火,在伐燕战争中,李信表现得还不错,将燕王喜和燕太子丹追击到了衍水这个地方,迫使燕王喜将太子丹斩首来平息秦王的愤怒。李信也因此更加受秦王嬴政的重视。

在商讨伐楚大计时,秦王并没有首先想到王翦,而是决定提拔李信这个年轻将领,于是问李信:“吾欲取荆,于将军度用几何人而足?”李信跟随秦王多年,自然知道秦王想要速战速决,于是拍着胸脯保证道:“不过用二十万。”秦王很高兴,又用同样的问题问老将王翦,王翦是何等老奸巨猾,怎么不会揣度秦王用意,但还是说出了自己心中的数字:“非六十万人不可。”以国运赌战,王翦用兵极稳,但面对一个早已不行的楚国,秦王也没想用这把“宰牛刀”,于是大笑说:“王将军老矣,何怯也!李将军果然壮勇,其言是也”,遂命李信为二十万伐楚大军主帅。

灭国之战中,李信只能给王翦、王贲这些名将打打下手,第一次做主帅的感觉还不错,尤其是手握二十万重兵,前线捷报频频也让李信越发意气风发,也愈加大意轻敌。随后的战争中,李信因为急功冒进而露出破绽,被名将项燕抓住机会,立即率楚军主力,兼程急进,追击秦军。本来急于求胜的李信被打懵了,秦军接连败退,楚军乘胜猛追,三昼夜战斗不息,“大破李信军,入两壁,杀七都尉”,秦王得知战败的消息后暴跳如雷,自知是用人不当,亲自去请王翦出山,也答应了王翦“大王必不得已用臣,非六十万人不可”和“多请田宅为子孙业”的请求。

二、国运之战,策略不当

在伐楚之战中,李信因为贪功冒进而犯了一个非常大的错误:孤军深入。这次伐楚之战李信为主帅,蒙恬辅佐,李信认为秦楚接界多为平原,无险可扼,将这次出兵的任务定为“杀人”,既消灭楚军野战部队。为了将楚军集中在一起消灭,两人决定由蒙恬率领部分军队佯装正面进攻,李信则带领大部队从侧翼迂回,再由两军会师,包围楚军,聚而歼之。因为李信素善车骑,他抛下大部队,仅率机动性较高的骑兵驰骋在楚国腹地。这支孤军也被项燕抓住机会,尾随了三天三夜,将李信打得丢盔弃甲,秦军连日所筑营垒,都被楚军攻破,都尉一级将领七人阵亡,幸得有蒙恬相助,李信才得以死里逃生。

王翦就不一样了,当他把六十万大军从秦国各地拉出来后,什么也没做,只在商水、上蔡、平舆一带地区构筑坚垒,和楚军互相干瞪眼,一点都不着急。此时的秦国已经灭亡了三晋,已无后顾之忧,这些降服的地方还能为秦军进行补给,然而楚国因为封君过多,政令受限,就连项燕也无法强制命令这些土皇帝。项燕急需发动战争,因为持久战不是楚国想看到的,拖得越久楚军的战斗力就会越差,而支撑着楚军的,除了哀兵之势和保家卫国的决心外,再也没有支援了,王翦等得起,但项燕等不起。王翦也知道哀兵必胜的道理,他没有选择像李信那样一股脑投入战斗,将大军分散在楚国境内,而是和楚军遥遥相望,一副就是不和你打架的样子。

终于,楚国忍不住了,楚王责怪项燕怯战,派人数度催战,项燕只得硬着头皮对秦军发起进攻,不克,引军东去,王翦率军追击,楚军大败,“王翦、蒙武攻荆,破荆军,昌平君死,项燕遂自杀”。死了项燕这个上柱国后,楚国再没有人能阻碍王翦了,于是王翦率兵直取楚都寿春,楚王熊负刍被俘,楚亡。

三、骄兵必败,哀兵必胜

“恃国家之大;矜民人之众;欲见威于敌者;谓之骄兵;兵骄者灭”,这句话用在李信和秦军身上非常合适。虽然楚国一直雄踞南方,自春秋至战国始终位列强国之一,但自秦将白起攻陷楚都后,楚国势力大大减弱,多次被秦军打到迁都,大大挫伤了楚国的民心士气。李信所面对的早已不是楚庄王时期能够问鼎中原的楚国了,因此秦军上下皆生轻敌之心,尤其是在打败秦楚边境一击既溃的楚军后,李信和蒙恬分别占领寝城、平舆,李信还率领着机动性强大的车骑部队攻克鄢郢,因此心生大意,这支骄傲的孤军认为自己已无人可敌。

楚怀王于秦受辱并死在秦国,一直是楚人心中的疙瘩,“楚人皆怜之,如悲亲戚”。联想到曾经的王在秦国受辱而死,而且是因为楚怀王为国家利益,拒不割地,现在这些“强盗”在自己家中肆无忌惮,楚人也有血性,自然不能忍。在项燕的号召下,楚人皆好战亡死,又是在本土作战,占据天时地利人和的项燕自然能把李信杀得大败。

