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三国诸葛亮是自己投奔还是三顾茅庐?

三国诸葛亮是自己投奔还是三顾茅庐?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777 更新时间:2024/2/4 22:27:31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说:“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世公认的三顾茅庐,盖源于此。

但是历史上还有另外一说,即刘备屯兵樊城时(司令部扎在这里,军队屯驻于新野),曹操刚统一北方,诸葛亮知道,荆州是下一个目标,而刘表性格犹豫,不懂军事,故而特去找刘备。刘备同诸葛亮素无交往,且见他年轻,故以普通读书人看待,并不经意。

诸葛亮(网络配图)

在其他人走后,诸葛亮独自留了下来,刘备也不闻不问,只在那里编牦牛尾巴。诸葛亮问:“您是要实现远大志向,还是仅满足于编织牛尾?”刘备这才知道面前的青年人很不简单,扔下牛尾巴答道:“这是啥话,我是借此排泄心中的忧愁而已!”接下来,在一问一答中,诸葛亮托出了近似《隆中对》的制胜方略。这段内容载之于《魏略》,《九州春秋》也有大致相同的内容。

在这里,三顾茅庐与自己投奔两说又对立起来,到底哪一说才是事实?

现在看来,难分真伪,理由如下:

第一,蜀汉政权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没有保存早先的原始资料供史家查询,诸葛亮是当事人,他的叙述似乎应该更可靠一些。然而这又是孤证,另一当事人刘备并没有留下三顾的证据。

第二,曹魏政权是东汉政权“禅让”的结果,它比较稳定,也有相应的史官及制度。更重要的是,《魏略》与《九州春秋》成书前,同其他史书一样,都有个史料收集的过程。隆中的文化圈子中,石韬徐庶、孟公威等都在曹操、曹丕处做官,他们的回忆录或谈话,必然存在于当时,因此才能将诸葛亮自己投奔的过程说得绘声绘色,以致微小细节都不遗漏。然而,那三人毕竟只是局外人,他们的叙述大多也是听说而来的。

诸葛亮(网络配图)

第三,刘备不高看诸葛亮而自结牛尾,同《襄阳记》又发生矛盾。以此书记述,刘备访问荆襄名士司马徽(即水镜先生)时,司马徽曾说:“儒生俗士,岂识时务?识时务者在乎俊杰。此间自有伏龙、凤雏。”当刘备询问是谁时,他回答说:“诸葛孔明,庞士元也。”以此观之,诸葛亮找上门投靠刘备就难成立。然而《襄阳记》拥刘的政治倾向过于明显,作可信史料尚得谨慎。

综合上述三点,在难以断定的情况下,不如像为《三国志》作注的裴松之那样,将胸怀放广阔一些,让两个都有依据的史料共存一炉,别作武断式砍伐。

如果是三顾茅庐,那么,它就是诸葛亮与徐庶合演的双簧,但诸葛亮不肯“廉价出售”,须抬高身份以便于才尽其用。徐庶投奔刘备后,得到刘备的器重,进而推荐说:“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这当然是得到诸葛亮同意之后才推荐的。如果诸葛亮不愿意出山或者未选中刘备,作为好友的徐庶,断不能造次。在徐庶他们的文化圈子中,还有庞士元、崔州平、石广元、孟公威等人,何以独独推荐诸葛亮而不推荐其他人?当然是他们当时不肯投奔刘备的缘故。

诸葛亮(网络配图)

刘备说:“君与俱来。”徐庶答道:“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徐庶投奔刘备,客观上是在为诸葛亮投石问路。既然诸葛亮已经选中了刘备,当然要同徐庶谈及相见的形式,只有诸葛亮不肯沿街叫卖时,徐庶才能传递出“可就见,不可屈致”的信息。显然,这是在抬高价码。“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当诸葛亮决定投靠刘备时,其心情是迫不及待的,并作了充分的应对准备,而前两次的未曾出来相见,就有了矫揉造作的嫌疑,显然是在抬高价码。然而他又谨遵了“事不过三”的古训,所以在刘备第三次相顾时揭开门帘子走了出来。刘备是否看出了双簧的把戏,我们已无法得知。但是,刘备获得了礼贤下士的美名。刚一见面,诸葛亮就和盘托出了惊世骇俗的《隆中对》,他把天下形势剖析得那样透彻,把刘备的因应策略和将来的发展宏图都作了精当的规划。这当然不是即兴之谈,而是作了充分准备的结果。诸葛亮要取得刘备的充分信任,就必须一炮打响,让买家知道物有所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史书为何对汉章帝刘炟死因讳莫如深?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汉明帝刘庄一生中有九个儿子,汉明帝刘庄觉得众儿子中只有第五子刘炟最像自己的性格,于是乎,便将太子之位传给他,在汉明帝薨逝后,年仅18岁的太子刘炟继承大统,成为汉代的第三任皇帝,后称肃宗,也称汉章帝。网络配图汉章帝刘炟的一生是极为短暂的,他并没有其父、其祖父的好运,享年31周岁,继位时长仅14年。刘炟

