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相传宋仁宗曾创谒禁制度:为抑制官场请托之风

相传宋仁宗曾创谒禁制度:为抑制官场请托之风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4539 更新时间:2023/12/25 19:35:08

清初名臣张英喜欢早睡,“馆中独宿时,漏下二鼓,灭烛就枕。待日出早起,梦境清明,神酣气畅”。漏下二鼓,指晚九点。有人开玩笑说,为什么不找点乐子呢,譬如请同僚小酌几杯啥的。可惜不成啊,当时都察院有禁令:“文武官员,私宅免见。”做官的不许串门子,洗洗睡吧。

图片来源于网络

私宅免见,在古代就叫“谒禁”或“禁谒”。谒禁,指不许接待来访者;禁谒,指不许随便拜访别人。这个制度据说是宋仁宗晚年首创,目的是为了抑制官场“干进”与请托之风,后来推广至百司衙门,门首竖立一个谒禁的小牌牌,某些司法律政机构如大理寺、台谏等还要加上“不许出谒”的提示。

因为这个制度,时任谏官的司马光与他的老师——退休宰相庞籍,曾比邻而居,却如隔河汉,多年不能谋面。

谒禁制度固然很冷,亦有悖人情社会之传统,但对于堵塞“后门”、根绝“圈子”,预防腐败和山头主义,效果还是明显的。

《青箱杂记》云:“皇祐、嘉祐中,未有谒禁,士人多驰骛请托,而法官尤甚。”官员跑关系跟鸭子赶趟似的,可想而知,法纪废弛到了何种地步!然嘉祐三年推行谒禁后,官风迅疾为之一新,“任事蔑残刻之人,决狱多平允之士”,短短数年而成“嘉祐之治”,仁宗晚年确乎下了决心,当时的政论家陈师锡对此给予了高度评价:“甚盛之时,远过汉唐。”

读史常让人揪心之处,莫过于革故鼎新后又回到原点,你看历史上的那些变革,哪一次不是变了废掉,废了又变,变了再废?到末了都是无用功,谒禁制度亦不例外。宋徽宗起用“六贼”之后,谒禁几成摆设,许多官员早上起床第一件事就是去蔡京府邸,干吗呢?不奢望见面,而是将“孝敬”放门房,顺便签到留个名儿,万一被太师看到了呢。

图片来源于网络

谒禁一弛,像刘邦那样假装“贺钱万”,骗走吕家姑娘的事儿,还不过是笑谈;而攸关百官作风问题,就得严肃了。当官员变身“交际族”,背后暗藏了什么不消多说,今天的百姓都知道,无非升学、就业、谋职、升迁、生意、拿项目和诉讼而已。譬如蔡京就尝到了甜头,明码标价卖官鬻爵:“三千索,直秘阁;五百贯,擢通判。”譬如“六贼”成了朋党,互相勾结,把持朝政,打击异己,搜刮民财,贪污腐败,无恶不作。于是,方腊反了,金兵来了,国家亡了。可见官员的作风问题,实在小觑不得,人心向背,尽在其中;不重视之解决之,霸王别姬,在所难免。

当历史的车轮吱吱呀呀走到晚明,由于嘉靖、万历二帝数十年的怠政,谒禁制度再次被当做了废纸,满朝皆是交际族。

吏部尚书赵南星指出:“今之士人,以官爵为性命,以钻刺为风俗,以贿赂为交际,以嘱托为当然,以徇情为盛德,以请教为谦厚。”没了谒禁制度的约束,以至朝野处处帮派,党争频仍。更有甚者,官员们交际成瘾:每天上午,盥栉未毕,“客已到门”,“彼往此来,踵相随属”;到了午时,交际完毕,去衙门上班,“以昏倦之余”料理公事,日日如此。没几年,大明朝也亡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

清初几位皇帝,是善于汲取历史得失的,在谒禁上打了一场持久攻坚战,特别是雍正皇帝,不惜背负“刻薄寡恩”之骂名,官员作风建设创造了“奇迹”,史载“雍正一朝,无官不清”,为乾隆盛世奠了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北宋的老人政治:名臣文彦博年过八旬出任宰相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北宋崇文抑武,北宋宰相王延龄,文彦博作品

    我国古代文献有“七十曰老”的说法,宋代官员致仕(即退休)即以70岁为限,比起如今的60岁,年限可谓很宽松。但70岁退休并非绝对。北宋时期,一些“邦国重臣”或受到皇帝恩宠的官员虽到了70岁,却仍然可以“安位若素”。图片来源于网络原来,宋代致仕制度还规定:官员退休时,须先向朝廷递呈申请,获准后方可解职。

  • 被演义误读的隋唐英雄 李元霸竟然不存在!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李元霸隋唐演义,隋唐演义原著中李元霸,隋唐英雄谁比李元霸厉害