李信是受秦王提拔的年轻将领,压在他头上的是王翦、王贲、蒙武这些战功赫赫的名将,难免有想和老前辈争抢的想法。王翦虽老,但王贲正值壮年,也参加过灭国之战,兵法深得父亲真传,但秦王却看都没看他一眼,除了想给李信、蒙恬这样的年轻将领一个机会外,也是在抑制王家发展,王翦父子已经有了灭国之功,如果每国都让他们打,那其他将领家族还要不要活了?李信代表着秦王的脸面,秦王才能大言不惭说一句“王将军老矣”,但李信没能把握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因为冲动大意而失去了秦王的信任,在之后没有机会得到重用,就连是老死还是战死都不为后代所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战国合纵家庞煖简介:他与名将庞涓有着怎样的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庞煖(生卒年不详),一作庞焕、庞子、庞援(“煖”即现在常用字中的“暖”,也有将庞煖误作庞涓的),《史记索隐·廉颇蔺相如列传》误作为冯煖。战国末年赵国将领、纵横家,曾擒杀燕将剧辛以及合纵五国伐秦。庞煖的家族出身不甚明确,但是在战国时代庞氏知名的仅有三人,即庞涓、庞葱、庞煖。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

  • 秦国名将李信简介:他如何成为嬴政信任的年轻将领之一?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李信年轻时强壮勇敢,是秦国少壮派中较有为的显赫人物,同时也是秦王政十分信任的年轻将领之一。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秦王政十九年(前228年),秦国俘虏韩王安、灭亡韩国后,秦王政派王翦率领数十万大军逼近漳水、邺城,李信则出兵太原、云中,与王翦军队共同包围赵军,并一举攻破

  • 赵悼襄王简介:赵国又是如何在他手上走向衰落?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赵悼襄王,嬴姓,赵氏,名偃,是赵孝成王之子,赵国晋阳(今山西太原),赵孝成王二十一年(秦始皇二年,公元前245年),赵孝成王去世,赵偃继任赵国国君之位,是为赵悼襄王。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当时,赵国将领廉颇担任代理相国之职,率军攻打并夺取魏国的繁阳。赵悼襄王派武襄君

  • 为顺治生下皇长子的通房丫头最后什么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每当提到顺治帝,大家就会想起董鄂妃。董鄂妃被封为妃不过一月,就再次晋升到了皇贵妃之位,顺治还因此颁发了诏书大赦天下,这样的殊荣在前史上是从不曾出现过的。而且在董鄂妃受到皇四子夭折刺激逝世后,顺治还追封了她为皇后。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今天,我们就来谈谈顺治皇帝的后代,顺治帝的子女

  • 年羹尧拥兵几十万,他没想过造反吗?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在满清的朝臣群体里,有很多的汉族官员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就像年羹尧那可是清政府的一把利剑,基本上在清宫戏里都一定要安排的人物角色。他的历史形象还算是很正面的,一路护卫雍正登基为稳固江山立下过汗马功劳。当时的他手握重兵,征战边陲,杀敌无数,所向披靡。非常受到皇上的器重和依赖。平定三番,整治边疆让蛮夷闻

  • 带着女儿改嫁给皇太极,此妃子最后什么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在封建时代,即使是帝王,也逃不过政治婚姻的安排,哪怕有了心爱的女人,也不得不为了政权上的考虑,而继续填充后宫。而那些被当做礼物一样送来送去的女人,虽成了皇帝的枕边人,但不受宠爱的话,处境依旧很艰难。今天我们要讲的这个女人叫巴特玛璪,原先嫁给了蒙古大汗林丹汗,是他的王妃,且育有一女。本来过着锦衣玉食的

  • 妃子被赐蔬菜,乾隆这是什么意思?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乾隆算是历史上较为特别的一位皇帝了,他和人们印象中整日伏案批改奏折的皇帝不同,他并不刻板,甚至很会享受,喜爱游山玩水。他曾六次南巡,既有体察民情的意义,也有四处赏景的私心。他对手底下的人也很大方,但凡举国同庆的好日子,发给侍卫太监的赏银都少不了。后宫中的妃子也能因此得到一些奇珍异宝。有次一个叫惇妃的

  • 历史上唯一一个吃剩饭的皇贵妃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明朝末年,明熹宗朱由校不理朝政,朝廷大事都由魏忠贤代为处理,于是魏公公一时权势熏天,天下人称其为“九千岁”。魏忠贤能爬上权力的巅峰,主要是与明熹宗的乳母客氏狼狈为奸,明熹宗对客氏感情至深,奉若生母,丝毫不知道,这个女人的内心,是多么的歹毒。朱由校拿客氏当亲妈看待,但客氏却只是拿这个心智不成熟的皇帝当

  • 除了韩信,刘邦手下还有军事奇才吗?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大家都知道,韩信是汉朝的开国功臣,“战无不胜,攻无不克”被誉为战神,可是在一场战役中,他碰到战国时期另一战神的孙子,这个战神也是身经百战从未失败过,韩信与其孙子交战后,韩信感叹,幸好成安君没有采纳战神孙子的战略,要不我韩信也将大败于此!刘邦为了遏制韩信将战神的孙子收在太子身边,杀了韩信之后,刘邦才让

  • 武则天给程咬金极高殊荣,背后有哪些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唐明堂乐章》曾言:“顾己诚虚薄,空惭驭兆人。”古往今来,变革皆伴随流血战争,为巩固统治,一代女皇武则天心狠手辣之举,引得后人侧目不已。通过了解中国古代发展历史便会发现,许多皇帝的上位均伴随着流血与战争,毕竟在古代社会中,皇权为国家最高权力,而为争夺皇权,兄弟之间大打出手的情况十分常见。除对兄弟的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