  • 东晋第一任皇帝司马睿 晚年竟如囚徒一般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王敦至今都留下了一个谜,那就是:他到底想不想改朝换代?在权臣和皇帝之间,他似乎摇摆不定。皇座曾经触手可及,然而他掉头离去。可惜转眼一生,转身一世。等他再次回首,才发现荆棘密布,云遮断归途,建康已是咫尺天涯。他只有站在长江边仰天悲歌,奔腾不息的江水卷走了他的万丈雄心,却没能冲洗得了对他的万世骂名。司马

  • 缓行讨贼:解析杰出将领赵充国的超群智谋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赵充国传》出自我国东汉时期著名的史学家班固所撰写的史书《汉书》,这是一本全面介绍西汉至新朝王莽年间主要事件和人物的详尽史书。而《赵充传》则是西汉时期著名大将赵充国生平事迹的篇章,全篇内容丰富,资料详尽,是一篇可以充分了解赵充国的重要史料和典籍。赵充国雕像赵充国,生于公元前137年,子翁孙,原本是陇

  • 他十七岁带兵征战四方打下大好河山却送给弟弟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俗话说老子英雄儿好汉,这话放在刘备身上也许不合适,放在孙坚身上却十分贴切。图片来源于网络孙坚的知名度,在三国的历史上可能比曹操、刘备小了点。不过,说起他的儿子孙权,大家都晓得。辛弃疾在词里写道:“生子当如孙仲谋。”说的就是孙权。孙权在整个三国时代,与刘备、曹操大玩三国杀,使尽各种招数,他的手段,的确

  • 北齐高湛之妻胡太后最终为何走上卖淫之路?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北齐的皇帝高湛的经历很受人关注,他的感情经历也备受大家关注,很多人都想要知道高湛的皇后是谁,他的皇后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其实高湛皇后就是我们所熟悉的胡太后,高湛和这位胡太后养育了儿子高纬,后来高纬登上皇位,因此这个皇后也就被称作为胡太后。胡太后画像在公元561年的时候,高湛成为了北齐的皇帝,在同年

  • 历史上最卑鄙狠毒的女人竟然是孙权的女儿?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大美女孙鲁班有个男人一样的名字,也有着比男人更坚毅的内心。是孙权和吴夫人的大女儿,作为一个吴国公主,她出生尊贵,后来嫁给了全粽,又被称为全公主,是一个狠毒的角色。图片来源于网络全公主,即三国时吴国大帝孙权的女儿孙鲁班。大家可不要把这位公主“孙鲁班”与工匠“鲁班”混淆。更何况历史上的巧匠鲁班,本名也并

  • 楚国公主竟拖垮强大的匈奴部落真是个奇女子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匈奴帝国曾经是亚洲大陆上最强大幅员最辽阔的大帝国,一度纵横驰骋,四处劫掠,成为横亘在东西之间的一支可怕的文明破坏力量。图片来源于网络他们四处侵略农耕文化的国家,通过掠夺资源,来延续着自己的存在——他们一批批的从蒙古高原冲出去,而且觊觎着中原的领土,他们也曾经多次向中原展开攻势,可以说匈奴的存在让当时

  • 一向善妒的独孤皇后为何不敢对宣华夫人下手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宣华夫人陈氏,本是陈宣帝的女儿,陈朝被隋朝灭亡后,按照惯例没入掖庭充为宫婢。史书记载这位宣华夫人“性聪慧,姿貌无双”,而在独孤皇后的恐怖政策之下,整个后宫鲜少能有宫嫔被隋文帝临幸的,“唯陈氏有宠”。隋文帝杨坚开皇年间,杨广封晋王,并对兄长杨勇的储位觊觎许久。而为了谋取太子之位,杨广在明知自己的母亲非

  • 历史上义薄云天的圣人关羽凭什么会那么骄傲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关羽,作为一个被捧为“圣人”的人物,历来为人供奉。在小说《三国演义》中尊其为蜀国“五虎上将”之首,义薄云天、忠贞不移,豪气冲天、一身正气。而除了忠义,关羽还有一个显著的性格特征:骄傲。图片来源于网络好大喜功,自负。镇守荆州之后的关羽,功高至伟,渐渐变得狂傲起来。在对待同僚的态度上,他自视高大,眼高过

  • 武则天身世之谜:出生后为何会连哭七天七夜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武则天作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女皇帝,武则天几千年来的功过褒贬始终不一,她本身也是一个颇为复杂的历史人物。武则天死后留有一座无字碑,任由后世来评论她的是是非非。图片来源于网络但是说的更多的还是武则天的身世之事和武则天和袁天罡,李淳风之间的事,今天我们就来聊聊武则天和这些算命先生之间的事。