    《隋唐演义》想必大家都看过,它给我们描绘了隋末唐初一群英雄好汉是如何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推翻炀帝暴政的。虽然演义中的大部分英雄人物在历史中都有原型,但是有些人物却不是“演义”中所描绘的那样,也就是说有些人物在我们固有的认识里出现了误读的现象。网络配图一、李元霸历史上并没有那个打遍天下无敌手的李元霸,

  • 北宋名臣寇准客死异乡真相:因为忠直没有朋友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清朝十大名臣,糜芳傅士仁如果不投降,宋之问为什么被流放岭南

    中国有着数千年的封建社会历史,在皇权体制下的名臣们如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忠臣们为辅助君王恪尽职守、造福天下而青史留名,但他们往往命运多舛。本文述说了在中国历史上很有代表性的名臣,他们的人生归宿虽然并不能完全代表中国封建社会群臣的全貌,但却足以从他们身上感受到中国历史风云的变迁和人性的善恶,更能体会到

  • 北宋开国功臣为何失宠:劝皇帝用亡国之君年号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朱元璋当上皇帝后杀过开国功臣吗,下列哪个宋朝人物没有封王,历史上没有杀过开国功臣的皇帝

    公元973年,翰林学士卢多逊奉太祖之命出使南唐,临回来的时候,他灵机一动,对南唐后主李煜说,宋朝正在编辑一部天下地理全书,其中唯独少了南唐的那一部分。在风花雪月、文辞歌舞上鉴赏水平超一流的唐后主李煜,在政治上基本等于白痴,立刻慷慨支持这一伟大的文化工程。卢多逊由此对南唐的经济、人口、地理等形势了然于

  • 历史最牛的外交官:一人灭一国的牛人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上有名的外交官及事件,历史上一个人灭了一个国家,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外交官

    王玄策,唐代洛阳人,生卒年代不详,早期曾在广西一带担任过县令等职,后来被提拔为朝散大夫——从五品下的官职——这是王玄策一生最高的官衔。但中国古代修订官史有个很不好的传统,五品官员是没有资格立传的。所以,新旧《唐书》中都没有王玄策的传记,虽然他干了一个超牛的事。关于这些印度旅行的事迹,他本人虽记录有《

  • 明初将领胡美为何会被朱元璋处死?他做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朱元璋处死胡惟庸,朱元璋身边的大将,朱元璋杀了哪些开国功臣

    很多人都不了解明初将领胡美的事情,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胡美,虽是降将,却也是明朝开国功臣,不仅曾经极受朱元璋宠信,其女胡顺妃入宫之后更是坐到了贵妃高位。然而,在洪武十七年(1384年)时,胡美突然被因罪下狱后赐死,且没有给出任何理由,直到六年之后,朱元璋才给了一个“入乱宫禁”的罪名。要

  • 纯惠皇贵妃:用了二十五年从嫔成为皇贵妃,死后与皇后共葬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纯惠皇贵妃是什么旗,纯惠皇贵妃地宫在哪,先帝的嫔妃怎么处理

    纯惠皇贵妃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提起纯惠皇贵妃有很多人听起来很陌生,但《延禧攻略》中那个深受皇帝宠爱,与皇后相依相伴,虽然外表温婉,但内心藏着深深的执念的纯妃大家就不陌生了。《如懿传》主要人物之一的苏绿筠,苏召南之女,宠遇平平但善生养,皇三子永璋,皇六子永瑢,

  • 从宫女到正三品女官,陆令萱是如何做到的?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唐朝三品官多大,三品官相当于现在什么级别,帝令女官

    陆令萱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早年播出的电视剧《陆贞传奇》讲述了北齐朝陆贞的传奇故事。陆贞从官商世家的大小姐到躲避追杀入宫,从一个宫女到被孝昭帝高演赏识,步步高升成为高级女官,并与武成帝高湛相恋。而陆贞的历史原型就是陆令萱,平原王陆睿的孙女,北齐后期奸臣、女官。

  • 练子宁和金幼孜之间是何关系?他们之间的待遇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金弦苏尚卿是一对吗,宋史刘恕传文言文翻译,有关系怎么用关系

    练子宁和金幼孜之间是何关系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我爱历史网小编告诉你。明朝建文二年,在科举殿试发榜那天晚上,南京贡院外的一家客栈外,两位老乡正在饮酒。其中一人身穿绯色官袍,另一人则是一身布衣。 穿官袍的人说:“我早就说幼孜贤弟有大才,肯定会高中进士,今天发榜的时候,果然看到贤弟取得二甲第四名,真是

  • 宋氏五姐妹被唐德宗收入后宫,她们的结局分别是怎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唐德宗的皇后是谁,唐德宗宋氏五姐妹,唐德宗是唐朝后期吗

    唐德宗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青少年时代的动荡生活使唐德宗(李适)深知安定的可贵,登基以后大有图强复兴的雄心壮志。但是,李适采取的很多措施都因安史之乱后唐帝国的积重难返而收效甚微,有的尽管初见成效,但也为此付出了沉重代价。李适一生中,无论是性格还是行动,都充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